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43,分37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扬蛾
一扬
暴扬
波扬
长扬
方扬
扬音
扬子江
历扬
扬簸
扬文
扬烈
扬意
必扬
吹扬
《漢語大詞典》:扬蛾(揚蛾)
亦作“ 扬娥 ”。 指美女扬起娥眉的娇态。 汉 王粲 《神女赋》:“扬娥微眄,悬藐流离。” 三国 魏 曹丕 《答繁钦书》:“振袂徐进,扬蛾微眺。”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序》:“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 明 高启 《寓感》诗之四:“美女生贫家,光艷人未识。远聘入 楚 宫,扬蛾欲倾国。”
《骈字类编》:一扬(一扬)
陈书陆瑜传见一褒下
《國語辭典》:暴扬(暴揚)  拼音:pù yáng
表露传扬。《汉书。卷六○。杜周传》:「事不暴扬,自京师不晓。」唐。刘知几《史通。卷一七。杂说中》:「若不具录其文,难以暴扬其过。」
分類:暴露传扬
《韵府拾遗 阳韵》:波扬(波扬)
魏明帝乐府翌日乘波扬棹歌悲且凉李旦仁诗白水溢方塘淼淼素波扬
《漢語大詞典》:长扬(長揚)
见“ 长杨 ”。
《國語辭典》:长杨(長楊)  拼音:cháng yáng
汉代宫殿名。本秦旧宫,汉时重加修饰,为秦、汉时游猎的地方。内有垂杨绵亘数亩,故称为「长杨宫」。《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初,建元三年,微行始出,北至池阳,西至黄山,南猎长杨,东游宜春。」南朝梁。萧统文选序〉:「戒畋游,则有长杨羽猎之制。」
《漢語大詞典》:方扬(方揚)
古 西戎 的一支。逸周书·王会:“ 巴 人以比翼鸟, 方扬 以皇鸟。” 孔晁 注:“ 方扬 ,亦 戎 别名也。”
分類:西戎
《漢語大詞典》:扬音(揚音)
谓发出高亢的声音。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含然诺其不分兮,喟扬音而哀叹。” 南朝 宋 鲍照 《日落望江赠荀丞》诗:“惟见独飞鸟,千里一扬音。”
《國語辭典》:扬子江(揚子江)  拼音:yáng zǐ jiāng
河川名:(1)长江在江都至镇江之间的一段,古称为「扬子江」。因其地古有扬子津,有扬子县,因而得名。也称为「京江」。(2)今西人通称长江为「扬子江」,遂为长江的别名。参见「长江」条。
分類:长江扬州
《漢語大詞典》:杨子津(楊子津)
即 杨子渡 。杨,通“ 扬 ”。 明 高启 《忆远曲》:“ 杨子津 头风色起,郎帆一开三百里。”参见“ 杨子渡 ”。
《漢語大詞典》:历扬(歷敭)
普遍称颂。 明 张居正 《答江巡抚书》:“昔守 荆 南,甚有政绩,至今 荆 人俎豆之。歷敭中外,咸著嘉声。”
分類:普遍称颂
《漢語大詞典》:扬簸(揚簸)
反复播动扬去谷物中的糠粃杂质。 宋 王禹偁 《七夕》诗:“匏瓜从繫滞,糠粃任扬簸。” 赵树理 《三里湾·老五园》:“他说那家伙好像个小楼房,开过去一趟就能割四五耙宽,割下来就带到一层层的小屋子里去,把麦子打下来,扬簸得干干净净。”
《漢語大詞典》:扬文(揚文)
匕首名。《艺文类聚》卷六十引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 魏 太子造百辟匕首二:其一理似坚冰,名曰清刚;其二曜似朝日,名曰扬文。”参见“ 九宝 ”。
分類:匕首
《漢語大詞典》:九宝(九寶)
(1).指 禹 铸的九鼎。 夏 商 周 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 三国 魏 曹丕 《铸五熟釜成与钟繇书》:“昔 有黄 三鼎, 周 之九宝,咸以一体,使调一味。”详“ 九鼎 ”。
(2).指 曹丕 的九把刀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魏文 九宝,器利辞钝。” 范文澜 注:“ 魏 曹丕 《典论剑铭》:‘余好击剑……以为宝器九。剑三:一曰飞景,二曰流采,三曰华锋。刀三:一曰灵寳,二曰含章,三曰素质。匕首二:一曰清刚,二曰扬文。灵陌刀一:曰龙鳞。因姿定名,以铭其柎。’”
(3).指九方御玺。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古唯六璽,至 唐 始名曰宝,增数至八,国朝所用。一曰镇国神宝,二曰受命之宝,三曰天子之宝,四曰天子信宝,五曰天子行宝,六曰皇帝之宝,七曰皇帝信宝,八曰皇帝行宝。 政和 七年,增定命宝,以九宝为称。”
《漢語大詞典》:扬烈(揚烈)
(1).散发浓烈的香气。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应风披靡,吐芳扬烈。”
(2).继承功业。语本书·立政:“以覲 文王 之耿光,以扬 武王 之大烈。” 清 周亮工 《〈袁周合刻稿〉序》:“宜乎先生有得贤之誉,弟子获稽古之荣,发声扬烈,相得益彰。”
(3).谓继承先烈。清史稿·礼志六:“是时军兴,死事扬烈者踵起。”
《漢語大詞典》:扬意(揚意)
(1).表达意志。《楚辞·刘向〈九叹·忧苦〉》:“叹《离骚》以扬意兮,犹未殫於《九章》。” 王逸 注:“言己忧愁不解,乃叹唫《离骚》之经,以扬己志。”
(2).启迪情思。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论:“臣幸得以经术为郎,而好读外家传语。窃不逊让,復作故事滑稽之语六章,编之於左。可以览观扬意,以示后世好事者读之。”
《韵府拾遗 阳韵》:必扬(必扬)
忠经故君子臣于盛明之时必扬之盛德流满天下传于后代其忠矣夫
《漢語大詞典》:吹扬(吹揚)
(1).鼓吹抬举。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凡夫不识妍蚩,为共吹扬,增长妖妄,为彼巧伪之人,虚生华誉。” 宋 苏轼 《上监司谢礼上启》:“勉知策厉之勤,少答吹扬之赐。” 明 无名氏 《四贤记·迁擢》:“仰荷吹扬,谬膺新命。”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唐十在》:“摧挫英雄,吹扬佞媚。”
(2).犹飞扬。 宋 曾巩 《仁风厅》诗:“朱絃鼓舞逢千载,白羽吹扬慰一方。”埤雅·释草:“尔雅曰‘苇丑芀’,言其华皆有芀秀,今风輒吹扬如雪,其聚於地如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