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发扬(發揚) 拼音:fā yáng
1.宣扬、提倡。《礼记。礼器》:「德发扬,诩万物。」《宋史。卷二九一。列传。王博文》:「凡可以称奉亲之意者,皆宜优异章大,以发扬母后之功烈,则孝德昭于天下矣。」
2.焕发、飞扬的样子。《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容貌充满,颜色发扬。」
3.引荐而登用之。《后汉书。卷三二。樊宏阴识列传。樊宏》:「发扬岩穴,宠进儒雅。」
2.焕发、飞扬的样子。《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容貌充满,颜色发扬。」
3.引荐而登用之。《后汉书。卷三二。樊宏阴识列传。樊宏》:「发扬岩穴,宠进儒雅。」
《國語辭典》:发扬蹈厉(發揚蹈厲) 拼音:fā yáng dào lì
意气风发,精神奋勇的样子。《史记。卷二四。乐书》:「发扬蹈厉之已蚤,何也?」唐。张守节。正义:「发,初也。扬,举袂也。蹈,顿足蹋地。厉,颜色勃然如战色也。」唐。权德舆〈故上柱国咸宁郡王赠太师忠武浑公神道碑。序〉:「凡王师之所以剋获都邑,元老之所以发扬蹈厉,公必居其先偏,而当其勍剧。」也作「发扬踔厉」。
《國語辭典》:激扬(激揚) 拼音:jī yáng
1.冲激而溅开。《淮南子。地形》:「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涑水注》:「涑水自城西注,水流急浚,轻津无缓,故诗人以为激扬之水,言不能流移束薪耳。」
2.激励宣扬。《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序》:「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
3.有所感动而发愤。《汉书。卷八八。儒林传。张山拊传》:「孝宣皇帝悯册厚赐,赞命之臣靡不激扬。」《后汉书。卷五八。臧洪传》:「洪辞气慷慨,闻其言者,无不激扬。」
4.激昂高亢。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五:「忽然大叫,言:『人缚军师!人缚军师!』声甚激扬。」唐。韩愈 〈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辞气激扬,面有矜色。」
2.激励宣扬。《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序》:「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
3.有所感动而发愤。《汉书。卷八八。儒林传。张山拊传》:「孝宣皇帝悯册厚赐,赞命之臣靡不激扬。」《后汉书。卷五八。臧洪传》:「洪辞气慷慨,闻其言者,无不激扬。」
4.激昂高亢。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五:「忽然大叫,言:『人缚军师!人缚军师!』声甚激扬。」唐。韩愈 〈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辞气激扬,面有矜色。」
《漢語大詞典》:践扬(踐揚,踐敭)
亦作“ 践敭 ”。扬历。谓仕宦所经历。 宋 王禹偁 《谢除刑部郎中知制诰启》:“窃念某猥以腐儒,受知先帝,践扬两制,出处九年。” 宋 苏轼 《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胡宗愈辞免恩命不允诏》:“卿更涉夷险,践敭中外。”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十一:“ 徐康国 为两 浙 曹,亦以职事入謁中书, 康国 自谓践扬之久,率多傲忽。” 明 文徵明 《铁柯记》:“公起家进士,为良有司,入为名法从,追躋列卿,歷事三朝,践敭中外餘三十年。”
《漢語大詞典》:扬眉(揚眉)
(1).举目。《列子·汤问》:“ 离朱 子羽 方昼拭眥,扬眉而望之,弗见其形。” 宋 苏轼 《戏子由并次慎老韵》之二:“何必扬眉资目击,须知千里事同风。”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三·济颠化缘疏》:“一举手,一低头,只此便是 弥陀佛 ;或扬眉,或謦欬,何处更参慈世尊。”
(2).形容得意、忧愁、愤怒等貌。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见一善则盱衡扼腕,遇一才则扬眉抵掌。” 唐 杜甫 《晚晴》诗:“未怪及时少年子,扬眉结义 黄金臺 。”《剪灯新话·富贵发迹司志》:“发跡司判官忽扬眉盱目,咄嗟长叹而谓众宾曰:‘诸公各守其职,各治其事……大难将作,虽诸公之善理,其如之奈何!’”《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自然就不能不闹到扬眉裂眦,拔刀相向起来。”《天安门诗抄·扬眉剑出鞘》:“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3).谓摄提星星光闪烁。《汉书·翟方进传》:“今提扬眉,矢贯中。”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提,摄提星也。扬眉,扬其芒角也。” 王先谦 补注引 沈钦韩 曰:“摄提两星颊曲,人眉似之。”
(2).形容得意、忧愁、愤怒等貌。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见一善则盱衡扼腕,遇一才则扬眉抵掌。” 唐 杜甫 《晚晴》诗:“未怪及时少年子,扬眉结义 黄金臺 。”《剪灯新话·富贵发迹司志》:“发跡司判官忽扬眉盱目,咄嗟长叹而谓众宾曰:‘诸公各守其职,各治其事……大难将作,虽诸公之善理,其如之奈何!’”《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自然就不能不闹到扬眉裂眦,拔刀相向起来。”《天安门诗抄·扬眉剑出鞘》:“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3).谓摄提星星光闪烁。《汉书·翟方进传》:“今提扬眉,矢贯中。”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提,摄提星也。扬眉,扬其芒角也。” 王先谦 补注引 沈钦韩 曰:“摄提两星颊曲,人眉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