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扫 → 埽扫”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扫径(掃徑)
亦作“ 扫逕 ”。 清扫道路。 唐
白居易 《营闲事》诗:“浇畦引泉脉,扫径避兰芽。” 清 钱棻
《雪赋》:“虽扫径其何伤。”亦用以表示迎客诚意。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延接》:“待宾至,云扫逕以俟。”
《漢語大詞典》:清路
(1).清洁的道路。 三国 魏
曹植 《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三国 魏
应璩 :“按轡清路,周望山野。”
(2).使道路清净。古制帝王或大臣出巡时清扫道路,驱散行人。 三国 魏
阮籍 :“乞降期会,以避清路。”
《梁书·到溉传》:“﹝ 到溉 ﹞冠履十年一易,朝服或至穿补,传呼清路,示有朝章而已。”
《漢語大詞典》:洒道(灑道)
清扫道路。
《淮南子·原道训》:“令雨师洒道,使风伯埽尘。”
《后汉书·宦者传·张让》:“又作翻车渴乌,施於桥西,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 三国 魏
应璩 :“风伯扫途,雨师洒道。按轡清路,周望山野。”
《漢語大詞典》:清轨(清軌)
犹清道。古代帝王或大官出巡,要清扫道路,禁止行人,称为清轨。 晋
张华 《游猎篇》:“ 伯阳 为我诫,检迹投清轨。” 清 陆机
《吴王郎中时从梁陈作》诗:“夙驾寻清轨,远游越 梁 陈 。”
《漢語大詞典》:进扫(進掃)
朝前清扫道路。
《韩非子·十过》:“ 风伯 进扫, 雨师 洒道。” 陈奇猷 集释:“
《事类赋》引作清途,疑后人改之,非
《韩子》原文也。”
《国语辞典》:拥彗清道(拥彗清道) 拼音:yǒng huì qīng dào
拿著扫帚清扫道路。表示对来者的敬意。晋。郭璞〈尔雅序〉:「辄复拥彗清道,企望尘躅者,以将来君子为亦有涉乎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