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双钩(雙鉤)  拼音:shuāng gōu
1.一种书法的描摹方式。用透明或半透明纸蒙在范本上,用细笔钩描帖字的点画外廓,称为「双钩」。须得墨晕不出字外,或朱其背,肥瘦正得本体。宋。陆游 秋阴诗:「妙墨双钩帖,奇声百衲琴。」
2.一种中国画技法。用线条勾描物像轮廓,因以左右或上下二笔勾勒而成,故称为「双钩」。
3.双钩执笔法的简称。参见「双钩执笔法」条。
4.旧称缠足妇女的脚。
《國語辭典》:搦管  拼音:nuò guǎn
执笔、握笔。唐。白居易新乐府。紫毫笔〉:「搦管趋入黄金阙,抽毫立在白玉除。」
《国语辞典》:拈笔(拈笔)  拼音:nián bǐ
执笔、持笔。《老残游记》第一六回:「老残揭开墨盒,拔出笔来,铺好了纸,拈笔便写。」
分类:执笔持笔
《國語辭典》:弄翰  拼音:nòng hàn
操笔写字或绘画。《晋书。卷五五。列传》:「湛称弄翰,缛彩雕焕。才高位卑,往哲攸叹。」宋。苏轼书王奥所藏太宗御书后〉:「摛藻尺素之上,弄翰团扇之中。」
《國語辭典》:命笔(命筆)  拼音:mìng bǐ
执笔书写。《南史。卷六七。鲁悉达传》:「尚书令江总抚柩恸哭,乃命笔题其棺头。」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养气》:「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
《漢語大詞典》:卓笔(卓筆)
(1).植笔。谓执笔为文。 宋 王操 《上李昉相公》诗:“卓笔玉堂寒漏逈,捲帘池舘水禽飞。” 清 曹寅 《送施浔江方伯之任湖南》诗:“三年卓笔赋 黄楼 ,期建高牙过 石头 。”
(2).植立的笔。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西洋画:“西洋所製玻瓈等器,多奇巧,曾见其所画人物,视之初不辨头目手足,以镜照之,即眉目宛然姣好。镜鋭而长,如卓笔之形。”
(3).停笔、搁笔。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 王文正 曾作参政;秉笔至 淑妃 为皇太妃,卓笔曰:‘适来不闻此语。’”
《漢語大詞典》:属笔(屬筆)
(1).谓执笔撰写。 晋 葛洪 抱朴子·良规:“而属笔者,皆共褒之,以为美谈。” 清 戴名世 《〈四书朱子大全〉序》:“盖发端於 程君 凤来 ,而余之属笔则在於乙酉丙戌间。”
(2).委托执笔。 宋 欧阳修 《峡州至喜亭记》:“凡公之佐吏因相与谋,而属笔於 修 焉。”
《漢語大詞典》:临笔(臨筆)
(1).谓执笔之际。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昙无忏传附安阳侯传:“ 安阳 既通习积久,临笔无滞,旬有七日,出为五卷。”《颜氏家藏尺牍·王士禄》:“外告母文一通,附呈台览。临笔曷胜恋切。”
(2).指临摹的书画。 清 李坤元 《忍斋杂识》:“ 思质 为 分宜 害,实以《清明上河图》故……既 分宜 索取此图, 思质 以临笔与之,而 分宜 门下客精於辨画者,覘知其故,从 思质 假金, 思质 拒之,因白 分宜 ,言图之伪。”
《國語辭典》:持笔(持筆)  拼音:chí bǐ
执笔为文。《新唐书。卷一五七。陆贽传》:「使臣持笔亡所忌,庶叛者革心。」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一。滦阳续录》:「俄见真人若持笔判断者,度必邪魅事。」
《國語辭典》:揽笔(攬筆)  拼音:lǎn bǐ
执笔。《南史。卷八。梁本纪。简文帝》:「帝幼而聪睿,六岁便能属文,武帝弗之信,于前面试,帝揽笔立成文。」宋。陆游 猎罢夜饮示独孤生诗三首之三:「欲疏万言投魏阙,灯前揽笔涕先倾。」
分類:执笔文章
《漢語大詞典》:操翰
执笔为文。新唐书·吕温传:“ 温 操翰精富,一时流辈推尚。” 明 张居正 《〈锦冰集〉叙》:“夫士操翰掞藻欲有施於世者,何可胜道。”
分類:执笔为文
《漢語大詞典》:枯毫
(1).干枯的毛笔。意谓久未执笔。 清 周亮工 《长年乞书》诗:“溽暑枯毫冰样冷,不妨载入白云乡。”
(2).比喻才思贫乏。自谦之词。 清 李渔 《慎鸾交·心归》:“枯毫不合赞群葩,愁负 江 南第一花。”
《漢語大詞典》:运指(運指)
谓执笔写字时运动手指。宣和书谱·索靖:“而其自许亦甚高,甞谓……可以命 杜度 运指, 张芝 回腕。”
《国语辞典》:回腕(回腕)  拼音:huí wàn
执笔方法。悬时,伸臂曲回在前,掌心向内,五指回抱笔杆,腕竖锋正,行笔多向内回转。
《漢語大詞典》:摛笔(摛筆)
谓执笔为文,铺陈翰藻。 宋 姜夔 《清波引》词序:“朅来 湘 浦,岁晚凄然,步绕园梅,摛笔以赋。” 清 姚鼐 《送张橿亭少詹》诗:“俯仰一古今,摛笔朱霞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