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假托(假託)
亦作“ 假托 ”。
(1).虚拟;虚构。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纪》:“ 子房 玄筭, 高祖 之蓍龟也。始者相得,非 子房 不谋也。海内既安,杜门不出,假託神仙,仅乃获免。”《隋书·艺术传序》:“或变乱阴阳,曲成君欲;或假託神怪,荧惑民心。”《朱子语类》卷六五:“《易》则未曾有此事,先假託都説在这里。”《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只看《太平广记》以后许多记载之书,中间儘多遇神遇鬼的,说得的的确确,难道尽是假托出来不成?” 郭沫若 《甲申三百年祭》:“这些议论是不是稗官小说的作者所假托的,不得而知。”
(2).犹假冒,伪托。《元典章·台纲二·察司合察事理》:“随处若有假託正一,妄造妖言,煽惑人心,涉於背义者严责。”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十四:“ 李陵 众作,总杂不类,殆是假托,非尽 陵 志。” 清 戴名世 《老子论上》:“自 申不害 、 韩非 假託 老子 之説,而使 老子 蒙詬万世。” 徐特立 《关于研究历史的几个重要问题》:“伪书一部分是后人为自己辩护假托的。”
(3).依托,凭借。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史臣撰録,亦同彼文章,假託古词,翻易今语。润色之滥,萌於此矣。”《宋史·宁宗纪一》:“夫 韩侂胄 假託声势,窃弄威福。” 明 李贽 《焚书·寄答留都》:“谁肯趋炎附热,假托师弟名色以争奔竞耶?”
(4).托辞,借口。《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又凡质物值钱者纔足了年数,就假託变卖过了,不准赎取,如此刻剥贫户,以致肥饶。”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倩儿》:“女欲 澄 假托读书,留居於此。” 洪深 《申屠氏》第二本:“婢子见机,即取桌上壶,假托添酒,回身便走。”
(1).虚拟;虚构。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纪》:“ 子房 玄筭, 高祖 之蓍龟也。始者相得,非 子房 不谋也。海内既安,杜门不出,假託神仙,仅乃获免。”《隋书·艺术传序》:“或变乱阴阳,曲成君欲;或假託神怪,荧惑民心。”《朱子语类》卷六五:“《易》则未曾有此事,先假託都説在这里。”《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只看《太平广记》以后许多记载之书,中间儘多遇神遇鬼的,说得的的确确,难道尽是假托出来不成?” 郭沫若 《甲申三百年祭》:“这些议论是不是稗官小说的作者所假托的,不得而知。”
(2).犹假冒,伪托。《元典章·台纲二·察司合察事理》:“随处若有假託正一,妄造妖言,煽惑人心,涉於背义者严责。”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十四:“ 李陵 众作,总杂不类,殆是假托,非尽 陵 志。” 清 戴名世 《老子论上》:“自 申不害 、 韩非 假託 老子 之説,而使 老子 蒙詬万世。” 徐特立 《关于研究历史的几个重要问题》:“伪书一部分是后人为自己辩护假托的。”
(3).依托,凭借。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史臣撰録,亦同彼文章,假託古词,翻易今语。润色之滥,萌於此矣。”《宋史·宁宗纪一》:“夫 韩侂胄 假託声势,窃弄威福。” 明 李贽 《焚书·寄答留都》:“谁肯趋炎附热,假托师弟名色以争奔竞耶?”
(4).托辞,借口。《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又凡质物值钱者纔足了年数,就假託变卖过了,不准赎取,如此刻剥贫户,以致肥饶。”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倩儿》:“女欲 澄 假托读书,留居於此。” 洪深 《申屠氏》第二本:“婢子见机,即取桌上壶,假托添酒,回身便走。”
《漢語大詞典》:退托(退託)
见“ 退托 ”。
《漢語大詞典》:退托
亦作“ 退託 ”。
(1).退让;谦逊。 宋 苏轼 《赐许将辞免恩命不允诏》:“渴闻讜论,少副虚怀,而乃退托无能,力辞旧物,既非所望,其可曲从?” 宋 叶适 《栎斋藏书记》:“又其自以为櫟者,真无用於世矣,非退託而云也。” 宋 戴埴 《鼠璞·十五国风二雅三颂》:“《周颂》之荐宗庙,告神明,称述祖宗功业,极其形容;自称曰‘惟予小子’、‘閔予小子’、‘曾孙篤之’,皆谦冲退托。”
(2).退避;畏缩。 明 李贽 《答刘敬台书》:“ 五台 天下名山,又是 文殊菩萨 道场,即身在异域不能履其地者,犹神以游之;乃咫尺而甘心退託,其无志可知也。”
(3).退身寄托。 清 侯方域 《重修颜鲁公碑亭记》:“ 域 闻古大臣之佐其君以有为……及其治定功成,然后有所退託焉以自适。”
(1).退让;谦逊。 宋 苏轼 《赐许将辞免恩命不允诏》:“渴闻讜论,少副虚怀,而乃退托无能,力辞旧物,既非所望,其可曲从?” 宋 叶适 《栎斋藏书记》:“又其自以为櫟者,真无用於世矣,非退託而云也。” 宋 戴埴 《鼠璞·十五国风二雅三颂》:“《周颂》之荐宗庙,告神明,称述祖宗功业,极其形容;自称曰‘惟予小子’、‘閔予小子’、‘曾孙篤之’,皆谦冲退托。”
(2).退避;畏缩。 明 李贽 《答刘敬台书》:“ 五台 天下名山,又是 文殊菩萨 道场,即身在异域不能履其地者,犹神以游之;乃咫尺而甘心退託,其无志可知也。”
(3).退身寄托。 清 侯方域 《重修颜鲁公碑亭记》:“ 域 闻古大臣之佐其君以有为……及其治定功成,然后有所退託焉以自适。”
《漢語大詞典》:托宿
寄宿;借住。明《杀狗记·家门大意》:“酒人中,聊托宿;诗社内,聊容足。”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幽怪传疑》:“夜不能归,愿托宿,可乎?”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三相女》:“ 茅山 有 秦檜 女绣 大士 像,甚灵异,居人不敢托宿。”
《漢語大詞典》:顾托(顧托)
见“ 顾託 ”。
《漢語大詞典》:顾托(顧託)
亦作“ 顾托 ”。 犹嘱托。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及其临终顾託,受遗作相, 刘后 授之无疑心, 武侯 处之无惧色。” 南朝 宋 谢灵运 《折杨柳行》:“还拊幼童子,顾托兄与嫂。” 明 李贽 《初潭集·父子一·二贤子》:“ 混 妻 东乡君 叹曰:‘僕射平生重此子,可谓知人。僕射为不忘矣!此有侠骨,可以顾托。’”
分類:嘱托
《漢語大詞典》:依托
见“ 依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