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48,分44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托迹
托迹
托孤
托孤
托契
托契
托命
托命
防托
托兴
托兴
见托
托名
托名
假托
《國語辭典》:托迹(託跡)  拼音:tuō jī
寄托形迹。有寄托身心的意思。《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托迹黄老,辞世却粒。」也作「托分」。
《漢語大詞典》:托迹(托跡)
亦作“ 托跡 ”。 犹寄身。多指寄身方外,或遁处深山或贱位,以逃避世事。 明 高启 《送吕山人入道序》:“而其隐也,皆托跡山林为 老氏 之徒。” 明 夏完淳 《狱中上母书》:“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 清 新小武 《易水饯荆卿》:“因此隐忍迁就,托跡屠沽。”
《國語辭典》:托孤(託孤)  拼音:tuō gū
人临终前,委托他人照料遗留的子女。《三国志。卷三二。蜀书。先主备传》:「先主病笃,托孤于丞相亮。」《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招姐要把小梅寄在他家里去分娩,只当是托孤与他。」
《漢語大詞典》:托孤寄命
《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邢昺疏:"可以托六尺之孤者,谓可委托以幼少之君也。若周公、霍光也;可以寄百里之命者,谓君在亮阴,可当国摄君之政令也。"后以"托孤寄命"指受遗命托付辅助幼君;或君主居丧时,受命摄理朝政。亦泛指付托以非常之重任。
《國語辭典》:托孤寄命(託孤寄命)  拼音:tuō gū jì mìng
语本《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指托付照拂孤幼的君王并委以君国政令的重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亦是窥见他静定凝重处,故逆知其可以托孤寄命。」明。李贽〈与友朋书〉:「顾托孤寄命,有君子之。」
《漢語大詞典》:托孤
以遗孤相托。《三国演义》第八五回:“ 先主 谓众官曰:‘朕已托孤于丞相,令嗣子以父事之。’”《花城》1981年第6期:“换在你想打听的托孤事件以前,我会尖酸地奚落你的钓故事的行为就是钓金龟,说干脆点儿,就是钓钱。”
分類:遗孤相托
《漢語大詞典》:托契(託契)
寄托交情;彼此信赖投合。 晋 陶潜 《扇上画赞·周阳珪》:“饮 河 既足,自外皆休。缅怀千载,託契孤游。” 唐 温庭筠 《投宪丞启》:“运租船上,便获甄才;避雨林中,俄闻託契。” 元 范梈 《赋赠邓提举之官江浙》:“託契自有初,相晞在结髮。”
《漢語大詞典》:托契
彼此信赖投合。 清 周亮工 《〈托素斋文集〉序》:“曩游 八闽 ,一时文字交,惟 媿曾 托契最深,尝以诗见质,请序于予。”
《國語辭典》:托命(託命)  拼音:tuō mìng
托付身命。《文选。蔡琰。悲愤诗二首之一》:「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厉。」
《漢語大詞典》:托命
托寄生命。 宋 陆游 《病中作》诗:“俗巫医不艺,呜呼安托命?”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三》:“大哉神器,亿万生灵之所托命也。” 茅盾 《杂感二题·二丑角》:“纳粹大小头目正在‘西线’的盟军占领的城市中,找得了最安全保险的托命之所。”
《漢語大詞典》:防托
见“ 防拓 ”。
《漢語大詞典》:防拓
亦作“ 防托 ”。 防御,抵拒。 宋 范仲淹 《奏陕西主帅带押蕃落使》:“如抚驭之间,恩威得所,大可防托边界。” 宋 司马光 《陈述古札子》:“闻副总管 刘几 称,西人点集,将谋入寇,请出兵防托。”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至有雇人应名,更相为代,官中了不可别,每遇上州防拓,多结众逃避,以此州郡徒有人数,若倚以战,适足败事。”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宝祐五年:“去秋已闻此言,屡令 徐敏子 严为防拓,又行下 邕 宜 ,守险要以备不虞。”
分類:防御抵拒
《漢語大詞典》:托兴(託興)
因外物而触动感情;借外物以抒写感情。 唐 李白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诗:“心中与之然,託兴每不浅;何当造幽人,灭跡栖絶巘。” 宋 刘攽 《雕虫小技壮夫不为赋》:“若乃託兴禽鸟,致情芻蕘,上则恢张乎宫室,下则吟咏其笙簫。” 明 宋濂 《谢翱传》:“每慕 屈平 ,託兴远游,自号 晞髮子 。”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古人词大率无题者多。 唐 五代 人多以调为词,自增入《闺情》《闺思》等题,全失古人託兴之旨。”
《漢語大詞典》:托兴(托興)
借物寄托情趣。 明 刘基 《〈犁眉公集〉序》:“若夫优游閒雅,托兴微婉,而有以尽其自得之趣者。”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每蕊心有两瓣相并,词人托兴曰比目、连理云。”
《漢語大詞典》:见托(見托)
委托。《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四:“感蒙不弃,若有见托,必当尽心。”
分類:委托
《國語辭典》:托名(託名)  拼音:tuō míng
1.依附他人高名,以提高自己的身分。如:「他深恐同学参加不踊跃,只好托名老师主办。」也作「托名」。
2.冒名。如:「他竟敢托名参加考试,真是大胆。」也作「托名」。
3.假冒之名。《三国演义》第三六回:「此人乃颍川徐庶,字元直,单福乃其托名耳。」
《國語辭典》:托名  拼音:tuō míng
1.依附他人的高名,以提高自己的身分。也作「托名」。
2.冒名。如:「托名顶替」。也作「托名」。
《國語辭典》:假托  拼音:jiǎ tuō
1.虚拟、虚构。《隋书。卷七八。艺术传。序》:「或变乱阴阳,曲成君欲,或假托神怪,荧惑民心。」《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天下的事,才有假,便有真。那神仙鬼怪,固然有假托的,也原自有真实的,未可执了一个见识,道总是虚妄的事。」也作「假托」。
2.假冒、伪托。如:「这件事分明是别人做的,却假托张小姐的名义,使她蒙上不白之冤。」
3.凭借、依托。如:「寓言通常假托故事来说明做人处事的道理。」
4.藉口、托词。《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凡质物值钱者,才足了年数,就假托变卖过了,不准赎取。如此刻剥贫户,以致肥饶。」
分類:假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