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6
词典
4
分类词汇
22
共22,分2页显示
1
2
2
下一页
分类词汇
寄身
假形
托躯
寄迹
委身
寄命
枝栖
托交
托体
倚傍
寓迹
列刹
寄栖
凭社
寄足
《國語辭典》:
寄身
拼音:
jì shēn
暂且托身。唐。李华〈
吊古战场文
〉:「寄身锋刃,腷臆谁愬?」也作「寄迹」。
分類:
寄身
托身
《漢語大詞典》:
假形
托身;化身。 汉 牟融
《理惑论》
:“盖闻佛化之为状也,积累道德,数千亿载,不可纪记。然临得佛时,生於 天竺 ,假形於 白净王 夫人。昼寝,梦乘白象,身有六牙,欣然悦之,遂感而孕。” 唐
梁肃
《圯桥石表铭》
:“厥有 黄石 ,假形为人,告謨 留侯 ,夷 项 灭 秦 。”
分類:
托身
化身
《漢語大詞典》:
托躯(託軀)
托身。
《艺文类聚》
卷十八引 晋
左芬
《齐杞梁妻赞》
:“哀崩高城,诉情穹旻,遂赴 淄川 ,託躯清津。”
《
艺文类聚
》
卷八一引 晋 傅咸
《芸香赋》
:“携昵友以逍遥兮,览伟草之敷英;慕君子之弘覆兮,超託躯於朱庭。”参见“ 託身 ”。
分類:
托身
《漢語大詞典》:
托身
(1).寄身;安身。 唐
刘长卿
《小鸟篇上裴尹》
:“衔花纵有报恩时,择木谁容托身处。” 宋
孔平仲
《西行》
诗:“鞅掌未能逃物役,乾坤何处托身安。” 明
宋濂
《瑞安吴门三贞母墓版文》
:“为汝之计,莫若托身势家而心存 吴氏 。” 郑振铎
《海燕》
:“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驰于万顷海涛之间。”
(2).犹托生。 清
李渔
《蜃中楼·结蜃》
:“有两个顽仙,一双玄女,偶犯小过,謫落人间。那顽仙托身,一个姓 柳 ,一个姓 张 。”参见“ 托生 ”。
分類:
托身
寄身
托生
安身
《國語辭典》:
托身(託身)
拼音:
tuō shēn
寄身。《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臧洪传。臧洪》:「吾子托身于盟主,臧洪策名于长安。」宋。
孔平仲
西行
:「鞅掌未能逃物役,乾坤何处托身安。」
分類:
栖身
寄身
《國語辭典》:
寄迹(寄跡)
拼音:
jì jī
寄托形迹,指暂且托身。晋。陶渊明〈命子〉诗一○首之六:「寄迹风云,冥兹愠喜。」唐。
郑谷
府中寓止寄赵大谏
诗:「神州容寄迹,大尹是同年。」也作「寄身」。
分類:
寄迹
暂时
托身
借住
《國語辭典》:
委身
拼音:
wěi shēn
1.将自身托付予他人或某事。
2.指女子以身相托,嫁给男子。
分類:
委身
女子
置身
弃身
托身
脱身
子将
将身
身体
寄身
身事
事人
交给
男子
一编
侍中
王粲
《國語辭典》:
寄命
拼音:
jì mìng
1.以重任相委托。《抱朴子。外篇。行品》:「劳谦冲退,救危全信,寄命不疑,托孤可保。」
2.寄托生命。《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流离大海之南,寄命嶂疠之地。」
3.生命如寄。比喻短暂的生命。《晋书。卷五一。皇甫谧传》:「寄命终尽,穷体反真,故尸藏于地。」
分類:
寄存
重任
寄身
委托
托身
短暂
生命
《國語辭典》:
枝栖(枝棲)
拼音:
zhī qī
鸟栖于树枝。比喻可以安身的处所或职务。《花月痕》第一一回:「慈母手谕痴珠,令在外暂觅枝栖。」
分類:
托身
《國語辭典》:
托交(託交)
拼音:
tuō jiāo
结交为朋友。唐。
李白
〈
结客少年场行
〉:「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
分類:
托身
结交
《漢語大詞典》:
托体(託體)
(1).寄附躯体。 汉
蔡邕
《为陈留太守上孝子状》
:“乌以反哺,託体太阳;羔以跪乳,为贄国卿。”
《
新唐书·后妃传上·文德长孙皇后
》
:“妾託体紫宫,尊贵已极,不愿私亲更据权于朝。 汉 之 吕 霍 ,可以为诫。”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
卷上:“弱质託体君子,今将娩矣。”
(2).比喻文学艺术上的师承渊源。 清
汪懋麟
《史淑时诗序》
:“其七言歌行,託体 长吉 ,而音情駘荡又类 鲍明远 。” 清
周寿昌
《〈渐西村人初集〉叙》
:“ 寿昌 偏耆攷订,少而学诗,託体不尊,老尤浅率。”
分類:
托体
文学
躯体
学艺
艺术
师承
渊源
《國語辭典》:
倚傍
拼音:
yǐ bàng
1.取法、承袭。《晋书。卷七六。王廙传》:「公阿衡皇家,便当倚傍先代耳。」
2.依靠。《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假如那王孙公子倚傍著祖宗势耀,顶戴著先人积攒下的钱财,不知稼穑,又无甚事业,只图快乐,落得受用。」
分類:
倚傍
依靠
取法
扶持
依附
女子
照顾
依据
因袭
投靠
托身
许嫁
《漢語大詞典》:
寓迹(寓跡)
亦作“ 寓跡 ”。 犹寄足。暂时寄住。 唐
马吉甫
《蝉赋》
:“聊息心於万事,欣寓跡於一枝。” 宋 郭彖
《
睽车志
》
卷四:“有士人寓迹 三衢佛寺 ,忽有女子夜入其室。”又为托身。
《
云笈七籤
》
卷一一二:“僧 悟玄 不知何许人也,虽寓跡緇褐,而潜心求道。”
分類:
暂时
寄住
托身
《漢語大詞典》:
列刹
(1).众寺院。 南朝 梁
王屮
《头陀寺碑文》
:“遗文间出,列刹相望。”
(2).谓托身寺刹。
分類:
寺院
托身
《漢語大詞典》:
寄栖(寄棲)
谓暂时托身。 唐
清江
《春游司直城西鸬鹚溪别业》
诗:“ 越 客初投分,南枝得寄栖。” 明
袁宗道
《送别谢在杭司理东昌》
诗:“一笑 平原 去,高才聊寄栖。”
分類:
暂时
托身
《漢語大詞典》:
凭社(憑社)
指老鼠托身于土地庙,人无奈其何。后用以比喻仗势作恶。 明
高启
《寄王七孝廉乞猫》
诗:“鼠类固甚繁,家有偏狡獪……舞庭欲呈妖,凭社期免败。” 清
吴伟业
《松鼠》
诗:“黠彼凭社徒,技穷耻昼匿。”参见“ 社鼠 ”。
分類:
老鼠
托身
无奈
仗势
作恶
《國語辭典》:
社鼠
拼音:
shè shǔ
比喻有所倚恃的奸人。参见「城狐社鼠」条。《俚言解。卷二。社鼠》:「城狐不灌,社鼠不熏,言得所依凭也。」
分類:
社庙
庙中
依恃
小人
《漢語大詞典》:
寄足
立足,落脚。引申为托身、存身。 唐
韩愈
《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
:“京邑有旧庐,不容久食宿,臺阁多官员,无地寄一足。”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第一回:“ 士隐 送 雨村 去后,回房一觉,直至红日三竿方醒,因思昨夜之事,意欲再写两封荐书与 雨村 带至神京,使 雨村 投謁个仕宦之家为寄足之地。”
分類:
立足
落脚
托身
存身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