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扑索(扑索)  拼音:pū suǒ
拟声词。形容振动的声音。宋。洪迈《夷坚丁志。卷一五。张圭复生》:「庵僧了焘夜闻扑索有声,起而侧伺,则张柩中也。」
《分类字锦》:虫扑(虫扑)
张养浩 行田虫扑帽,坐树蚁缘衣。
分类:
《漢語大詞典》:断扑(斷撲)
一种买卖方式。据估定的货物数量和商定的单价,计算总值,协议成交;成交后,即使货物的实际数量与原估出入较大或货物的单价有所升降,也不得再行找补。今我国某些地区尚有行之者。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二 浙 造酒,非用灰则不澂而易败。故买灰官自破钱。如 衢州 岁用数千緡。凡僧寺灶灰,民皆断扑。”
《國語辭典》:攧扑(攧撲)  拼音:diān pū
挫折。《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不知这贵人直有许多攧扑,自幼便没了亲爹。」
分類:挫折
《漢語大詞典》:讨扑(討撲)
讨伐扑灭。《魏书·夏侯道迁传》:“臣即遣军主 江悦之 率诸军主 席灵坦 、 庞树 等领义勇应时讨扑。” 宋 胡宿 《胡稹可供备库副使制》:“属小丑之跳梁,提支兵而讨扑。”
分類:讨伐扑灭
《國語辭典》:扑的(撲的)  拼音:pū de
1.拟声词。形容撞击的声音。如:「他扑的一声跳下水。」也作「扑地」。
2.突然、一下子。《西游记》第一九回:「那怪扑的跪下,望空似捣碓的一般,只管磕头。」也作「铺的」、「扑地」。
《漢語大詞典》:扑蝴蝶(撲蝴蝶)
杂戏名。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岁时杂戏》:“博戏则骑竹马,扑蝴蝶,跳白索,藏矇儿,舞龙灯,打花棍,翻觔斗,竖蜻蜓。”
分類:杂戏
《國語辭典》:扑卖(撲賣)  拼音:pū mài
宋元间盛行的一种赌博方式,其玩法是以钱为赌具,利用钱的正反面来判定输赢,负者失去本钱,胜者赢得物品。宋。鲁应龙《闲窗括异志》:「又有张湘,亦以乙卯魁亚荐,揭晓两夕前,梦人持巨螌扑卖,湘一扑五钱皆黑,一钱旋转不已,竟作字。」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市井》:「其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惟中瓦前最胜,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也作「卖扑」。
《漢語大詞典》:扑取(撲取)
袭取。三国志·吴志·锺离牧传:“外境内侵,誑诱人民,当及其根柢未深而扑取之,此救火贵速之势也。”
分類:袭取
《漢語大詞典》:扑速(撲速)
见“ 扑簌 ”。
《國語辭典》:扑簌(撲簌)  拼音:pū sù
1.拟声词。形容振动的声音。如:「耳边扑簌一声,可能是蛇,也可能是野兔。」
2.形容落泪急而多的样子。如:「每想起途远的家乡,眼泪就扑簌的流个不停。」
《漢語大詞典》:扑碌(撲碌)
象声词。形容物体落地声。《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酒醉手软,持不甚牢,盃纔举起,不想袖在筯上一兜,扑碌的连盃打翻。”《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忽闻扑碌的一声,堕下一隻鸟来,不歪不斜,正落在 杨寳 面前。”
《漢語大詞典》:扑城(撲城)
攻城。 锺期光 《回忆平江扑城前后》:“ 平江 农民‘扑城’,给反动派以极大的震动。”
分類:攻城
《國語辭典》:扑买(撲買)  拼音:pū mǎi
宋元时,一种包商承包税收的制度。《宋史。卷一八五。食货志七》:「自成都始,先罢公帑卖供给酒,即旧扑买坊场所置隔酿,设官主之,民以米入官自酿,斛输钱三十,头子钱二十二。」元。宋子贞〈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刘庭玉者,以银五万两扑买燕京酒课,又有回鹘,以银一百万两,扑买天下盐课。」也作「买扑」。
《漢語大詞典》:扑握(撲握)
(1).脚毛丛生貌。 宋 梅尧臣 《和永叔内翰戏答》:“固胜兔子固胜鹤,四蹄扑握长啄啄。”
(2).兔的代称。 宋 陆游 《赠湖上父老十八韵》:“已遣买扑握,亦可致噞喁。”参见“ 扑朔 ”。
分類:丛生
《國語辭典》:扑朔(撲朔)  拼音:pū shuò
1.指雄兔脚毛蓬松。一说为四脚爬搔或跳跃的样子。《乐府诗集。卷二五。横吹曲辞五。古辞。木兰诗二首之一》:「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2.兔的代称。宋。苏轼〈游径山〉诗:「寒窗暖足来扑朔,衣钵咒水降蜿蜒。」
分類:蓬松
《國語辭典》:扑簌簌(撲簌簌)  拼音:pū sù sù
1.拟声词。形容风声,或不停的颤抖、滚动的声音。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起几个骨碌碌的轰雷,更一阵扑簌簌的怪风。」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滴溜溜拥身飞过,赤力力镇动花梢,扑簌簌惊起栖鸦,悄蹙蹙的潜踪蹑足。」也作「扑鲁鲁」、「扑碌碌」、「扑速速」、「普碌碌」、「普速速」。
2.形容物体轻轻的、不断的落下来。大多用来形容流泪急而多的样子。《董西厢》卷六:「这对眼儿,泪珠儿滴了万颗;止约不定,恰才淹了,扑簌簌的又还偷落,胜秋雨点儿多。」《红楼梦》第一一一回:「扶了莺儿走到灵前,一面奠酒,那眼泪早扑簌簌流下来了。」也作「噗噜噜」、「噗碌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