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5,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扑鹿
扑空
救扑
扑纸
扑上
扑灯蛾
颠扑
扑讨
扑抶
扑尘
扑破
扑头
扑笔
扑散
粉扑
《國語辭典》:扑鹿(撲鹿)  拼音:pū lù
拟声词。形容鸟拍翅的声音。宋。杨万里 昭君怨。偶听松梢扑鹿词:「偶听松梢扑鹿,知是沙鸥来宿。」也作「扑漉」。
分類:象声词
《國語辭典》:扑空(撲空)  拼音:pū kōng
寻访不著或要的东西没得到。如:「这消息绝不能泄漏,免得前去扑空。」也作「扑个空」。
《漢語大詞典》:救扑(救撲)
扑灭。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点铜成庚:“即市半边官醖,大嚼酣饮而烹铜,不虞铜汁溅发,火延于屋,风势暴烈,不可救扑。”
分類:扑灭
《韵府拾遗 纸韵》:扑纸(扑纸)
范俊诗时有飞虫扑纸声
《国语辞典》:扑上(扑上)  拼音:pū shàng
1.向前猛冲。如:「那只野狗对准他的脚踝扑上。」
2.轻轻拍敷。如:「在小宝宝身上扑上一层爽身粉。」
《國語辭典》:扑灯蛾(撲燈蛾)  拼音:pū dēng é
灯蛾的别名。参见「灯蛾」条。
《漢語大詞典》:颠扑(顛撲)
颠簸;翻腾。 宋 梅尧臣 《李审言相招与刁景纯周仲章裴如晦冯当世沈文通谢师厚师直会开宝塔院》诗:“敢忘主人勤,颠扑困驭者。” 清 袁枚 新齐谐·蜈蚣吐丹:“少顷,水如沸汤,热气上冲。蛇在水中,颠扑不已,未几死矣,横浮水面。” 艾青 《马赛》诗:“看城市的街道摆荡着,货车也像醉汉一样颠扑。”
分類:颠簸翻腾
《漢語大詞典》:扑讨(撲討)
讨伐。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扑讨凶逆,以寧社稷。”南史·邓元起传:“若寇贼浸淫,方须扑讨,董督之任,非我而谁?”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贼既势挫,必当离散,然后可扑讨也。”
分類:讨伐
《漢語大詞典》:扑抶(撲抶)
杖击,鞭打。 唐 沈佺期 《被弹》诗:“劾吏何咆哮,晨夜闻扑抶。”
分類:鞭打
《分类字锦》:扑尘(扑尘)
张耒 归帽见新月,扑衫暮尘红。
分类:
《漢語大詞典》:扑破(撲破)
摔破;摔坏。 五代 齐己 《扑满子》诗:“到头须扑破,却散与他人。” 清 张潮 《幽梦影》卷下:“媸颜陋质,不与镜为仇者,亦以镜为无知之死物耳,使镜而有知,必遭扑破矣。”
分類:摔破
《漢語大詞典》:扑头(撲頭)
(1).即幞头。古代的一种头巾。《宣和遗事》前集:“却去 宣德门 直上有三四个贵官,金捻线扑头,舒角紫罗窄袖袍,簇花罗。” 明 无名氏 《云间杂志》卷下:“ 诸午泉 得一峰石,高二丈,儼若人形,扑头大袖,名为待漏石。”参见“ 幞头 ”。
(2).迎头。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可早漫地漫天,更扑头扑面,雪拥就浪千堆,雪裁成花六出,雪压得柳三眠。” 茅盾 《子夜》一:“同时就有一股异常浓郁使人窒息的甜香,扑头压住了 吴老太爷 。”
《漢語大詞典》:幞头(幞頭,襆頭)
古代一种头巾。古人以皂绢三尺裹发,有四带,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项,故称“四脚”或“折上巾”。至 北周 武帝 时裁出脚后幞发,始名“幞头”。初用软帛垂脚, 隋 始以桐木为骨子, 唐 方以罗代缯。帝服则脚上曲,人臣下垂。 五代 渐变平直。 宋 制有直脚、局脚、交脚、朝天、顺风等式样。惟直脚为贵贱通服,皇帝或服上曲。参阅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巾幞、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宋史·舆服志五、 明 王圻 三才图会·衣服二、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幞。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即唤 桂心 ,并呼 芍药 ,与少府脱鞾履、叠袍衣,阁幞头,掛腰带。”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偏带儿是犀角,幞头儿是乌纱。”儒林外史第四二回:“ 应天府 尹大人 戴着幞头,穿着蟒袍,行过了礼。”
襆頭:即幞头。古代包头软巾,有四带,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顶。也称四脚、折上巾。隋书·礼仪志七:“故事,用全幅皁而向后襆髮,俗人谓之襆头。”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天福八年:“﹝ 楚王 希范 ﹞作九龙殿,刻沉香为八龙,饰以金宝,长十餘丈,抱柱相向; 希范 居其中,自为一龙,其襆头脚长丈餘,以象龙角。”参见“ 幞头 ”。
《漢語大詞典》:扑笔(撲筆)
掷笔。 唐 韩愈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闭门 长安 三日雪,推书扑笔歌慨慷。”
《国语辞典》:扑散(扑散)  拼音:pū sàn
消散。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二折:「听的乡谈语音滑熟,打叠了心头恨,扑散了眼下愁。」也作「扑撒」。
分类:消散
《國語辭典》:粉扑(粉撲)  拼音:fěn pū
扑粉所用的棉质物。也作「粉拍」、「粉铺」。
分類:敷粉蘸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