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扑噜
象声词,形容物体抖动或跳动的声音。例如:岸边的蛤蟆扑噜跳到水里去。
《國語辭典》:扑碌碌(撲碌碌)  拼音:pū lù lù
拟声词。形容不断打击物体的声音。元。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二折:「血鼻凹扑碌碌连打十馀下,死尸骸骨鲁鲁滚到四五番。」也作「扑簌簌」。
分類:象声词
《漢語大詞典》:扑忙(撲忙)
方言。瞎张罗。《实事白话报》1931.1.7:“ 夏太太 笑道:‘反正有数儿,数出两底,下余暂存你手下,省得输光了,现又扑忙子。’” 梁斌 《红旗谱》二九:“吞了这口气吧!过个庄稼日子,什么也别扑忙了。即使有点希望,又在哪个驴年马月呢?”
分類:方言张罗
《韵府拾遗 屑韵》:扑蠛(扑蠛)
郝经秋风赋始则叱虩突厉扑蠛抑蚋渐乃萧瑟披离冲牖动幕
《漢語大詞典》:扑摸(撲摸)
摸索;捉摸。 梁斌 《红旗谱》十四:“去吧,孩子!去吧!扑摸扑摸,也许扑摸对了。” 梁斌 《播火记》四:“如今年幼人的心思,我扑摸不清了。”
分類:摸索捉摸
《漢語大詞典》:扑票(撲票)
抢购车船票。《羊城晚报》1983.1.24:“春节临近, 港 澳 两地同胞又掀起一股扑票回乡的热潮。”
分類:车船
《漢語大詞典》:扑旂(撲旂)
见“ 扑旗 ”。
《國語辭典》:扑旗(撲旗)  拼音:pū qí
一种杂技。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一红巾者弄大旗,次狮豹入场,坐作进退,奋迅举止毕,次一红巾者,手执两白旗子,跳跃旋风而舞,谓之『扑旗子』。」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二。舞队》:「鼓板、踏跷、扑旗。」
《漢語大詞典》:扑曲(撲曲)
蚕箔。即曲簿。《淮南子·时则训》:“具扑曲筥筐,后妃斋戒,东乡亲桑。” 刘文典 集解引 孙编修 曰:“扑即曲簿也。”参见“ 曲簿 ”。
分類:蚕箔编修
《漢語大詞典》:曲簿
蚕箔。饲蚕的器具。用萑苇或细竹编织而成。也称“薄曲”。
《漢語大詞典》:扑认(撲認)
犹扑买。《元典章·圣政二·赈饥贫》:“诸位下各投下及僧道权势之家,占据山场、河泊、关津、桥梁,并诸人扑认牙例诸名色抽分等钱,詔书到日,尽行革罢。”
《漢語大詞典》:扑肉(撲肉)
徒手搏斗。《元典章·刑部四·杀奴婢娼佃》:“ 苏三五 於 至元 六年八月初一日,与 周仲义 躯男 王小狗 相争扑肉,将本人用肐膝於不便处踢死。”
《漢語大詞典》:扑撒(撲撒)
抚摩。 元 乔吉 《扬州楚》第二折:“日高也花影重,风香时酒力涌。顺毛儿扑撒上翠鸞丹凤,恣情的受用足玉煖香融。”《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你睡下,等我替你心口内扑撒扑撒,管情就好了。”《醒世姻缘传》第六四回:“ 素姐 叫那 白姑子 顺着毛一顿扑撒,渐渐回嗔作喜。”
分類:抚摩
《國語辭典》:扑撒(撲撒)  拼音:pū sǎ
分散、消散。《董西厢》卷四:「张生闻语,扑撒了满怀里愁,想料死冤家心中先有,琴感其心,见得十分能勾。」元。乔吉《扬州梦》第二折:「日高也花影重,风香时酒力涌,顺毛儿扑撒上翠鸾丹凤。」也作「扑散」。
分類:散开
《漢語大詞典》:扑杀此獠(撲殺此獠)
犹言打死这个家伙。 唐高宗 欲废皇后而立昭仪 武氏 , 褚遂良 力争,谓“昭仪昔事先帝,身接帷笫,今立之,奈天下耳目何?”并还笏求归。帝大怒,命引出。 武氏 从帷后呼曰:“何不扑杀此獠!”见新唐书·褚遂良传。獠,古时对南方某些少数民族之称。 褚遂良 是南方人,故 武氏 以此詈之。 易宗夔 《新世说·尤悔》:“ 袁世凯 潜谋帝制, 蔡松坡 时在京师, 袁 颇防闲之…… 蔡 卒以计脱离虎口。 袁 闻 蔡 已至 日本 ,乃拊膝而嘆曰:‘悔不早扑杀此獠也。’”
《漢語大詞典》:扑拉(撲拉)
象声词。形容拍翅等声音。白雪遗音·南词·立春雨水:“原来是,簷前雀鬭扑拉飞。” 吴组缃 《山洪》一:“他听见门外一群野孩子似的吵闹着的麻雀扑拉一下全都飞逃了。” 王愿坚 《小游击队员》:“子弹‘嗖嗖’地从我身边擦过,打得树叶子扑拉扑拉直往下掉。”
《國語辭典》:扑闪(撲閃)  拼音:pū shǎn
眨、闪动。如:「繁星在夜空中扑闪著,一明一灭,真是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