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21,分82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才分
才行
将才
将才
才知
全才
宏才
才望
辩才
才德
才业
求才
上才
怀才
遗才
《國語辭典》:才分  拼音:cái fèn
天赋才华。《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杨俊传》:「俊虽并论文帝、临菑才分所长,然称临菑犹美,文帝常以恨之。」
《漢語大詞典》:才行
才智和德行。荀子·王制:“才行反时者,死无赦。”晋书·后妃传上·景献羊皇后:“后聪敏有才行。”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君臣鉴戒:“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藉祖父资荫遂处大官,德义不修,奢纵是好。” 宋 苏舜钦 《荐王景仁启》:“好学不倦,才行卓越。”
《漢語大詞典》:将才
1.亦作"将才"。
2.刚才。
分類:刚才将才
《國語辭典》:将才(將才)  拼音:jiàng cái
具有成为将领的才能。《三国演义》第九三回:「兵不在多,在人之调遣耳。此人真将才也!」也作「将材」。
《國語辭典》:将才(將才)  拼音:jiāng cái
刚才。如:「他将才来过了。」
分類:将帅才具
《漢語大詞典》:才知
见“ 才智 ”。
分類:才知
《國語辭典》:才智  拼音:cái zhì
才能与智慧。《初刻拍案惊奇》卷六:「有一个秀才,姓贾,青年饱学,才智过人。」
《國語辭典》:全才  拼音:quán cái
1.精通于各方面的才能。宋。苏轼〈伊尹论〉:「以其全才而制天下,故临大事而不乱。」
2.精通于各方面才能的人。唐。权德舆奉和鄜州刘大夫麦秋出师遮虏有怀中朝亲故〉诗:「天子爱全才,故人雄外台。」
《漢語大詞典》:宏才
亦作“ 宏材 ”。
(1).大才。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远心旷度,赡智宏材,倜儻博物,触类多能。”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君辈辞藻,譬若荣华,须臾之翫,非宏才也。”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 翰 有宏材伟特之度,能诗,有《玉关集》。” 宋 陈亮 《祭吕东莱文》:“假有圣人之宏才,又将待几年而后成!” 明 唐顺之 《工部侍郎顾璘诰辞》:“尔工部左侍郎兼督察院副都御史 顾璘 ,以宏才素劲,逸气望於 江 东。”昆曲十五贯第三场:“胸中若无宏才,怎可迎刃而解!”
(2).指有大才的人。 唐 杨炯 《〈王勃集〉序》:“宏材继出,达人间峙。” 唐 方干 《赠上虞胡少府百篇》诗:“宏才尚遣居卑位,公道何曾雪至寃?”
分類:大才
《國語辭典》:才望  拼音:cái wàng
才华声望。《晋书。卷五四。陆机传》:「顾荣、戴若思等咸劝机还吴,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
《國語辭典》:辩才(辯才)  拼音:biàn cái
1.善于辩论的才能。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万行归空,千门入善,辩才智惠,岂徒七经、百氏之博哉?」
2.辨析佛法奥义的才能。《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一:「于诸三昧,具足清净,辩才如海,广大无尽。」
《漢語大詞典》:才德
才能德行。列子·力命:“ 东郭先生 曰:‘汝之言厚薄,不过言才德之差。吾之言厚薄,异於是矣。’”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人之才德,高下厚薄不同。” 明 宗臣 《报刘一丈书》:“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 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
《漢語大詞典》:才业(才業)
才学。 宋 王禹偁 《与冯伉书》:“虽某之名位才业,望 忠州 , 赞皇 也远矣,而閤下读书为文,立身行事,岂不知 吉甫 、 僧孺 之为人乎?” 宋 苏舜钦 《维舟野步呈子履》诗:“古人负才业,未必为世用,吾儕性疎拙,摈弃安足痛。”
分類:才学
《国语辞典》:求才  拼音:qiú cái
徵求人才。如:「报上每天都有很多公司行号的求才启事。」唐。陆贽〈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夫求才贵广,考课贵精。求广在于各举所知,长吏之荐择是也;考精在于按名责实,宰臣之序进是也。」
《漢語大詞典》:上才
亦作“ 上材 ”。
(1).上等的才能。后汉书·列女传·皇甫规妻:“ 皇甫氏 文武上才,为 汉 忠臣。”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七谬:“上材之人,能行人所不能行。”
(2).指具有上等才能的人。 唐 方干 《越中逢孙百篇》诗:“上才乘酒到 山阴 ,日日成篇字字金。” 元 范梈 《休日出郊》诗:“迁臣逐客皆前辈,幕长郎官尽上才。”
(3).上等的材料。 南朝 齐 谢朓 《高松赋》:“若乃体同器制,质兼上才。”
《漢語大詞典》:怀才(懷才)
亦作“ 怀材 ”。 怀抱才能,具有才能。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 唐 崔涂 《蜀城春望》诗:“怀材皆得路,失计独伤春。”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非程文:“指实告官者,反罹其罪,怀才抱艺者,虚费其劳。”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夫年劳可质验,而怀材不可豫知,其魄兆独在言词捷给而已。”
《國語辭典》:遗才(遺才)  拼音:yí cái
1.虽有才华而考试落第的人。《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是年及端拱初,礼部试已,帝虑有遗才,取不中格者再试之,于是由再试得官者数百人。」
2.旧时秀才考举人时,临时核准参加考试的人,称为「遗才」。《警世通言。卷二六。唐解元出奇玩世》:「直至临场,曹公再三苦求,附一名于遗才之末。是科遂中了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