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01,分54页显示  上一页  48  49  50  51  52  5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举贤使能
匡济之才
骄能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经纶满腹
京解之才
景星凤皇
矜才使气
矜功伐能
满腹经纶
锣齐鼓不齐
罗之一目
论德使能
明珠暗投
庙堂之器
《國語辭典》:举贤使能(舉賢使能)  拼音:jǔ xián shǐ néng
荐举任用有贤德才能的人。语本《礼记。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也作「进贤任能」、「举贤任能」。
《国语辞典》:匡济之才(匡济之才)  拼音:kuāng jì zhī cái
1.人有匡正时弊、拯救社稷的才能。《三国演义》第五七回:「公抱匡济之才,何往不利?可实对肃言,将欲何往?」
2.具有匡时济世才能的人。如:「他是个不可多得的匡济之才,这次组阁,众望所归。」
《漢語大詞典》:骄能(驕能)
因有才能而骄傲。左传·定公四年:“无敖礼,无骄能。”
《國語辭典》: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拼音: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xìn zé àn
(谚语)多方听取意见才能辨明是非得失,若只听一方的意见,则容易愚昧不明。汉。王符《潜夫论。明闇》:「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资治通鉴。卷一九二。唐纪八。太宗贞观二年》:「上问魏徵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國語辭典》:经纶满腹(經綸滿腹)  拼音:jīng lún mǎn fù
经纶,整理清楚的蚕丝,引申为人的学识、谋略。经纶满腹形容人才识丰富。《歧路灯》第五五回:「我看其人博古通今,年逾五旬,经纶满腹,诚可为令婿楷模。」也作「满腹经纶」。
《漢語大詞典》:京解之才
谓有考中举人、进士的才能。京,指到京城参加礼部会试和殿试,中者称进士。解,指到省城(包括京城)参加乡试,中者称举人,即取得被解送至京城参加进士考试的资格。《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有几个老学,看了舍亲的文字,都许他京解之才。”
《漢語大詞典》:景星凤皇(景星鳳皇)
亦作“ 景星凤凰 ”。 传说太平之世才能见到景星和凤凰。后因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杰出的人才。 唐 韩愈 《与少室李拾遗书》:“朝廷之士,引颈东望,若景星凤皇之始见也,争先覩之为快。” 宋 苏轼 《梦作司马相如求画赞》:“景星凤凰,以见为宠。”宣和书谱·隶书叙论:“学者仰之,如景星凤凰,争先见之为快。”
《國語辭典》:矜才使气(矜才使氣)  拼音:jīn cái shǐ qì
自恃有才能而意气用事。如:「词章乃千古事业,切勿矜才使气。」
分類:仗恃才能
《漢語大詞典》:矜功伐能
自夸功绩、才能。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释争:“彼小人则不然,矜功伐能,好以陵人。”
《國語辭典》:满腹经纶(滿腹經綸)  拼音:mǎn fù jīng lún
经纶,原是处理过的蚕丝,引申人的才能、学识。满腹经纶形容人才识丰富,具有处理大事的才能。《三侠五义》第三二回:「颜生素有大志,总要克绍书香,学得满腹经纶,屡欲赴京考试。」也作「经纶满腹」。
《漢語大詞典》:锣齐鼓不齐
〈方〉∶比喻人到不齐或是条件不具备
总是锣齐鼓不齐的,不知道哪天才能开得成这个会
《漢語大詞典》:罗之一目(羅之一目)
网之一孔。比喻局部在整体中才能起其作用;脱离了整体,局部便不起作用。《淮南子·说山训》:“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也。今为一目之罗,则无时得鸟矣。” 隋 智顗 摩诃止观卷五:“一目之罗,不能得鸟,得鸟者罗之一目耳。”
《漢語大詞典》:论德使能(論德使能)
选拔有道德的人和使用有才能的人。论,通“ 抡 ”。《荀子·王霸》:“论德使能而官施之者,圣王之道也,儒之所谨守也。”
《國語辭典》:明珠暗投  拼音:míng zhū àn tóu
珍贵的东西落入不明价值的人手里,而得不到赏识或珍爱。语本《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传》:「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投人于道路,人无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后比喻怀才不遇,高才屈居下位或好人误入歧途。元。高明〈二郎神。从别后套。集贤宾〉曲:「怕朱颜去也难留,把明珠暗投,不如意十常八九。」《聊斋志异。卷六。鸽异》:「我以君能爱之,故托以子孙,何乃以明珠暗投,致残鼎镬。」
《國語辭典》:庙堂之器(廟堂之器)  拼音:miào táng zhī qì
国宝。比喻可担当大任的才具。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果有神威不可当,庙堂之器岂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