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01,分54页显示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49  50  51  5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伐功矜能
凡才浅识
怀瑾握瑜
怀材抱器
积健为雄
济世之才
嫉贤妒能
过都历块
海涵地负
贯斗双龙
鹤困鸡群
鹤立鸡群
鹤行鸡群
鸿渐之仪
宏才大略
《漢語大詞典》:伐功矜能
夸耀自己的功劳的才能。史记·太史公自序:“续 何 相国,不变不革,黎庶攸寧。嘉 参 不伐功矜能。”《七国春秋平话》后集卷中:“ 齐王 伐功矜能,谋不逮下,废黜贤良,信任諂諛。”
《漢語大詞典》:凡才浅识(凡才淺識)
才能平庸,识见肤浅。 清 陈用光 《上翁学士书》:“ 用光 凡才浅识,无所比数。”
《國語辭典》:怀瑾握瑜(懷瑾握瑜)  拼音:huái jǐn wò yú
瑾、瑜皆为美玉。怀瑾握瑜比喻怀有高贵的美德与才能。《楚辞。屈原。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梁书。卷五五。豫章王综传》:「怀瑾握瑜空掷去,攀松折桂谁相许。」
《漢語大詞典》:怀材抱器(懷材抱器)
犹言德才兼备。材,才能;器,器度。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匦使:“ 则天 垂拱 元年,初置匭使之制……东曰 延恩匭 ,怀材抱器,希于闻达者投之。” 宋 范仲淹 《举张问孙复状》:“右臣伏覩赦书节文,应天下怀材抱器,或淹下位,或滞草莱,委逐处具事由闻奏。”亦作“ 怀才抱器 ”。 唐 唐彦谦 《楼上偶题》:“可能前岭空乔木,应有怀才抱器人。”
《国语辞典》:积健为雄(积健为雄)  拼音:jī jiàn wéi xióng
本指诗文内涵充实,才能外显浩大。语出唐。司图空《诗品。雄浑》:「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后用来指平日累积锻鍊,成就强健的体魄。常用来勉励运动员。
《国语辞典》:济世之才(济世之才)  拼音:jì shì zhī cái
拯救社会国家使其脱离困顿的才能。《老残游记》第六回:「若真有点济世之才,竟自遁世,岂不辜负天地生才之心吗?」
《國語辭典》:嫉贤妒能(嫉賢妒能)  拼音:jí xián dù néng
嫉妒比自己有才德的人。《孤本元明杂剧。庞掠四郡。第三折》:「他也不知道,似这等贪赃坏法,嫉贤妒能,理当如此也。」也作「妒贤嫉能」。
《漢語大詞典》:过都历块(過都歷塊)
越过都市,经过山阜。意谓纵横驰骋,施展才能。 明 唐顺之 《与万两溪吏部》:“僕倘未即老死,行将见执事任重致远、过都歷块以耀当世。”
《漢語大詞典》:海涵地负(海涵地負)
如海之能包容,地之能负载。比喻才能特异。 宋 陈亮 《笏记》:“皇帝陛下,日照天临,海涵地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不知 少陵 海涵地负之才,其佳处未易窥测。” 清 王韬 《重刻〈曾文正公文集〉序》:“公具海涵地负之才,出其餘力为词章,已足以弁冕羣贤,推倒一世。”
《漢語大詞典》:贯斗双龙(貫斗雙龍)
晋书·张华传载:“ 晋 张华 善望气,见斗牛间常有紫气,固命 雷焕 为 丰城 令访之。 焕 到县,掘狱屋基,得龙泉、太阿两宝剑, 华 与 焕 各佩其一。后 华 死,失剑所在。 焕 死, 焕 子持剑行经 延平津 ,剑忽跃出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光彩照水,波浪惊沸,于是失剑。”后因以“贯斗双龙”形容才能拔萃超群。 明 吴尚默 《西台摘疏·核叙平蜀功罪疏》:“ 万县 知县 毛羽健 :骏品凌空独鹤,鸿才贯斗双龙,桓赳维臧,轻轩咸佶。”
《漢語大詞典》:鹤困鸡群(鶴困雞羣)
比喻才能出众的人沦落于平庸之辈当中。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教白》:“苟得其人,必破优伶之格以待之,不则鹤困鸡羣,与儕众无异。”
《國語辭典》:鹤立鸡群(鶴立雞群)  拼音:hè lì jī qún
鹤站在鸡群之中,非常突出。语本《晋书。卷八九。忠义传。嵇绍传》:「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如野鹤之在鸡群。」比喻人的才能超群出众,不同凡俗。《镜花缘》第三九回:「正在谈论,谁知女儿国王忽见林之洋杂在众人中如鹤立鸡群一般,更觉白俊可爱。」也作「鹤处鸡群」、「群鸡一鹤」。
《漢語大詞典》:鹤行鸡群(鶴行鷄羣)
同“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宋 苏辙 《次韵子瞻感旧见寄》:“君才最高峙,鹤行鷄羣中。”
《漢語大詞典》:鸿渐之仪(鴻漸之儀)
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孔颖达 疏:“处高而能不以位自累,则其羽可用为物之仪表,可贵可法也。”后以“鸿渐之仪”为对人风采才能的赞词。 明 张居正 《答南列卿陈我度书》:“幸惟俯谅,天衢广阔,鸿渐之仪,岂有量哉。” 明 张居正 《答廉宪王凤洲书》:“惟公以鸿渐之仪,困於燕雀。”
《漢語大詞典》:宏才大略
亦作“ 宏材大略 ”。 杰出的才能和谋略。 宋 苏洵 《上皇帝书》:“若其宏才大略,不乐於小官而无闻焉者,使两制得以非常举之。” 明 唐顺之 《与王稚川少卿》:“縉绅及同志皆言翰苑中惟公宏才大略,素抱经济之长,内外重寄,无所不宜。”《老残游记》第六回:“阁下如此宏材大略,不出来做点事情,实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