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患难见真情(患难见真情)  拼音:huàn nàn jiàn zhēn qíng
在困苦艰难的处境中才能看出真诚的感情。如:「越是知己,越是『患难见真情』。」
《国语辞典》:不登高山,不显平地(不登高山,不显平地)  拼音:bù dēng gāo shān,bù xiǎn píng dì
(谚语)比喻只有经过对照比较,才能更看清事物的真相。如:「不登高山,不显平地。遭受过苦难的人,才知道幸福的可贵!」
《国语辞典》:衣食足而知荣辱(衣食足而知荣辱)  拼音:yī shí zú ér zhī róng rù
生活没有忧虑后,才能讲求礼义廉耻。《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衣食足而知荣辱,廉让生而争讼息。」
《国语辞典》: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拼音:chī dé kǔ zhōng kǔ,fāng wéi rén shàng rén
(谚语)忍耐得了最艰苦的磨鍊,才能出人头地。《官场现形记》第一回:「为这上头,也不知挨了多少打,罚了多少跪;到如今才挣得两榜进士!……这才合了俗语说的一句话,叫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国语辞典》: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拼音:wàn bān jiē xià pǐn,wéi yǒu dú shū gāo
(谚语)各行各业均属下等,只有读书才能出人头地,光耀门楣。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二折:「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国语辞典》:兼听则明,偏听则蔽(兼听则明,偏听则蔽)  拼音: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tīng zé bì
(谚语)多方听取意见才能辨明是非得失,若只听一方的意见,则容易矇蔽不明。《三国演义》第八三回:「古云:『兼听则明,偏听则蔽。』望陛下察之。」
《国语辞典》: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拼音:shén ér míng zhī,cún hū qí rén
玄妙高深的道理,只有圣哲才能明白。语出《易经。系辞上》:「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唐。孔颖达。正义:「若其人圣则能神而明之,若其人愚不能神而明之。」后指人懂得事物的道理,还要善加运用而不拘泥。清。纪盷《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国语辞典》:龙无云而不行(龙无云而不行)  拼音:lóng wú yún ér bù xíng
比喻英雄仍须靠外力的配合,才能发挥所长。《西游记》第四一回:「还要三官举笔,太乙移文,会定了雷公、电母、风伯、云童。俗语云:『龙无云而不行』哩。」
《国语辞典》:资赋优异学生(资赋优异学生)  拼音:zī fù yōu yì xué shēng
指有卓越潜能或杰出表现的学生,包含一般智能资赋优异、学术性向资赋优异、艺术才能资赋优异、创造能力资赋优异、领导能力资赋优异、其他特殊才能资赋优异等六类。
《国语辞典》:百无一用是书生(百无一用是书生)  拼音:bǎi wú yī yòng shì shū shēng
(谚语)读书人一无所长,毫无才能可言。本为抒发内心抑郁不平之气,后来泛指自谦自嘲或文人志大才疏的意思。清。黄景仁〈杂感〉诗:「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国语辞典》:小材大用  拼音:xiǎo cái dà yòng
比喻才能不高的人,却担当重大的任务。如:「他能力不够,你却硬要升他当经理,岂不是小材大用了吗?」
《国语辞典》:相须而行(相须而行)  拼音:xiāng xū ér xíng
必须相互依赖,才能发挥功能。《后汉书。卷五七。刘陶传》:「夫天之与帝、帝之与人,犹头之与足,相须而行也。」
《国语辞典》:吸热反应(吸热反应)  拼音:xī rè fǎn yìng
化学反应之进行,需由外界供给能量才能进行者,称为「吸热反应」。如植物将二氧化碳及水合成糖时,需要太阳能;若没有太阳能,则二氧化碳和水无法合成糖,故光合作用就是一种吸热反应。一般而言,细胞内物质的合成作用都是吸热反应。
《国语辞典》:显露头角(显露头角)  拼音:xiǎn lù tóu jiǎo
展露突显某一特长或才能。如:「年轻时,他已在音乐界显露头角。」
《国语辞典》:衒材扬己(衒材扬己)  拼音:xuàn cái yáng jǐ
炫耀才能,表现自己。唐。骆宾王〈上吏部裴侍郎书〉:「亦何尝献策干时,高谈王霸,衒材扬己,历诋公卿?」也作「露才扬己」、「扬己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