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805
词典
4
分类词汇
801
共801,分54页显示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43
44
45
46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患难见真情
不登高山,不显平地
衣食足而知荣辱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兼听则明,偏听则蔽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龙无云而不行
资赋优异学生
百无一用是书生
小材大用
相须而行
吸热反应
显露头角
衒材扬己
《国语辞典》:
患难见真情(患难见真情)
拼音:
huàn nàn jiàn zhēn qíng
在困苦艰难的处境中才能看出真诚的感情。如:「越是知己,越是『患难见真情』。」
分类:
困苦
艰难
处境
中才
才能
看出
真诚
感情
《国语辞典》:
不登高山,不显平地(不登高山,不显平地)
拼音:
bù dēng gāo shān,bù xiǎn píng dì
(谚语)比喻只有经过对照比较,才能更看清事物的真相。如:「不登高山,不显平地。遭受过苦难的人,才知道幸福的可贵!」
分类:
谚语
对照
才能
看清
清事
真相
《国语辞典》:
衣食足而知荣辱(衣食足而知荣辱)
拼音:
yī shí zú ér zhī róng rù
生活没有忧虑后,才能讲求礼义廉耻。《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衣食足而知荣辱,廉让生而争讼息。」
分类:
忧虑
才能
讲求
《国语辞典》: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拼音:
chī dé kǔ zhōng kǔ,fāng wéi rén shàng rén
(谚语)忍耐得了最艰苦的磨鍊,才能出人头地。《官场现形记》第一回:「为这上头,也不知挨了多少打,罚了多少跪;到如今才挣得两榜进士!……这才合了俗语说的一句话,叫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分类:
谚语
忍耐
得了
艰苦
磨鍊
才能
出人头地
《国语辞典》: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拼音:
wàn bān jiē xià pǐn,wéi yǒu dú shū gāo
(谚语)各行各业均属下等,只有读书才能出人头地,光耀门楣。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二折:「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分类:
谚语
各行各业
属下
下等
读书
才能
出人头地
《国语辞典》:
兼听则明,偏听则蔽(兼听则明,偏听则蔽)
拼音:
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tīng zé bì
(谚语)多方听取意见才能辨明是非得失,若只听一方的意见,则容易矇蔽不明。《三国演义》第八三回:「古云:『兼听则明,偏听则蔽。』望陛下察之。」
分类:
谚语
多方
听取
取意
意见
才能
能辨
辨明
《国语辞典》: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拼音:
shén ér míng zhī,cún hū qí rén
玄妙高深的道理,只有圣哲才能明白。语出《易经。系辞上》:「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唐。孔颖达。正义:「若其人圣则能神而明之,若其人愚不能神而明之。」后指人懂得事物的道理,还要善加运用而不拘泥。清。纪盷《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分类:
玄妙
妙高
高深
道理
圣哲
才能
明白
《国语辞典》:
龙无云而不行(龙无云而不行)
拼音:
lóng wú yún ér bù xíng
比喻英雄仍须靠外力的配合,才能发挥所长。《西游记》第四一回:「还要三官举笔,太乙移文,会定了雷公、电母、风伯、云童。俗语云:『龙无云而不行』哩。」
分类:
英雄
外力
配合
才能
发挥
所长
《国语辞典》:
资赋优异学生(资赋优异学生)
拼音:
zī fù yōu yì xué shēng
指有卓越潜能或杰出表现的学生,包含一般智能资赋优异、学术性向资赋优异、艺术才能资赋优异、创造能力资赋优异、领导能力资赋优异、其他特殊才能资赋优异等六类。
分类:
卓越
杰出
学生
包含
智能
资赋
优异
学术
性向
艺术
才能
创造
能力
领导
异等
《国语辞典》:
百无一用是书生(百无一用是书生)
拼音:
bǎi wú yī yòng shì shū shēng
(谚语)读书人一无所长,毫无才能可言。本为抒发内心抑郁不平之气,后来泛指自谦自嘲或文人志大才疏的意思。清。黄景仁〈杂感〉诗:「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分类:
谚语
读书人
毫无
才能
可言
《国语辞典》:
小材大用
拼音:
xiǎo cái dà yòng
比喻才能不高的人,却担当重大的任务。如:「他能力不够,你却硬要升他当经理,岂不是小材大用了吗?」
分类:
才能
能不
人
担当
重大
任务
《国语辞典》:
相须而行(相须而行)
拼音:
xiāng xū ér xíng
必须相互依赖,才能发挥功能。《后汉书。卷五七。刘陶传》:「夫天之与帝、帝之与人,犹头之与足,相须而行也。」
分类:
必须
相互
依赖
才能
发挥
功能
《国语辞典》:
吸热反应(吸热反应)
拼音:
xī rè fǎn yìng
化学反应之进行,需由外界供给能量才能进行者,称为「吸热反应」。如植物将二氧化碳及水合成糖时,需要太阳能;若没有太阳能,则二氧化碳和水无法合成糖,故光合作用就是一种吸热反应。一般而言,细胞内物质的合成作用都是吸热反应。
分类:
化学反应
外界
供给
能量
量才
才能
行者
《国语辞典》:
显露头角(显露头角)
拼音:
xiǎn lù tóu jiǎo
展露突显某一特长或才能。如:「年轻时,他已在音乐界显露头角。」
分类:
展露
突显
特长
才能
《国语辞典》:
衒材扬己(衒材扬己)
拼音:
xuàn cái yáng jǐ
炫耀才能,表现自己。唐。骆宾王〈上吏部裴侍郎书〉:「亦何尝献策干时,高谈王霸,衒材扬己,历诋公卿?」也作「露才扬己」、「扬己露才」。
分类:
炫耀
才能
自己
骆宾王
吏部
侍郎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