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01,分54页显示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3  24  25  2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宰肉
脱囊
百能
乘轩鹤
心窍
英台
兼材
奇能
自逞
瑜亮
展才
干才
口才
渐教
驽庸
《漢語大詞典》:宰肉
史记·陈丞相世家:“里中社, 平 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 陈孺子 之为宰!’ 平 曰:‘嗟乎,使 平 得天下,亦如是肉矣。’”后因以“宰肉”指分割肉。新唐书·邓处讷传:“ 陬溪 人 周岳 与 满 狎,因猎,宰肉不平而鬭,欲杀 满 ,不克。”后常用 陈平 事借指在处理小小事中可以看出治国的才能,或在未遇时怀有大志。 宋 惠洪 《仇彦和佐邑崇仁且求诗敬为赋之》:“宰肉社树阴,岂无天下志。” 清 赵翼 《观家人醃菜戏成四十韵》:“尚愧遗羹远,聊矜宰肉公。”
《漢語大詞典》:脱囊
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露出来。 明 何景明 《送韩大之赴新都》诗:“藏器久知盘错志,脱囊今见古人才。”参见“ 脱颖 ”。
《國語辭典》:脱颖(脫穎)  拼音:tuō yǐng
显露才能。参见「颖脱」条。
分類:才能显示
《漢語大詞典》:百能
各种才能。借指具有各种才能的人。 汉 董仲舒 《诣丞相公孙宏记室书》:“英俊满朝,百能备具。”
分類:才能
《國語辭典》:乘轩鹤(乘軒鶴)  拼音:chéng xuān hè
春秋时卫懿公非常喜爱鹤,让鹤乘坐大夫坐的车。典出《左传。闵公二年》。后用以比喻无功受禄的人。宋。王禹偁 阁下咏怀诗:「官清自比乘轩鹤,心小还同畏网鱼。」
《國語辭典》:心窍(心竅)  拼音:xīn qiào
心思、心智。如:「财迷心窍」。元。耶律楚材 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诗七首之一:「积年不啜建溪茶,心窍黄尘塞五车。」也作「心孔」。
《漢語大詞典》:英台
才能杰出的台阁官员。 南朝 梁 沈约 《侍皇太子释奠宴》诗:“峨峨德傅,灼灼英台。” 唐 苏颋 《送光禄姚卿还都》诗:“ 汉 室有英台, 荀 家宠俊才。”
《漢語大詞典》:兼材
亦作“ 兼才 ”。 兼具各种才能。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接识:“故兼材之人,与国体同。欲观其一隅,则终朝足以识之;将究其详,则三日而后足。”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 新建 抗疏定乱,信文武之兼材。” 清 王晫 今世说·术解:“ 方 名 其义 , 江 南 桐城 人,天才横溢,不让其兄。力矫健,能腾身屋上,履如平地。时推为兼才。”
分類:兼具才能
《漢語大詞典》:奇能
特殊的才能。 汉 刘向 列女传·齐锺离春:“今夫人不容於乡里布衣,而欲干万乘之主,亦有何奇能哉。” 唐 韩愈 《进撰平淮西碑文表》:“窃惟自古神圣之君,既立殊功异德,卓絶之跡,必有奇能博辩之士,为时而生。”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基督教传教自由诏》:“感谢天爷天爹赏赐天国权力与奇能,使远近各国均得敬闻之。”
分類:特殊才能
《漢語大詞典》:自逞
(1).放纵自己;逞性妄为。续资治通鉴·顺帝至正二十五年:“阁下外假 元 名,内怀自逞,一旦轻我,遂留前使。”
(2).自我显示(才能、力量等)。 明 高明 《琵琶记·奉旨招婿》:“我住 东京 极有名声,论媒婆,非自逞,今朝事体,管取完成。”《四游记·洞宾私遣椿精》:“师父为推之气数, 龙祖 必胜,是自逞其先见之明也。”《水浒后传》第六回:“那法官自逞其能,故略略与他取笑而已。” 郭沫若 《前茅·暴虎辞三》:“粤有 李广 之孙,其名为 禹 ,昔饮宫中,自逞雄武。”
《漢語大詞典》:瑜亮
三国 周瑜 与 诸葛亮 的并称。《三国演义》第五七回:“﹝ 瑜 ﹞长叹曰:‘既生 瑜 ,何生 亮 !’”后称两人才能相匹敌者为“瑜亮”。 清 陈维嵩 《多丽·题余氏女子绣陈思洛神图为阮亭赋》词:“叹香闺一双纤手,比似文心谁 瑜 亮 ?” 柳亚子 《十二月三日偕佩妹遐弟渡海访郭沫若沈雁冰两兄有作》诗:“并世 尹 邢 能不妒,同时 瑜 亮 本无伤。”
《国语辞典》:展才  拼音:zhǎn cái
舒展才能。《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老太太打发人出来问了几遍,都亏我们回说喜欢,不然,若老太太叫你进去,就不得展才了。」
《國語辭典》:干才(幹才)  拼音:gàn cái
1.有办事才能的人。如:「能当选十大杰出青年者,几乎都是社会上相关领域之干才。」
2.才能。如:「他凭著优异的干才获得赏识。」《福惠全书。卷七。钱谷部。严管解》:「或官或吏,尤当慎选精壮有干才者,以充斯任。」
《國語辭典》:口才  拼音:kǒu cái
说话的技巧。《三国演义》第四七回:「口才辨给,少有胆气。」《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胸中广博,极有口才,也是一个有意思的人。」
分類:口才才能
《國語辭典》:渐教(漸教)  拼音:jiàn jiào
中国古代高僧依据经典,将佛陀的教法分成渐教、顿教。渐教是指教导的修学的方法有次第,由浅而深,须经长久时间,渐次修行。
《漢語大詞典》:驽庸(駑庸)
(1).形容才智低劣。 晋 葛洪 抱朴子·勗学:“因风而附凤翼者,以駑庸之质,犹迴遑乎霞霄之表。” 清 端方 《考查政治调员差委折》:“第臣等自顾駑庸,愧无识略,渥膺宠命,陨越深虞。”
(2).指才能低劣者。 晋 葛洪 抱朴子·审喻:“引用駑庸,以为党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