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手势(手勢)  拼音:shǒu shì
1.以手作出各种姿势来表达意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东山听罢,不觉须眉开动,唇齿奋扬,把两只手捏了拳头,做一个开弓的手势。」
2.弹琴的手法。《魏书。卷七一。裴叔业传》:「善鼓琴,以新声手势,京师士子翕然从学。」
《漢語大詞典》:作手势(作手勢)
用手比画以示意。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一幕:“可你不要忘记啦,回头应该把胡子剃掉。(作手势)” 张贤亮 《绿化树》二八:“她还是等在马号的肥堆前面,作手势叫我去。”
《国语辞典》:比手势(比手势)  拼音:bǐ shǒu shì
用手作出某些动作,藉以代替言语沟通意念。如:「他在二楼上比手势叫我上去呢!」也作「比手式」。
《漢語大詞典》:犯手势(犯手勢)
谓着手做。朱子语类卷九四:“只是自然有实理,恁地不是人做底,都不犯手势。”高子遗书·语之三六:“然常惺惺,其心收敛,一著意便不是。盖此心神明,难犯手势,惟整齐严肃,有妙存焉。”
分類:着手
《國語辭典》:打手势(打手勢)  拼音:dǎ shǒu shì
用手势表达意思。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二折:「(净扮梢公上云)官人娘子,我这里是摆渡的船,你每快上来。(外旦和净打手势科)」《儒林外史》第二三回:「天井里一个老道人坐著缝衣裳,问著他,只打手势,原来又哑又聋。」
《漢語大詞典》:手势令(手勢令)
酒令的一种。新五代史·汉臣传·史弘肇:“他日会饮 章 第,酒酣,为手势令, 弘肇 不能为,客省使 阎晋卿 坐次 弘肇 ,屡教之。”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 后汉 诸将相宴集,为手势令,其法以手掌为虎膺,指节为松根,大指为蹲鴟,食指为鉤戟,中指为玉柱,无名指为潜虬,小指为奇兵,腕为三洛,五指为奇峯。但不知其用法云何。”
分類:酒令
《漢語大詞典》:手势语(手勢語)
手语的一种。参见“ 手语 ”。
《國語辭典》:手语(手語)  拼音:shǒu yǔ
1.以手势示意。唐。裴铏《昆崙奴》:「知郎君颖悟,必能默识,所以手语耳。」《聊斋志异。卷三。夜叉国》:「徐再与手语,夜叉似微解。」
2.以手的姿势或动作示意的语言。用来教诲聋哑儿童,为聋哑与聋哑、或聋哑与谙手语的常人间沟通思想的工具。
《國語辭典》:遮阳(遮陽)  拼音:zhē yáng
1.阻挡阳光照射。如:「洋伞不仅可以遮阳,亦可当雨伞用。」《红楼梦》第四○回:「恐怕老太太高兴,越发把船上划子、篙、桨、遮阳幔子,都搬下来预备著。」
2.阻挡阳光照射的物品。《儒林外史》第六回:「看见敞厅上,中间摆著一乘彩轿,彩轿傍边竖著一把遮阳,遮阳上帖著『即补县正堂』。」《儒林外史》第四二回:「行过了礼,立起身来,把两把遮阳遮著脸。」
《漢語大詞典》:手式
犹手势。以手作势示意。《文明小史》第四五回:“照你这样説来, 北京 俄罗斯 公使有什么事找到外务部,难道做手式么?” 景梅九 《罪案》:“古人説‘机事不密则害成’,一点不差。所以同盟会有种种约定的祕语和手式等,以为表示同志的作用。” 梁斌 《播火记》四四:“ 大贵 提着盒子枪,打个手式,叫 湘农 闪在路旁庄稼地里。”
《國語辭典》:鸱夷(鴟夷)  拼音:chī yí
1.盛酒的革囊。《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文选。扬雄。酒赋》:「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八腹借酤。」
2.春秋时范蠡因自称鸱夷子皮,故后人称为「鸱夷」。唐。杜牧杜秋娘〉诗:「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
《漢語大詞典》:鸱夷子皮(鴟夷子皮)
春秋 越 范蠡 之号。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范蠡 浮海出 齐 ,变姓名,自谓 鴟夷子皮 ,耕于海畔,苦身勠力,父子治产。” 司马贞 索隐:“ 范蠡 自谓也。盖以 吴王 杀 子胥 而盛以鴟夷,今 蠡 自以有罪,故为号也。 韦昭 曰:‘鴟夷,革囊也。’或曰生牛皮也。”汉书·货殖传:“﹝ 范蠡 ﹞乃乘扁舟,浮江湖,变姓名,适 齐 为 鴟夷子皮 ,之 陶 为 朱公 。” 颜师古 注:“自号 鴟夷 者,言若盛酒之鴟夷,多所容受,而可卷怀,与时张弛也。鴟夷,皮之所为,故曰子皮。”
《國語辭典》:招呼  拼音:zhāo hū
相邀、唤请。《东观汉记。卷一○。李忠传》:「收太守宗广及忠母妻子皆系狱,而令亲属招呼忠。」《三国演义》第一四回:「飞于城外招呼士卒,出城者尽随飞投淮南而去。」
《國語辭典》:招呼  拼音:zhāo hu
1.以言语、手势彼此寒暄、问候。《老残游记》第二回:「这一群人来了,彼此招呼,有打千儿的,有作揖的。」
2.招揽、招罗。《书经。立政》:「吁俊尊上帝」句下汉。孔安国。传:「招呼贤俊与共尊事上天。」《三国志。卷二八。魏书。诸葛诞传》:「后毋丘俭、文钦反,遣使诣诞,招呼豫州士兵。」
3.照料。《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我想著受主子恩典,又招呼了你这么大,撂下走了,天良何在?」
4.吩咐、通知。《文明小史》第二八回:「西卿自去招呼仆从,捲字画、藏骨董。」
5.呼唤。如:「你妈妈正在招呼你回家吃饭呢!」
《國語辭典》:身手  拼音:shēn shǒu
技艺或武艺。唐。杜甫哀王孙〉诗:「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也称为「身法」。
《國語辭典》:手语(手語)  拼音:shǒu yǔ
1.以手势示意。唐。裴铏《昆崙奴》:「知郎君颖悟,必能默识,所以手语耳。」《聊斋志异。卷三。夜叉国》:「徐再与手语,夜叉似微解。」
2.以手的姿势或动作示意的语言。用来教诲聋哑儿童,为聋哑与聋哑、或聋哑与谙手语的常人间沟通思想的工具。
《漢語大詞典》:遮檐
亦称“ 遮沿 ”。 1.指帽子前面或四周突出的像房檐的部分。 萧军 《八月的乡村》五:“敬着军礼,身子适度地倾向前边,手掌垂斜附到钢盔的遮沿。”
(2).指将手遮在额前所做的像帽檐一样的手势。 刘震云 《新兵连》:“班长在人群中搭着遮檐看了看,‘大概要有一个师’。”
《国语辞典》:结印(结印)  拼音:jié yìn
佛、道教中,用手作种种手势,象徵不同的意义。《警世通言。卷三六。皂角林大王假形》:「脸子是一个骷髅,去骷髅眼里生出两只手来,左手提著方天戟,右手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