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75
词典
5
分类词汇
65
佛典
4
其它
1
共65,分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1
2
3
4
5
4
5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无名英雄
问一答十
一知半解
夜行被绣
虚往实归
心血来潮
秘而不泄
秘密證人
茫然不解
茫然不知
视觉空间
浅见薄识
浅见寡识
浅见寡闻
《國語辭典》: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拼音:
zhī wú bù yán,yán wú bù jìn
将所知的全盘说出,毫不保留。宋。苏洵《衡论上。远虑》:「圣人之任腹心之臣也,尊之如父师,爱之如兄弟,握手入卧内,同起居寝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分類:
凡有
所知
毫无
无保留
《國語辭典》:
无名英雄(無名英雄)
拼音:
wú míng yīng xióng
献身于伟大绩业而名不彰显的人。《新中国未来记。绪言》:「诚以他日救此一方民者,必当赖将来无名之英雄也。」
分類:
献身
伟大
大事业
姓名
世人
所知
人物
《國語辭典》:
问一答十(問一答十)
拼音:
wèn yī dá shí
形容人反应灵敏、有口才。《西游记》第三○回:「说你还是个聪明伶俐之人,常时声叫声应,问一答十。」《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夫人与他讲些经典,说些因果,王氏问一答十,说得夫人十分喜欢敬重。」
分類:
所知
口齿伶俐
《國語辭典》:
一知半解
拼音:
yī zhī bàn jiě
形容人所知不全,了解不深。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野叟曝言》第一一八回:「愚兄博览群书,熟闻母训,始得一知半解。」
分類:
一知半解
所知
不多
理解
肤浅
《漢語大詞典》:
夜行被绣(夜行被繡)
谓身穿锦绣衣服在黑夜行走。比喻显贵不为人所知。语本
《
史记·项羽本纪
》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汉
苏武
《报李陵书》
:“语曰:‘夜行被绣,不足为荣。’”
分類:
锦绣
绣衣
衣服
黑夜
夜行
行走
显贵
为人
所知
《國語辭典》:
虚往实归(虛往實歸)
拼音:
xū wǎng shí guī
语本《庄子。德充符》:「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指虚心往学,得道而返。《魏书。卷九○。逸士传。眭夸等传。史臣曰》:「或隐不违亲,贞不绝俗;或不教而劝,虚往实归。非有自然纯德,其孰能至于此哉?」《南史。卷五九。任昉传》:「昉乐人之乐,忧人之忧,虚往实归,忘贫去吝,行可以厉风俗,义可以厚人伦。」
分類:
所知
而往
《國語辭典》:
心血来潮(心血來潮)
拼音:
xīn xuè lái cháo
思绪像浪潮般的突起。指心中对人事的感应与预知。《封神演义》第三四回:「但凡神仙,烦恼、嗔痴、爱欲三事永忘,其心如石,再不动摇;心血来潮者,心中忽动耳。」亦用来比喻未经深思而突生的想法。《镜花缘》第六回:「我们一时心血来潮,自然即去相救。」
分類:
神仙
心中
某人
突然
感应
所知
知晓
《国语辞典》:
秘而不泄(秘而不泄)
拼音:
mì ér bù xiè
隐瞒所知,不作宣布。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六九。返宝砂篇》:「故上仙真经秘而不泄者,为此子母之法,恐凡愚之心见知也。」也作「秘而不宣」。
分类:
隐瞒
所知
不作
宣布
张君房
《国语辞典》:
秘密證人(秘密證人)
拼音:
mì mì zhèng rén
向治安单位或法院检举指證其所知的犯罪事件、涉嫌人及不法分子的线索、證据,有助于侦破刑案或维护治安之人,其真实姓名与身分资料受法律保护,不得公开。
分类:
治安
法院
检举
所知
犯罪
事件
不法
线索
《国语辞典》:
茫然不解
拼音:
máng rán bù jiě
对事情无所知或不能理解。《歧路灯》第一○二回:「邵肩齐说及前事,娄朴茫然不解。」《文明小史》第四八回:「白趋贤又道:『你请朋友吃酒,是要你承朋友情的。』劳航芥更为茫然不解。」
分类:
所知
理解
《国语辞典》:
茫然不知
拼音:
máng rán bù zhī
无所知。如:「他对家里的事情茫然不知。」
分类:
所知
《国语辞典》:
视觉空间(视觉空间)
拼音:
shì jué kōng jiān
由目光接触物体所知觉到的形状、大小、远近、长短等感觉的总合,称为「视觉空间」。
分类:
目光
接触
触物
所知
知觉
大小
远近
长短
感觉
总合
《国语辞典》:
浅见薄识(浅见薄识)
拼音:
qiǎn jiàn bó shì
见闻狭窄,所知不多。形容见识浅薄。《平妖传》第二回:「此诗是驳那气母、风囊、云盖、雾幕四件奇宝,不知此乃坐井观天,浅见薄识之辈。」也作「浅见寡识」、「浅见寡闻」。
分类:
浅见薄识
见闻
狭窄
所知
不多
见识
浅薄
《国语辞典》:
浅见寡识(浅见寡识)
拼音:
qiǎn jiàn guǎ shì
见闻狭窄,所知不多。谦言自己见识浅薄。宋。苏舜钦〈上范公参政书〉:「今辄条数事,布于左右,非出于浅见寡识,盖得之群言焉。」也作「浅见薄识」、「浅见寡闻」。
分类:
见闻
狭窄
所知
不多
谦言
自己
己见
见识
浅薄
《国语辞典》:
浅见寡闻(浅见寡闻)
拼音:
qiǎn jiàn guǎ wén
见闻狭窄,所知不多。形容见识浅薄。《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太史公曰》:「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宋。欧阳修〈送方希则序〉:「夫恢识宇以见乎远,穷倚伏以至于命,此非可为浅见寡闻者道也。」也作「浅见薄识」、「浅见寡识」。
分类:
见闻
狭窄
所知
不多
见识
浅薄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