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江南  拼音:jiāng nán
1.长江以南的地区,近代则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土地肥沃,利于农工业及水利发展,为中国大陆精华区之一。
2.唐置江南道,为唐太宗贞观十道之一,包括今之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四省与江苏、安徽两省长江以南地,及湖北、四川东南部、贵州东北部。
3.宋置江南路,为宋太宗至道十五路之一,包括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二省长江以南地。
《國語辭典》:独见(獨見)  拼音:dú jiàn
1.独特的见解。《吕氏春秋。季夏纪。制乐》:「故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圣人所独见,众人焉知其极。」《淮南子。兵略》:「独见者,见人所不见也。」
2.单独接见。唐。白居易与承宗诏〉:「今所以开独见之路,降非常之恩。」
《漢語大詞典》:独知(獨知)
(1).知人所不知;仅一人知。《商君书·更法》:“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毁于民。”韩非子·说林上:“一国皆不知,而我独知之,吾其危矣。”《淮南子·兵略训》:“夫将者,必独见独知。独见者,见人所不见也;独知者,知人所不知也。” 唐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之四:“非穷非达非高尚,冷笑行藏祗独知。”《礼记·中庸》“故君子慎其独也” 宋 朱熹 集注:“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
(2).仅仅知道。墨子·兼爱中:“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而攻人之国。”韩非子·解老:“民独知兕虎之有爪角也,而莫知万物之尽有爪角也。”
《漢語大詞典》:缺然
(1).有所不足。庄子·逍遥游:“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 成玄英 疏:“自视缺然不足,请将帝位让与贤人。” 唐 司空图 《与李生论诗书》:“愚幼常自负,既久而逾觉缺然。” 宋 王安石 《除参知政事谢表》:“承弼之任,贤智所难;顾惟缺然,何以堪此?” 清 方苞 《汉文帝论》:“世徒见其奉身之俭,接下之恭,临民之简,以为 黄 老 之学则然,不知正自视缺然之心之所发耳。”
(2).缺失。晋书·张骏传:“每患忠言不献,面从背违,吾政教缺然,而莫我匡者。”《隋书·炀帝纪上》:“虽则聿遵先绪,弗敢失坠,永言政术,多有缺然。” 明 汤显祖 《南柯记·雨阵》:“自家出守 南柯 ,物阜民安,辞清盗寡,皆 周 田 二君赞相之方,杯酒为欢,缺然未举。”
(3).废弛。管子·轻重乙:“边竟诸侯,受君之怨民,与之为善,缺然不朝,是天子塞其涂。”新唐书·郭子仪传:“时朝廷草昧,众单寡,军容缺然。”
(4).犹歉然。 宋 苏轼 《次韵谢子高读渊明传》:“一山黄菊平生事,无酒令人意缺然。” 明 单本《蕉帕记·赠帕》:“只是於伯父母处不能一别,於心缺然。”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四:“余编随园诗话,闺秀多而方外少,心颇缺然。”
(5).延搁。 宋 司马光 《答周源同年书》:“宜即时修报,而缺然逾旬者,抑有由焉。”
(6).惶恐貌。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书》:“始赧然以愧,又缺然以慄,终悄然以悲。”
《國語辭典》:介然  拼音:jiè rán
1.坚定不移的样子。《汉书。卷八二。傅喜传》:「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
2.耿耿于怀。《汉书。卷七○。陈汤传》:「庸臣遇汤,卒从吏议,使百姓介然有秦民之恨。」
3.隔开、间隔。《汉书。卷六○。杜周传》:「有旦莫偃伏之爱,心不介然有间。」
《國語辭典》:中孚  拼音:zhōng fú
1.《易经》六十四卦之一。兑(☱)下巽(☴)上,信发于中,称为「中孚」。《易经。中孚》:「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唐。孔颖达。正义:「中孚,卦名也,信发于中,谓之中孚。」
2.诚信。《宋书。卷六四。何承天传》:「夫明德慎罚,文王所以恤下;议狱缓死,中孚所以垂化。」南朝陈。徐陵〈同江詹事登宫城南楼〉诗:「元良属上德,率士被中孚。」
《國語辭典》:外传(外傳)  拼音:wài zhuàn
1.称正史以外的记载。如汉武外传、飞燕外传。《红楼梦》第二三回:「便走去到书坊内,把那古今小说并那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脚本买了许多来,引宝玉看。」
2.不以解经为主的注疏,相对于内传而言。汉。王充《论衡。案书》:「国语,左氏之外传也。左氏传经,辞语尚略,故复选录国语之辞以实。」
《漢語大詞典》:周粟
周 代的禄食。史记·伯夷列传:“天下宗 周 ,而 伯夷 、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隐於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后多指有气节者所不能接受的新朝的俸禄。 唐 李白 《送张秀才从军》诗:“ 周 粟犹不顾, 齐 珪安肯分?” 五代 詹敦仁 《劝王氏入贡宠予以官作辞命篇》:“ 周 粟纵荣寧忍食, 葛 庐频顾谩劳思。” 康有为 《强学会序》:“哭 秦 庭而无路,餐 周 粟而匪甘。”
《國語辭典》:逸事  拼音:yì shì
正史上没有记载的遗闻轶事。如:「许多传奇小说多由逸事编撰而成。」也作「轶事」。
《漢語大詞典》:隐豹(隱豹)
汉 刘向 列女传·陶答子妻:“ 答子 治 陶 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数諫不用……‘妾闻 南山 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犬彘不择食,以肥其身,坐而须死耳。’”后因以“隐豹”比喻爱惜其身,隐居伏处而有所不为。 唐 杜甫 《戏寄崔评事表侄苏五表弟韦大少府诸侄》诗:“隐豹深愁雨,潜龙故起云。”
《漢語大詞典》:画外(畫外)
化外。指政令教化所不及之地。三国志·魏志·王朗传“及 文帝 践阼,改为司空,进封 乐平乡侯 ” 裴松之 注引《魏名臣奏》:“粮畜於食,勇畜於势,虽坐曜烈威而众未动,画外之蛮,必復稽顙以求改往而效用矣。”三国志·魏志·王朗传“ 权 子不至,车驾临 江 而还”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今将休息,栖 备 高山,沉 权 九渊,割除摈弃,投之画外。”
《國語辭典》:困学(困學)  拼音:kùn xué
遇到困难,才发愤学习。语本《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后指刻苦勤学。宋。朱熹 困学诗:「困学工夫岂易成?斯名独恐是虚称。」
《漢語大詞典》:默化
(1).指人的思想或品格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的变化。《弘明集·正诬论》:“圣哲所兴,岂有常地?或发音于此,默化于彼。形教万方,而理运不差。”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潜消其鄙吝,默化其麤顽。” 高歌 《人道主义的失败》:“和他亲近的朋友,无形中都受了他的默化。”
(2).指为人所不知不觉的变更。 宋 苏轼 《与周文之书》:“ 岭 南无大寒甚暑,秋冬之交,勾萌盗发,春夏之际,柯叶潜改,四时之运默化而人不知。”
《漢語大詞典》:遗史(遺史)
(1).指前朝的历史。 宋 陈造 《魏帝庙》诗:“至今閲遗史,为汝空饮恨。” 元 虞集 《翰林承旨刘公神道碑》:“史馆方修 太祖皇帝 以来实録,与 辽 金 之遗史。” 清 沈永令 《赠蘗庵禅师》诗:“列朝文献徵遗史,一代天龙护法王。”
(2).谓根据轶闻编成的史书,所记多为正史所不载。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九:“《国史补》之説固未可信,又安知《唐宋遗史》为得其实乎?”
《國語辭典》:耳耳  拼音:ěr ěr
1.尔尔,盛多的样子。《诗经。鲁颂。閟宫》:「龙旂承祀,六辔耳耳。」
2.挺立的样子。宋。梅尧臣〈得馀干李尉书录示唐人于越亭诗因以寄题〉:「南斗戛湖波不起,长刀剡峰碧耳耳。」
3.不满足的语词,相当于如此、而已。如:「素闻他胆识过人,今见不过耳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