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姚仲孙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陈州商水人,字茂宗。登进士第。补许州司理参军,调邢州、资州推官,知建昌县及彭、睦、滁、益等州通判。临事干练,治狱平稳。入朝历右司谏、知谏院、侍御史知杂事,疏请严谏议大夫之选,定提点刑狱考课之法,皆为仁宗采纳。累擢三司户部度支监铁副使、河北都转运使,大修城垒兵备。进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事。坐小吏伪造文符,出知蔡州卒。
全宋文·卷四一五
姚仲孙,字茂宗,商水(今河南商水)人,晔子。擢进士第,补许州司理参军,调邢州推官,徙资州。累官河北都转运使,大修城垒兵备,仁宗赐诏褒之。迁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属西北备边,悉心经度,虽病未尝废事,坐小吏诈为文书,出知蔡州,卒。《宋史》卷三○○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真定人,字懿臣。王举正弟。以上文章赐进士出身。知潮州,历京东路转运使,所至皆有治绩。徙淮南、河东,西夏来争地,举元从数骑渡黄河,设幕与之议,示以赤心,夏人感服。官至给事中。卒年六十二。
全宋诗
王举元(一○○九~一○七○),字懿臣,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仁宗景祐二年(一○三五)赐同进士出身(《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九)。英宗治平中知成都,进盐铁副使,知沧州,改河北都转运使,知永兴军。神宗熙宁三年卒(同上书选举三二之一五),年六十二。事见《宋史》卷二六六《王化基传》。
全宋文·卷九三○
王举元(一○○九——一○七○),字懿臣,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化基少子。以父荫为大理寺丞,景祐二年赐进士出身,知潮州。历群牧、户部判官,历京东、淮南、河东、成都转运使,进盐铁副使,拜天章阁待制,知沧州、永兴军。治平四年徙陕西都转运使,官至给事中。熙宁三年卒,年六十二。见《隆平集》卷六,《东都事略》卷三七,《宋会要辑稿》职官三○之一六、选举九之九、选举三二之一五,《宋史》卷二六六《王化基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1—1098 【介绍】: 宋兴国永兴人,字仲庶。吴仲举子。仁宗宝元元年进士。知峨眉县,悉废祠庙,以荐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奏罢宰相梁适、刘沆。改右司谏。历知泽、瀛州及江宁、成德、成都、永兴诸府军。以沮青苗法削一阶,提举玉隆观。起知荆南,复坐事免官。
全宋诗
吴中复(一○一一~一○七九),字仲庶,兴国军永兴(今湖北阳新)人。仁宗宝元元年(一○三八)进士。皇祐五年(一○五三)为监察御史里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五)嘉祐二年(一○五七)迁殿中侍御史充言事御史(同上书卷一八五)。改右司谏、同知谏院,迁户部副使。出为河东都转运使,移知江宁府、成德军。神宗熙宁三年(一○七○)知成都府(同上书卷二一六)。迁给事中,知永兴军(《东都事略》卷七五)。六年,知河阳(《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六)。元丰元年(一○七八)十二月卒(同上书卷二九五),年六十八。事见《名臣碑傅琬琰集》下集卷一五《吴给事中复传》,《宋史》卷三二二有传。今录诗二十四首。
全宋文·卷九三九
吴中复(一○一一——一○七八),字仲庶,兴国永兴(今湖北阳新)人。宝元元年进士及第,知峨眉县,通判潭州。皇祐中,孙抃荐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风节峻厉,先后弹罢宰相梁适、刘沆,仁宗尝书「铁御史」三字赐之。嘉祐中改右司谏,同知谏院。迁御史知杂事、户部副使,擢天章阁待制。知泽、瀛州,移河东都转运使,进龙图阁直学士,知江宁府、成德军。熙宁中,历知成都府、永兴军、河阳、荆南,坐过用公使酒免。元丰元年卒,年六十八。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五《吴给事中复传》,《宋史》卷三二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1—1084 【介绍】: 宋蔡州上蔡人,初名焕斗,字择之。少学古文于穆修,又从孙明复受经学。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出知袁州,首建学官,置生徒,学校始盛。英宗朝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神宗即位,入知通进、银台司。王安石执政,讽求其罪,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元丰中主管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工诗文。有《龙学文集》。
全宋诗
祖无择(一○一○~一○八五,生年参《龙学文集》所附《龙学始末》及《咸淳临安志》卷八九),字择之,上蔡(今属河南)人。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历知南康军、海州,皇祐元年(一○四九)擢广南东路转运使,入直集贤院。五年知袁州,嘉祐初改知陕府,迁湖北转运使,入为中书舍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进龙图阁学士,知郑、杭二州。神宗立,知通进银台司。熙宁三年(一○七○)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元丰六年(一○八三)分司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八年卒,年七十六。有《洛阳九老祖龙学文集》十六卷。《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祖无择诗,以宜秋馆校刊徐氏积学斋景宋钞本《祖龙学文集》(其中诗四卷)为底本,参校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渊阁本)、南昌彭氏知圣道斋钞本(简称彭本)。底本第五、六两卷收入之祖氏与他人和诗及从《至元嘉禾志》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九三四
祖无择(?——一○八五),字择之,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宝元元年登进士第,授承奉郎、通判齐州。历知南康军、海州。皇祐中,提点广南东路、荆湖北路刑狱,改广东转运使。入直集贤院,又出知袁州。英宗朝,纠察在京刑狱,迁左谏议大夫,进龙图阁学士。历知开封府及郑、杭二州。神宗立,知通进、银台司。为王安石所斥,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寻复光禄卿、秘书监、集贤院学士,主管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元丰八年卒。著有《龙学文集》。《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3—1088 【介绍】: 宋成都双流人,字磻翁。第进士。知宜宾、石门二县,通判安肃军,入为御史台推直官。以治李逢狱为神宗所称,擢开封府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改福建转运使,镇压廖恩起事。元丰初为大理少卿,迁三司度支副使,累官刑部侍郎。哲宗元祐初,坐立江西、福建盐法事,罢知利州,徙庐州卒。善属文,神宗尝命作《答高丽书》,屡称善。
全宋文·卷一五一二
蹇周辅(一○二三——一○八八),字皤翁,双流(今四川双流)人。少与范镇为布衣交。年未冠,试大廷,不第。及镇贵达,周辅始特奏名,再举进士,知宜宾、石门二县,通判安肃军,为御使台推直官。以鞫狱有劳,擢开封府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元丰初,选为大理少卿,迁三司度支副使,以集贤殿修撰为河北都转运使,进宝文阁待制,召为户部侍郎、知开封府,改刑部侍郎。元祐初为言者所劾,罢知和州,徙庐州。元祐三年卒,年六十六。《宋史》卷三二九有传,又见《东都事略》卷九八,《北宋经抚年表》卷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4—1089 【介绍】: 宋洛阳人,字子难。王承衍孙。仁宗景祐间进士。神宗熙宁中迁盐铁副使,坐荐郑侠并赠金而夺官。后知郓州,河决曹村,力排众议,筑堤城下。堤成大水至,不没者才尺余,幸得免灾。官终龙图阁直学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4—1094 【介绍】: 宋相州安阳人,徙河阳,字子坚。陈贯子。以荫锁厅及第。仁宗嘉祐中,为夔峡转运判官。历提点陕西刑狱,摄帅鄜延,使京西、河东、淮南、京东,知苏、邠州、河中府,皆有政绩。加集贤殿修撰,进天章阁待制。神宗时累迁吏部侍郎。请罢选人改官再问,以绝其弊。官至龙图阁直学士。
全宋文·卷一○四三
陈安石(一○一四——一○九四),字子坚,相州安阳(今河北安阳)人。贯子,以荫锁厅及第,嘉祐中为夔、峡转运判官,提点陕西刑狱,摄帅鄜延。历使京西、河东、淮南、京东,知苏州、邠州、河中府。加集贤殿修撰,为河东都转运使。进天章阁待制。召为户部侍郎,进吏部侍郎。出知永兴军、邓、襄、陈、郑州、河阳,官至龙图阁直学士。绍圣元年卒,年八十一。见《宋史》卷三○三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5—1081 【介绍】: 宋开封襄邑人,徙居洛阳,字正国,一字定国。张师德子。仁宗天圣四年,以父任为将作监簿。历大理评事、卫尉寺丞,知榆次县,通判棣、齐二州,均有能名。后为淮南转运副使,移京西、东转运使,属官不法者多被举刺。神宗熙宁初授户部副使。极论抚宁、啰兀两城不可守,又谏阻在陕西以交子易钱之计划。加集贤殿修撰,迁河东都转运使。元丰初知河阳,次年徙同州。居官不畏强御,性至孝,颇为时所称。
全宋文·卷一○四三
张景宪(一○一五——一○八一),字正国,襄邑(今河南睢县西)人,祖去华徙洛阳。师德次子,尹洙婿。天圣四年,以荫授将作监主簿,迁太祝,监西京商税院,迁卫尉寺丞,擢知并州榆次县,通判棣州,移齐州,知梁山军、海州。嘉祐初,使湖北较定茶税,改开封府判官,淮南转运副使,移京西转运使。治平三年,授京东转运使。熙宁二年,为三司户部副使,奉使北鄙、西陲,授河东转运使。历知瀛州、河东、同州、房州。元丰四年,以太中大夫知兖州,未赴而卒,年六十七。见范纯仁《张公行状》(《范忠宣公集》卷一六),《宋史》卷三三○有传(传谓卒年七十七,误,今从《行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6—1075 【介绍】: 宋大名成安人,字才叔。仁宗朝进士,为大理法直官。英宗即位,除直集贤院,授群牧、三司户部判官,为英宗书《洪范》于殿屏,加直龙图阁。神宗立,出知齐州,改京东路转运使,力行新法。后累官泾原路经略安抚使、知渭州。
全宋文·卷一○五○
王广渊(一○一六——一○七五),字才叔,大名成安(今河北成安)人。以进士为大理法直官。嘉祐间为殿中丞。英宗即位,除直集贤院,任群牧、三司户部判官。熙宁中,由兵部员外郎、京东转运使,徙河东,擢宝文阁待制,历知庆州、永兴军、渭州。熙宁四年为环庆路经略使,七年泾原路安抚使。八年卒,年六十。事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四、二○四、二一一、二一四、二二○、二五六、二六九,《东都事略》卷八五,《宋史》卷三二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河南永安人,字希元。张尧封兄,仁宗张贵妃伯父。举进士。历宪州、筠州推官。擢殿中丞、知犀浦,县多田讼,乃正其疆界,讼事顿减。累迁给事中、端明殿学士、三司使。皇祐中,改户部侍郎,寻拜淮康军节度使、群牧制置使、宣徽南院使、景灵宫使。包拯、王举正等极力谏阻,遂罢宣徽、景灵二使。旋复以宣徽使判河阳,后徙镇天平军。颇通吏治,晓法律。以戚里进,由寒士遽至崇显,留恋恩宠,为世所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8—1089 【介绍】: 宋寿州人,字晦叔。吕公弼弟。仁宗时登进士第。英宗时知蔡州。神宗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初,知开封府,为御史中丞。反对行青苗法,言吕惠卿奸邪不可用,出知颍州。起知河阳,召还知审官院,寻同知枢密院事。哲宗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辅政,废除新法。三年,恳辞位,拜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卒谥正献。
全宋诗
吕公著(一○一八~一○八九),字晦叔,寿州(今安徽凤台)人。仁宗时以父荫补奉礼郎。举进士,通判颍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知开封府。二年,为御史中丞,出知颍州。八年,入为翰林学士承旨,改知审官院,同知枢密院事。元丰五年(一○八二),除资政殿学士、定州安抚使。徙扬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三年,拜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四年卒,年七十二。谥正献。《东都事略》卷八八、《宋史》卷三三六有传。今录诗十八首。
全宋文·卷一○九二
吕公著(一○一八——一○八九),字晦叔,夷简子,寿州(治今安徽寿县)人。登进士第,召试馆职,不就。通判颍州,与郡守欧阳修为讲学友。判吏部南曹,除同文院检讨、同判太常寺,改天章阁待制兼侍读。英宗亲政,加龙图阁直学士,出知蔡州。神宗立,召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熙宁初,知开封府。二年为御史中丞。以与王安石意见不合,出知颍州、河阳。召还提举中太一宫,迁翰林学士承旨,改端明殿学士,知审刑院,同知枢密院事。元丰五年乞去位,除资政殿学士、定州安抚使。徙扬州。哲宗即位,还朝为侍读,拜尚书左丞、门下侍郎。元祐元年拜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侍郎。三年拜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四年卒,年七十二。《宋史》卷三三六有传。
夏安期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江州德安人,字清卿。夏竦子。以父任为将作监主簿,赐进士出身。历京西、河东转运使,陕西都转运使。进龙图阁直学士、吏部郎中、知渭州,整顿军队,教士卒战阵法;又籍塞下闲田,募人耕种,岁得谷数万斛,以备赈发,名曰贷仓。后两知延州,亲督役筑州城,不逾月而就。平生无学术,然颇以才自励,尝求入侍经筵,为时所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深州饶阳人,字逢吉。李宗谔子。幼作赋,为杨亿嘉叹。以荫为将作监主簿。累官集贤院校理、盐铁判官。朝议罢天下职田及公使钱,持不可。历知数州府,累擢天章阁待制,终知郑州。性和易,不忤物,能守家法。
全宋文·卷四一五
李昭遘(?——一○五九),饶阳(今河北饶阳)人,宗谔从子。以荫为将作监主簿。杨亿荐授馆阁校勘,改集贤校理。仁宗时,为盐铁判官,白波发运使。迁直史馆、判三司理欠司,徙度支判官,除陕西转运使。知泽州、陕州,进直龙图阁、集贤殿修撰,累迁工部郎中,历知凤翔、河中府、晋州,擢天章阁待制、知郑州。嘉祐四年卒。见《宋史》卷二六五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杭州富阳人,字师直。谢绛子。仁宗皇祐元年进士。历京西、淮南转运使,以与王安石善,骤擢为侍御史,诬劾苏轼以迎合安石。后知潭州,时章惇开五溪,景温协力拓筑,以功进拜礼部侍郎。哲宗元祐中,历知永兴军、河阳。卒年七十七。
全宋诗
谢景温(一○二一~一○九七),字师直,小名锦衣奴(刘攽《中山诗话》),富阳(今属浙江)人,绛子。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咸淳临安志》卷六一)。通判汝、莫二州,历京西、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三年(一○七○)擢侍御史知杂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历知邓、襄、潭州。元丰五年(一○八二)知洪州(同上书卷三三一)。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宝文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同上书卷三六九),寻罢知蔡州。三年,权刑部尚书。又出知郓州、真定府、扬州、寿州、邓州(同上书卷四二二、四四三、四六五、四六八、四七四)。绍圣四年徙知河阳,请致仕,未受命卒(同上书卷四八七、四九○),年七十七。《宋史》卷二九五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一四二四
谢景温(一○二一——一○九七),字师直,富阳(今浙江富阳)人,绛次子。皇祐元年进士,通判汝、莫二州,江东转运判官,以事降通判、知涟水军。神宗初徙真州,提点江西刑狱,历京西、淮南转运使。王安石骤擢之为侍御史知杂事,诬劾苏轼。出知邓州,进陕西都转运使,改知邓、襄、澶三州。加直龙图阁,判将作监。出知潭、洪、应天府、瀛州。元祐初进宝文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坐事罢知蔡州;三年初权刑部尚书,改知郓州,再历永兴军,徙知河阳。绍圣四年卒,年七十七。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宋史》卷二九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常州武进人,字君倚。钱冶子。仁宗皇祐元年进士。历知明州,进知制诰。英宗即位,陈《治平十议》。谪为滁州团练使。神宗时知谏院,忤王安石,出知江宁府,徙扬州,改提举崇福观。卒年五十二。
全宋诗
钱公辅(一○二一~一○七二),字君倚,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少从胡翼之学,有名吴中。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宋诗拾遗》卷四)。历通判越州、知明州,擢知制诰。英宗即位,谪滁州团练使。神宗立,拜天章阁待制知邓州,复知制诰,知谏院。熙宁四年(一○七一),由知江宁府徙知扬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三)。五年,卒(同上书卷二四○),年五十二。《宋史》卷三二一有传。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一四二五
钱公辅(一○二一——一○七二),字君倚,常州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冶子。皇祐元年登进士甲科。通判越州,为集贤校理、同判吏部南曹。历开封府推官、户部判官、知明州,进知制诰。英宗即位,谪为滁州团练使。踰年,起知广德军。治平四年,神宗立,拜天章阁待制,知邓州,复知制诰,知谏院。熙宁二年,因忤王安石,罢知江宁府。四年五月,徙知扬州。五年改知越州,提举崇福观。十一月卒,年五十二。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北宋经抚年表》卷二、四,《宋诗纪事》卷一八。《宋史》卷三二一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