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南征北伐  拼音:nán zhēng běi fá
形容经历许多战争。唐。陈子昂 为金吾将军陈令英请免官表:「西踰流沙,东绝沧海,南征北伐,无所不至。」唐。柳宗元 封建论:「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也作「南征北讨」、「南征北战」。
《国语辞典》:匍匐前进(匍匐前进)  拼音:pú fú qián jìn
以手、足著地向前爬行。多用于军事训练、演习或战斗中。如:「作战时,军人常以匍匐前进的方式通过障碍。」
《國語辭典》:矢尽兵穷(矢盡兵窮)  拼音:shǐ jìn bīng qióng
箭已射完,兵已丧尽。形容孤立无援,陷于穷途绝境。唐。孙揆《灵应传》:「申胥乃衰楚之大夫,而以矢尽兵穷,委身折节,肝脑涂地,感动于强秦。」
《國語辭典》:身经百战(身經百戰)  拼音:shēn jīng bǎi zhàn
形容历经许多战役或困难。唐。郎士元 塞下曲:「宝刀塞下儿,身经百战曾百胜。」《喻世明言。卷六。葛令公生遣弄珠儿》:「生来胸襟海阔,志量山高;力敌万夫,身经百战。」
《國語辭典》:生力军(生力軍)  拼音:shēng lì jūn
1.新加入且有著战斗能力的军队。《三国演义》第九七回:「背后关兴引生力军赶来,魏兵自相践踏及落涧身死者,不知其数。」《精忠岳传》第七七回:「连儿心善虽然勇猛,怎经得三个战一个,又是生力军,那里战得过。」
2.比喻新加入而能产生积极作用的人员。如:「这次比赛他们加入了许多生力军,实力不可忽视。」
《漢語大詞典》:塞井夷灶(塞井夷竈)
填井平灶。谓作好布阵的准备。亦表示决心战斗,义无反顾。左传·成公十六年:“ 楚 晨压 晋 军而陈。军吏患之。 范匄 趋进,曰:‘塞井夷灶,陈於军中,而疏行首。’”左传·襄公十四年:“ 荀偃 令曰:‘鷄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杜预 注:“示不反。”
《漢語大詞典》:韧战(韌戰)
坚决、持久不断的战斗。 瞿秋白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如果敌人用‘激将’的办法说‘你敢走出来’,而你居然走了出去,那么,这就像 许褚 的赤膊上前阵,中了箭是活该。而笨到会中敌人的这一类的奸计的人,总是不肯,也不会韧战的。”
《國語辭典》:伤俘(傷俘)  拼音:shāng fú
受伤的俘虏。如:「基于人道立场,交战双方应善待伤俘。」
《漢語大詞典》:散兵线(散兵綫)
军事用语。谓将士兵分开为横线的战斗队形。 郭沫若 《北伐途次》十二:“在铁路沿线上的左翼军采取了散兵线要开始进攻了。” 郭沫若 《海涛集·流沙》:“大家也就以散兵线的形势往前进。”
《漢語大詞典》:卷甲韬戈(卷甲韜戈)
卷起铠甲,收起武器。谓停止战斗。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故卷甲韜戈,啗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当自退。” 明 宋濂 《追封蕲国公谥武义康公神道碑铭序》:“卷甲韜戈,率众臣附。”
《國語辭典》:决一死战(決一死戰)  拼音:jué yī sǐ zhàn
不惜牺牲,作一次你死我活的战斗。《三国演义》第八九回:「诸将大怒,皆来禀孔明曰:『某等情愿出寨决一死战!』」孔明不许。」《清史稿。卷二○。文宗本纪》:「所保臧纡青练勇可当一面,独不能与贼决一死战耶?」
《漢語大詞典》:决死队(決死隊)
亦作“决死队”。 军队为完成最艰巨的战斗任务,由勇于牺牲生命的人组成的先锋队伍。 毛泽东 《评蒋介石在双十节的演说》:“但是他却擅长于宣布 华中 的新四军和 山西 的决死队为‘叛逆’,并且极擅长于讨伐他们。”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三章第四节:“ 宜昌 川汉 铁路工人增援 武昌 革命军,组织决死队,冲锋陷阵。”
《漢語大詞典》:狙击手(狙擊手)
在战斗中隐伏以消灭重要目标和以冷枪杀敌的射手。通常由优秀射手担任。 廖广堪 《叫敌人低下头来》:“我过去招呼副班长,嘿!这个老狙击手滚成土人了!”
《國語辭典》:劳动节(勞動節)  拼音:láo dòng jié
为表彰劳动者的社会贡献而制定的节日。西元1889年,国际劳动者同盟在巴黎集会,议定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现今多数国家亦将劳动节订于这一天,因此也通称为「国际劳动节」或「五一劳动节」。
《漢語大詞典》:坚甲厉兵(堅甲厲兵)
加固盔甲,磨砺武器。指作好战斗准备。韩非子·五蠹:“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