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战乱(戰亂)  拼音:zhàn luàn
因战争而引起的混乱状态。如:「战乱容易引起大规模的疾病传染,成为枪炮以外造成死亡的另一重大因素。」
《國語辭典》:风尘(風塵)  拼音:fēng chén
1.疾风。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讽刺之祸,速乎风尘。」
2.比喻流言蜚语。《南齐书。卷四七。谢朓传》:「遂复矫构风尘,妄惑朱紫,诋贬朝政,疑閒亲贤。」也作「风尘之言」。
3.世俗。唐。高适封丘作〉诗:「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4.形容兵乱。唐。杜甫 野望诗:「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5.比喻旅行的劳累。如:「风尘仆仆」。
6.花街柳巷,妓女的生活。宋。严蕊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词:「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7.官途。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漢語大詞典》:风尘之警
谓兵乱之警报和惊忧。《汉书·终军传》:“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鋭,当矢石,启前行。”新唐书·马周传:“若人既劳,而用之不息,万一中国水旱,而边方有风尘之警,狂狡窃发,非徒旰食晏寝而已。”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河漕·徐州:“仅一宪臣居城中,称兵使者,而一参戎同事,所部兵止数百人,脱有风尘之警,立见瓦裂。”亦作“ 风尘之惊 ”。 王闿运 《振威将军张君墓志铭》:“归葬时,东夷有风尘之惊,廷臣諠嚣,仓黄促战。”
分類:兵乱警报
《漢語大詞典》:风尘之言(風塵之言)
指流言蜚语。晋书·刘聪载记:“闻风尘之言,谓大将军、卫将军及左右辅皆谋奉太弟,剋季春构变,殿下宜为之备。”《魏书·王慧龙传》:“ 义隆 畏将军如虎,欲相中害,朕自知之。风尘之言,想不足介意也。”亦作“ 风尘之声 ”。宋书·氐胡传·略阳清水氐扬氏:“ 梁州 刺史 甄法护 诬臣遣 司马飞龙 扰乱 西蜀 ,诸所譖引,言非一事,长涂万里,无路自明,风尘之声,日有滋甚。”
分類:流言蜚语
《國語辭典》:甲兵  拼音:jiǎ bīng
1.铠甲和兵械。泛指兵器。《诗经。秦风。无衣》:「王于兴师,脩我甲兵,与子偕行。」《韩非子。十过》:「府无储钱,库无甲兵。」
2.武装的士兵。亦泛指军队。《荀子。王制》:「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南史。卷六○。列传。傅昭》:「及昭至,有人夜见甲兵出。」也称为「甲士」、「甲卒」。
3.战争、战乱。《左传。哀公十一年》:「胡簋之事,则尝学之矣;甲兵之事,未之闻也。」唐。杜甫 诗二首之二:「甲兵年数久,赋敛夜深归。」
《國語辭典》:玄黄(玄黃)  拼音:xuán huáng
1.黑与黄。指天地的颜色。《易经。坤卦。文言》:「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
2.天地。《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玄黄剖判,上下相呕。」
3.丝帛。《孟子。滕文公下》:「东征绥厥士女,篚厥玄黄。」《文选。陆机。文赋》:「恒操末以续颠,谬玄黄之袟叙。」
4.生病。《诗经。周南。卷耳》:「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國語辭典》:避秦  拼音:bì qín
秦时苛政扰民,人民纷纷逃避而隐居。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后比喻逃离暴政的迫害。元。无名氏〈梧叶儿。玄圃山前道〉曲:「夕有猿敲户,朝无客扣门。见几个捕鱼人,犹自向山中避秦。」
《漢語大詞典》:旌麾
亦作“旍麾”。
(1).帅旗。三国志·魏志·夏侯渊传:“大破 遂 军,得其旌麾。”梁书·武帝纪上:“旍麾所指,威稜无外。” 唐 卢象 《送赵都护赴安西》诗:“下客候旌麾,元戎復在斯。”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一:“凡二公旌麾所驻,盗贼为之潜踪。”
(2).泛指旗帜。旧唐书·封常清传:“ 常清 所以不死者,不忍污国家旌麾。” 宋 王安石 《送李才元校理知邛州》:“关吏相呼迎印綬,里儿争出望旌麾。” 姚椿 《题〈杜陆两家诗集〉》诗:“旌麾坚 梁 垒,金鼓扫 秦 缶。”
(3).借指征战;战乱。 三国 魏 曹植 《离思赋》:“欲毕力於旌麾,将何心而远之。” 唐 虞世南 《从军行》之一:“结髮早驱驰,辛苦事旌麾。” 清 杜浚 《初闻灯船鼓吹歌》:“九州富庶无旌麾, 扬州 之域尤稀奇。”
《國語辭典》:氛祲  拼音:fēn jīn
妖气。《晋书。卷四九。列传。阮籍》:「氛祲既澄,明自朗,臣亦何可爝火不息。」《旧唐书。卷一九。懿宗本纪》:「今元凶就戮,逆党诛夷,载戢干戈,永销氛祲,庶平妖气,允洽嘉祥。」
《國語辭典》:烽燧  拼音:fēng suì
敌人来犯,燃火示警,夜间举火为烽,白天燔烟为燧。汉。桓宽《盐铁论。本议》:「故修障塞,饬烽燧,屯戍以备之边。」宋。张孝祥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词:「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
《漢語大詞典》:氛埃
(1).污浊之气;尘埃。《楚辞·远游》:“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 南朝 梁 沈约 《应王中丞思远咏月》:“月华临静夜,夜静灭氛埃。” 唐 杜甫 《渼陂行》:“主人锦帆相为开,舟子喜甚无氛埃。” 明 宋濂 《抱瓮子传》:“非惟人随流水而逝,异日凌霄之崇搆皆荡为氛埃。”
(2).借指尘世或俗念。 宋 陆游 《严君平卜台》诗:“先生久已蜕氛埃,道上犹传旧卜臺。” 宋 陆游 《夜思》诗:“簿领沉迷无日了,试凭诗思洗氛埃。”
(3).比喻战乱。 北周 庾信 《商调曲》:“君臣一体,可以静氛埃;得人则治,何世无奇才。” 唐 胡曾 《独不见》诗:“ 玉关 一自有氛埃,年少从军竟未回。” 明 汤式 《一枝花·赠人》套曲:“露布飞驰 玉关 外,倒挽银河下九垓,浄洗氛埃。”
《國語辭典》:鸣镝(鳴鏑)  拼音:míng dí
军中发号令的响箭。参见「嚆矢」条。《史记。卷一一○。匈奴传》:「冒顿乃作为鸣镝,习勒其骑射,令曰:『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清。张景祁〈酹江月。楼船望断〉词:「回忆鸣镝飞空,猋轮逐浪,脱险真奇绝。」
《漢語大詞典》:氛雾(氛霧)
(1).雾气。《礼记·月令》:“仲冬行夏令,则其国乃旱,氛雾冥冥,雷乃发声。” 郑玄 注:“氛雾冥冥……霜露之气散相乱也。”周书·文帝纪下:“从旦至未,战数十合,氛雾四塞,莫能相知。” 清 吴敏树 《九日鹿角登高》诗序:“秋之气清以肃,氛雾收而天高。” 王统照 《沉船》:“他望着往海码头去的小道,枯黄的草叶上浮动着氛雾的密点,就像张下一个雾网似的。”
(2).比喻世道混乱或战乱。 汉 刘向 《九叹·惜贤》:“竢时风之清激兮,愈氛雾其如塺。”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刘琨〈伤乱〉》:“皇 晋 遘阳九,天下横氛雾。” 前蜀 杜光庭 《中和秦中化龙池醮词》:“扫渠兇於北陆,清氛雾於中原。” 宋 曾巩 《送程公辟使江西》诗:“过临有幸破氛雾,奋厉方欣入陶冶。”
《國語辭典》:兵难(兵難)  拼音:bīng nàn
战争带来的灾难。《新唐书。卷三五。五行志二》:「沧州城堑中冰有文,如画大树华叶芬敷者,时人以为其地当有兵难。」
分類:战事战乱
《漢語大詞典》:急兵
指突然发生的战乱。晋书·天文志上:“七星七星,一名天都,主衣裳文绣,又主急兵盗贼。”南史·宋元凶劭传:“始 文帝 未崩前一日甲夜,太史奏:‘东方有急兵,其祸不测,宜列万人兵於 太极前殿 ,可以销灾。’” 宋 司马光 《范景仁传》:“ 景仁 上执政书,言继嗣不定,将有急兵。”
分類:突然战乱
《漢語大詞典》:刀火
指战乱。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 閭丘晓 所忌而杀。”
分類:战乱
《漢語大詞典》:烽驿(烽驛)
(1).报边警的驿站。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桴鼓凝埃,烽驛垂轡。”新唐书·逆臣传下·黄巢:“﹝ 王鐸 ﹞以先锋屯 潭州 ,两屯烽驛相望。”
(2).借指战乱。《北史·郭祚传》:“边郊多垒,烽驛未息,不可於师旅之际,兴板筑之功。” 唐 崔珝 《授李丕鄜州节度使制》:“禁暴安人,克靖烽驛,秋曹贰宪,再饰旌旄。”
分類:战乱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