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宛转(宛轉) 拼音:wǎn zhuǎn
1.随顺变化。《庄子。天下》:「椎拍輐断,与物宛转。」
2.身体转动,翻来覆去。《楚辞。严忌。哀时命》:「愁脩夜而宛转兮,气涫𩰾其若波。」
3.含蓄委婉。《晋书。卷五一。皇甫谧传》:「宛转万情之形表,排托虚寂以寄身。」也作「婉转」。
4.态度和蔼、柔顺。如:「发言时措辞宛转些,别冲撞他人,引起争执。」
5.调停、斡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县宰道:『此纤芥之事,不必介怀!下官自当宛转。』」《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邓九公费了无限的调停,无限的宛转,才得到了青云峰见著了这位隐姓埋名,昨是今非的十三妹。」也作「婉转」。
6.形容缠绵委曲。唐。白居易 〈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7.形容声音悦耳动人。如:「莺声宛转。」也作「婉转」。
2.身体转动,翻来覆去。《楚辞。严忌。哀时命》:「愁脩夜而宛转兮,气涫𩰾其若波。」
3.含蓄委婉。《晋书。卷五一。皇甫谧传》:「宛转万情之形表,排托虚寂以寄身。」也作「婉转」。
4.态度和蔼、柔顺。如:「发言时措辞宛转些,别冲撞他人,引起争执。」
5.调停、斡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县宰道:『此纤芥之事,不必介怀!下官自当宛转。』」《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邓九公费了无限的调停,无限的宛转,才得到了青云峰见著了这位隐姓埋名,昨是今非的十三妹。」也作「婉转」。
6.形容缠绵委曲。唐。白居易 〈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7.形容声音悦耳动人。如:「莺声宛转。」也作「婉转」。
《漢語大詞典》:意者
(1).表示测度。大概,或许,恐怕。《墨子·公孟》:“今吾事先生久矣,而福不至,意者先生之言有不善乎?” 汉 刘向 《说苑·君道》:“桑穀者,野草也,而生於朝,意者国亡乎?” 明 李贽 《复邓石阳书》:“独念乞墦之辱,心实耻之,而必不得免者何居?意者或借闻见以为聪明,或藉耳目以为心腹歟!”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噫!二少年,今日生矣,意者其雀跃返国,聚父母亲友作再生之华筵耶!”
(2).表示选择。是……还是……。《庄子·天运》:“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於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史记·孔子世家》:“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汉书·文帝纪》:“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
(2).表示选择。是……还是……。《庄子·天运》:“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於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史记·孔子世家》:“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汉书·文帝纪》:“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
《國語辭典》:遮莫 拼音:zhē mò
1.不论、不管。《水浒传》第五回:「洒家不忌荤酒,遮莫甚么浑清白酒,都不拣选。」《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他肯点点头的,便差池些,也会发高科,做高官;不肯点头的,遮莫你怎样高才,没处叫撞天的屈!」也作「折末」、「折莫」、「折么」、「遮不」、「遮末」、「者末」、「占不」。
2.尽管、即使。唐。李白〈少年行〉:「遮莫亲姻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遮莫做了没脊梁惹羞耻的事,一床锦被可以遮盖了。」也作「折末」、「折莫」、「折么」、「遮不」、「遮末」、「者末」、「占不」。
3.不如。《水浒传》第二回:「好了!遮莫去那里赔个小心,借宿一宵,明日早行。」也作「折末」、「折么」、「遮不」、「遮末」、「者末」、「占不」。
4.或许、大概。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一折:「或是流二千,遮莫徒一年,恁时节则落的几度喘。」也作「折末」、「折么」、「遮不」、「遮末」、「者末」、「占不」。
2.尽管、即使。唐。李白〈少年行〉:「遮莫亲姻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遮莫做了没脊梁惹羞耻的事,一床锦被可以遮盖了。」也作「折末」、「折莫」、「折么」、「遮不」、「遮末」、「者末」、「占不」。
3.不如。《水浒传》第二回:「好了!遮莫去那里赔个小心,借宿一宵,明日早行。」也作「折末」、「折么」、「遮不」、「遮末」、「者末」、「占不」。
4.或许、大概。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一折:「或是流二千,遮莫徒一年,恁时节则落的几度喘。」也作「折末」、「折么」、「遮不」、「遮末」、「者末」、「占不」。
《漢語大詞典》:庶或
或许,也许。《后汉书·和帝纪》:“若上下同心,庶或有瘳。”《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公帷幄宠臣,有罪首实,庶或见原。” 章炳麟 《五无篇》:“夫妇居室、亲族相依之事,必一切废絶之,使人民交相涉入,则庶或无所间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