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惧思(懼思)
因有所戒惧而反省。左传·文公三年:“ 孟明 之臣也,其不解也,能惧思也。” 杨伯峻 注:“谓既败而惧,惧而思,思而修德也。”
分類:戒惧反省
《漢語大詞典》:慎戒
谨慎戒惧。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 南容 三復白珪, 孔子 睹其慎戒。” 唐 李靖 李卫公问对卷中:“慎戒其终。”
《漢語大詞典》:畏明
(1).谓畏惧明法。《诗·大雅·民劳》:“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 郑玄 笺:“曾不畏敬明白之刑罚。” 孔颖达 疏:“当用正法刑罚而禁止之。” 陈奂 传疏:“明,犹法也。不畏明法,即是寇虐,言为政者用以遏止之。”
(2).谓事态彰明才知所戒惧。管子·霸言:“圣人畏微,而愚人畏明。” 尹知章 注:“愚人近火方知热,履冰乃知寒,故曰畏明也。”参见“ 畏微 ”。
《漢語大詞典》:畏微
看到苗头就知所警惕。管子·霸言:“圣人畏微,而愚人畏明。” 尹知章 注:“圣人能知吉凶之先见,故曰畏微。” 石一参 今诠:“圣人洞见先几,见微而知著,故畏在事先。”
《漢語大詞典》:兢灼
戒惧焦灼。 前蜀 杜光庭 《兴州王承休特进为母修黄箓斋词》:“虑乖折衷之宜,自掇过尤之目,以兹兢灼,常寘肺怀。”
分類:戒惧焦灼
《漢語大詞典》:怵怵
戒惧、警惕貌。老子:“圣人在,天下怵怵,为天下浑其心。” 河上公 注:“圣人在,天下怵怵,常恐怖富贵,不敢骄奢。” 汉 枚乘 《七发》:“惕惕怵怵,卧不得瞑。” 元 王纶 《水深叹》:“皇帝詔四方,夙夜靡暇逸。兴利与除害,守令宜怵怵。”
《漢語大詞典》:寅惧(寅懼)
恭谨戒惧。隋书·后妃传·炀帝萧皇后:“廼夙夜而匪懈,实寅惧於玄冥。”
分類:恭谨戒惧
《漢語大詞典》:儆畏
警惕和畏惧;戒惧。 明 李东阳 《求退录》:“尤愿陛下儆畏天戒,矜恤民穷。”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八节:“ 道光 帝责成他们‘分路兜剿,务使该夷片帆不返,俾知儆畏。’”
《漢語大詞典》:陵竞(陵競)
(1).争竞,不肯相让。南史·庾荜传:“乡人 乐蔼 有干用,素与 蓽 不平,互相陵竞。”北史·袁翻传:“及 翻 兄弟官显,与 济 ( 袁济 )子 洸 演 遂各陵竞, 洸 等乃经公府,以相排斥。”
(2).欺罔主上,躁于进身。明史·陈龙正传:“给事中 黄云师 劾其学非而博,言伪而辩,又以进垦荒议为陵竞。”
(3).戒惧貌。小心谨慎貌。《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毗黎国》:“苦节以要厉精之誉,护法以展陵竞之情,悲矣。”
《漢語大詞典》:日惕
日日警惕、戒惧。国语·楚语下:“夫谁无疾眚!能者早除之。旧怨灭宗,国之疾眚也,为之关籥蕃篱而远备闲之,犹恐其至也,是之为日惕。” 韦昭 注:“惕,惧也。”
《漢語大詞典》:局影(跼影)
戒惧畏缩貌。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谬得升降 承明 之闕,出入 金华 之殿,何尝不局影凝严,侧身扃禁者乎?” 吕延济 注:“局影、侧身,皆戒惧也。”
跼影:蜷缩其身体,藏身。形容谨慎小心的样子。 唐 司空图 《华师许国公德政碑》:“怡颜侍膳,跼影循墙,此又力行之难也。” 唐 黄滔 《与薛推先辈启》:“倾身耸听,跼影瞻风,如飞冰雪以清心,若韵笙簧而到耳。” 宋 王曾 《矮松赋》:“愿跼影於涧底,厌争荣於豫章。”
《漢語大詞典》:兢戒
谨慎戒惧。 唐 温庭筠 《上蒋侍郎启》之一:“有以单外而蘄末契者,君子之所兢戒。”
《漢語大詞典》:三惧(三懼)
指圣君治国应该戒惧的三件事。《韩诗外传》卷七:“ 孔子 曰:‘明王有三惧:一曰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二曰得志而恐骄,三曰闻天下之至道而恐不能行。’” 唐太宗 《执契静三边》诗:“衣宵寝二难,食旰餐三惧。”
《漢語大詞典》:缩然(縮然)
戒惧貌。 宋 王谠 唐语林·德行:“上曰:‘我方以俭化天下,宜从近戚始。’……故十五年间,戚属缩然。”
《漢語大詞典》:禀惧(稟懼)
亦作“禀惧”。 敬慎戒惧。 唐 李翱 《左仆射傅公神道碑》:“凡从公将卒,本与公同立於乐寿者,皆禀惧不敢越条令以侵物。”
《漢語大詞典》:冰惕
戒惧警惕。《南齐书·褚渊传》:“下官常人,志不及远。随运推斥,妄践非涯,才轻任重,夙宵冰惕。近值国危,含气同奋,况在下官,寧吝身命。”
分類:戒惧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