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99
词典
2
分类词汇
94
佛典
3
共99,分7页显示
1
2
3
4
5
6
7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戒律
清规戒律
分类词汇
戒约
科禁
律格
清戒
法律
戒行
律师
行业
破戒
大戒
持戒
持斋
真僧
《國語辭典》:
戒律
拼音:
jiè lǜ
宗教徒所守的法规。唐。杨烱〈
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
〉:「恨深负米,荣暨击钟。爰持戒律,思答慈容。」也称为「戒条」。
分類:
戒律
宗教
禁止
教徒
成文
不当
当行
戒条
法规
《國語辭典》:
清规戒律(清規戒律)
拼音:
qīng guī jiè lǜ
本指僧尼或道士应遵循的法规。后泛指规范制度。如:「这些清规戒律已经不合时宜,早就该修正了。」《济公传》第一回:「禀方丈知道,咱们庙中济颠不守清规,偷盗庙中物件,按清规戒律之例治罪。」
分類:
僧尼
道士
必须
规章
制度
遵守
合理
戒律
《漢語大詞典》:
戒约(戒約)
(1).如戒约束。 宋
范仲淹
《与中舍书》
:“诸骨肉各安吉,相次专差人去存问也,互相戒约,勿烦州县。”
(2).戒律。 明
李贽
《豫约·早晚礼仪》
:“寧可无人守塔,不可容一不守戒约之僧。”
分類:
戒律
约束
《漢語大詞典》:
科禁
戒律;禁令。
《
太平广记
》
卷三引
《
汉武帝内传
》
:“夫真形宝文,灵宫所贵,此子守求不已,誓以必得,故亏科禁,特以与之。”
《后汉书·杜林传》
:“宜增科禁,以防其源。” 唐
白居易
《除袁滋襄阳节度制》
:“略其科禁,缓其征徭。”
分類:
戒律
禁令
《漢語大詞典》:
律格
(1).指戒律。 五代
齐己
《寄蜀国广济大师》
诗:“冰压霜坛律格清,三千传授尽门生;禪心尽入空无跡,诗句閒搜寂有声。”
(2).格律。 宋 高承
《
事物纪原·经籍艺文·律格
》
:“则律格之始,原於 约信 ,而成於 沈 宋 也。”
分類:
格律
戒律
《漢語大詞典》:
清戒
指禁食酒荤的戒律。 清
蒲松龄
《
聊斋志异·黄英
》
:“ 陶 入屋,出酒饌,设席畦侧,曰:‘僕贫不能守清戒,连朝幸得微貲,颇足供醉。’”
分類:
戒律
《國語辭典》:
法律
拼音:
fǎ lǜ
泛指适用于所有人的规范。《尔雅。释诂》:「法,常也」,指规范整齐及治罪处罚之作用;《說文解字。彳部》:「律,均布也」,有一体适用之意义。现指国家机关依一定的程序制定,使人民遵循的规范。《史记。卷八七。李斯列传》:「二世然高之言,乃更为法律。」《三国演义》第三八回:「侵求吏民,人民皆怨;战具不修,军无法律。」今泛指法令与法规。
分類:
法律
国家
创作
道行
作诗
诗文
立法机关
戒律
依据
格式
规律
文字
字形
《國語辭典》:
戒行
拼音:
jiè xíng
佛教用语。指随顺戒体,在身、语、意三方面都能遵守戒律的行为。《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一中》:「戒行,谓方便修成,顺本受体。」唐。
李邕
〈
大照禅师塔铭
〉:「心源久寂,戒行弥高。」
分類:
戒行
佛教
登程
出发
恪守
上路
戒律
操行
《國語辭典》:
律师(律師)
拼音:
lǜ shī
1.精通戒律的法师。《大般涅槃经》卷三:「善学戒律,不近破戒,见有所行,随顺戒律,心生欢喜。如是能知佛法所作善能解说,是名律师。」
2.唐代对道士的一种尊称。按修行其一曰法师,其二曰威仪师,其三曰律师。
3.受当事人委托或法院指定,协助当事人进行诉讼、辩护或处理有关法律事务的专业人员。
分類:
律师
佛教
传授
法律
时道
当事人
道士
知识
戒律
委托
修行
行程
法院
程度
指定
依法
协助
诉讼
《國語辭典》:
行业(行業)
拼音:
xíng yè
修行、道业。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以僧尼行业多不精纯为奸慝也。」
分類:
行业
佛教
德行
行功
功业
恪守
操行
戒律
行学
学业
《國語辭典》:
戒行
拼音:
jiè xíng
佛教用语。指随顺戒体,在身、语、意三方面都能遵守戒律的行为。《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一中》:「戒行,谓方便修成,顺本受体。」唐。
李邕
〈
大照禅师塔铭
〉:「心源久寂,戒行弥高。」
分類:
戒行
佛教
登程
出发
恪守
上路
戒律
操行
《國語辭典》:
破戒
拼音:
pò jiè
1.一种习惯戒除后,又重新回复那习惯。如:「你不是戒了烟,怎么今天就破戒?」
2.佛教徒的行为,违反其所受戒律,称为「破戒」。
分類:
受戒
违反
僧道
宗教
教戒
戒律
《漢語大詞典》:
大戒
(1).大法则。
《
庄子·人间世
》
:“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於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於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 成玄英 疏:“戒,法也。”
(2).重要的鉴戒。 晋
袁宏
《
后汉纪·章帝纪
》
:“ 秦 以酷急亡, 王莽 亦以苛法自灭,臣以为大戒。”
(3).佛教语。即具足戒。僧尼所受戒律之称。 中国 汉族僧尼依据
《
四分律
》
受戒,比丘戒有250条,比丘尼戒有348条。
分類:
佛教语
大法
法则
鉴戒
具足戒
僧尼
受戒
戒律
《國語辭典》:
持戒
拼音:
chí jiè
严守戒律。《梁书。卷五○。文学传下。任孝恭传》:「孝恭少从萧寺云法师读经论,明佛理,至是蔬食持戒,信受甚笃。」
分類:
持戒
遵行
戒律
《國語辭典》:
持斋(持齋)
拼音:
chí zhāi
1.持守戒律不吃荤腥之食。《梁书。卷五○。文学传下。刘杳传》:「自居母忧,便长断腥膻,持斋蔬食。」
2.佛教称过午不食。唐。白居易〈斋戒满夜戏招梦得〉诗:「纱笼灯下道场前,白日持斋夜坐襌。」
分類:
持斋
遵行
戒律
荤食
佛教
过午不食
《漢語大詞典》:
真僧
戒律精严的和尚。 宋 文莹
《玉壶清话》
卷二:“慎勿以荤羶噉我,及七岁,放我出家为真僧以毕前经。” 元
无名氏
《度柳翠》
楔子:“谁是真僧?谁是滥僧?”
分類:
戒律
僧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