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9,分21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一切义成
一切如来摩诃菩提金刚坚牢不空最胜成就种种事业三昧
一印顿成
一成
一成一切成
一念业成
一佛成道
一锤便成
二乘成佛
八成
八成立因
八相成道
八相成道图画
十世隔法异成门
佛类词典
一切皆成一切义成
一切如来摩诃菩提金刚坚牢不空最胜成就种种事业三昧
一印顿成
一成
一成一切成
一念业成
一佛成道
一锤便成
二乘成佛
八成
八成立因
八相成道
八相成道图画
十世隔法异成门
一切皆成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一切众生皆悉成佛也。对于五性各别而言。盖三乘家有无性有情之一类,为定性二乘不成佛之说,立无馀界永灭之计。而一乘家则唱悉有佛性之义,明二乘开会之旨,为无馀界回心之说。故谓一切众生无不成佛者。今举三五经说證之。法华经方便品曰:「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于一偈,皆成佛无疑。」又「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涅槃经十曰:「一切菩萨声闻缘觉,于未来世皆当归大般涅槃,譬如众流归大海。」又第三十六曰:「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阐提人,虽谤方等经,作五逆罪,犯四重禁,然必当成菩提道,须陀洹人,斯陀含人,阿那含人,阿罗汉人,辟支佛等,必当得成阿耨菩提。」又第十一说五种人成佛中,明须陀洹果人过未来八万劫成菩提,斯陀含果人过未来六万劫,阿那含果人过未来四万劫,阿罗汉果人过未来二万劫,辟支佛道人过未来十千劫,成阿耨菩提之旨。大云经第四曰:「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得菩提心。」入楞伽经第二曰:「说三乘者,为使发起修行地故,虽说诸性差别,然非究竟地,声闻缘觉,毕竟得如来身。」中阴经上曰:「于无馀泥洹界,发金刚心,一一成佛。」密严经中曰:「十梵之处:无烦、无热、善见、善现、阿迦尼吒、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住彼已,渐除贪欲,从此生清净佛土,常游妙定,至于真解脱。」尼乾子经二曰:「为此众生故,分别差别说。究竟皆成佛,更无馀乘有。我为化众生,分别说馀道。渐化入于一,故无三差别。」胜鬘经曰:「声闻辟支佛乘皆入于大乘。」圆觉经曰:「有性无性,齐成佛道。」等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众生皆可成佛。
(术语)谓一切众生皆悉成佛也。对于五性各别而言。盖三乘家有无性有情之一类,为定性二乘不成佛之说,立无馀界永灭之计。而一乘家则唱悉有佛性之义,明二乘开会之旨,为无馀界回心之说。故谓一切众生无不成佛者。今举三五经说證之。法华经方便品曰:「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于一偈,皆成佛无疑。」又「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涅槃经十曰:「一切菩萨声闻缘觉,于未来世皆当归大般涅槃,譬如众流归大海。」又第三十六曰:「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阐提人,虽谤方等经,作五逆罪,犯四重禁,然必当成菩提道,须陀洹人,斯陀含人,阿那含人,阿罗汉人,辟支佛等,必当得成阿耨菩提。」又第十一说五种人成佛中,明须陀洹果人过未来八万劫成菩提,斯陀含果人过未来六万劫,阿那含果人过未来四万劫,阿罗汉果人过未来二万劫,辟支佛道人过未来十千劫,成阿耨菩提之旨。大云经第四曰:「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得菩提心。」入楞伽经第二曰:「说三乘者,为使发起修行地故,虽说诸性差别,然非究竟地,声闻缘觉,毕竟得如来身。」中阴经上曰:「于无馀泥洹界,发金刚心,一一成佛。」密严经中曰:「十梵之处:无烦、无热、善见、善现、阿迦尼吒、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住彼已,渐除贪欲,从此生清净佛土,常游妙定,至于真解脱。」尼乾子经二曰:「为此众生故,分别差别说。究竟皆成佛,更无馀乘有。我为化众生,分别说馀道。渐化入于一,故无三差别。」胜鬘经曰:「声闻辟支佛乘皆入于大乘。」圆觉经曰:「有性无性,齐成佛道。」等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众生皆可成佛。
一切义成
【佛学大辞典】
(佛名)又谓之一切义成就。悉达太子之译名。西域记七曰:「萨婆曷刺他悉达,唐言一切义成,旧言悉达,讹也。」是世尊之幼名。华严经十二曰:「如来于四天下中或名一切义成,或名释迦牟尼。」金刚顶经说此菩萨五相成佛之相。(参见:释迦)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义成就,是悉达多太子的译名。
(佛名)又谓之一切义成就。悉达太子之译名。西域记七曰:「萨婆曷刺他悉达,唐言一切义成,旧言悉达,讹也。」是世尊之幼名。华严经十二曰:「如来于四天下中或名一切义成,或名释迦牟尼。」金刚顶经说此菩萨五相成佛之相。(参见:释迦)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义成就,是悉达多太子的译名。
一切如来摩诃菩提金刚坚牢不空最胜成就种种事业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北方不空成就佛之三摩地。见摄真实经上。
(术语)称北方不空成就佛之三摩地。见摄真实经上。
一印顿成
【佛学大辞典】
(术语)习得一印相而顿得成佛之利益也。【又】一法印之意,谓诸法实相唯一不二之真理也。玄义八之上曰:「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之,即是佛说。(中略)大乘经,但有一法印,谓诸法实相。」
(术语)习得一印相而顿得成佛之利益也。【又】一法印之意,谓诸法实相唯一不二之真理也。玄义八之上曰:「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之,即是佛说。(中略)大乘经,但有一法印,谓诸法实相。」
一成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人成道。或一事成就也。
(术语)一人成道。或一事成就也。
一成一切成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人成道即万人成道。一事成就即万事成就。一切例皆然。名之为事事无碍法界。此为华严经所明。华严大疏二曰:「有分之事,全同无分之理,故一小尘即遍法界。(中略)出现品云:如来成正觉时,于其身中,普见一切众生成正觉。(中略)理遍事故,一成一切成。」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成一切成者,谓一佛成道,法界无非此佛之依正也。依即所依之土,正即能依之身。以其迷时,则众生国土皆迷;悟时,则众生国土皆悟。盖约一人惟心即具而说。故楞严经云:一人发真归源,此十方空皆悉消殒。是也。
(术语)一人成道即万人成道。一事成就即万事成就。一切例皆然。名之为事事无碍法界。此为华严经所明。华严大疏二曰:「有分之事,全同无分之理,故一小尘即遍法界。(中略)出现品云:如来成正觉时,于其身中,普见一切众生成正觉。(中略)理遍事故,一成一切成。」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成一切成者,谓一佛成道,法界无非此佛之依正也。依即所依之土,正即能依之身。以其迷时,则众生国土皆迷;悟时,则众生国土皆悟。盖约一人惟心即具而说。故楞严经云:一人发真归源,此十方空皆悉消殒。是也。
一念业成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念信阿弥陀佛之本愿,而往生净土之业成辨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只要一念坚信阿弥陀佛的本愿,就可以成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业。
(术语)一念信阿弥陀佛之本愿,而往生净土之业成辨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只要一念坚信阿弥陀佛的本愿,就可以成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业。
一佛成道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一佛成道于世间。则法界尽受其德。金刚錍曰:「一佛成道,法界无非此佛依正。」
(杂语)一佛成道于世间。则法界尽受其德。金刚錍曰:「一佛成道,法界无非此佛依正。」
一锤便成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言之下大悟彻底也。祖庭事苑五曰:「雪峰问投子云:一椎便成时如何?子云:不是性汉。峰云:不假一椎时如何?子云:不快漆桶。」
(术语)一言之下大悟彻底也。祖庭事苑五曰:「雪峰问投子云:一椎便成时如何?子云:不是性汉。峰云:不假一椎时如何?子云:不快漆桶。」
二乘成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舍利弗等二乘之人,既于阿含经说时,得二乘之极果,而中间缘于大乘诸经,其机调熟,终至法华,回其小心而发大菩提心,由佛受未来成佛之记也。相性二宗,各有异义,法相宗谓五姓各别,定性二乘,永无归涅槃而成佛者,法华于声闻授成佛之记者,为欲引一类渐悟之机之方便也。华严天台等之法性宗,谓一切皆成佛,即得小果者,又其身已死,入无馀涅槃者,亦更回小向大,成万行,得佛果,法华之授记,非方便,乃真实也。
(术语)谓舍利弗等二乘之人,既于阿含经说时,得二乘之极果,而中间缘于大乘诸经,其机调熟,终至法华,回其小心而发大菩提心,由佛受未来成佛之记也。相性二宗,各有异义,法相宗谓五姓各别,定性二乘,永无归涅槃而成佛者,法华于声闻授成佛之记者,为欲引一类渐悟之机之方便也。华严天台等之法性宗,谓一切皆成佛,即得小果者,又其身已死,入无馀涅槃者,亦更回小向大,成万行,得佛果,法华之授记,非方便,乃真实也。
八成
【佛学大辞典】
(名数)八相成道之略。
(名数)八相成道之略。
八成立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成立一个命题之八种因。即立宗,立因,立喻,合,结,现量,比量,圣教量也。阿毗达磨杂集论所说。
【三藏法数】
(出阿毗达磨杂集论)
〔一、立宗〕,宗,犹主也,要也,以所立之法为宗要也。谓如五蕴等法,皆假因缘而生,实无自性,于中求我,决不可得,故说诸法无我,以破执我立论者,是名立宗。(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因缘者,谓眼等六根为因,色等六尘为缘也。执我立论者,谓执五蕴之身为我,而自立论议也。)
〔二、立因〕,因,即因由,亦所依之义。立因所以破执有我者之论也,谓若于五蕴等法施设实有我者,此之五蕴,既从众缘而生,皆是生灭之法;蕴既生灭,我不成就。若离五蕴而于馀处施设有我者,我无所因,我亦无用,是知皆无有我,是名立因。
〔三、立喻〕,喻,即譬喻,以别法喻所立之法也。谓如现在相中施设实有过去相者,盖此现在相已生未灭,不应于现在未灭法中施设过去已灭之相,若离现在而于馀处施设过去相者,然过去世之相既已灭坏,不应施设有相。此言过去之相不可得,以喻诸法中求我决不可得,是名立喻。
〔四、合〕,合,即相合之义。引馀义合此正说之理也。谓如五蕴法中本无有我,而人颠倒妄执有我,既遮破已,即知无我。既知无我,则知常等亦无,是名合。
〔五、结〕,谓结前无我究竟之理决定无异,是知五蕴皆是无我,乃至无常,是名结。
〔六、现量〕,现,即显现。量,即量度揩定之义也。谓眼识乃至身识,对于显现五尘之境,离妄分别无筹度之心,而能于境度量揩定诸法自性之相,而不错谬,是名现量。(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七、比量〕,比,即比类。谓以第六意识比类量度知有诸境,如远见烟,知彼有火,是名比量。
〔八、圣教量〕,谓圣人所说现量、比量之言教,皆不相违,定可信受,是名圣教量。
(术语)成立一个命题之八种因。即立宗,立因,立喻,合,结,现量,比量,圣教量也。阿毗达磨杂集论所说。
【三藏法数】
(出阿毗达磨杂集论)
〔一、立宗〕,宗,犹主也,要也,以所立之法为宗要也。谓如五蕴等法,皆假因缘而生,实无自性,于中求我,决不可得,故说诸法无我,以破执我立论者,是名立宗。(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因缘者,谓眼等六根为因,色等六尘为缘也。执我立论者,谓执五蕴之身为我,而自立论议也。)
〔二、立因〕,因,即因由,亦所依之义。立因所以破执有我者之论也,谓若于五蕴等法施设实有我者,此之五蕴,既从众缘而生,皆是生灭之法;蕴既生灭,我不成就。若离五蕴而于馀处施设有我者,我无所因,我亦无用,是知皆无有我,是名立因。
〔三、立喻〕,喻,即譬喻,以别法喻所立之法也。谓如现在相中施设实有过去相者,盖此现在相已生未灭,不应于现在未灭法中施设过去已灭之相,若离现在而于馀处施设过去相者,然过去世之相既已灭坏,不应施设有相。此言过去之相不可得,以喻诸法中求我决不可得,是名立喻。
〔四、合〕,合,即相合之义。引馀义合此正说之理也。谓如五蕴法中本无有我,而人颠倒妄执有我,既遮破已,即知无我。既知无我,则知常等亦无,是名合。
〔五、结〕,谓结前无我究竟之理决定无异,是知五蕴皆是无我,乃至无常,是名结。
〔六、现量〕,现,即显现。量,即量度揩定之义也。谓眼识乃至身识,对于显现五尘之境,离妄分别无筹度之心,而能于境度量揩定诸法自性之相,而不错谬,是名现量。(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七、比量〕,比,即比类。谓以第六意识比类量度知有诸境,如远见烟,知彼有火,是名比量。
〔八、圣教量〕,谓圣人所说现量、比量之言教,皆不相违,定可信受,是名圣教量。
八相成道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陀以成道为中心,示现由始至终一期之相状,谓之八相成道。成道虽为八相中之一,然为八相中之主脑,故别揭成道之名。八相经论所说存没不同,而大要有二说。大乘起信论所说者,一、降兜率,先住于兜率天,在彼天四千岁。见时机熟,遂乘白象由彼天降下之相也。二、入胎,乘白象由摩耶夫人左胁入胎之相也。三住胎,在母胎行住坐卧一日六时为诸天说法之相也。四出胎,四月八日于蓝毗尼园由摩耶右胁出生之相也。五出家,十九岁(或二十五岁)观世之无常,出王宫入山学道之相也。六成道,经六年苦行,在菩提树下成佛得道之相也。七转法轮,成道以后五十年间说法普度人天之相也。八入灭,八十岁在娑罗双树下入于涅槃之相也。起信论曰:「随其愿力能现八种,利益众生。所谓从兜率天退、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转法轮、入于涅槃。」天台大师之四教仪,除第三之住胎,加入第五降魔之相为八相。四教仪四曰:「释菩萨位略为七位:一发菩提心、二行菩萨道、三种三十二相业、四六度成满、五一生补处、六生兜率天、七八相成道。(中略)所言八相成道者:一、从兜率天下,二、托胎,三、出生,四、出家,五、降魔,六、成道,七、转法轮,八、入涅槃。古来以此二说为大小乘之别,初为大乘之八相,后为小乘之八相,然此二种八相,仅开合不同耳,非区别二乘也。」佛祖统纪二曰:「述曰:大乘开住胎合降魔于成道,小乘开降魔合住胎于托胎。住胎见起信,降魔见四教仪,此先达之论也。今观大小皆有住胎降魔之文,如华严云菩萨住母胎已,示现出家成道等相,此大乘住胎也。因果经,菩萨在母胎行住坐卧,一日六时,为诸天鬼神说法,此小乘住胎也。华严离世间品菩萨出家成道降魔转法轮等。妙乐云:四德各有四降魔相,此大乘降魔也。因果经,既降魔已,即便入定,明星出时,得最正觉,此小乘降魔也。今欲顺八相之言,且用起信四教仪二文开合为證。」
【佛学常见辞汇】
佛示现人间,有八种相,名八相成道。成道虽只是八相之一,但也是八相中的主脑,故特标成道之名。大乘所说的八相是:降兜率、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转法轮、入灭。小乘所说的八相是从兜率天下、托胎、出生、出家、降魔、成道、转法轮、入涅槃。此中大乘有住胎,无降魔,小乘有降魔,无住胎。
(名数)佛陀以成道为中心,示现由始至终一期之相状,谓之八相成道。成道虽为八相中之一,然为八相中之主脑,故别揭成道之名。八相经论所说存没不同,而大要有二说。大乘起信论所说者,一、降兜率,先住于兜率天,在彼天四千岁。见时机熟,遂乘白象由彼天降下之相也。二、入胎,乘白象由摩耶夫人左胁入胎之相也。三住胎,在母胎行住坐卧一日六时为诸天说法之相也。四出胎,四月八日于蓝毗尼园由摩耶右胁出生之相也。五出家,十九岁(或二十五岁)观世之无常,出王宫入山学道之相也。六成道,经六年苦行,在菩提树下成佛得道之相也。七转法轮,成道以后五十年间说法普度人天之相也。八入灭,八十岁在娑罗双树下入于涅槃之相也。起信论曰:「随其愿力能现八种,利益众生。所谓从兜率天退、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转法轮、入于涅槃。」天台大师之四教仪,除第三之住胎,加入第五降魔之相为八相。四教仪四曰:「释菩萨位略为七位:一发菩提心、二行菩萨道、三种三十二相业、四六度成满、五一生补处、六生兜率天、七八相成道。(中略)所言八相成道者:一、从兜率天下,二、托胎,三、出生,四、出家,五、降魔,六、成道,七、转法轮,八、入涅槃。古来以此二说为大小乘之别,初为大乘之八相,后为小乘之八相,然此二种八相,仅开合不同耳,非区别二乘也。」佛祖统纪二曰:「述曰:大乘开住胎合降魔于成道,小乘开降魔合住胎于托胎。住胎见起信,降魔见四教仪,此先达之论也。今观大小皆有住胎降魔之文,如华严云菩萨住母胎已,示现出家成道等相,此大乘住胎也。因果经,菩萨在母胎行住坐卧,一日六时,为诸天鬼神说法,此小乘住胎也。华严离世间品菩萨出家成道降魔转法轮等。妙乐云:四德各有四降魔相,此大乘降魔也。因果经,既降魔已,即便入定,明星出时,得最正觉,此小乘降魔也。今欲顺八相之言,且用起信四教仪二文开合为證。」
【佛学常见辞汇】
佛示现人间,有八种相,名八相成道。成道虽只是八相之一,但也是八相中的主脑,故特标成道之名。大乘所说的八相是:降兜率、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转法轮、入灭。小乘所说的八相是从兜率天下、托胎、出生、出家、降魔、成道、转法轮、入涅槃。此中大乘有住胎,无降魔,小乘有降魔,无住胎。
八相成道图画
【佛学大辞典】
(图像)有部毗奈耶杂事三十八曰:「尔时世尊才涅槃后,大地震动,时大迦摄波作是念:此未生怨王,胜身之子,信根初发,彼若闻佛入涅槃者,必呕热血而死,我今宜设方便。作是念已,即命城中行雨大臣,仁今知不,佛已涅槃,未生怨王信根初发,彼若闻佛入涅槃者,必呕热血而死。我今宜可豫设方便,即依次第而为陈说。仁今疾可诣一园中,于妙堂殿如法图画佛本因缘。菩萨昔在睹史天宫,将欲下生,观其五事,托生母胎。既诞之后,踰城出家,苦行六年,坐金刚座菩提树下成等正觉。(中略)于诸方国,在处化生,利益既周,将趣圆寂,遂至拘尸那城娑罗双树,北首而卧入大涅槃。如来一代所有化迹,既图画已,白王观其图画。(中略)行雨大臣一如尊者所教之事,次第作已。(中略)王至园所,见彼堂中图画新异,始从诞生,乃至倚卧双林。王问臣曰:岂可世尊入涅槃耶?是时行雨默然无对。王见是已,知佛涅槃,即便号咷闷绝,宛转于地。」是为圆通八相成道之滥觞,世之为涅槃像者,基因于此。
(图像)有部毗奈耶杂事三十八曰:「尔时世尊才涅槃后,大地震动,时大迦摄波作是念:此未生怨王,胜身之子,信根初发,彼若闻佛入涅槃者,必呕热血而死,我今宜设方便。作是念已,即命城中行雨大臣,仁今知不,佛已涅槃,未生怨王信根初发,彼若闻佛入涅槃者,必呕热血而死。我今宜可豫设方便,即依次第而为陈说。仁今疾可诣一园中,于妙堂殿如法图画佛本因缘。菩萨昔在睹史天宫,将欲下生,观其五事,托生母胎。既诞之后,踰城出家,苦行六年,坐金刚座菩提树下成等正觉。(中略)于诸方国,在处化生,利益既周,将趣圆寂,遂至拘尸那城娑罗双树,北首而卧入大涅槃。如来一代所有化迹,既图画已,白王观其图画。(中略)行雨大臣一如尊者所教之事,次第作已。(中略)王至园所,见彼堂中图画新异,始从诞生,乃至倚卧双林。王问臣曰:岂可世尊入涅槃耶?是时行雨默然无对。王见是已,知佛涅槃,即便号咷闷绝,宛转于地。」是为圆通八相成道之滥觞,世之为涅槃像者,基因于此。
十世隔法异成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玄缘起之一。(参见:玄门)
【三藏法数】
谓三世各三为别,一念为总,故名十世。三世区分,不相杂乱,故云隔法。三世互在,递相成立,乃称异成。经云:菩萨有十种说三世。过去说过去,过去说现在,过去说未来;现在说过去,现在说平等,现在说未来;未来说过去,未来说现在,未来说无尽;又云无量无数劫,解之即一念。是也。(平等者,谓现在中现在,望前后过去未来得平等故也。无尽者,谓未来中未来,于未来际无有尽故也。)
(术语)十玄缘起之一。(参见:玄门)
【三藏法数】
谓三世各三为别,一念为总,故名十世。三世区分,不相杂乱,故云隔法。三世互在,递相成立,乃称异成。经云:菩萨有十种说三世。过去说过去,过去说现在,过去说未来;现在说过去,现在说平等,现在说未来;未来说过去,未来说现在,未来说无尽;又云无量无数劫,解之即一念。是也。(平等者,谓现在中现在,望前后过去未来得平等故也。无尽者,谓未来中未来,于未来际无有尽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