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9,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成就众生力
成就仙众眷属
成就持明仙众
成就法华仪轨
成就妙法莲华经王瑜伽观智仪轨经
成等正觉
成善羯磨
成道会
成道
成业论
成道降魔得一切智经
成满一切诸愿真言
成实
成实宗
佛类词典(续上)
成就仙众成就众生力
成就仙众眷属
成就持明仙众
成就法华仪轨
成就妙法莲华经王瑜伽观智仪轨经
成等正觉
成善羯磨
成道会
成道
成业论
成道降魔得一切智经
成满一切诸愿真言
成实
成实宗
成就仙众
【佛学大辞典】
(天名)胎藏界外金刚院之一尊。
(天名)胎藏界外金刚院之一尊。
成就众生力
【佛学大辞典】
(术语)菩萨十力之一。(参见:十力)
(术语)菩萨十力之一。(参见:十力)
十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来之十力也。一、知觉处非处智力,处者道理之义,知物之道理非道理之智力也。二、知三世业报智力,知一切众生三世因果业报之智力也。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知诸禅定及八解脱三三昧之智力也。四、知诸根胜劣智力,知众生根性之胜劣与得果大小之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知一切众生种种知解之智力也。六、知种种界智力,于世间众生种种境界不同而如实普知之智力也。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如五戒十善之行至人间天上八正道之无漏法至涅槃等,各知其行因所至也。八、知天眼无碍智力,以天眼见众生生死及善恶业缘无障碍之智力也。九、知宿命无漏智力,知众生宿命又知无漏涅槃之智力也。十、知永断习气智力,于一切妄惑馀气,永断不生能如实知之智力也。出智度论二十五,俱舍论二十九。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及菩萨所具十种之力用也。说(参见:本)
【佛学常见辞汇】
指如来所具有的十种力用;一、知觉处非处智力,即能知一切事物的道理和非道理的智力;二、知三世业报智力,即能知一切众生三世因果业报的智力;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即能知各种禅定及解脱三昧等的智力;四、知诸根胜劣智力,即能知众生根性的胜劣与得果大小的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即能知一切众生种种知解的智力;六、知种种界智力,即能普知众生种种境界不同的智力;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即能知一切众生行道因果的智力;八、知天眼无碍智力,即能以天眼见众生生死及善恶业缘而无障碍的智力;九、知宿命无漏智力,即知众生宿命及知无漏涅槃的智力;十、知永断习气智力,于一切妄惑馀气,永断不生,能如实知之的智力。
【佛学次第统编】
三藏法数云:
一、知是处非处智力 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名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
二、知过去未来现在智力 谓如来于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业缘果报生处,皆悉遍知,故名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
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 梵语三昧,华言正定,谓如来于诸禅定,自在无碍,其浅深次第,如实遍知,故名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
四、知诸根胜劣智力 谓如来于诸众生,根性胜劣,得果大小,皆实遍知,故名知诸根胜劣智力。
五、知种种解智力 谓如来于诸众生,种种欲乐,善恶不同,如实遍知,故名知种种解智力。
六、知种种界智力 谓如来于世间众生,种种界分不同,如实遍知,故名知种种界智力。
七、知一切至处道智力 谓如来于六道有漏行所至处,涅槃无漏行所至处,如实遍知,故名一切至处道智力。
八、知天眼无碍智力 谓如来證知天眼清净,见诸众生,死时生时,端正丑陋,善恶业缘,皆悉无碍,故名知天眼无碍智力。
九、知宿命无漏智力 谓如来于种种宿命,一世乃至百千万世,一劫乃至百千万劫,死此生彼,死彼生此,姓名饮食,苦乐寿命,如实遍知,故名知宿命无漏智力。
十、知永断习气智力 谓如来于一切惑馀习气分,永断不生,如实遍知,故名知永断习气智力。
(术语)如来之十力也。一、知觉处非处智力,处者道理之义,知物之道理非道理之智力也。二、知三世业报智力,知一切众生三世因果业报之智力也。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知诸禅定及八解脱三三昧之智力也。四、知诸根胜劣智力,知众生根性之胜劣与得果大小之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知一切众生种种知解之智力也。六、知种种界智力,于世间众生种种境界不同而如实普知之智力也。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如五戒十善之行至人间天上八正道之无漏法至涅槃等,各知其行因所至也。八、知天眼无碍智力,以天眼见众生生死及善恶业缘无障碍之智力也。九、知宿命无漏智力,知众生宿命又知无漏涅槃之智力也。十、知永断习气智力,于一切妄惑馀气,永断不生能如实知之智力也。出智度论二十五,俱舍论二十九。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及菩萨所具十种之力用也。说(参见:本)
【佛学常见辞汇】
指如来所具有的十种力用;一、知觉处非处智力,即能知一切事物的道理和非道理的智力;二、知三世业报智力,即能知一切众生三世因果业报的智力;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即能知各种禅定及解脱三昧等的智力;四、知诸根胜劣智力,即能知众生根性的胜劣与得果大小的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即能知一切众生种种知解的智力;六、知种种界智力,即能普知众生种种境界不同的智力;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即能知一切众生行道因果的智力;八、知天眼无碍智力,即能以天眼见众生生死及善恶业缘而无障碍的智力;九、知宿命无漏智力,即知众生宿命及知无漏涅槃的智力;十、知永断习气智力,于一切妄惑馀气,永断不生,能如实知之的智力。
【佛学次第统编】
三藏法数云:
一、知是处非处智力 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名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
二、知过去未来现在智力 谓如来于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业缘果报生处,皆悉遍知,故名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
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 梵语三昧,华言正定,谓如来于诸禅定,自在无碍,其浅深次第,如实遍知,故名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
四、知诸根胜劣智力 谓如来于诸众生,根性胜劣,得果大小,皆实遍知,故名知诸根胜劣智力。
五、知种种解智力 谓如来于诸众生,种种欲乐,善恶不同,如实遍知,故名知种种解智力。
六、知种种界智力 谓如来于世间众生,种种界分不同,如实遍知,故名知种种界智力。
七、知一切至处道智力 谓如来于六道有漏行所至处,涅槃无漏行所至处,如实遍知,故名一切至处道智力。
八、知天眼无碍智力 谓如来證知天眼清净,见诸众生,死时生时,端正丑陋,善恶业缘,皆悉无碍,故名知天眼无碍智力。
九、知宿命无漏智力 谓如来于种种宿命,一世乃至百千万世,一劫乃至百千万劫,死此生彼,死彼生此,姓名饮食,苦乐寿命,如实遍知,故名知宿命无漏智力。
十、知永断习气智力 谓如来于一切惑馀习气分,永断不生,如实遍知,故名知永断习气智力。
成就仙众眷属
【佛学大辞典】
(天名)成就仙众之眷属也。
(天名)成就仙众之眷属也。
成就持明仙众
【佛学大辞典】
(天名)胎藏界外金刚院之一尊。
(天名)胎藏界外金刚院之一尊。
成就法华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成就妙法莲华经王瑜伽观智仪轨经之略名。
(经名)成就妙法莲华经王瑜伽观智仪轨经之略名。
成就妙法莲华经王瑜伽观智仪轨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不空译。先有归命本经二十八尊之颂,次说成就此法之四缘:一亲真善知识,二听闻正法经王,三作如理瑜伽观,四随法而行修奢摩他毗钵舍那。
(经名)一卷,不空译。先有归命本经二十八尊之颂,次说成就此法之四缘:一亲真善知识,二听闻正法经王,三作如理瑜伽观,四随法而行修奢摩他毗钵舍那。
成等正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满菩萨之因行而成等正觉也。(参见:等正觉)
(术语)满菩萨之因行而成等正觉也。(参见:等正觉)
成善羯磨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种羯磨之一。(参见:羯磨)
【三藏法数】
谓比丘有犯戒罪,许容对众首露,其罪得灭,成就善根,是名成善羯磨也。
(术语)二种羯磨之一。(参见:羯磨)
【三藏法数】
谓比丘有犯戒罪,许容对众首露,其罪得灭,成就善根,是名成善羯磨也。
羯磨
【佛学大辞典】
(术语)Karma,译曰作业。作授戒忏悔等业事之一种宣告式也。以由此宣告文而其事成就故也。行事钞上一曰:「明了论疏翻为业也,所作是业,亦翻为所作。百论云事也。若约义求,翻为办事。」玄应音义十四曰:「羯磨此译云作法办事,优婆离问经作剑暮,此梵言之讹也。」慧苑音义上曰:「羯磨此云办事,谓诸法事由玆成办也。」此羯磨必具四法:一,法。正举行之作法也。名之为秉法。二,事。或犯罪之事,或忏悔之事等,羯磨所行之事实也。三,人。就行羯磨而定之人数也。四,界。行羯磨处之结界也。见行事钞上一。又其秉法有三种:一,心念法。二,对首法。三,众僧法。心念法者,事至微小之时,或界中无人,虽无众僧及对首,亦独发心念境,而明了口言之,则其事成办,谓之独秉。此心念法又有三:一,但心念法。唯得自说,界中假令有人,亦不要对之,如忏轻微之突吉罗罪。二,对首心念法。原是对首之法,由界内无人而佛开心念,说净受药等之事也。三,众心法念。原是众僧法。但界内无人,故开独秉之心念。二,对首法。对首者对一人已上三人之比丘而说之也。此有二:一,但对首法,为当分之对首法,故界中有多僧,不要用之,对首于一人乃至三人即事足也。受三衣等事是也。二,众法对首,可为众僧法者,由界中无人而开对,与前心念同。三,众僧法,必四人以上秉羯磨,是为僧所秉,故曰众僧法,亦云僧秉(慈恩以三人以上为众,南山以四人以上为众)。此有三:一单白,或曰白一Jn^aptikarma,巴Natti(此为唱言,以为白一不可也,此实非羯磨之形式,合此唱言与决定之二,而羯磨成就),或事,或常所行,或严制,一说告僧,事便成也。二白二Jn^apti-dvitiyam% Karmava%ca%,巴Natti duttiya% Kamma-va%ca%,由参涉而宜通和。故先为表白,举事告知,后举一羯磨,量处可不也。通于白及羯磨谓之白二。三白四Jn^apti-caturtkan% Karma-va%ca%,巴Natti-catuttha% Kamma-va%ca%,于受戒忏重等事,先以一白告事使知。后举三回羯磨,量处可不也。一白三羯磨合为白四。见行事钞上一。据上行事钞之说观之,则惟心念,似亦成羯磨。但律文所教之羯磨。非如此简单自由者。事事必规定一定之形式。前述中惟众僧法之一,为真羯磨。羯磨有一定之形式。亦须一定之人众。此人众不可以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或得罪者,俗人等,加于人数。必取清净同见之和合僧。比丘尼之羯磨,必须比丘之同数者列坐。故为上数之倍。羯磨最重大之要件,在无非法(不具一定之形式者)及无不和合(同一结界内僧之意见缺一致者)。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作业,即作授戒忏悔等事业的一种宣告仪式,由此宣告仪式的宣告文,而成就所作之业。
(术语)Karma,译曰作业。作授戒忏悔等业事之一种宣告式也。以由此宣告文而其事成就故也。行事钞上一曰:「明了论疏翻为业也,所作是业,亦翻为所作。百论云事也。若约义求,翻为办事。」玄应音义十四曰:「羯磨此译云作法办事,优婆离问经作剑暮,此梵言之讹也。」慧苑音义上曰:「羯磨此云办事,谓诸法事由玆成办也。」此羯磨必具四法:一,法。正举行之作法也。名之为秉法。二,事。或犯罪之事,或忏悔之事等,羯磨所行之事实也。三,人。就行羯磨而定之人数也。四,界。行羯磨处之结界也。见行事钞上一。又其秉法有三种:一,心念法。二,对首法。三,众僧法。心念法者,事至微小之时,或界中无人,虽无众僧及对首,亦独发心念境,而明了口言之,则其事成办,谓之独秉。此心念法又有三:一,但心念法。唯得自说,界中假令有人,亦不要对之,如忏轻微之突吉罗罪。二,对首心念法。原是对首之法,由界内无人而佛开心念,说净受药等之事也。三,众心法念。原是众僧法。但界内无人,故开独秉之心念。二,对首法。对首者对一人已上三人之比丘而说之也。此有二:一,但对首法,为当分之对首法,故界中有多僧,不要用之,对首于一人乃至三人即事足也。受三衣等事是也。二,众法对首,可为众僧法者,由界中无人而开对,与前心念同。三,众僧法,必四人以上秉羯磨,是为僧所秉,故曰众僧法,亦云僧秉(慈恩以三人以上为众,南山以四人以上为众)。此有三:一单白,或曰白一Jn^aptikarma,巴Natti(此为唱言,以为白一不可也,此实非羯磨之形式,合此唱言与决定之二,而羯磨成就),或事,或常所行,或严制,一说告僧,事便成也。二白二Jn^apti-dvitiyam% Karmava%ca%,巴Natti duttiya% Kamma-va%ca%,由参涉而宜通和。故先为表白,举事告知,后举一羯磨,量处可不也。通于白及羯磨谓之白二。三白四Jn^apti-caturtkan% Karma-va%ca%,巴Natti-catuttha% Kamma-va%ca%,于受戒忏重等事,先以一白告事使知。后举三回羯磨,量处可不也。一白三羯磨合为白四。见行事钞上一。据上行事钞之说观之,则惟心念,似亦成羯磨。但律文所教之羯磨。非如此简单自由者。事事必规定一定之形式。前述中惟众僧法之一,为真羯磨。羯磨有一定之形式。亦须一定之人众。此人众不可以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或得罪者,俗人等,加于人数。必取清净同见之和合僧。比丘尼之羯磨,必须比丘之同数者列坐。故为上数之倍。羯磨最重大之要件,在无非法(不具一定之形式者)及无不和合(同一结界内僧之意见缺一致者)。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作业,即作授戒忏悔等事业的一种宣告仪式,由此宣告仪式的宣告文,而成就所作之业。
成道会
【佛学大辞典】
(行事)每年十二月八日(释尊成道之日)所行之法事,又云腊八。
(行事)每年十二月八日(释尊成道之日)所行之法事,又云腊八。
成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化佛八相中之第六。于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成无上菩提之相也,但四教成佛之相各异。
(术语)化佛八相中之第六。于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成无上菩提之相也,但四教成佛之相各异。
成业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大乘成业论之略名。
(书名)大乘成业论之略名。
成道降魔得一切智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无量门微密持经之异名。
(经名)无量门微密持经之异名。
成满一切诸愿真言
【佛学大辞典】
(真言)五种护磨法中总称增益法,成就延命法自他福寿诸愿之真言也。大日经疏七曰:「或有扇多S/a%nta(是寂义),微戍陀Vis/uddha(是清净义)等字,当知是成满一切诸愿真言。」
(真言)五种护磨法中总称增益法,成就延命法自他福寿诸愿之真言也。大日经疏七曰:「或有扇多S/a%nta(是寂义),微戍陀Vis/uddha(是清净义)等字,当知是成满一切诸愿真言。」
成实
【佛学大辞典】
(杂语)成实论,又成实宗,又成实师也。
(杂语)成实论,又成实宗,又成实师也。
成实宗
【佛学大辞典】
(流派)印度小乘中最后所立之宗也,即小乘中之空宗,酷似大乘,以诃梨跋摩所造之成实论为所依,故名成实宗。于四谛立章,于五聚明义,来支那而居于十三宗之一。立南北两宗。梁朝之三大法师,皆此宗之人也。天台嘉祥以前之诸师,有谓之为大乘宗者,二师勉破之。日本无以之为宗者,但附属于三论宗而学习之。
【佛学常见辞汇】
印度小乘中最后成立的宗派,亦即小乘的空宗,酷似大乘,因以诃梨跋摩所造的成实论为依据,故名成实宗。
(流派)印度小乘中最后所立之宗也,即小乘中之空宗,酷似大乘,以诃梨跋摩所造之成实论为所依,故名成实宗。于四谛立章,于五聚明义,来支那而居于十三宗之一。立南北两宗。梁朝之三大法师,皆此宗之人也。天台嘉祥以前之诸师,有谓之为大乘宗者,二师勉破之。日本无以之为宗者,但附属于三论宗而学习之。
【佛学常见辞汇】
印度小乘中最后成立的宗派,亦即小乘的空宗,酷似大乘,因以诃梨跋摩所造的成实论为依据,故名成实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