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9,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成唯识论述记
成唯识论随注
成唯识论随疏
成假中
成具光明经
成具光明三昧经
成具光明定意经
成事智
成所作智
成相
成就
成就四法
成就明王
成就仙女
佛类词典(续上)
成唯识宝生论成唯识论述记
成唯识论随注
成唯识论随疏
成假中
成具光明经
成具光明三昧经
成具光明定意经
成事智
成所作智
成相
成就
成就四法
成就明王
成就仙女
成唯识宝生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五卷,一名二十唯识顺释论。唐义净译。护法菩萨造,释天亲所造之二十唯识颂。
(书名)五卷,一名二十唯识顺释论。唐义净译。护法菩萨造,释天亲所造之二十唯识颂。
成唯识论述记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六十卷,唐慈恩窥基撰。石埭杨文会曾为之序云:有窥基法师者,奘公之高弟也。亲承师命,翻译成唯识论。会萃十家而成一部,并以闻于师者著为述记。学相宗者,奉为准绳。迨元季而失传,五百年来,无人得见。好学之士,每以为憾。近年四海交通,得与日本博士南条上人游。上人以此书赠予。金陵讲经沙门松岩见而心喜,亟募资锓板。扬州观如大师愿任其半,未及竣工,而观松二公相继西游,江表缁素踵而成之。
(书名)六十卷,唐慈恩窥基撰。石埭杨文会曾为之序云:有窥基法师者,奘公之高弟也。亲承师命,翻译成唯识论。会萃十家而成一部,并以闻于师者著为述记。学相宗者,奉为准绳。迨元季而失传,五百年来,无人得见。好学之士,每以为憾。近年四海交通,得与日本博士南条上人游。上人以此书赠予。金陵讲经沙门松岩见而心喜,亟募资锓板。扬州观如大师愿任其半,未及竣工,而观松二公相继西游,江表缁素踵而成之。
成唯识论随注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作成唯识论随疏,十卷,明西蜀高原大师原著。御生氏明善,亲受业于高原。于法席之次,启请随文以疏其义,高原许可。述至第七卷,明善逝世,嗣法门人慧善续成之。吴淳斋父子刻行后,仁和龚定庵曾脩补印行。
(书名)一作成唯识论随疏,十卷,明西蜀高原大师原著。御生氏明善,亲受业于高原。于法席之次,启请随文以疏其义,高原许可。述至第七卷,明善逝世,嗣法门人慧善续成之。吴淳斋父子刻行后,仁和龚定庵曾脩补印行。
成唯识论随疏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即成唯识论随注。文约义丰,理明词达,唯识入门之要书也。武林钱伊庵因此疏而著唯识随疏翼二卷。
(书名)即成唯识论随注。文约义丰,理明词达,唯识入门之要书也。武林钱伊庵因此疏而著唯识随疏翼二卷。
成假中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论宗所云四中之一。(参见:中道)
(术语)三论宗所云四中之一。(参见:中道)
中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相以唯识为中道,三论以八不为中道,天台以实相为中道,华严以法界为中道。中者,不二之义。绝待之称,双非双照之目也。中论偈曰:「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
【佛学常见辞汇】
不偏于空,也不偏于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不落二边,圆融无碍,谓之中道。法相以唯识为中道,三论以八不为中道,天台以实相为中道,华严以法界为中道。
(术语)法相以唯识为中道,三论以八不为中道,天台以实相为中道,华严以法界为中道。中者,不二之义。绝待之称,双非双照之目也。中论偈曰:「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
【佛学常见辞汇】
不偏于空,也不偏于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不落二边,圆融无碍,谓之中道。法相以唯识为中道,三论以八不为中道,天台以实相为中道,华严以法界为中道。
成具光明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成具光明定意经之略名。
(经名)成具光明定意经之略名。
成具光明三昧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成具光明定意经之异名。
(经名)成具光明定意经之异名。
成具光明定意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后汉支曜译,贵姓子善明,问佛:佛之妙德由何致之?佛言:有定意法,名成具光明,当净行百三十五事。
(经名)一卷,后汉支曜译,贵姓子善明,问佛:佛之妙德由何致之?佛言:有定意法,名成具光明,当净行百三十五事。
成事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智又五智之随一,成所作智之略称也。
(术语)四智又五智之随一,成所作智之略称也。
成所作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智之一,又五智之一。(参见:四智及五智)
【佛学常见辞汇】
法相宗所立如来四智之一,即转眼等五识,成就利益一切众生的作为。
【三藏法数】
谓如来为欲利乐诸众生故,普于十方世界,示现种种神通变化,引诸众生,令入圣道,成本愿力所应作事,是名成所作智。
(术语)四智之一,又五智之一。(参见:四智及五智)
【佛学常见辞汇】
法相宗所立如来四智之一,即转眼等五识,成就利益一切众生的作为。
【三藏法数】
谓如来为欲利乐诸众生故,普于十方世界,示现种种神通变化,引诸众生,令入圣道,成本愿力所应作事,是名成所作智。
成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相之一。(参见:相)附录。
【三藏法数】
一多缘起和合为成,谓种种缘起之义,共成法界总相之体也。如眼耳等诸根,共成一身之用,故云成相。
(术语)六相之一。(参见:相)附录。
【三藏法数】
一多缘起和合为成,谓种种缘起之义,共成法界总相之体也。如眼耳等诸根,共成一身之用,故云成相。
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攞乞尖拿Laks!an!a,见梵语杂名。事物之相状,表于外而想像于心者。大乘义章三本曰:「诸法体状,谓之为相。」唯识述记一本曰:「相谓相状。」法华嘉祥疏三曰:「表彰名相。」
【佛学常见辞汇】
表现于外而能想像于心的各种事物的相状。
【三藏法数】
相即观境也。谓修观之时,于此心观之中,分别了知三昧境界之相,如净明镜,照彻一切影像,了了分明也。
【三藏法数】
相即色相也。谓三界一切品类,洪纤妍丑,情与无情,及根尘诸法,各有形状,是为相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术语)梵语攞乞尖拿Laks!an!a,见梵语杂名。事物之相状,表于外而想像于心者。大乘义章三本曰:「诸法体状,谓之为相。」唯识述记一本曰:「相谓相状。」法华嘉祥疏三曰:「表彰名相。」
【佛学常见辞汇】
表现于外而能想像于心的各种事物的相状。
【三藏法数】
相即观境也。谓修观之时,于此心观之中,分别了知三昧境界之相,如净明镜,照彻一切影像,了了分明也。
【三藏法数】
相即色相也。谓三界一切品类,洪纤妍丑,情与无情,及根尘诸法,各有形状,是为相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成就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十四不相应之一。又,诸经之證信序,或分五段或分六段或分七段,谓之五成就六成就七成就。
【佛学次第统编】
所谓成就者,即事前之目的,事后之归结也。小乘既明业感,故求脱离,至得成就解脱入灭之果也。
(术语)二十四不相应之一。又,诸经之證信序,或分五段或分六段或分七段,谓之五成就六成就七成就。
【佛学次第统编】
所谓成就者,即事前之目的,事后之归结也。小乘既明业感,故求脱离,至得成就解脱入灭之果也。
成就四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四法)
(术语)(参见:四法)
四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法宝中有四种:一教法,三世诸佛所说破无明烦恼之声名句文也。二理法,教法所诠之义理也。三行法,依理而行之戒定慧也。四果法,行满所得有为无为之證果也。心地观经二曰:「于法宝中有其四种:一者教法,二者理法,三者行法,四者果法。」【又】菩萨修行之四法也:一不舍菩提心,二不舍善知识,三不舍堪忍爱乐,四不舍阿练若。见大乘记法经。【又】信解行證之四法也。占察经于此法各说成佛。(参见:四种成佛)
【佛学常见辞汇】
1。指法宝中的四法,即教法、理法、行法、果法。教是佛所说的言教;理是教中所诠的义理;行是依理而起修的行持;果是由行而證的觉果。2。指菩萨修行的四法,即不舍菩提心、不舍善知识、不舍堪忍爱乐、不舍阿练若。3。指信、解、行、證。
【三藏法数】
(出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经云:于法宝中,有其四种,引导众生,出生死海,到于彼岸。三世诸佛,依此修行,断一切障,得成菩提。
〔一、教法〕,谓一切无漏善法,教化众生,能破无明烦恼业障也。(无漏者,不漏落生死也。)
〔二、理法〕,谓一切教法所诠之义理也。
〔三、行法〕,谓戒定慧等诸行之法也。
〔四、果法〕,谓至果所證,无为涅槃等法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名数)法宝中有四种:一教法,三世诸佛所说破无明烦恼之声名句文也。二理法,教法所诠之义理也。三行法,依理而行之戒定慧也。四果法,行满所得有为无为之證果也。心地观经二曰:「于法宝中有其四种:一者教法,二者理法,三者行法,四者果法。」【又】菩萨修行之四法也:一不舍菩提心,二不舍善知识,三不舍堪忍爱乐,四不舍阿练若。见大乘记法经。【又】信解行證之四法也。占察经于此法各说成佛。(参见:四种成佛)
【佛学常见辞汇】
1。指法宝中的四法,即教法、理法、行法、果法。教是佛所说的言教;理是教中所诠的义理;行是依理而起修的行持;果是由行而證的觉果。2。指菩萨修行的四法,即不舍菩提心、不舍善知识、不舍堪忍爱乐、不舍阿练若。3。指信、解、行、證。
【三藏法数】
(出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经云:于法宝中,有其四种,引导众生,出生死海,到于彼岸。三世诸佛,依此修行,断一切障,得成菩提。
〔一、教法〕,谓一切无漏善法,教化众生,能破无明烦恼业障也。(无漏者,不漏落生死也。)
〔二、理法〕,谓一切教法所诠之义理也。
〔三、行法〕,谓戒定慧等诸行之法也。
〔四、果法〕,谓至果所證,无为涅槃等法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成就明王
【佛学大辞典】
(天名)胎藏界外金刚院之一尊。
(天名)胎藏界外金刚院之一尊。
成就仙女
【佛学大辞典】
(天名)胎藏界外金刚院之一尊。
(天名)胎藏界外金刚院之一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