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1,分13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下一页
王刚中(字 时亨 恭简 )
冯康国(字 元通 名 轓 康国 )
何逢原(字 希深 )
孙汝翼(字 端朝 )
王利用(字 宾王 )
符行中( 中行 )
汪召嗣(名 似 )
薛良朋(字 季益 )
冯忠恕(字 贯道 )
胡师文(字 元质 )
李文会(字 端友 )
汪应辰(名 洋 字 圣锡 世称 玉山先生 文定 )
张宗元(字 渊道 )
王扬英(字 昭祖 )
其它辞典(续上)
晁公武(字 子止 号 昭德先生 别称 良吏 )王刚中(字 时亨 恭简 )
冯康国(字 元通 名 轓 康国 )
何逢原(字 希深 )
孙汝翼(字 端朝 )
王利用(字 宾王 )
符行中( 中行 )
汪召嗣(名 似 )
薛良朋(字 季益 )
冯忠恕(字 贯道 )
胡师文(字 元质 )
李文会(字 端友 )
汪应辰(名 洋 字 圣锡 世称 玉山先生 文定 )
张宗元(字 渊道 )
王扬英(字 昭祖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济州巨野人,字子止,号昭德先生。晁冲之子。高宗绍兴二年进士。初任四川总领财赋司干办公事。孝宗乾道初知兴元府,时称良吏。历知恭州、荣州、合州,以敷文阁直学士为临安府少尹,官至吏部侍郎。家富藏书,又得南阳井度赠书,为校雠异同,论述大旨,编成《郡斋读书志》。另有《昭德文集》、《易诂训传》等。全宋诗
晁公武,字子止(《南宋馆阁录》卷八),号昭德先生,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冲之子。靖康之乱入蜀。高宗绍兴中进士,调荣州司户(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一六五)。十七年(一一四七),辟为四川宣抚司钱粮所主管文字。历知恭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六)、荣州(《郡斋读书志》附宋黎安朝跋)、合州(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五一附晁公武《清华楼记》)。为潼川府路转运判官,二十七年为言官论罢。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除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寻为殿中侍御史(《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七之二一、七八之四九)。乾道元年(一一六五),出知泸州,三年,知兴元府,充利州东路安抚使(同上书选举三四之一五、二○)。四年,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宋史》卷三四《孝宗本纪》)。六年,改淮南东路安抚使(《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五之二九),七年,知扬州(同上书食货一之四五)。除临安府少尹,旋罢(《咸淳临安志》卷四七)。卒于嘉州。《宋史·艺文志》载其著述甚富,均散佚,唯存《郡斋读书志》四卷(一本作二十卷)。今录诗十三首。全宋文·卷四六六○
晁公武,字子止,号昭德先生,冲之子,公溯兄,世为澶州清丰人,后徙彭门(今江苏徐州)。靖康之乱,逃离汴京,流落吴楚。绍兴初入蜀,与蜀中文士李焘、苏符、程敦厚、赵次公交游。二年登进士第,为四川转运副使井度属官。十五年为四川宣抚司钱粮所主管文字。十七年通判潼川府,寻知恭州,移荣州、合州,为潼川府路转运判官。二十七年被劾罢,复职知泸州。入朝为吏部郎中、监察御史。隆兴二年兼国史院编修官,旋为右正言,多所论列。迁殿中侍御史,徙户部侍郎。乾道元年出知泸州,提举成都府、利州等路茶事。三年知兴元府,充利州东路安抚使,四年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六年为淮南东路安抚使兼知扬州,七年移潭州。擢吏部侍郎,除临安府少尹,以与判官不合罢。晚居嘉州卒。公武学有渊源,闻见广博,著有《易诂训传》、《尚书诂训传》、《毛诗诂训传》、《中庸大传》、《春秋诂训传》、《石经考异》、《稽古后录》、《通鉴评》、《老子通述》、《昭德堂集》、《嵩高樵唱》,均佚,今所存者唯《郡斋读书志》。事迹具《郡斋读书志校證》附录一《晁公武传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3—1165 【介绍】: 宋饶州乐平人,字时亨。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忤秦桧,授洪州教授。桧死,迁中书舍人,言御敌必先自治。出知成都府,检身以法,驭吏恩威并行。孝宗朝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反对和议,力主战守。卒谥恭简。有《易说》、《春秋通义》、《经史辨疑》、《汉唐史评》、《唐史要览》、《东溪集》、《应斋笔录》等。全宋诗
王刚中(一一○三~一一六五),字时亨,饶州乐平(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进士,授奉国军节度推官,洪州州学教授。二十六年,擢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兼普安郡王府教授。二十七年,试起居舍人,二十八年,除中书舍人,出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七、一八○)以足疾请祠。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召签书枢密院事。乾道元年卒于同知枢密院事任(《宋史》卷二一三《宰辅表》),年六十三。有《东溪集》、《易说》、《春秋通议》等,均佚。事见《鸿庆居士集》卷三八《宋故资政殿大学士王公墓志铭》,《宋史》卷三八六有传。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四三四八
王刚中(一一○三——一一六五),字时亨,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绍兴十五年擢进士第二人,授奉国军节度推官。忤秦桧意,改洪州教授。桧死,召见,迁著作佐郎,除中书舍人。二十八年以龙图阁待制知成都府、四川安抚制置使,进敷文阁直学士。孝宗立,进左朝奉大夫,请祠,提举太平兴国宫。金人犯淮,陈战守策,起为礼部尚书、直学士院兼给事中。隆兴二年末签书枢密院事。乾道元年迁同知枢密院事,寻卒,年六十三。著有《易说》、《春秋通义》、《仙源圣纪》、《经史辨》、《汉唐史要览》、《天人修应录》、《东溪集》、《应斋笔录》、《续成都古今集记》诸书。见孙觌《宋故资政殿大学士王公墓志铭》(《鸿庆居士集》卷三八),《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遂宁府人,字元通。本名轓。为太学生。高宗建炎中苗傅、刘正彦作乱,奉张浚命往谕利害,言辞不屈,诏补奉议郎,守兵部员外郎。浚宣抚川、陕,辟为主管机宜文字。坐事罢,复起知万州、湖北转运判官。浚拜相,入为都官员外郎。浚去位,迁直显谟阁、知夔州。后除都大主管川陕茶马,卒。全宋文·卷三八二八
冯康国(?——一一四二),字元通,本名轓,遂宁(今四川遂宁)人。为太学生,负气节。建炎中,苗傅、刘正彦作乱,往说调停,威武不屈,终至弥缝。以功补奉议郎、守兵部员外郎,更名康国。绍兴初,主管川陕宣抚司机宜文字,迁荆湖宣谕使。三年,为言者所论,罢官。寻起知万州、湖北转运判官,入为都官员外郎。乞补外,迁右司员外郎,除直显谟阁、知夔州。丁母忧,绍兴八年五月起复,迁都大主管川陕茶马监牧公事。绍兴十二年卒。见《宋史》卷三七五本传,《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一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6—1168 【介绍】: 宋温州人,字希深。登进士第。历秘书正字,累官中书舍人,以忤秦桧意被黜。后提举湖北常平,徙知嘉州,除成都路运判,改潼川路提刑。孝宗乾道二年除金部郎中,官终福建提刑。长于理学,尤精《论语》,每见学者必与讲论。全宋诗
何逢原(一一○六~一一六八),字希深,永嘉(今浙江温州)人。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进士。除敕令所删定官。十年,迁秘书省正字。十四年,通判池州。十八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十九年,以忤秦桧出为两浙东路安抚司参议官。二十五年,提举荆湖北路常平茶盐,徙知嘉州。三十年,为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八、一五二、一五八、一五九、一七○、一八五)。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出为福建路提点刑狱。四年卒,年六十三(《梅溪后集》卷二九《何提刑墓志铭》)。有集,今不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中行。宋建昌军南丰人。符授子。徽宗政和间进士。知成都府,有政绩。迁江西转运使,奏请减月俸虚额五分。后以言事夺职,安置南雍州。尝识虞允文于常僚中,世以为知人。有《猥稿》。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六七六
薛良朋(一一一六——一一八五),字季益,瑞安(今浙江瑞安)人,绍兴八年进士,历知丽水、徽州,隆兴二年以左朝奉大夫、直显谟阁、两浙转运副使知临安府,乾道元年除直龙图阁,二年权工部侍郎,迁吏部,出守福、泉、荆南、成都,制置四川。食祠禄于家十年,淳熙十二年卒,年七十。见《止斋文集》卷四九《敷文阁直学士薛公圹志》,《宋会要辑稿》食货六八之一四七、职官二○之六○。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8 【介绍】: 宋泉州惠安人,字端友。高宗建炎二年进士。历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直学士院,迁御史中丞。专以奉迎秦桧为务,闻桧所不乐者,即上章弹劾,唯恐后时。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罢去,贬筠州。后以龙图阁学士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全宋文·卷三九九三
李文会(?——一一五八),字端友,泉州惠安(今福建惠安)人。建炎二年进士。绍兴中历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直学士院,迁御史中丞。专以奉迎秦桧为务,闻桧所不乐者,即上章弹击,惟恐后时。十四年,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为台谏论罢,提举宫观。后起知泸州,移潭州。二十七年,以龙图阁学士为四川安抚制置使,知成都府。明年卒于官。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五、一四八、一四九、一五二、一六七、一七七、一八○,同治《福建通志》卷一九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8—1176 【介绍】: 宋信州玉山人,初名洋,字圣锡,学者称玉山先生。高宗绍兴五年进士第一。除秘书省正字。因疏奏忤秦桧,出通判建州、袁州、静江府、广州,流落岭峤者十七年。桧死,始还朝。刚方正直,遇事敢谏。以敷文殿直学士充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甚有政声。入为吏部尚书,寻兼翰林学士并侍读,所撰制诰温雅典实。在朝多革弊事,得罪中贵,以端明殿学士出知平江府。复连贬官秩,遂辞官家居。卒谥文定。少受知于喻樗,又从吕本中、胡安国、张栻、吕祖谦游,学问博综,精通义理。有《文定集》。全宋诗
汪应辰(一一一八~一一七六),字圣锡,初名洋,登第时高宗为改今名。信州玉山(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进士。授镇东军签判,召为秘书省正字。九年,因反对议和,出通判建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八)。奉祠,寓居常山,起通判袁州、静江府、广州。桧死,召为吏部郎官(同上书卷一七一),未几,出知婺州。二十九年,召除秘书少监,迁权吏部尚书、权户部侍郎兼侍讲。三十二年,知福州(《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一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同上书选举三四之一四)。乾道四年(一一六八)召除吏部尚书,寻兼侍读,因言事多与中贵不合,力求去。六年,以端明殿学士出知平江府(《宋史》卷三四《孝宗本纪》)。淳熙三年卒,年五十九。谥文定(《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九九)。有《文定集》五十卷,已佚。明程敏政由内阁藏本摘辑为《汪文定公集》十三卷,有明嘉靖夏浚刊本。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文定集》二十四卷,其中诗一卷。《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汪应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嘉靖夏浚刊本(简称嘉靖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四七六一
汪应辰(一一一八——一一七六),初名洋,字圣锡,信州玉山(今江西玉山)人。绍兴五年中状元,时年仅十八,授镇东军佥判。召为秘书省正字,以论事忤秦桧,出为建州通判,后历判袁州、静江府、广州。桧死,召为吏部郎官,迁右司。以亲老乞外,出知婺州。入朝,除秘书少监,权吏部尚书。乞外,历知福州、成都府,为四川制置使。入觐,除吏部尚书,寻兼翰林学士,复以端明殿学士出知平江府。淳熙三年卒,年五十九,谥文定。应辰少从吕居仁、胡安国游,精于义理,张栻、吕祖谦皆深器之。立朝刚正,多革弊端,中贵人皆侧目。著有《玉山文集》、《石林燕语辨》等。《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9 【介绍】: 宋润州丹阳人,字昭祖。徽宗宣和六年进士。初为遂昌主簿,历太常博士、著作郎。累官直秘阁知眉州,在任鼎新校舍,广劝士子学,其地为刻石记功。后除成都路运判,未就,报罢归。全宋诗
王扬英,字昭祖,丹阳(今属江苏)人。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为太常博士,迁著作佐郎。为浙东安抚司参谋官(《京口耆旧传》卷五)。二十一年,上书荐秦熺为相,知泰州(《宋史》卷四七三《秦桧传》)。官终知眉州。事见《至顺镇江志》卷一八。全宋文·卷四○八三
王扬英(?——一一五九),字昭祖,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擢宣和六年进士第,为遂昌县主簿。绍兴八年献《黼扆箴》十二篇,擢太常博士,迁著作佐郎,权吏部员外郎。出任浙东安抚司参谋官,移知泰、眉州。于两州大兴学事,士子皆勤于学。就移成都府路转运判官,未上,报罢归。绍兴二十九年卒。见《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之二○、选举二○之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四、一三四、一四八、一六二,《京口耆旧传》卷五,《宋史》卷二○五、四七三,《至顺镇江志》卷一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