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5,分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下一页
汪应辰(名 洋 字 圣锡 世称 玉山先生 文定 )
张宗元(字 渊道 )
王扬英(字 昭祖 )
晁公溯(字 子西 号 嵩山居士、箕山先生 )
张行成(字 文饶、子饶 世称 观物先生 )
杨王休(字 子美 )
陈弥作(字 季若 )
袁说友(字 起严、起岩 号 东塘居士 )
赵汝愚(字 子直 忠定 周王 )
虞似良(字 仲房 号 横溪真逸、宝莲山人 )
傅伯成(字 景初、景先 号 竹隐 忠简 )
王敦诗(字 志夫 )
杨子谟(字 伯昌 号 浩斋 )
吴宗旦(字 宜之 )
其它辞典(续上)
李文会(字 端友 )汪应辰(名 洋 字 圣锡 世称 玉山先生 文定 )
张宗元(字 渊道 )
王扬英(字 昭祖 )
晁公溯(字 子西 号 嵩山居士、箕山先生 )
张行成(字 文饶、子饶 世称 观物先生 )
杨王休(字 子美 )
陈弥作(字 季若 )
袁说友(字 起严、起岩 号 东塘居士 )
赵汝愚(字 子直 忠定 周王 )
虞似良(字 仲房 号 横溪真逸、宝莲山人 )
傅伯成(字 景初、景先 号 竹隐 忠简 )
王敦诗(字 志夫 )
杨子谟(字 伯昌 号 浩斋 )
吴宗旦(字 宜之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8 【介绍】: 宋泉州惠安人,字端友。高宗建炎二年进士。历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直学士院,迁御史中丞。专以奉迎秦桧为务,闻桧所不乐者,即上章弹劾,唯恐后时。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罢去,贬筠州。后以龙图阁学士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全宋文·卷三九九三
李文会(?——一一五八),字端友,泉州惠安(今福建惠安)人。建炎二年进士。绍兴中历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直学士院,迁御史中丞。专以奉迎秦桧为务,闻桧所不乐者,即上章弹击,惟恐后时。十四年,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为台谏论罢,提举宫观。后起知泸州,移潭州。二十七年,以龙图阁学士为四川安抚制置使,知成都府。明年卒于官。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五、一四八、一四九、一五二、一六七、一七七、一八○,同治《福建通志》卷一九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8—1176 【介绍】: 宋信州玉山人,初名洋,字圣锡,学者称玉山先生。高宗绍兴五年进士第一。除秘书省正字。因疏奏忤秦桧,出通判建州、袁州、静江府、广州,流落岭峤者十七年。桧死,始还朝。刚方正直,遇事敢谏。以敷文殿直学士充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甚有政声。入为吏部尚书,寻兼翰林学士并侍读,所撰制诰温雅典实。在朝多革弊事,得罪中贵,以端明殿学士出知平江府。复连贬官秩,遂辞官家居。卒谥文定。少受知于喻樗,又从吕本中、胡安国、张栻、吕祖谦游,学问博综,精通义理。有《文定集》。全宋诗
汪应辰(一一一八~一一七六),字圣锡,初名洋,登第时高宗为改今名。信州玉山(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进士。授镇东军签判,召为秘书省正字。九年,因反对议和,出通判建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八)。奉祠,寓居常山,起通判袁州、静江府、广州。桧死,召为吏部郎官(同上书卷一七一),未几,出知婺州。二十九年,召除秘书少监,迁权吏部尚书、权户部侍郎兼侍讲。三十二年,知福州(《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一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同上书选举三四之一四)。乾道四年(一一六八)召除吏部尚书,寻兼侍读,因言事多与中贵不合,力求去。六年,以端明殿学士出知平江府(《宋史》卷三四《孝宗本纪》)。淳熙三年卒,年五十九。谥文定(《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九九)。有《文定集》五十卷,已佚。明程敏政由内阁藏本摘辑为《汪文定公集》十三卷,有明嘉靖夏浚刊本。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文定集》二十四卷,其中诗一卷。《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汪应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嘉靖夏浚刊本(简称嘉靖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四七六一
汪应辰(一一一八——一一七六),初名洋,字圣锡,信州玉山(今江西玉山)人。绍兴五年中状元,时年仅十八,授镇东军佥判。召为秘书省正字,以论事忤秦桧,出为建州通判,后历判袁州、静江府、广州。桧死,召为吏部郎官,迁右司。以亲老乞外,出知婺州。入朝,除秘书少监,权吏部尚书。乞外,历知福州、成都府,为四川制置使。入觐,除吏部尚书,寻兼翰林学士,复以端明殿学士出知平江府。淳熙三年卒,年五十九,谥文定。应辰少从吕居仁、胡安国游,精于义理,张栻、吕祖谦皆深器之。立朝刚正,多革弊端,中贵人皆侧目。著有《玉山文集》、《石林燕语辨》等。《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9 【介绍】: 宋润州丹阳人,字昭祖。徽宗宣和六年进士。初为遂昌主簿,历太常博士、著作郎。累官直秘阁知眉州,在任鼎新校舍,广劝士子学,其地为刻石记功。后除成都路运判,未就,报罢归。全宋诗
王扬英,字昭祖,丹阳(今属江苏)人。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为太常博士,迁著作佐郎。为浙东安抚司参谋官(《京口耆旧传》卷五)。二十一年,上书荐秦熺为相,知泰州(《宋史》卷四七三《秦桧传》)。官终知眉州。事见《至顺镇江志》卷一八。全宋文·卷四○八三
王扬英(?——一一五九),字昭祖,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擢宣和六年进士第,为遂昌县主簿。绍兴八年献《黼扆箴》十二篇,擢太常博士,迁著作佐郎,权吏部员外郎。出任浙东安抚司参谋官,移知泰、眉州。于两州大兴学事,士子皆勤于学。就移成都府路转运判官,未上,报罢归。绍兴二十九年卒。见《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之二○、选举二○之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四、一三四、一四八、一六二,《京口耆旧传》卷五,《宋史》卷二○五、四七三,《至顺镇江志》卷一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济州巨野人,字子西。晁公武弟。高宗绍兴八年进士。以文章闻名于时。官至朝奉大夫。有《嵩山居士集》。全宋诗
晁公溯,字子西,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公武弟。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清康熙《清丰县志》卷四)。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通判施州,绍兴末知梁山军。孝宗乾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有《嵩山居士文集》五十四卷,刊于乾道四年(一一六八),又有《抱经堂稿》,已佚。 晁公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嵩山居士文集》为底本。校以清初抄本(简称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知圣道斋抄本(简称知圣道本,藏上海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四六八○
晁公溯(一一一七——?),字子西,号嵩山居士,又号箕山先生,钜野(今山东钜野)人。靖康元年,北敌发难,年仅十岁即随家人逃离汴京,东游吴楚。次年十一岁时,父冲之留佐东道,败死于宁陵。绍兴初入蜀投靠姑丈孙涪州,八年与李焘同科进士及第。十年任梁山尉,二十五年留佐夔州路转运判官王珏,三十年为涪州军事判官,隆兴元年知梁山,乾道元年知眉州,乾道二年升任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公事,既兼漕挽。衰迟之年曾赴上都,再入江南。著有《嵩山集》。《宋史》无传,事迹略见所作《悯孤赋》、《送子嘉兄赴达州司户序》、《梁山县令题名记》、《自过犍为山水益佳》诗、《上张待制劄子》、《与李仁甫结交书》、《省斋记》、《王少卿墓志铭》、《程氏经史阁记》、《答苏小溪小简》、《上虞参政劄子》、《尽心堂记》、《与石通判劄子》等诗文及师璿《嵩山集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邛州临邛人,字文饶,一作子饶,学者称为观物先生。高宗绍兴二年进士。由成都府路钤辖司干办公事请祠归,杜门十年,著书多种。孝宗乾道中表进其书,除直徽猷阁。官至兵部郎中、知潼川府。隆兴间汪应辰帅蜀,荐其有捐躯殉国之忠,又善于理财。有《皇极经世索隐》、《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衍义》、《易通变》、《翼玄》等。全宋文·卷四三四三
张行成,字文饶,学者称观物先生,临邛(今四川邛崃)人。通经博古,尤邃于《易》。绍兴二年进士及第。绍兴九年献《刍荛书》二十篇,论天下形势甚悉。历汉州教授。二十三年,官成都府路钤辖司干办公事。丐祠归,杜门十年,著成《述衍》、《翼玄》、《易通变》等七种凡九十九卷,发挥邵雍象数之学,世称「七《易》」(今尚存五种共六十五卷)。孝宗初,知汉州。乾道二年,表进「七《易》」,除直徽猷阁,迁兵部郎中。出知潼川府。见所作《进易书状》,《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八、一六五,汪应辰《文定集》卷六、一五,周必大《文忠集》卷三五,《玉海》卷三六,《宋史》卷二○二、二○五,《宋史翼》卷二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0—1195 【介绍】: 宋庆元象山人,字子美。孝宗乾道二年进士。授黄岩尉。改南康军判官,时朱熹守郡,事悉委之。除益州路转运判官兼提点刑狱,有政声。为光宗时四著名监司之一。官终吏部侍郎。全宋诗
杨王休(一一三五~一二○○),字子美,象山(今属浙江)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进士。初为黄岩尉,历南康军签判,知洋州、金州。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除利州路转运判官,三年,移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兼常平事。四年,除成都府路转运使。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召为太府卿。五年,除秘书监,迁礼部侍郎。六年卒,年六十六。事见《攻愧集》卷九一《杨公行状》。《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0—1204 【介绍】: 宋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全宋诗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历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全宋文·卷六一九四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寓居湖州。登隆兴元年进士第。淳熙四年为秘书丞,历知池州。绍熙中入为侍左郎中,知临安府。宁宗即位,为户部侍郎兼侍讲。庆元二年出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复入为吏部尚书,历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二年除同知枢密院事。三年,拜参知政事。罢知镇江府,以资政殿大学士致仕。嘉泰四年卒,年六十五。著有《择善易解》,《东塘集》。尝命僚属纂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五十卷(存)。见《东塘集》附《家传》,《宋史翼》卷一四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0—1196 【介绍】: 宋宗室,居饶州馀干,字子直。赵善应子。孝宗乾道二年进士。除秘书省正字。历吏部侍郎兼太子侍讲、制置四川兼知成都府等职。光宗绍熙二年,召为吏部尚书。四年,迁知枢密院事。五年,与韩侂胄等定议,立嘉王赵扩为帝,是为宁宗。拜右丞相,命朱熹待制经筵,悉收召士君子之在外者。未几,和韩侂胄有隙。宁宗庆元元年,罢相出知福州。侂胄党仍诬贬不已,再谪永州安置。至衡州疾作,为守臣所窘,暴死。后谥忠定。有诗文集和《太祖实录举要》、《国朝诸臣奏议》。全宋诗
赵汝愚(一一四○~一一九六),字子直,饶州馀干(今江西馀干西北)人。宋宗室。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进士。八年,知信州。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知台州(《嘉定赤城志》卷九),寻除江西转运判官。入为吏部郎中兼太子侍讲。九年,出为福建路安抚使兼知福州,迁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召为吏部尚书。四年,迁知枢密院事。五年,孝宗卒,光宗以疾不能执丧,与外戚韩侂胄拥立宁宗,拜右丞相。在相位仅半年,即遭韩排挤出知福州,寻谪永州安置,至衡州暴卒,年五十七。谥忠定。有诗文集十五卷,已佚。编《国朝诸臣奏议》一百五十卷,传世。事见清道光《馀干县志》卷二一《忠定赵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九二有传。今录诗八首。全宋文·卷六一八五
赵汝愚(一一四○——一一九六),字子直,开封(今河南开封)人,侨居饶州馀干(今江西馀干)。宗室,善应子。乾道二年擢进士第一,签书宁国军节度判官。召试馆职,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著作郎。历知信州、台州,除江西转运判官。入为吏部侍郎兼太子侍讲,迁秘书少监权给事中,权吏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以集英殿修撰帅福建。进直学士、制置四川,兼知成都府。进敷文阁学士知福州。绍熙二年召为吏部尚书。四年知枢密院事。奉嘉王即皇帝位,进右丞相。因韩侂胄排挤,责宁远军节度副使,庆元二年至衡州卒,年五十七。后谥忠定,封周王。著作有《太祖实录》、《国朝诸臣奏议》(存)及诗文集十五卷。见刘光祖《宋丞相忠定赵公墓志铭》(道光《馀干县志》卷二一),《宋史》卷三九二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安馀杭人,寓居台州黄岩,字仲房,号横溪真逸,又号宝莲山人。孝宗淳熙中为兵部郎官,终成都府路转运判官。诗词清婉,善篆隶书,尤能古文奇字。有《篆隶韵书》。全宋诗
虞似良,字仲房,自号横溪真逸。馀杭(今浙江馀杭西南)人。寓黄岩。孝宗淳熙中为兵部郎官。终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嘉定赤城志》卷三四有传。今录诗四首。全宋文·卷四八六四
虞似良,字仲房,自称宝莲山人,又号横溪真逸,馀杭(今属浙江杭州)人。绍兴末为右宣教郎、知新昌县,历兵部郎官、提举官诰院、监左藏东库。似良有学问,工诗词,尤善篆隶,著有《篆隶韵书》。见《嘉定赤城志》卷三四、《咸淳临安志》卷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3—1226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景初,号竹隐。少从朱熹学。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宁宗庆元初知漳州,创惠民局以济民病。历官至左谏议大夫,抗疏十有三,皆军国大义。左迁权吏部侍郎,历知知建宁、镇江府,全活饥民甚众。嘉定八年除宝谟阁直学士致仕。理宗即位,升直学士,落致仕,寻加宝文阁学士、龙图阁学士。卒谥忠简。有《竹隐居士集》。全宋诗
傅伯成(一一四三~一二二六),字景先,其先济源(今属河南)人,迁居晋江(今属福建)。早年从朱熹学。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连江尉。试中教官科,授明州教授。历知闽清县、连江县。宁宗庆元初,召为将作监丞,出知漳州。历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成都路提点刑狱。入为工部侍郎,以沮开边出为湖广总领。嘉定元年(一二○八)拜左谏议大夫,以不附和史弥远出知建宁府,移知镇江府。八年致仕。宝庆二年卒,年八十四。谥忠简。有《竹隐集》,已佚。事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七《龙学竹隐傅公行状》,《宋史》卷四一五有传。今录诗五首。全宋文·卷六三五五
傅伯成(一一四三——一二二六),字景初,号竹隐,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傅察孙。少从朱熹学,登隆兴元年进士第,调连江尉,迁明州教授。历知闽清、连江县。宁宗庆元初,召为将作监,进太府寺丞,出知漳州,复入为工部侍郎。嘉定初,拜左谏议大夫,权吏部侍郎,出知建宁、镇江二府。嘉定八年,除宝谟阁直学士、通奉大夫致仕。宝庆二年卒,年八十四,端平中谥忠简。著有《竹隐居士集》三十卷、《奏议》十卷、《耋志》六卷。《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3—1226 【介绍】: 宋潼川人,字伯昌,号浩斋。杨知章子。孝宗淳熙八年进士。累官通判成都府。宁宗朝因入对论事遭忌,自请补外,为成都提刑,兼知嘉定府,皆有善政。寻奉祠,讲学于云山书院,与诸生敷陈《四书》大义。有《浩斋退稿》。全宋文·卷六五六三
杨子谟(一一五三——一二二六),字伯昌,号浩斋,潼川府(治今四川三台)人。淳熙八年进士,历绵州广安军教授,通判成都府。召赴行在,除尚书吏部郎中,迁军器监。除大理少卿,主管右治狱。累请补外,除直华文阁、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公事兼提举常平等事,兼知嘉定府,皆有善政。寻奉祠,讲学云山书院。除秘阁修撰致仕。宝庆二年卒,年七十四。著有《浩斋退稿》四十卷。见魏了翁《中大夫秘阁修撰致仕杨公墓志铭》(《鹤山集》卷七四)。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吴宗旦,宜兴(今属江苏)人。高宗绍兴三十年(一一六○)进士(清嘉庆《宜兴县志》卷七)。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除大理评事(《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一)。淳熙元年(一一七四),知开州(同上书选举二二之一)。八年,入为刑部员外郎(同上书选举二二之四)。十年,迁大理少卿(同上书职官二四之三六)。光宗绍熙中出为广西提刑、江西提刑(同上书职官七三之七、食货二八之三○)。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召为中书舍人兼侍讲(同上书职官六之七一)。三年,以刑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宋中兴学士院题名录》卷二八)。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五八二七
吴宗旦,字宜之,常州宜兴(今江苏宜兴)人。举进士第。乾道中为大理评事。淳熙初知开州,入朝为大理少卿,迁正卿。淳熙十二年,为言者所劾,降两官放罢。出为嘉州路运判,迁提刑。绍熙初,除广西提刑,徙江西,知舒州。庆元初为中书舍人,迁刑部侍郎、直学士院,以阿附宦者王德谦,旋黜。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八,《宋史》卷三七,《两朝纲目备要》卷一、五,《攻愧集》卷三五,雍正《广西通志》卷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