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76,分46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躧马
戏头
戏装
戏园
戏衣
行腔
上花台
使见识
走过场
扫头
救风尘
鱼藏剑
宇宙锋
斩马谡
弋阳腔
《漢語大詞典》:躧马(躧馬)
戏曲中的跃马扬鞭动作。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一折:“ 吕布 领八健将卒子躧马儿冲上。”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四折:“ 庞涓 躧马领卒子上。” 明 无名氏 《大战邳彤》第二折:“[净 邳岩 躧马儿领卒子上][云]:我做将军武艺强,几番厮杀把名扬。”
分類:戏曲
《國語辭典》:戏头(戲頭)  拼音:xì tóu
宋戏剧男角色,相当于元杂剧中的「末」,今日国剧中的「生」。宋。周密《武林旧事。卷四。故都宫殿》:「杂剧三甲:刘景长一甲八人,戏头李泉现,引戏吴兴佑。」
《國語辭典》:戏装(戲裝)  拼音:xì zhuāng
演员表演时所穿戴的衣服和靴、帽等。也称为「戏衣」。
《漢語大詞典》:戏园(戲園)
亦称“ 戏园子 ”。 旧时称专供演出戏曲的场所。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我见城外头有好几处戏园子呢。”《老残游记》第二回:“他就常到戏园里看戏,所有什么西皮、二簧、梆子腔等唱,一听就会。” 巴金 《家》八:“收票的人告诉他们说这跟普通戏园不同,不买票就不能看戏。”
《國語辭典》:戏衣(戲衣)  拼音:xì yī
演员表演时所穿著的衣服。也称为「戏装」、「戏衫」。
《國語辭典》:行腔  拼音:xíng qiāng
戏曲表演时,虽曲调有固定的格律,但演员会依唱词、四声调值、及个人对曲谱的体会来处理唱腔,称为「行腔」。
《國語辭典》:上花台(上花臺)  拼音:shàng huā tái
吃花酒。元。关汉卿《谢天香。楔子》:「平生以花酒为念,好上花台做子弟。」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一折:「我也曾向烟月所,上花台做子弟徕。」
《漢語大詞典》:使见识(使見識)
用计谋,使手段。常见于古代戏曲和白话小说。《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一时见财起意,杀死丈夫,刼了钱,又使见识往邻舍家借宿一夜,却与汉子通同计较,一处逃走。”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二折:“若不是我使见识,一杯也那一跪,天那!可不将我这泼残生早做了千死万休。”《水浒传》第三九回:“这太师府里使些见识,解救哥哥的事。”
《國語辭典》:走过场(走過場)  拼音:zǒu guò cháng
1.戏曲表演中,角色上场后,不多停留,就穿越舞台从另一侧下场。也称为「过场」。
2.比喻敷衍了事,做给别人看。如:「我一向反对走过场,只讲究形式的人。」
《漢語大詞典》:扫头(掃頭)
戏曲锣经。戏曲中为使剧情紧凑,减去末句唱词,而以动作代替,配合这种动作的锣经称“扫头”。京剧《串龙珠》第十四场:“﹝ 花母 唱﹞:要把胡儿刀刀斩,好与媳妇报仇冤,手拿钢叉朝前赶。[扫头,耍叉下。]”
《国语辞典》:救风尘(救风尘)  拼音:jiù fēng chén
戏曲剧目。元朝关汉卿作,演赵盼儿救宋引章于风尘之中的故事。全名为《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国语辞典》:鱼藏剑(鱼藏剑)  拼音:yú cáng jiàn
戏曲剧目。周代故事戏。叙述春秋时专诸以鱼肠剑刺杀吴王僚,协助公子光立为王的故事。也作「鱼肠剑」。
《国语辞典》:宇宙锋(宇宙锋)  拼音:yǔ zhòu fēng
戏曲剧目。秦代故事戏。叙述赵高与其婿匡忠有仇,而设计陷害匡氏一门,赵女艳容只得归家。后二世见赵女貌美,欲立为嫔妃,赵女守贞不从,并佯狂以拒二世的故事。
《国语辞典》:斩马谡(斩马谡)  拼音:zhǎn mǎ sù
戏曲剧目。三国故事剧。叙蜀国名将马谡不遵诸葛将令,失守街亭,与王平回营请罪。诸葛亮虽惜马才,但以军法无私,挥泪斩之,并因己用人失当,上表自贬。
《國語辭典》:弋阳腔(弋陽腔)  拼音:yì yáng qiāng
一种戏剧腔调。起源于江西省弋阳县,以金鼓等打击乐器伴奏,台上的演员独唱,后台多人帮腔,简称为「弋腔」。由于流传日广,又善于吸取各地土语乡音,演变出青阳、乐平、四平等多种声腔,为高腔系统的起源,在明、清两代地方戏曲中颇为风行,有其重要地位。也称为「高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