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逼逻(逼邏)  拼音:bī luó
张罗、准备。《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二出》:「我却说与你妈妈,教逼逻些行李裹足之资。」明。高明《琵琶记。蔡婆埋冤五娘》:「争奈公婆死生难保,朝夕又无可为甘旨之奉,只得逼逻几口淡饭。」也作「辟逻」、「逻逼」。
《國語辭典》:扮故事  拼音:bàn gù shì
北方农民在年初农閒时,常组织游艺团,化妆到各村落表演,称作「扮故事」。
《國語辭典》:得过且过(得過且過)  拼音:dé guò qiě guò
勉强能维持生计,或形容苟且偷安,不求上进。《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四出》:「(婆):『孩儿,我听得道你要出外打旋,怕家中得过且过,出去做甚的?』」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五。寒号虫》:「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鷇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
《漢語大詞典》:跌大
犹言跌个仰面朝天。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一出:“这回饶个跌大。” 钱南扬 校注:“跌大,仰跌在地,手脚开张,像个‘大’字,故云跌大。”
《國語辭典》:东倒西歪(東倒西歪)  拼音:dōng dǎo xī wāi
1.摇晃欲倒的样子。《水浒传》第二八回:「虽然带著五七分酒,却装做十分醉的,前颠后偃,东倒西歪。」《醒世恒言》卷二九:「家人们不知为甚,吓得东倒西歪,儿啼女哭,没奔一头处。」也作「东歪西倒」、「西歪东倒」。
2.倾倒零落的样子。《封神演义》第九六回:「层围木栅撞得东倒西歪,铁骑连车冲得七横八竖。」《儒林外史》第一一回:「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漢語大詞典》:村蛮汉(村蠻漢)
犹乡巴佬。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八出:“村蛮汉,买甚的?”
《漢語大詞典》:村胳落
村角落。形容偏僻之地。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二出:“老汉虽是个村肐落里人,稍通得些个人事。”
《漢語大詞典》:村公
村中长者。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三三出:“每岁村公称作主,曾与贫女做场虔。”
《漢語大詞典》:串仗
指衣着。 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做子弟的有十个母儿:一家门、二生像、三吐谈、四串仗、五温和、六省傍、七博览、八歌唱、九枕席、十伴当。” 元 无名氏 《错立身》戏文第十二出:“你课牙比不得 杜善甫 ,串仗却似 郑元和 。” 钱南扬 注:“串仗,指衣着。”亦作“ 串杖 ”。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在花柳丛中……要串杖新鲜。”
分類:衣着戏文
《國語辭典》:砌末  拼音:qiè mò
1.戏剧舞台上所使用的道具和布景。元。白朴《梧桐雨》第一折:「正末引宫娥挑灯拿砌末上。」《通俗编。俳优》:「凡出场所应有特设零杂,统谓砌末。如东堂老、桃花女以银子为砌末,两世姻缘,以镜画为砌末。」也作「切末」。
2.杂物、小东西。元。李伯瑜〈小桃红。木胎毡观要柔和〉曲:「兀的般砌末,守著个粉脸儿色末,诨广笑声多。」元。无名氏〈耍孩儿。昨朝有客来相访套。六煞〉:「鹅脯儿砌末包裹,羊腿子花篓里忙收。」
3.小动作。元。曾瑞〈红绣鞋。实镘的剐皮割肉〉曲:「乾遇讪乔敷演几时休,妆砌末招人谤。」
《漢語大詞典》:趋枪(趨鎗)
亦作“趍鎗”。谓行动快慢合乎节拍。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出:“一个若抹土搽灰,趍鎗出没人皆喜。”参见“ 趋蹌 ”。
《國語辭典》:趋跄(趨蹌)  拼音:qū qiāng
1.快步走。《诗经。齐风。猗嗟》:「巧趋跄兮,射则臧兮。」《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尼姑见有客来,趋跄迎进拜茶。」
2.依附权势。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三出:「更羡他知书知礼,是一个不趋跄的秀才。」
《國語辭典》: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  拼音:nù cóng xīn shàng qǐ,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
(谚语)人在极度愤怒时,恶念就会产生出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一○:「那二人听得。便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文明小史》第五○回:「一听此话,不觉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站起身来,伸手过去,就在那骂他的人身上打了一拳。」
《國語辭典》:贫胎(貧胎)  拼音:pín tāi
骂人贫穷落拓。《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二六出》:「一个大贫胎,称秀才。教我阿娘来做媒,一去京城更不回。」
分類:詈词戏文
《漢語大詞典》:撇末
装扮角色,演戏。 宋 无名氏 《错立身》戏文第十二出:“子这撇末区老赚,我学那 刘耍和 行踪步跡。” 明 朱有炖 《桃源景》楔子:“你道我嚥作的吞子忒献斗,你道我撇末的场中无对手。”
《漢語大詞典》:瞥样(瞥樣)
丢开不管。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出:“料他贫女泪涟涟,是事一齐瞥样。” 钱南扬 校注:“瞥样,丢开,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