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66
词典
3
分类词汇
263
共263,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3
14
15
16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讨店
踏场
迍灾
洋头
班本
超烘
浑不比
亸免
打旋
打弹
打唤
调风月
南戏
趋抢
棚栏
《國語辭典》:
讨店(討店)
拼音:
tǎo diàn
投宿。《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四○出》:「吃罢酒,各发担过五鸡山,方许讨店。不许庙宇寺观止宿。」
分類:
客店
戏文
四十
《國語辭典》:
踏场(踏場)
拼音:
tà cháng
演员依照乐曲的节奏,在戏台上舞蹈。《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出》:「后行脚色,力齐鼓儿,饶个撺掇,末泥色饶个踏场。」
分類:
按照
乐调
调节
节拍
戏台
台上
上舞
舞蹈
戏文
一出
《國語辭典》:
迍灾(迍災)
拼音:
zhūn zāi
险难灾祸。《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三三出》:「(净)若不容留急便回。(末)久留惟恐惹迍灾。」
分類:
灾难
戏文
三三
《漢語大詞典》:
洋头(洋頭)
(1).方言。田间。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
戏文第二三出:“小二,去洋头看,怕有人来偷鸡。” 钱南扬 校注:“当作‘垟’。 温州 方言田间叫‘垟’,至今犹然。”
(2).指西式发型。 冯德英
《苦菜花》
第九章:“那 马排长 被绑着押在门旁,洋头乱七八糟,像个丧家狗一样。”
分類:
方言
西式
田间
发型
戏文
二三
《漢語大詞典》:
班本
指戏文本,戏文。 欧阳山
《苦斗》
六八:“姑娘们唱的多半是龙舟、木鱼、南音、叹情;爷儿们唱的却多半是班本、粤讴、山歌、水歌,内容不同,腔调也差得远。”
分類:
戏文
文本
《國語辭典》:
超烘
拼音:
chāo hōng
说笑话、开玩笑。《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二出》:「使拍超烘非乐事,筑毬打弹谩徒劳,设意品笙箫。」
分類:
打趣
凑趣
戏文
《國語辭典》:
浑不比(渾不比)
拼音:
hún bù bǐ
全都不像。《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出》:「浑不比,乍生后学,谩自逞虚名。」
分類:
不像
戏文
一出
《漢語大詞典》:
亸免(軃免,嚲免)
躲避,避免。 宋 庄季裕
《
鸡肋编
》
卷下:“法心觉了无一物。 赵州和尚 道‘放得下时都没事’。若放不下,寃债到来何由嚲免?”
軃免
:躲免;逃避。軃,用同“ 躲 ”。 元
无名氏
《小孙屠》
戏文第十一出:“这场罪愆,怎么軃免?” 元
无名氏
《小孙屠》
戏文第十一出:“拷打更拼扒,如今怎生軃免?”
分類:
躲避
避免
逃避
戏文
《國語辭典》:
打旋
拼音:
dǎ xuán
1.因焦急而转来转去的样子。《野叟曝言》第二六回:「你见他打旋,你说是为出门去这样性急?我倒猜著他,要到张老实家去会那好模样的人儿。」
2.设法借钱。《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四出》:「数日来不得买卖,意下要买些人事,投乡外几个相识行,打旋一遭。」
3.旋转。如:「一群秃鹰在天空打旋。」
分類:
旋转
设法
周转
兜圈子
钱财
戏文
四出
《國語辭典》:
打弹(打彈)
拼音:
dǎ dàn
球类运动用语。用棒捶球。以将球击入远处的窝穴中为胜。《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二出》:「筑毬打弹谩徒劳,设意品笙箫。」《水浒传》第二回:「踢毬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自不必说。」
分類:
打球
戏文
《國語辭典》:
打唤(打喚)
拼音:
dǎ huàn
相邀、招唤。《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立身。第二出》:「你如今和我去勾阑内打唤王金榜,来书院中与它说话。」
分類:
呼唤
戏文
《國語辭典》:
调风月(調風月)
拼音:
tiáo fēng yuè
1.杂剧名。元关汉卿作。全名为「诈妮子调风月」。今现存曲词及少数科白。描写婢女燕燕为千户所玷污,后千户另娶他人,燕燕当众揭露真相,致使千户收其为小妾的故事。
2.比喻挑逗情爱之事。《金瓶梅词话》第二回:「藏头露尾,撺掇淑女害相思;送暖偷寒,调弄嫦娥偷汉子。这婆子,端的惯调风月巧排,常在公门操斗殴。」
分類:
调弄
弄风
风月
戏文
题目
《國語辭典》:
南戏(南戲)
拼音:
nán xì
一种宋、元时期流行于南方的戏曲。是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直接影响明代传奇。因起源于浙江温州,故也称为「永嘉杂剧」、「温州杂剧」。当地称为「戏文」。所用的音乐主要是南曲。南戏的早期作品传世很少,直到元代末期,始有一些艺术成就较高的作品出现,如《琵琶记》,及四大传奇的《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等流传至今。
分類:
南戏
南曲
戏文
演唱
戏曲
曲形
《漢語大詞典》:
趋抢(趨搶)
亦作“趍抢”。 奉承拍马貌。 宋
无名氏
《错立身》
戏文第十二出:“趍抢嘴脸天生会,偏宜抹土搽灰。” 元
无名氏
《货郎旦》
第一折:“休信那黑心肠的 玉娥 ,他每便乔趋抢取撮。”参见“ 趋蹌 ”。
分類:
奉承
拍马
戏文
《國語辭典》:
趋跄(趨蹌)
拼音:
qū qiāng
1.快步走。《诗经。齐风。猗嗟》:「巧趋跄兮,射则臧兮。」《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尼姑见有客来,趋跄迎进拜茶。」
2.依附权势。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三出:「更羡他知书知礼,是一个不趋跄的秀才。」
分類:
疾行
奉承拍马
奉承
疾行貌
奔走
入朝
音乐
侍奉
步趋
拍马
做官
中节
板眼
阿附
出仕
节奏
时朝
朝拜
晋谒
行步
《漢語大詞典》:
棚栏(棚欄)
乐棚勾栏。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
戏文第二四出:“才出门前便是试院,要闹却是棚栏。”
分類:
勾栏
戏文
二四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