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场景(場景)  拼音:cháng jǐng
1.在摄影场内搭建的布景,用以表示实景。相对于外景而言。
2.场面、情景。如:「历史场景」、「离别场景」。
《國語辭典》:彩排  拼音:cǎi pái
戏剧、舞蹈等正式演出前,最后一次的排演。所使用的服装道具皆与正式演出时一样。如:「这出戏已进入彩排阶段。」
《國語辭典》:踩高跷(踩高蹺)  拼音:cǎi gāo qiāo
一种民俗体育运动。分为两种,一种是把长约三至五尺的木棒拴在脚上,且歌且舞;一种是儿童站在大人肩上,且歌且舞。每逢节日,常在街头巡回演出。
《漢語大詞典》:才人书会(才人書會)
宋 元 才人组织的团体,专门从事编写戏剧、曲词、小说等活动。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一折:“俺路歧每怎敢自专,这的是才人书会剗新编。”参见“ 才人 ”。
《國語辭典》:才人  拼音:cái rén
1.有才华、才能的人。汉。王充《论衡。书解》:「故才人能令其行可尊,不能使人必沫己。」
2.宫中女官的名称,汉代始设置。唐。杜甫〈哀江头〉诗:「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齧黄金勒。」也作「材人」。
3.宋元时称编写剧曲、话本的人。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一折:「俺路歧每怎敢自专,这的是才人书会刬新编。」
《國語辭典》:白兔记(白兔記)  拼音:bái tù jì
传奇名。元人撰,作者姓名不详。为四大传奇之一,演刘知远从军,其妻李三娘在娘家备受兄嫂折磨,生子后,将子咬脐郎送至刘知远处抚养,十多年后,咬脐郎打猎追兔而见母,一家得以团圆。也称为「刘知远」。
《漢語大詞典》:梆子戏(梆子戲)
梆子腔系统的各种戏剧。 葛洛 《龙店乡的喜日》:“昨晚县城里有剧团在演梆子戏,听说今晚还要演哩。”参见“ 梆子腔 ”。
《國語辭典》:梆子腔  拼音:bāng zi qiāng
一种地方戏曲腔调。因演唱时以梆子加强节奏,故称为「梆子腔」。起于陕西,盛行于北方。音乐风格高亢激越,文词通俗易懂,使戏曲艺术更加群众化。简称为「梆子」。
《漢語大詞典》:般演
搬演。把某一事实或故事用戏剧或其他文艺形式表现出来。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卷二:“每年乡镇二三月间、迎神赛会,地方恶少喜事之人,先期聚众,般演杂剧故事。”
《漢語大詞典》:保留剧目(保留劇目)
指某个剧团或主要演员演出获得成功的并保留下来以备经常演出的戏剧。《新民晚报》1984.6.9:“以后,﹝ 白叔湘 ﹞又参加了法兰西学派的保留剧目《希尔薇娅》、被誉为‘ 丹麦 的宝石’的《那波里》第三幕在我国的首次演出。”
《國語辭典》:刀马旦(刀馬旦)  拼音:dāo mǎ dàn
一种旦角,为国剧角色。戏剧中扮演熟习武艺的妇女,著重唱、念、做和舞蹈。
《國語辭典》:当场出彩(當場出彩)  拼音:dāng cháng chū cǎi
旧戏剧表演时,用红色水涂抹,装做流血的样子,称为「出彩」。今多比喻当场败露秘密或显出丑态。
《国语辞典》:丑婆子  拼音:chǒu pó zi
戏剧中饰演女性的丑脚。也称为「丑旦」。
分类:戏剧女性
《漢語大詞典》:陈鲤庭
(1910- )电影、戏剧导演,理论家。上海市人。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1932年加入左翼剧联。1940年从影,先后任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央电影摄影场编导委员,昆仑影业公司艺委会主任。建国后曾任天马电影制片厂厂长、中国影协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导演影片有《遥远的爱》《丽人行》《人民的巨掌》等。
《漢語大詞典》:陈爱莲
(1939- )舞蹈家。广东番禺人。女。少时入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学员班。1954年入北京舞蹈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963年入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团,担任主要演员。曾在第八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上,以《春江花月夜》《蛇舞》《弓舞》《草笠舞》获四枚金质奖章。
《漢語大詞典》:陈波儿
(1910-1951)戏剧、电影演员。广东汕头人。女。上海艺术大学肄业后从事左翼戏剧电影活动。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1946年参加创建东北电影制片厂。建国后曾任文化部电影局艺委会副主任兼艺术处处长、中国影协常委。主演影片有《桃李劫》《生死同心》等。曾编导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
《漢語大詞典》:程式动作(程式動作)
戏剧术语。指经过艺术夸张、提炼加工而定型的规范化、格式化的表演动作。如 中国 传统戏曲中人物出场时整冠理髯,哀痛时扬袖,以及大将出征前“起霸”,策马奔驰时“趟马”等。《人民日报》1981.4.25:“优秀的演员……用特有的程式动作来表现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