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完结篇(完结篇)  拼音:wán jié piān
小说、戏剧或影视的最后一篇或一集。如:「这出电视剧的完结篇剧情,出乎观众意料之外。」
《国语辞典》:玩笑旦  拼音:wán xiào dàn
戏剧中的角色。多饰轻浮或活泼的女子,大都扮相艳丽,举止诙谐、伶俐,偏重作工与说白。
《国语辞典》:小戏儿(小戏儿)  拼音:xiǎo xì ér
1.一种小型的戏剧。角色少,情节简单。
2.票价低廉的戏剧。如:「闷得慌可以听听小戏儿。」
3.以年幼演员为主的戏班。《红楼梦》第一一回:「现叫奴才找了一班小戏儿并一档子打十番的,都在园子里戏台上预备著呢。」
《国语辞典》:寻亲记(寻亲记)  拼音:xún qīn jì
传奇名。原为宋、元间人所撰的南戏剧本,然原本已不传,现存本为明王錂改编而成的传奇。写秀才周羽遭人陷害,流落异乡,后其子周瑞隆弃官寻亲,全家团圆的故事。
《国语辞典》:殉情记(殉情记)  拼音:xùn qíng jì
莎士比亚所著戏剧罗蜜欧与茱丽叶的别名。参见「罗密欧与茱丽叶」条。
《国语辞典》:扇子生  拼音:shàn zi shēng
一种戏剧中的角色。在剧中扮演拿著扇子,不带髯口的年轻小生,多为风流儒雅的公子。
《国语辞典》:奇迹剧(奇迹剧)  拼音:qí jī jù
古代欧洲为宣传宗教所编制的戏剧,以圣徒的神奇事迹作为题材,大都取材于旧约。
《国语辞典》:童话剧(童话剧)  拼音:tóng huà jù
为儿童所写的戏剧,称为「童话剧」。内容多半为非现实,非写实的,重趣味而能表现出童心的想像效果。
《国语辞典》:通俗剧(通俗剧)  拼音:tōng sú jù
Melodrama
一种十九世纪英国流行的戏剧。没有合乎逻辑的动机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剧本和戏剧场面均以耸人视听、动人感官、笑闹等迎合观众,大都有皆大欢喜的结局,故事人物缺少变化与深度。
《漢語大詞典》:风月旦
传统戏剧行当名。即贴旦。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贴旦谓之风月旦,又名作旦,兼跳打,谓之武小旦。”参见“ 贴旦 ”。
分類:戏剧行当
《國語辭典》:贴旦(貼旦)  拼音:tiē dàn
传统戏剧的角色名,为次要旦角。元。关汉卿《鲁斋郎。楔子》:「(贴旦引二徕上云)妾身姓李,夫主姓张。」《金瓶梅》第七四回:「安郎中唤戏子:『你每唱个宜春令奉酒。』于是贴旦唱道:『第一来为压惊,第二来因谢诚。杀羊茶饭,来时早已安排定。』」
《國語辭典》:勾脸(勾臉)  拼音:gōu liǎn
戏剧中净角、丑角等以彩色绘脸,称为「勾脸」。
《國語辭典》:古典主义(古典主義)  拼音:gǔ diǎn zhǔ yì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文坛的主流,以追求摹仿古希腊、罗马作家的典型为目的。古典主义作品强调理性与克制,注重形式与结构的统一,讲求清晰、明确、简单、平衡、合宜等原则,同时也是反映出复古与保守思维的美学表现。
《漢語大詞典》:高蹻
民间舞蹈。表演者装扮成戏剧或传说中的人物,踩着有踏脚装置的木棍,边走边表演。亦指表演高跷用的木棍。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置丈许木于足下,可以超乘,谓之躧高蹻。” 章炳麟 新方言·释器:“説文:‘蹻,举足行高也。’今舞者縳木梃於足下谓之高蹻。”
《國語辭典》:歌舞伎  拼音:gē wǔ jì
一种日本古典戏剧。表演时,演员穿戴古衣冠、绘脸谱,动作和装扮带有誇张性。场上人物只表演动作和说白,另有歌者在旁伴唱。传统剧目中有《劝进帐》等十八出著名作品,称为「歌舞伎十八番」。
《國語辭典》:多幕剧(多幕劇)  拼音:duō mù jù
两幕以上的大型戏剧。一般较独幕剧人物多,情节亦较复杂。通常是在独幕剧无法同时同地表现剧中人物、情节的冲突时,所采用的表演方式,可分成三幕剧、四幕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