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柏林剧团(柏林剧团)  拼音:bó lín jù tuán
Berliner Ensemble
原东德著名戏剧团体,西元一九四九年由布雷希特与维格所创立。一九五四年以后,因发展出独特的叙事诗表演方式而受到瞩目,并奠定其地位。
《国语辞典》:硬里子(硬里子)  拼音:yìng lǐ zi
1.戏剧中重要的配角。如:「在这出戏里,她虽不是主角,却也是个硬里子。」
2.具有真实本领或演技的艺人。如:「她经过很多磨练,已从早期无分量的小角色渐渐脱胎成实力坚强的硬里子演员了。」
《国语辞典》:音乐剧(音乐剧)  拼音:yīn yuè jù
源自于十九世纪末,以音乐与歌曲结合舞蹈、戏剧、杂耍和综艺结合的一种表演。为musical comedy的中译名,简称为musical。它的剧情内容常包括幽默、讽刺、感伤、爱情等喜怒哀乐情感,用音乐、歌舞形式的演绎传达给观众。一些著名的音乐剧如:《奥克拉荷马》(Oklahoma)、《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悲惨世界》(Les Misérables)、《猫》(Cats)以及《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等。也称为「歌舞剧」。
《国语辞典》:制作人(制作人)  拼音:zhì zuò rén
负责电影、戏剧、舞蹈、广播或电视等节目或表演艺术的策划与执行人。
《国语辞典》:雉鸡翎(雉鸡翎)  拼音:zhì jī líng
雉鸡尾部的羽毛,戏剧中用为头饰。
《国语辞典》:字幕机(字幕机)  拼音:zì mù jī
配合影片或戏剧演出时,打出对白或唱白的机器。
《国语辞典》:主题曲(主题曲)  拼音:zhǔ tí qǔ
戏剧、歌剧、舞蹈及电影中,能概括表现主题的歌或曲。如:「那位金曲歌后特地为这部电影录制主题曲。」
《国语辞典》:第九艺术(第九艺术)  拼音:dì jiǔ yì shù
指漫画艺术。漫画作品以文字及图画的创作表达社会学、政治学、戏剧、环保等多层面思维,是仅次于第八艺术电影、电视的新时代艺术型式。
《国语辞典》:第八艺术(第八艺术)  拼音:dì bā yì shù
电影。电影在艺术上位于文学、音乐、绘画、戏剧、建筑、雕刻、舞蹈等七种艺术的后面,故称为「第八艺术」。
《国语辞典》:二路脚儿(二路脚儿)  拼音:èr lù jiǎo ér
戏剧中戏分较次要的脚色。
《国语辞典》:打诨发科(打诨发科)  拼音:dǎ hùn fā kē
戏剧表演时,以滑稽的动作或逗笑的言语引人发笑。《水浒传》第八二回:「依院本填腔调曲,按格范打诨发科。」也作「插科打诨」。
《国语辞典》:打旗儿的(打旗儿的)  拼音:dǎ qí ér de
古典戏剧中跑龙套的人。如:「他在这个戏班子是专门打旗儿的。」
分类:古典戏剧
《国语辞典》:梦幻剧(梦幻剧)  拼音:mèng huàn jù
通过梦幻世界来表达超越自然性、神秘性的人生问题的戏剧。
《国语辞典》:欧尼尔(欧尼尔)  拼音:ōu ní ěr
O'Neill,Eugene
人名。(西元1888~1953)美国戏剧家。提升美国戏剧水准,使成为与小说、绘画等相提并论的艺术形式。认为剧院应当是可以表达严肃思想的场所。早期作品多为个人生活体验的写实作品,后逐渐透过心理学,以象徵主义和诗歌式的语言,表现作品风格,成为美国先锋戏剧运动的先驱。西元一九三六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天边外》、《安娜。克里斯蒂》、《奇妙的插曲》、《哀悼》、《卖冰的人来了》、《长昼入夜》等。
《国语辞典》:皮猴戏(皮猴戏)  拼音:pí hóu xì
以纸或皮制成人物剪影,借灯光投影在布幕上来表演故事的戏剧。参见「皮影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