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希腊悲剧
世界戏剧史上最古老的戏剧之一。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初,由古代希腊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最初由一个演员讲述故事,伴以歌队演唱。后发展为三个演员登台演出。演员戴面具,穿高底靴,女角由男演员扮演。多取材于荷马史诗或神话传说。先后出现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三大悲剧作家。
《國語辭典》:武把子  拼音:wǔ bǎ zi
武行的技艺俗称为「武把子」。
《漢語大詞典》:误场(誤場)
戏剧等演出时,演员该上场而没有上场。 洪深 《歌女红牡丹》第十四本:“ 红牡丹 :我得快上园子去,今天一准误场了,又该罚包银啦。”
《國語辭典》:舞台艺术(舞臺藝術)  拼音:wǔ tái yì shù
广义指舞台上的一切布置、道具、灯光、服装及演员化装表演等关于戏剧的一切艺术。狭义则专指演员表演。
《國語辭典》:问题剧(問題劇)  拼音:wèn tí jù
著重处理人类生命里或社会上的一些耐人寻思问题的戏剧,创自易卜生(Henrik Ibsen),现代戏剧多为此类问题剧。
《國語辭典》:踏跷(踏蹺)  拼音:tà qiāo
一种民俗技艺表演。表演者将双脚分别绑在木棍上的表演。参见「踏高蹻」条。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二。舞队》:「鼓板、踏跷、扑旗。」也作「踏高跷」、「踏高蹻」、「踩高蹻」。
《漢語大詞典》:唐槐秋
(1898-1954)戏剧活动家、演员、导演。湖南湘乡人。早年赴法国学习航空机械。1925年回国,参加南国社及广东戏剧研究所。1933年组织中国旅行剧团,演出中外名剧,对推动演剧职业化,提高话剧演出艺术水平有较大影响。
《漢語大詞典》:贴净(貼浄)
戏剧脚色名。副净。《水浒传》第八二回:“第五箇贴浄的,忙中九伯,眼目张狂,队额角涂一道明戧,劈面门抹两色蛤粉。”
《國語辭典》:贴旦(貼旦)  拼音:tiē dàn
传统戏剧的角色名,为次要旦角。元。关汉卿《鲁斋郎。楔子》:「(贴旦引二徕上云)妾身姓李,夫主姓张。」《金瓶梅》第七四回:「安郎中唤戏子:『你每唱个宜春令奉酒。』于是贴旦唱道:『第一来为压惊,第二来因谢诚。杀羊茶饭,来时早已安排定。』」
《漢語大詞典》:哑场(啞場)
(1).冷场。谓出现无人发言的局面。 茅盾 《子夜》三:“ 王和甫 说完了以后,大家竟默然无言,哑场了好半晌。”
(2).戏剧舞台上,因剧情需要而出现暂停音乐或说白的场面。 夏衍 《心防》第一幕:“ 浩如 拿了传单,好象受了很大的冲击似地,望着熊熊地烧着大火的窗外。哑场一分钟后。”
《國語辭典》:哑剧(啞劇)  拼音:yǎ jù
1.起源于西元前五世纪南义大利的一种小型喜剧。多取材日常生活,有歌舞、对话、誇张的模仿动作,其中部分演变成今之哑剧。
2.一种不用言语,只用动作、姿态来表达剧情的戏剧。也称为「默剧」。
《漢語大詞典》:现代戏(現代戲)
以现代社会生活为题材的戏剧。《人民日报》1981.1.26:“春节前夕,我访问了正在 北京 演出豫剧现代戏《柳河湾》的 常香玉 同志。”
《漢語大詞典》:笑乐院本(笑樂院本)
正戏开演以前的玩笑戏。多为以滑稽手段逗笑取乐的戏剧。《水浒传》第五一回:“看戏臺上,却做笑乐院本。”《金瓶梅词话》第三一回:“教坊司俳官跪呈上大红纸手本,下边簇拥一段笑乐院本。”
《國語辭典》:小花脸(小花臉)  拼音:xiǎo huā liǎn
国剧中的文丑,多为逗趣的角色。
《國語辭典》:小旦  拼音:xiǎo dàn
一种传统戏剧中的角色。专门饰演年轻女子。《儒林外史》第三○回:「这姑娘有个兄弟,小他一岁,若是妆扮起来,淮清桥有十班的小旦,也没有一个赛的过他!」《红楼梦》第三三回:「我们府里有一个做小旦的琪官,一向好好在府里,如今竟三五日不见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