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边戍(邊戍)
(1).戍边;守卫边疆。管子·揆度:“力足荡游不作,老者譙之,当壮者遣之边戍。”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第十三拍》诗:“山川万里復边戍,背面无由得消息。”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 嘉运 所製乐府曰《胡渭州》《双带子》《盖罗缝》《水鼓子》。此皆絶句,述边戍行旅之怀,与题全无干涉。”
(2).守边部队。宋书·索虏传:“ 太祖 虑其侵犯 淮 泗 ,迺敕边戍:‘小寇至,则坚守拒之。’” 宋 曾巩 《救灾议》:“空近塞之地,失战鬭之民,异时有警,边戍不可以不增尔。” 吴晗 《朱元璋传》第六章二:“今年秋粮以棉布代输,以给边戍。”
(3).边疆;边境。后汉书·百官志五:“每郡置太守一人,二千石,丞一人。郡当边戍者,丞为长史。” 唐 孟郊 《古意》诗:“荡子守边戍,佳人莫相从。” 明 孙传庭 《题犯官任錡等招繇疏》:“﹝ 任錡 ﹞多赃狼藉,众怨沸腾,欲正王章,宜投边戍。”
《漢語大詞典》:外繇
谓戍边;亦指戍边士兵。史记·平準书:“天子见 卜式 名,识之,曰‘是固前而欲输其家半助边’,乃赐 式 外繇四百人。”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外繇谓戍边也。一人出三百钱,谓之过更。 式 岁得十二万钱也。一説,在繇役之外得復除四百人。”《汉书·昭帝纪》:“天下以农桑为本。日者省用,罢不急官,减外繇。”汉书·沟洫志:“卒治 河 者为著外繇六月。”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外繇,戍边也。”
《國語辭典》:征人  拼音:zhēng rén
旅人,或指远戍的军士。《文选。江淹。杂体诗。李都尉》:「樽酒送征人,踟蹰在亲宴。」唐。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國語辭典》:牧马(牧馬)  拼音:mù mǎ
放饲马匹。汉。贾谊过秦论〉:「却匈奴七百馀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
《漢語大詞典》:穷兵(窮兵)
(1).滥用武力。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威王问》:“用兵无备者伤,穷兵者亡。”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秦 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灭世絶祀者,穷兵之祸也。”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 汉武 穷兵征讨,虚耗海内。”
(2).指戍边之兵。 清 李渔 《奈何天·筹饷》:“我 闕忠 ,自从离了主人,押着银鞘,前往边疆去处,犒劳穷兵。”
《國語辭典》:戍役  拼音:shù yì
1.守边的事。
2.守边的军士。《诗经。小雅。采薇。序》:「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唐。杜甫又上后园山脚〉诗:「非关风露凋,曾是戍役伤。」
3.充军的刑罚。
《漢語大詞典》:边屯(邊屯)
亦作“邉屯”。
(1).指戍边屯田。后汉书·杨终传:“帝从之,听还徙者,悉罢边屯。”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八:“ 吴 以草创之国,信不坚固,边屯守将,皆质其妻子,名曰保质。” 宋 秦观 《边防上》:“边屯吏士攘袂切齿,皆欲犁其庭而扫其閭。” 明 张居正 《答某巡抚》:“辱示大疏,俱於边屯切要,已下所司,次第题覆。”
(2).指戍边屯田的军队。后汉书·班超传:“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 宋 朱熹 《送张彦辅赴阙》诗:“朝纲清夷军律举,边屯不惊卧哮虎。” 明 孙传庭 《辞剿饷借充盐本疏》:“臣查兵部原派臣应统兵一万,今臣募练兵数合边屯计之,约一万五千餘。”
《國語辭典》:配军(配軍)  拼音:pèi jūn
被处流刑,发配充军的罪犯。《水浒传》第九回:「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配军。』」《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你两个配军,自不小心,不知得了多少钱财,买放了要紧人犯,却来图赖我。」
《漢語大詞典》:玉关情(玉關情)
指戍边征人思乡之情。 唐 李白 《子夜吴歌》:“ 长安 一片月,万户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 玉关 情。” 宋 陆游 《送刘戒之东归》诗:“残日半竿 斜谷 路,西风万里 玉关 情。” 明 张煌言 《满江红·怀岳武穆》词:“模糊吹出 玉关 情,声凄切。”参见“ 玉关人老 ”。
分類:戍边征人
《漢語大詞典》:玉关人老(玉關人老)
后汉书·班超传载: 班超 戍守西域,凡三十一年。年老思归,上 和帝 疏云:“臣不敢望到 酒泉郡 ,但愿生入 玉门关 。”后以“ 玉关 人老”借指久戍思归之情。 宋 张孝祥 《与杨抑之书》:“公守边,内则能固吾圉,外则使裔夷归心, 羊 陆 见称,徒以此耳。但 玉关 人老,不容不亟召归,伏惟与时御宜,促装以俟。”宋史·蔡挺传:“﹝ 挺 ﹞在 渭 久,鬱鬱不自聊,寓意词曲,有‘ 玉关 人老’之叹。”
《漢語大詞典》:下镇(下鎮)
(1).下沉;下降。 北周 庾信 《终南山义谷铭》:“寥郭上浮,峥嶸下镇。”
(2). 唐 代戍边之兵分为军、守捉、城、镇,镇又分为上中下三等。新唐书·兵志:“ 唐 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新唐书·百官志四下:“凡上镇二十,中镇九十,下镇一百三十五。”原注:“每防人五百人为上镇,三百人为中镇,不及者为下镇。”
《漢語大詞典》:边衣(邊衣)
指戍边人员穿的衣服。 北周 王褒 《和张侍中看猎》:“独嗟来远客,辛苦倦边衣。” 清 曹寅 《浣溪沙·西城忆旧》词:“一自 昭阳 新纳锦,边衣常碎九秋霜,夕阳冷落出高墻。”
《漢語大詞典》:田卒
屯田戍边的士兵。史记·大宛列传:“ 仑头 有田卒数百人,因置使者护田积粟,以给使外国者。”汉书·西域传序:“ 轮臺 、 渠犂 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漢語大詞典》:适戍(適戍)
(1).谓谪罚戍边。史记·陈涉世家:“ 二世 元年七月,发閭左适戍 渔阳 。”
(2).指因罪谪罚戍边的人。《淮南子·人间训》:“发适戍以备 越 ,而不知难之从中发也。”史记·匈奴列传:“因 河 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 河 ,徙适戍以充之。”汉书·异姓诸侯王表序:“适戍彊於五伯,閭阎偪於戎狄。” 颜师古 注:“适读曰謫。适戍,谓 陈胜 、 吴广 也。”
《漢語大詞典》:繇戍
戍边之役。繇,通“ 徭 ”。汉书·高帝纪上:“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復勿繇戍。” 三国 魏 曹丕 《敕还师诏》:“且休力役,罢省繇戍。”汉书·昭帝纪“三年以前逋更赋未入者,皆勿收”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如淳 曰:“天下人皆直戍边三日,亦名为更,律所谓繇戍也。”
分類:戍边
《漢語大詞典》:外徭
指征发戍边的徭役。汉书·贾山传:“陛下即位,亲自勉以厚天下,损膳食,不听乐,减外徭卫卒,止岁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