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生憎
最恨;偏恨。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生憎帐额绣孤鸞,好取门帘帖双燕。” 宋 晏几道 《木兰花》词:“生憎繁杏緑阴时,正碍粉墙偷眼覰。” 清 赵翼 《秋燕》诗:“生憎燕子炎凉甚,春便飞来秋便归。” 陈子范 《有感》诗:“自笑惊弓如野鸟,生憎逐臭是青蝇。”
《國語辭典》:爱憎(愛憎)  拼音:ài zēng
喜好和憎恶。《韩非子。说难》:「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唐。元稹纪怀赠李六户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韵〉:「投分多然诺,忘言少爱憎。」
《國語辭典》:可憎  拼音:kě zēng
1.使人恼恨、厌恶。唐。韩愈 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2.可爱。《董西厢》卷四:「可憎姐姐,休把人僝僽。」也作「可曾」。
3.可爱的人、意中人。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若是回廊下没揣的见俺可憎,将他来紧紧的搂定。」元。无名氏《云窗梦》第三折:「这搭儿再能见俺可憎,便医可了天样般相思病。」也作「可憎才」。
《漢語大詞典》:憎爱(憎愛)
憎恨与喜爱。韩非子·解老:“处乡不节,憎爱无度,则争鬭之爪角害之。”《后汉书·文苑传下·刘梁》:“不在逆顺,以义为断;不在憎爱,以道为贵。” 宋 曾巩 《泰山谢雨文》:“其虚心也,物有来而必应;其公听也,无憎爱之常情。”
分類:憎恨喜爱
《漢語大詞典》:憎命
憎恶命运(亨通)。语出 唐 杜甫 《天末怀李白》诗:“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杨伦 笺注:“文人多遭困躓,反似憎命之达者,即诗能穷人意。” 明 孙柚 《琴心记·狱中哀泣》:“文章憎命欲如何,始信无阶有网罗。”《花月痕》第二回:“ 祖士雅 气概激昂, 桓子野 性情悽惻, 痴珠 兼而有之。文章憎命,对策既摈於主司,上书復伤乎执政。”参见“ 文章憎命 ”。
《國語辭典》:文章憎命  拼音:wén zhāng zēng mìng
形容文才好,却命运乖舛。《聊斋志异。卷一。叶生》:「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及放榜,依然铩羽。」《官场现形记》第五四回:「不怪自己错了韵,反骂主司去取不公,叹自己文章憎命。」
《漢語大詞典》:怨憎
怨恨憎恶。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欲寡其过,谤议沸腾。性不伤物,频致怨憎。” 宋 叶适 《资政殿学士参政枢密杨公墓志铭》:“一 周 孔 之誉慕兮,百 共 鯀 之怨憎。”
分類:怨恨憎恶
《漢語大詞典》:盗憎(盜憎)
见“ 盗憎主人 ”。
《國語辭典》:盗憎主人(盜憎主人)  拼音:dào zēng zhǔ rén
盗贼憎恨物主对己设立防禦,以致不能获得财物。后即以此比喻奸邪者怨恨正直的人。《左传。成公十五年》:「初伯宗每朝,其妻必戒之曰:『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难。』」《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而嚣自挟奸心,盗憎主人,怨毒之情,遂归于臣。」也作「盗怨主人」。
《漢語大詞典》:憎嫌
厌恶;埋怨。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夷言听未惯, 越 俗循犹乍。指摘两憎嫌,雎盱互猜讶。” 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招了箇女壻……每日只是吃酒,我这女孩儿,好生憎嫌他。”《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更有一节苦处,任你滴水成冰的天气,少不得向水孔中洗澣污秽衣服,还要憎嫌洗得不洁浄,加一场咒駡。” 老舍 《骆驼祥子》三:“可是 祥子 不憎嫌它们,不管它们是怎样的不体面,到底是些活东西。”
分類:厌恶埋怨
《漢語大詞典》:憎人
(1).可僧恶的人。墨子·天志中:“憎人贼人,反天之意,得天之罚者也。”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可以我爱而谓之爱人,我憎而谓之憎人,所喜则谓之喜味,所怒则谓之怒味哉?”
(2).谓厌恶人。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绛洞花主〉小引》:“惟憎人者,幸灾乐祸,于一生中,得小欢喜,少有罣碍。”
分類:厌恶恶人
《國語辭典》:憎恶(憎惡)  拼音:zēng è
憎恨恶人、坏事。《管子。霸言》:「圣人之憎恶也内,愚人之憎恶也外。」
《國語辭典》:憎恶(憎惡)  拼音:zēng wù
憎恨厌恶。《三国志。卷四四。蜀书。费袆传》:「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
《漢語大詞典》:取憎
招致憎恶。左传·昭公十六年:“吾子何爱於一环,其以取憎于大国也。” 汉 徐干 中论·考伪:“昔 卫 公孟 多行无礼,取憎於国人。”
分類:招致憎恶
《漢語大詞典》:背憎
谓背地里憎恨。《诗·小雅·十月之交》:“蹲沓背憎,职竞由人。” 郑玄 笺:“背则相憎。”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蹲踏背憎,即聋从昧。” 清 王夫之 《九昭》:“荃同芳其犹迷兮,又奚况夫背憎。”
《漢語大詞典》:偏憎
犹最恨。 南朝 陈 张正见 《赋得佳期竟不归》诗:“时忿年移竟不归,偏憎信急夜缝衣。” 宋 阮阅 诗话总龟·道僧门:“﹝ 道潜 ﹞性偏憎凡子。”
《漢語大詞典》:憎嫉
见“ 憎疾 ”。
《漢語大詞典》:憎疾
亦作“ 憎嫉 ”。 厌恶妒忌。后汉书·刘玄传:“今公卿大位莫非戎陈,尚书显官皆出庸伍……臣非有憎疾以求进也,但为陛下惜此举厝。”隋书·郎茂传:“ 元预 兄弟本相憎疾,又坐得罪,弥益其忿,非化民之意也。” 宋 陆游 《南唐书·孙忌传》:“﹝ 忌 ﹞坐定,辞辩锋起。人多憎嫉之。” 明 唐顺之 《莆田林氏先墓表》:“呜呼!余於是益感涉世之难也,将为籧篨戚施嚘吚唯阿苞苴承迎之行,可以无谴訶憎疾於人,然或不免谴訶憎疾於鬼神。”
分類:厌恶妒忌
《漢語大詞典》:相憎
相互憎恨。战国策·中山策:“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 鲁迅 《二心集·〈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译者附记》:“换言之,亦能引导全世界人彼此之相爱,及世界人类彼此之相憎。”
分類:相互憎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