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三
释广慧,字野愚,嵩明人。幼习诗书,才情开敏,既通文理,尤契玄机。后得法于水月禅师,便事游参,行脚江南数十载,始归滇。胸怀廓落,居无定所,而学艺日进,雅望益崇。著有《颂古百则》、《沤花集》诸编,其他题咏颇富。有《鸡足山观风》一绝,云:“游遍苍崖尽法身,谁云门内更藏真。相逢欲问拈花事,千古空传献笑人。”聚洲王太史以师礼事之,后于昆明示寂,阇维获舍利,手骨赤如珊瑚。辞世偈云:“一句原无,踏倒太初。非凡非圣,万象如如。”

人物简介

全粤诗
慧度,程乡(今梅州梅县)人。龙岩寺僧。事见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九八。

人物简介

全粤诗
慧机,嘉应(今梅州)人。灵光寺僧。事见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九八。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三
慧鉴,镇南州白土城人。初住鸡足,念佛三年,后游狮子林,契其幽阗,遂止息焉。昼夜跏趺三十载,不设床席。然镫顶上,计三千馀盏,髦发尽净,而顶骨絜白,莹然似玉。后终于石钟,世寿八十馀云。

人物简介

列朝诗集
慧秀,字孤松,常熟人,蒋氏子,出家游峨眉、天台、雁岩、栖仙岩之休粮庵。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八
释可光,字慧眼,不知何许人。久栖灵隐,尝述达摩西来意,留二十字,意如织锦,回文往复,读之成四十韵,以接中下之机。文曰:“终始圆明净,智身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离真极妙常。”“始圆明净智,身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离,真极妙常终。”“圆明净智身,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离真,极妙常终始。”“明净智身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离真极,妙常终始圆。”“净智身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离真极妙,常终始圆明。”“智身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离真极妙常,终始圆明净。”“身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离。真极妙常终,始圆明净智。”“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离真。极妙常终始,圆明净智身。”“照忘空理缘,清性离真极。妙常终始圆,明净智身寂。”“忘空理缘清,性离真极妙。常终始圆明,净智身寂照。”“空理圆清性,离真极妙常。终始圆明净,智身寂照忘。”“理缘清性离,真极妙常终。始圆明净智,身寂照忘空。”“缘清性离真,极妙常终始。圆明净智身,寂照忘空理。”“清性离真极,妙常终始圆。明净智身寂,照忘空理缘。”“性离真极妙,常终始圆明。净智身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真极妙常,终始圆明净。智身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离极妙常终,始圆明净智。身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离。”“真妙常终始,圆明净智身。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离真。”“妙常终始圆,明净智身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离真极。”“常终始圆明,净智身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离真极妙。”
释如慧 朝代: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兀斋。幻斋二比丘。俱出襄阴钟氏。为同祖兄弟。同师素庵法师。称高足。兀斋。名如慧。法师与慧。在俗父子也。母汪腹之时。师已入留山矣。慧生三历不语。一日父归省其祖。一见喜曰。我父子同出家去。家人异之。五岁失母。养于伯母江。即幻斋之母也。慧。幼习世典通大意。会法师集讲京师。因来省。遂祝发座下。时十三岁。初听楞严。至徵心辩见会五阴三科处。愕然自失。乃登坛受具。昼夜六时。除听讲外。即跏趺习定。兀然如槁木者三年。同学呼为兀斋。一日定中。见大光明身等虚空。自是掩关不语。妙悟益发。内外典籍。寓目即了。无滞义矣。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二
通章,字闇然,号慧越,桐乡密印寺竹寮之门人。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解义篇
慧进。字栖岩。号止翁。山西霍州灵石人。姓宋氏。生于元至正乙未年。幼稚谙习佛语。甫九岁。遭兵失恃怙。编荆孝养祖父母。祖父母复没于草莽。志慕出家。礼邑元大云寺渐公。落发执经。繇洪武新恩得度。入汴依古峰。究通华严宗旨。傍达唯识百法诸论。意解心融。众所钦服。遂得法主之称。太宗皇帝知之。遣中官驰驿。召至南京。备问楞严大义。应对称旨。赐紫衣。命住天界寺。选俊秀僧徒从学。更命于灵谷率高僧。篹修三藏法数。及随驾之北京。居海印寺。被诏。领袖天下僧众。于大明门外。修普度大斋。越月。演说三聚净戒。利益幽显。其斛顶幡竿。并放异光。赐玺书金襕衣。升左觉义。总督海内文学儒士高僧。于海印经馆。较大藏经。因奏。刊行藏教。以辅治化。当述诸序。昭示遐远。上从之。亲制经序十三篇。佛菩萨赞跋十二篇。召至香殿赐坐。赐梵相释迦。刻丝观音。水晶数珠。七佛之偈。谕曰。依是修行。升左阐教。而先后遭遇。凡十七载。洪熙改元仁宗皇帝淘汰教职。唯师独膺嘉奖。敕曰。佛氏以能仁为教。化导愚类。以阴翊皇度。利安庶品。总教事者。必在得人。不以轻授。尔左阐教慧进。究明宗旨。严洁戒行。简授兹任。修习弥勤。朕用尔嘉锡之敕命。尔其益懋精进。振乃宗风。以称朕命。钦哉。宣德纪元宣宗皇帝。待以国老。赐毗卢冠织金磨衲。诏于内翰。因多官并僧众。对写金字华严般若宝积涅槃四大部经。尚膳供馔饮竣事。灌顶净觉大国。师奏请隆善开。讲楞严会解。听受缁素万馀指。年弥高德弥邵。耳。目清明。颜貌奇古。性直而俭。道旧荣国恭靖姚公国师。译主光公。讲经隐峰琮公。独芳莲公。月庭朗公。手度高弟。左阐教兼大兴隆住山广通。万佛住山广辩。鸡鸣住山广载。戒坛宗师广严。学徒。左善世广议。右觉义广铭。承旨讲经道深。馀不尽举。而其世寿八十有二。僧腊七十有三。于正统元年闰六月。示寂于庆寿丈室。讣闻。上遣礼部谕祭。茶毗于阜城。舍利灵骨。立塔于浑河之西。敕赐万佛山之原。以褒异焉。

人物简介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二
慧旵禅师者。楚人也。出王氏。字虚白。七岁。知诵佛陀名号。寤寐不息。又七岁。礼妙觉寺湛然祝发。祝发之顷。忽祥光四际。皆成五色。湛惊喜曰。此沙弥。他日定南针子也。遂以慧旵名之。师为人。奇伟方正。亲先敬后。犹如饥渴。然性刚不解软语。闻耳出口。若持券。人共称之曰楚直。至有难发之举。必激师发之。发俱中节。湛然每召师曰。浩浩光阴。切莫错过。对曰。不错过。湛每视而休去。一日湛问曰。今日作甚么。师曰。切萝卜。曰。你只会切萝卜。师曰。也会杀人。湛蓦引颈。师曰。降将不斩。湛吐舌而起。湛迁疏山。师别参松隐于云间。因睹孤松。了然自许。遍历户庭。不受控勒。之平江。见果林。果林掷下蒲团曰。试说看。对曰。只者消息。本无言说。破蒲团上。地迸天裂。林爱其神骏。指往邓尉。拽杖门送。抚师背曰。登泰华之巅。始知宇宙之大。投五犗之饵。可语沧溟之深。子往矣。毋迟。师敬诺。是时。宝藏持禅师。继席邓尉。进者虽云涌。而去者亦川流。盖其慎也。师谒之。持公问曰。心不是佛。智不是道。你云何会。师进步叉手而立。公大呵之。师乃愤疑参堂。株立不寐。至二夜洞彻临济宗旨。遂师资道合矣。持公迁化。师关隐安溪。三十载如一日。永乐年间。道风大播。名都会邑。重币交至。师俱却之。其节概严冷。一振风穴之风。姚斯道。以显望鸣当世。欲为师撰序。师亦却之。斯道叹曰。嗟乎。倒岳倾湫之际。卓立当阳。挥召不得者。若公也。至于跛鳖之行。飞龙之说。岂足恃哉。识者。皆多姚公之知人焉。海舟永慈。自出峡。负其知见。盛气加人。不肯挂搭诸方。灵谷堂头。强慈首众。有禅者。盛赞师之机略迥别。慈无可意。洎终期。即通谒于师。师攃其宝惜。绝其盖缠。慈乃归心。竟代师任持公之道。正统五年。师无病示化。先有遗嘱偈曰。字付慈海舟。访我我无酬。明年之明日。西风笑点头。更以衣钵。遣白庵明长老。送至东山。时。海舟慈。开化东山三载矣。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慧观。别号息庵。胡忠简公铨之后也。依青原虚白镜公为沙弥。青原深山中乡。先生陈宗舜。时来寓静。师事之甚谨。日暮受教。繇是博通文学。既长。剃落游方。从名德启发。沛然有所悟入。拄杖之迹。几遍寰中。居蜀最久。蜀献王供养之。尝曰。此真道人也。府寮多老成名士。皆下礼于师。正统改元。初至北京。尊信者合力。建一刹于城之东北隅。居之。参谒问道者。履满户外。一日杨东里。造其室见函香施供相继踵。因戏之之云。如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何。师徐曰。学人假是致其诚。吾不可却。公何异焉。及入视之。萧然无长物。惟忠简公。及杨忠襄。杨文节。胡刚简四公。遗像在焉。东里又云。不犹滞于相乎。师曰。之数公。名德相高。皆山川之毓灵。国家之元气。且胡杨世好。是四纸。吾先人所宝。吾敢忽诸。东里叹曰。师好贤重德如此。岂寻尝离伦绝类。自诡欺世。以为高者之伦哉。未几坐脱去。善信塔而祀之以屋。有语录一帙。东里为书其首行之。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四七
慧显,南海人。俗姓霍。住持峡山寺,明英宗正统间护清远僧会司。寿八十九。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四一有传。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五
释普慧,字喜云,潞人也。明天顺初至燕京,与彭城伯张守忠、惠安伯张元善、大学士李东阳万安相友善,重建西刘村寺。宗风丕振,名闻九重,赐额广济,后遂奉为初祖云。先是景泰间,有得佛像及石础于土中者,知为西刘村寺故址。宋末有刘望云者,自谓天台刘真人之苗裔,得炼气法。一日有僧号且住者过之,望云出迎。僧以佛理砭之。云深折服,执其手曰:“且为我说法。”因为之建寺曰“西刘村寺”,说法二十年。元末为兵火焚燬,荡然无遗,至是慧重为兴筑,金碧辉映,水云会萃,都闉宝坊,斯为第一。慧天姿明敏,性复沈静。虽日默默而机锋所触,犀利莫当。涅盘后,塔于玉泉山二圣庵侧。成化六年庚寅,帝遣礼部郎中孙洪谕祭于万寿戒坛,诛 曰:“尔早通释典,克特戒律。正期阐扬宗风,何遽一疾而逝。爰昭锡典,特赐以祭。尔灵有知,尚其歆兹。”弟子大海洪为立碑塔院,用垂久远。洪弟子明仁、明宗,皆能祖述宗旨,不坠禅风。 Dynasty明
裴慧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裴慧(1427年—?),字悟理,陕西西安府芜州渭南县人。进士出身。陕西乡试第四十二名。天顺元年(1457年)丁丑科会试第一百八十二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一百一十八名。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慧林。字万松。杭之仁和人。生禀异质。稍长耽玩佛书。授以世典。弃佛观。父母察其志如是。遂舍为法轮寺僧。见诸僧所习卑鄙。师不乐。愀然叹曰。此岂可了生死大事耶。雅闻天目平舒老人道行。往依之。一日宴坐林间。闻猿鸟声。豁然有悟。是时。伏牛空幻叟。寓广德禅林。乃诣叟。自陈所见。遂嗣空幻之门。历游诸方。归杭隐径山。绝迹于城府。师持身约。守律严。素通三藏。尤精于法华圆觉楞严等诸经。善于开诱。析义宣旨。如慈父母之训其子。必至领解而后已。道日益崇。修日益起。而四方从学者。日益以众。嘉靖丁巳。忽谓众曰。时至矣。绝谷。日啜涧水数杯者。月馀而化。得年七十有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