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4—1073 【介绍】: 名或作惠辩。宋僧。秀州华亭人,俗姓傅,一作富,字讷翁,号海月。年十九受戒。讲法于天竺,四方宗之,遂领寺事。迁杭州僧正。苏轼甚高其行。讲授二十五年,学者尝及千人。晚年倦烦而归隐草堂。卒后四日苏轼至,见其趺坐如生,以诗哭之。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慧辨。字讷翁。华亭富氏子。受业普照。从天竺韶及浮石矩传天台教观。韶将老。命师代讲。梦章安以金篦击其口曰。汝勤于诲人。当得辨智。久之。率继其席。嘉祐中。翰林沈公遘帅郡。以严为理。察师道行。独异之。俾涖僧职。迁都僧正。东坡时为通守。尝与师为方外之游。讲授二十五年。往来常千人。无何。归隐草堂。但六事随身而已。熙宁六年冬。旦起盥濯别众而化。遗戒须待东坡至方可合棺。四日坡始抵山中。见其趺坐如生。顶尚温煖。作三绝哭之。师没二十一年。东坡追序其事云。余去杭。梦至西湖上。有大殿。榜曰弥勒下生。故人海月辨师之流皆行道其间。乃作赞辞。颍滨铭其塔。 赞曰。 沧海孤月  生于云间  飞轮竺岭  万象光寒 知之者谁  眉山老仙  有如不信  铭赞皎然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慧辩。字讷翁。号海月。华亭傅氏子。生而颖异。父母令入普炤出家。初游学天竺。扣明智之室。尽心于教观。智将老。命代述八年。遂继其席。适翰林沈时卿。以威猛治杭。见者。无不惶慄失据。师与相对。从容如平生。沈异之。任以都僧正。时东坡倅杭。为序以送之。师容止端靖。不蓄长物。盗夜入其栖。脱衣与之。使从支径去。讲授二十五年。学者尝及千人。晚年倦烦。以六事随身。归隐草堂。将顺寂。遗言须东坡至。方阖龛四日。东坡至。见其端坐如生。顶尚温。乃作三偈。以哭之曰。欲寻遗迹强沾裳。本自无生可得忘。今夜生公讲堂月。满庭依旧冷如霜。生死犹如臂屈伸。情钟我辈一酸辛。乐天不是蓬莱客。凭仗西方作主人。欲访浮云起灭因。无缘却见梦中身。安心好住王文度。此理何须更问人。
释宗正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五二五
宗正,天台宗僧,宝云义通之重法孙,赐号文慧大师。治平中住明州延庆寺。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思义。字和甫。与海月同出明智之门。难兄弟也。智尝开帏出十问。师答之。皆契旨。及智退居草堂。众送入室。既散。师犹侍立。智曰。尔适何见。答曰。见大众拜而退。智曰。来吾语汝。汝行当住此山。绍隆大教。后亦来居此室也。未几。丞相苏颂帅杭。请居天竺。弘道二十三年。退闲草堂。皆如智记。熙宁四年。赐紫服。号净慧。元祐三年二月十八日。别众。安坐而逝。大众诵念久之。忽复语云。侍观音大士行。见一沙门。金色长身垂臂。谓我曰。报缘未尽。过七日当遣迎。至二十五日。复跏趺而化。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一
释思义,字和甫。姓凌氏,武康人也。试《法华经》第一,得度。悟解过人,摄斋讲席,风发泉涌,泠然动听。顾以苦行,自励勤修三昧。尝生肉瘿,累累项下,如是行持,夜梦功德天食之以桃,其疾良已。熙宁四年,赐紫衣,锡号“净慧”。丞相苏颂帅杭请居天竺,大弘法化。元祐三年二月十八日中夜,趺坐别众而寂。久之,忽苏曰:“适随大士,行见金甲神,长身垂臂,谓我曰:‘汝报缘未尽,过七日当来迎。’”至期后坐化。瘗龛之日,有赤云垂布如引导状,向西而没。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一四
慧观,神宗时僧。尝两游长安,寓香城善感禅院。元丰初,寓三陵永昌院,号文辩大师。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慧元(一○三七~一○九一),俗姓倪,潮阳(今属广东)人。年十九落发受具,为南岳十三世。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至黄龙。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住吴江寿圣寺。后居昆山慧岩院、承天万寿寺、湖州报本禅院。哲宗元祐六年卒,年五十五。谥證悟禅师。事见《禅林僧宝传》卷二九。
全粤诗·卷二四
释慧元(一○三七 — 一○九一),俗姓倪,潮阳人。为南岳十三世。年十九落发受具。宋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至黄龙。宋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住吴江寿圣寺。后居昆山慧岩院、承天万寿寺、湖州报本禅院。宋哲宗元祐六年卒,年五十五。谥證悟禅师。事见宋释慧洪《禅林僧宝传》卷二九,明黄佐纂修嘉靖四十年刊《广东通志》卷六四有传。偈一首。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九
禅师名慧元。生倪氏。潮阳人也。垂髫嶷然。群儿剧于前。袖手趺坐而已。父母商略曰。儿材地如此。宁堪世用。意事佛僧。可耳。元闻之。即前拜辞。依城南精舍。诵法华经。年十九。剃落受具。游方至京师。华严圆明法师者。见而异之。曰。上人齿少。自何至此。所求何事。曰。慧元南海来。无他来唯求佛法。圆明笑曰。王城利声捷径。酒色樊笼。横目争夺。日有万绪。昔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犹不现前。此中宁有佛法乎。佛法俱在南方也。元乃自洛京。游襄汉。遍历名山。所至亲近知识。然俱无所解悟。治平三年春。至黄龙。时南禅师。来自积翠。龙众如蚁慕而集。元每坐下板。辄自引手反覆。视之。曰宁有道理。而云似佛手。知吾家揭阳。而乃复问。生缘何处乎。久而顿释其疑。即日发去。熙宁元年入吴。住吴江寿圣寺。遣僧造黄龙。投嗣法书。南公视其款识。未发。谓来僧曰。汝亟还。令元自来。僧反命。元辍住持事。策杖而来次南昌。见宝觉禅师出世说法。知南公已化逾月。乃复还吴中。道俗师尊之。又延住昆山慧严院。十年。尝夜舟归自霅川。𡨥劫舟。舟人惊怖。不知所出。元安坐徐曰。钱帛皆施汝。人命不可枉用。寇因背去。元祐四年。住承天万寿寺。众益盛。躬自持钵至湖。湖人曰。师到处为家。何苦独爱姑苏乎。固留不使还。苏人闻之。争持棰杖。哗入湖曰。何为夺我邦善知识。政当见还否。则有死而已。元怡然不吝情去留。曰吾任缘耳。相守弥月。苏人食尽乃去。竟为湖人所有。住报本禅院六年。十一月十六日。升座说偈曰。五十五年梦幻。身东西南北孰为亲。白云散尽千山外。万里秋空片月新。言讫而化。时右司陈公瓘莹中在湖。亲见其事。元胁不至席三十年。平生规法南禅师作止者。唯元克肖之。遗言葬于岘山之阳。门弟子元正有才辩。问。何独念岘山乎。元曰。他日可建寺。后三十年元道契太师楚国公。公为请于 朝。诏谥證悟禅师。塔曰定应。有 旨特建显化寺。岁度僧。以严香火云。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慧元。潮州倪氏子。十九为大僧。遍历丛席。于黄龙三关语下悟入。住安吉报本院。为人孤硬。有风度。威仪端重。危坐终日。南禅师门弟子。能纵迹其行藏者。惟元而已。元。初开法。法嗣书至。南公视其名曰。吾偶忘此僧。谓专使曰。书未欲开。可令亲来见。专使反命。元即腰包而来。至豫章。闻南公化去。因留叹息。适晦堂老人。出城相会。与语奇之曰。恨老师不及见耳。元道化东吴。归之者如云。尝自乞食。舟还遇盗。舟人绝叫。白刃交错于前。元安坐自若。徐曰。所有尽以奉施。人命不可害也。盗既去。达旦人来。意师死矣。而颜色不乱。神气如常。其临死生祸福。能脱然无累如此。自说法来。一榻萧然。长坐不卧。三十馀年如一日。化后塔全身于岘山。
释遵式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七九三
遵式,号圆义,俗姓顾氏,苏州(治今江苏苏州)人。熙宁间住姑苏尧峰,后主定慧院,世称定慧式。著有《注肇论疏》六卷,今存。见《建中靖国续灯录》卷一六,《续传灯录》卷一四。

人物简介

大明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篇第一 解义篇第二之一
释若讷奉旨住上天竺。常领徒千人。大弘三观十乘五重六即之道。其词辩若泻悬河。实为当世四依也。南宋淳熙三年高宗幸上竺寺欲礼大士。讷迎。高宗问曰。朕于大士合拜不合拜。讷对曰。不拜则各自称尊。拜则递相恭敬高宗欣然致拜。又问岁修金光明忏其意为何。讷曰。昔佛为梵释四王说金光明三昧。嘱其护国护人。后世祖师立为忏法。令僧每于岁旦奉行其法为国祈福。此盛世之典也。上说授讷右街僧录。赐钱即修其道。次年四月八日召讷。领僧五十入内观堂修护国金光明三昧。赐斋罢讷登座说法。上问曰。佛法固妙。安得如许经卷。讷曰。有本者如是。高宗大悦进讷左街僧录。号曰慧光法师。自是岁岁此日入内修举佛事。赐绢帛五十疋。七年八月召讷入内赐斋说法称旨恩宠隆渥加异。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若讷。字希言。嘉兴孙氏子。初依竹庵。次谒證悟于赤城。命首众座下。暨悟化。遂嗣师道。道大弘。乾道三年。孝宗幸上竺。展敬大士。师接候称旨。授右街僧录。因诏。于山中建十六观堂。仍仿其制。作堂于大内。即诏师领徒五十人。于四月八日。入内观堂。修金光护国法。上问曰。佛法固妙。安得如许经卷。师曰。有本者如是。上然之。进左街僧录。九年。召对选德殿。问大士历代灵迹。及法华经旨。上曰。最初得师。发明此事。遂以圆觉悟得法门。譬如著棋。胜负既分。不但并去棋子。棋盘亦须一时并去。师曰。并去者。亦不可得。上曰。宗说俱通。其师之谓。有诏令讲圆觉。至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处。师曰。心本无形。因尘有相。尘灭心灭。真心湛然。上手书其语。以赐。又问金刚之义答皆称旨。上曰。朕日读此经。今更命众。合诵三万卷。乃降劄云。平昔以来。所食禽鱼之类。伤害为多。今仗般若。为除此过。庶使群生。俱承解脱。时沂王尚幼。上召师入禁中。为王说法摩顶。因以疾乞閒。上曰。且赐地筑室更数年。彼此作閒人。水边石上。共说无生。淳熙十一年。退处兴福。特授两街都僧录。时光宗在东宫。书归隐之扁。赐之。仍制赞以称其德。及上退养重华宫。召注金刚经。肩舆登殿。止宿殿庐。注成以进。上披览。益有省发。绍兴二年十月旦。谓侍人曰。吾宗通法华。宜以此终。乃集众修法华忏。取道具进两宫。端坐而化。寿八十二。塔于正寝。赐宗教广慈法师普炤之塔。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若讷,住上天竺,常领徒千人,大宏三观十乘五重六即之道。其词辩若泻悬河,实为当世四依也。南宋淳熙三年,高宗临幸,欲礼大士,讷出迎,高宗问曰:“朕于大士礼得拜否?”讷对曰:“不拜则各自称尊,拜则递相恭敬。”高宗欣然致拜。又问:“岁修金光明忏,其意为何?”讷言:“昔佛为梵释四王说金光明三昧,嘱其护国护人,后世祖师立为忏法,今僧每于岁旦奉行其法,为国祈福。此盛世之典也。”上说,授讷右街僧录,赐钱即脩其道。次年四月八日,召讷领僧五十入内观堂,脩护国金光明三昧,赐斋罢,讷登座说法,上问曰:“佛法固妙,安得如许经卷?”讷曰:“有本者如是。”高宗大悦,进讷左街僧录,号曰“慧光法师”。自是每岁此日入内脩举佛事,赐绢帛五十疋。七年八月,召讷入内,赐斋,说法称旨,恩宠有加。
释慧悟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慧悟者。生行唐李氏。其伯每日诵妙莲华偈。洎终火化。舌根不坏。悟母。尝梦其伯母执莲华一茎授之。遂有娠。师生。容面端整。舌长覆鼻。音声宏朗。为五台真容院僧。戒慧精明。时无有两。元祐初。诏入内庭。宣阐称旨。赐紫衣僧正之职。师力辞获免。崇宁改元。复被诏赴京。固以老病辞。至使者往返。乃行。次佛道店。谓使者曰。既逢佛道。吾将归矣。为吾谢天子。言讫仡然而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慧勤(一○五九~一一一七),俗姓汪,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嗣五祖得度,复遍参名宿。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居江宁蒋山太平兴国寺。称慧勤佛鉴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政和七年卒,年五十九(《嘉泰普灯录》卷一六、《守珣传》)。《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今录诗十五首。
全宋文·卷二八六一
慧勤(一○五九——一一一七),舒州(治今安徽潜山)汪氏子。丱岁师广教圆深,试经得度。遍参名宿,入五祖法演之门,演授以衣钵。继主舒州太平寺。政和初,诏主东京智海寺,赐号佛鉴。五年乞归,居江宁蒋山太平兴国寺。末返舒州故寺。七年十一月卒,年五十九。见《嘉泰普灯录》卷一一,又卷一六《守珣传》,《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一一,《释氏疑年录》卷七。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慧勤,字佛鉴,姓汪氏,舒州人,嗣五祖得度。每以唯此一事实,馀二则非真,味之有省。遍参名宿,往来五祖之门有年。政和五年,居蒋山,赐徽号紫衣。政和七年十月二十八日,沐浴更衣,端坐手写数书别故交,停笔而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慧方,俗姓许,潭州醴陵(今属湖南)人。年二十,事等觉法思,七年后得度。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受具戒,谒开福宁道者。次依佛鉴,晚住潭州楚安寺。为南岳下十六世,文殊心道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九、《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四十一首。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七八○
齐玉(?——一一二七),号觉慧,霅川(今浙江湖州)人,俗姓莫。早年入佛门,屡参明师,住苕溪宝藏寺,每岁终大兴净业之社。迁横山,立丈六像,率道俗修行。宣和六年,移主馀杭天竺寺。建炎元年卒,谥曰妙辨。著有《普贤行法经疏》等。见《补续高僧传》卷二,《新续高僧传四集》卷四二。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齐玉者。霅川人。尚书莫公支子也。早亲释学。日记数千言。屡参明师。一日赴僧次逊辞之。或问其故。答曰。诚不欲五千之利。而丧一日之功。居苕溪宝藏。每于岁终。大兴净业之社。迁横山。立丈六像。率道俗修行。中夜告众曰。我辈未念佛时。心随尘境。作诸不善。犯一吉罗。尚受九百千岁地狱之苦。况犯篇聚重罪乎。今若念佛。则可一念能灭八十一劫生死之罪。况又父母生我。令我出家。理当度脱以报重恩。今若破戒坠陷。则父母岂不失望。大众闻之。无不倾诚忏悔。举身自扑。至损额失声者。尝中夜。顶像行道。偶一僧失规。责之曰。汝无知。乃畜生耳。已而悔曰。彼虽不肖。骂为畜生。有玷三宝。自是三年。对佛悔过。岁大旱。井竭。师运密祷。梦水出西坡。旦掘之。清流涌出。因名梦泉。二师同。建炎元年迁化。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二
释齐玉,号觉慧。姓莫氏,霅川人。家世显宦,独弃俗荣。蚤亲释学,日记数千言。始参祥符神智,后依慧辨。一日赴僧次,有施予者,辞逊之,或问故答,曰:“诚不欲以五千之利,而丧一日之功。”慈辨得通相三关之旨,秘不授人。齐玉屡叩之不已,乃于密室跪炉以授。初出居苕溪宝藏,每于岁终,大兴净社,迁横山立丈六像,率众薰修,中夜告众曰:“我辈未念佛,时心随尘境,作诸不善,犯一吉罗尚受九百千岁地狱之苦,况犯篇聚重罪乎? 今若念佛,则可一念能减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况又父母生我,令我出家,理当度脱,以报重恩。今若破戒坠陷,父母有知,岂不失望?”大众闻之无不倾诚忏悔,举身自扑至损额失声者。宣和六年,迁居上竺,先是慈辨之去,继之者或不振,学徒谋曰:“得玉公乃兴。”郡守翁彦国闻之,乃具礼以迎,讲道敷化,不异慈辨。尝中夜顶像行道,一僧失规责之,曰:“汝无知,乃畜生耳。”已而悔曰:“彼虽不肖,诋为畜生,有玷三宝。”自是三年,对佛悔过。建炎元年秋,谓弟子修慧密印曰:“吾床前夕宝塔现。”慧曰:“流通《法华》之瑞證也。”玉曰:“所愿见阿弥陀佛耳。”即集众念佛。顷之,举首加敬曰:“佛已来接也。”端坐合掌而化,葬于山西草堂之侧,谥“妙辨”,塔曰“慧寂”。所著《普贤行法经疏》及自释《祖源记》、《无量经疏杂诸记》、《安般守尊法门》、《尊胜忏法》诸集。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思慧(一○七一~一一四五),号妙湛,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俞。首见法云大通善本禅师,即与染削。次竟真净,终归礼大通。出住霅川道场法席,继徒径山净慈寺。诏居京师智海寺,又移补显亲、黄蘖,终住福州雪峰寺。为青原下十三世,法云大通善本禅师法嗣。高宗绍兴十五年卒,年七十五。《嘉泰普灯录》卷八,《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今录诗十二首。
释元颖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四一
元颖,号佛慧祖觉,湖州(今浙江湖州)人。大观中传天台教。政和间建智者院以为讲习所。能文博览,撰有《天台宗元录》等。见《释门正统》卷七,《佛祖统纪》卷二二,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九九。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慧昌,俗姓张,长汀(今属福建)人。生当哲宗,徽宗时。祝发后遍游丛林,卒业庐山罗汉院小南禅师,住南岳雷峰。晚住云盖山,自号担板翁,卒年八十一。事见《永乐大典》卷七八九五引《临汀志》。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守慧,俗姓陈,兴化(今福建莆田)人。住江州圆通院,迁潭州大沩山。政和中,三入内庭说法,赐号冲真密印通慧。为南岳下十五世,圆通旻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八、《续补高僧传》卷一○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