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宋僧。秦郡秦县人,俗姓刘。少出家,住冶城寺,有才章,兼通内外之学,为庐陵王刘义真所知。尝著《均善论》,旧僧斥其贬黜释氏;宋文帝颇赞赏,使与议朝廷大事,势倾一时。注《孝经》、《庄子·逍遥游》。
全宋文·卷六十三
慧琳本姓刘,秦郡秦县人,出家,住冶城寺。元嘉中,朝廷大事皆与议,有《孝经注》一卷,《庄子·逍遥游篇注》一卷,集九卷。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不知何许人。有讲学。幼诵经。三十馀万言。为沙门。止庐山凌云寺。学者自远而至。尝投一杖。光色香洁。上有旁行字。人无识者。云得之西域僧。罗什见之惊曰。杖乃随子游乎。译其字曰。本生天竺娑罗林。南方丧乱草付兴。后得罗什道教隆安。以杖付西域僧波沙那以归。宋元嘉中殁。
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四
释慧安。未详是何人。蔬食精苦。学通经义兼能善说。又以专戒见称。诵经四十馀万言。止庐山陵云寺。学徒云聚千里从风。常捉一杖云。是西域僧所施。杖光色灼彻亦颇有香气。上有梵书人莫能识。后入关诣罗什捉杖自随。什见杖惊曰。此杖乃在此间耶。因译其字云。本生天竺娑罗林。南方丧乱草付兴后得罗什道教隆。安后以杖嚫外国僧波沙那。那赍还西域。安以宋元嘉中卒于山寺。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出王氏。东阿人也。少为沙门。游伊洛间。有高名。状黑瘠。悟解绝人。时有沙门道经。耳长大而博学。时人语曰。洛下大长耳。东阿黑如墨。有问无不詶。有詶无不塞。静每握尘奋辩。千人俱废。诵法华小品。注维摩思益经。著涅槃略记大品指归达命论。元嘉中没。寿六十。
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四
释慧静。姓王。东阿人。少游学伊洛之间。晚历徐兖。容貌甚黑而识悟清远。时洛中有沙门道经。亦解迈当世与静齐名。而耳甚长大。故时人语曰洛下大长耳。东阿黑如墨。有问无不酬。有酬无不塞。静至性虚通澄审有思力。每法轮一转辄负帙千人。海内学宾无不必集。诵法华小品。注维摩思益。著涅槃略记大品旨归及达命论并诸法师诔。多流传北土。不甚过江。宋元嘉中卒。春秋六十馀矣。
释慧木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二
慧木。本姓傅。北地人。十一出家。师事慧超受持小戒。居梁郡筑戈村寺。始读大品日诵两卷。兼通杂经。木母老病口中无齿。木嚼脯饴母。为口不净不受大戒白衣精勤忏悔自业。忽见戒坛与天皆黄金色。举头仰视。南见一人。著襈衣衣色悉黄。去木或近或远。语木曰。我已授汝戒。寻复不见。木不以语人。多诸感异皆类此也。木兄闻欲知。乃诈之曰。汝为道积年竟无所益。便可养发当为访婿。木闻心愁。因述所见。即受具戒。临受戒夕梦人口授戒本。及受戒竟再览便诵。宋元嘉中造十方佛像。并四部戒本及羯磨施四众云。
释慧庆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二 诵经
释慧庆。广陵人。出家止庐山寺。学通经律清洁有戒行。诵法华十地思益维摩。每夜吟讽。常闻闇中有弹指赞叹之声。尝于小雷遇风波船将覆没。庆唯诵经不辍。觉船在浪中如有人牵之。倏忽至岸。于是笃厉弥勤。宋元嘉末卒。春秋六十有二。
释慧睿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十二
慧睿,冀州人,游历诸国,还憩卢山。入关,受什公咨禀,后适京师,住乌衣寺,元嘉中卒。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冀州人。史失其氏。少出家。以精苦称。游方至蜀。为盗所略。使牧羊野。中有商客。见而异焉。问三藏义。无不综达。于是为出金。赎法服还著之。西游至南天竺。凡音译训诂。无不通。还馆庐山。闻什公在关中。抠衣往受业焉。晚居建邺乌衣寺讲授。学者如云。彭城王义康。请以为师。睿苦辞三返。然后许。王要睿至其第。授戒法。睿曰。礼闻来学。未闻往教。王大愧服。诣座下。施之貂裘。直三十万。睿以坐而未尝御。谢灵运每从睿问经奇字。为著十四音训。序以条列梵汉旨义。元嘉中没。寿八十五。
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四
释慧睿。冀州人。少出家执节精峻。常游方而学经。行蜀之西界为人所抄掠。常使牧羊。有商客信敬者。见而异之。疑是沙门。请问经义无不综达。商人即以金赎之。既还袭染衣。笃学弥至。游历诸国。乃至南天竺界。音译诰训殊方异义无不必晓。后还憩庐山。俄又入关从什公咨禀。后适京师止乌衣寺讲说众经。皆思彻言表理契环中。宋大将军彭城王义康请以为师。再三乃许。王请入第受戒。睿曰。礼闻来学不闻往教。康大以为愧。乃入寺虔礼祇奉戒法。后以貂裘奉睿。睿不著常坐之。王密令左右求买酬三十万。睿曰。虽非所服既大王所施。聊为从用耳。陈郡谢灵运笃好佛理。殊俗之音多所达解。乃咨睿以经中诸字并众音异旨。于是著十四音训叙。条列梵汉。昭然可了。使文字有据焉。睿以宋元嘉中卒。春秋八十有五矣。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二 诵经
释慧进。姓姚。吴兴人。少而雄勇任性游侠。年四十忽悟心自启。遂尔离俗止京师高座寺。蔬食素衣誓诵法华。用心劳苦。执卷辄病。乃发愿。愿造法华百部以悔先障。始聚得钱一千六百。时有劫来问进有物不。答云。唯有造经钱在佛处。群劫闻之𧹞然而去。于是聚集信施。得以成经。满足百部。经成之后病亦小差。诵法华一部得过情愿既满。厉操愈坚。常回诸福业愿生安养未亡少时忽闻空中声曰。汝所愿已足。必得生西方也。至齐永明三年无病而卒。春秋八十有五。时京师龙华寺复有释僧念诵法华金光明。蔬食避世。
释慧琼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二
慧琼者。本姓钟。广州人也。履道高洁不味鱼肉。年垂八十志业弥勤。常衣刍麻不服绵纩纲纪寺舍兼行讲说。本经住广陵南安寺。元嘉十八年。宋江夏王世子母王氏以地施琼。琼修立为寺。号曰南外永安寺。至二十二年兰陵萧承之为起外国塔。琼以元嘉十五年。又造菩提寺。堂殿坊宇皆悉严丽。因移住之。以南安施沙门慧智。琼以元嘉二十年。随孟顗之会稽。至破纲卒。敕弟子云。吾死后不须埋藏。可借人剥裂身体以饲众生。至于终尽不忍屠割。乃造句容县举著山中。欲使鸟兽自就啖之。经十馀日。俨然如故。颜色不异。令使村人以米散尸边。鸟食远处米尽。近尸之粒皆存。弟子慧朗在都闻之。奔驰奉迎。还葬高座寺前堈。坟上起塔云。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九 遗身科
广陵人。史不书氏。少为沙门。有至行。大明四年。始辟谷。饵麻麦。六年绝麻麦。食酥油。顷之又绝酥油。服香丸。时虽肢体无力。而神情殊壮。七年四月八日。于钟山置镬。油满其中。乘牛车诣龙门。辞孝武皇帝。乃入镬。据小床。以油灌吉贝自缠。且灌一长帽著之。帝令太宰江夏王义恭。至镬所劝曰。为道多涂。何必焚身。答曰。本愿如此。不必上烦圣虑。乞度僧二十人。以隆佛法。有诏许之。即诵药王正品。火至眉。声犹朗然。翌日帝为设斋建寺。号药王。以拟本事也。
高僧传·卷第十二 亡身
释慧益。广陵人。少出家随师止寿春。宋孝建中出都憩竹林寺。精勤苦行誓欲烧身。众人闻者或毁或赞。至大明四年始就却粒唯饵麻麦。到六年又绝麦等。但食苏油。有顷又断苏油唯服香丸。虽四大绵微而神情警正。孝武深加敬异致问慇勤。遣太宰江夏王义恭诣寺谏益。益誓志无改。至大明七年四月八日将就焚烧。乃于钟山之南置镬办油。其日朝乘牛车而以人牵。自寺之山。以帝王是兆民所凭又三宝所寄。乃自力入台至云龙门不能步下。令人启闻。慧益道人今舍身诣门奉辞。深以佛法仰累帝闻改容。即躬出云龙门。益既见帝。重以佛法凭嘱。于是辞去。帝亦续至。诸王妃后道俗士庶填满山谷。投衣弃宝不可胜计。益乃入镬据一小床以衣具自缠。上加一长帽以油灌之。将就著火。帝令太宰至镬所请喻曰。道行多方何必殒命。幸愿三思更就异途。益雅志确然曾无悔念。乃答曰。微躯贱命何足上留天心圣慈罔已者。愿度二十人出家。降敕即许。益乃手自执烛以然帽。帽然乃弃烛合掌诵药王品。火至眉诵声犹分明。及眼乃昧。贵贱哀嗟响振幽谷。莫不弹指称佛惆怅泪下。火至明旦乃尽。帝于时闻空中笳管异香芬苾。帝尽日方还宫。夜梦见益振锡而至。更嘱以佛法。明日帝为设会度人。令斋主唱白具序徵祥。烧身之处谓药王寺以拟本事也。
释慧芬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三 唱导
释慧芬。姓李。豫州人。幼有殊操十二出家。住谷熟县常山寺。学业优深苦行精峻。每赴斋会常为大众说法。梁楚之间悉奉其化。及魏虏毁灭佛法。乃南归京师。至乌江追骑将及。而渚次无航。芬一心念佛。俄见流船忽至。乘之获免。至都止白马寺。时御史中丞袁悯孙。常谓道人偏执未足与议。乃命左右令候觅沙门试欲语之。会得芬至。袁先问三乘四谛之理。却辩老庄儒墨之要。芬既素善经书。又音吐流便。自旦之夕袁不能穷。于是敬以为师。令子弟悉从受戒。芬又善神咒所治必验。后病笃服丸。人劝之以酒。芬曰。积时持戒宁以将死亏节。乃语弟子云。吾其去矣。以齐永明三年卒于兴福寺。年七十九。临终有训诫遗文。云云。
僧慧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生皇甫氏。安定朝那人。移居襄阳。世为衣冠。少师事荆州竹林昙顺。年二十五。讲涅槃法华十住净名杂心等。又善庄老。每说释不用都讲。吐词如云。高士宗炳刘虬张畅等。皆事之。齐高祖下诏曰。荆州僧主。风韵高简。恊道辅世。有功于国。年运已往。特听肩舆赴都。人聚观以为荣。与玄畅俱被知遇。称黑衣二杰。永明四年没。寿七十九。
高僧传·卷第八 义解五
释僧慧。姓皇甫。本安定朝那人。高士谧之苗裔。先人避难寓居襄阳。世为冠族。慧少出家。止荆州竹林寺事昙顺为师。顺庐山慧远弟子。素有高誉。慧伏膺以后专心义学。至年二十五能讲涅槃法华十住净名杂心等。性强记不烦都讲。而文句辩折宣畅如流。又善庄老为西学所师。与高士南阳宗炳刘虬等。并皆友善。炳每叹曰。西夏法轮不绝者其在慧公乎。吴国张畅经游西土。乃造慧而请交焉。齐初敕为荆州僧主。风韵秀然协道匡世。补益之功有誉遐迩。年衰常乘舆赴讲。观者号为秃头官家。与玄畅同时。时谓黑衣二杰。齐永明四年卒。春秋七十有九。后有释慧敞者。亦志素贞正。代慧为僧主。续有功效焉。慧弟子僧岫。亦以学显。力精致血疾而终。
释道慧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三 兴福 兴福 经师
释道慧。姓张。寻阳柴桑人。年二十四出家止庐山寺。素行清贞博涉经典。特禀自然之声。故偏好转读。发响含奇制无定准。条章折句绮丽分明。后出都止安乐寺。转读之名大盛京邑。晚移朱方竹林寺。诵经数万言。每夕讽咏辄闻闇中有弹指唱萨之声。宋大明二年卒。年五十一。
释法慧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生夏侯氏。不知何许人。持律甚严。隐禹穴天柱峰。诵法华经。足不履人间者三十年。为汝南周颙所师礼。王公贵人。得一识面。为一时美谈。终于所居云。
高僧传·卷第十二 诵经
释法慧。本姓夏侯氏。少而秉志精苦律行冰严。以宋大明之末。东游禹穴隐于天柱山寺。诵法华一部。蔬食布衣。志耽人外。居阁不下三十馀年。王侯税驾止拜房而反。唯汝南周颙以信解兼深。特与相接。时有慕德希礼。或因颙介意。时一见者。以齐建武二年卒于山寺。春秋八十有五。时若耶悬溜山有姓昙游者。亦蔬食诵经。苦节为业。
释慧基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出钱唐吕氏。幼俊迈。初弃家去。依祇洹寺慧义为童子。至年十五。义为启宋文帝落发。立操刻苦洞晓经史。僧伽跋摩自西域来。义遣基入室事之。诣蔡州受具足戒。跋摩曰。汝当道王江东。不可久留京邑。于是遍历江淮讲肆。精小品法华思益维摩金刚般若胜鬘等经。然义爱其纯懿。久留京师。与之同住。义亡。还钱塘止显明寺。已而绝浙栖会稽山阴法华寺。学者千馀人。宋太宗诏之。以疾力辞。元徽初又诏。不得已而行。次浙江疾作。还龟山建宝林寺。启普贤忏法。高士周颙刘瓛张融。并抠衣问道。文宣王慕仰致书。讯法华宗旨。基乃著法华义疏凡三卷。注遗教经。世敬仰其书为僧主。名重三吴。建武三年冬卒。寿八十三。
高僧传·卷第八 义解五
释慧基。姓偶。吴国钱塘人。幼而神情俊逸机悟过人。初依随祇洹慧义法师。至年十五。义嘉其神彩。为启宋文帝求度出家。文帝引见顾问允怙。即敕于祇洹寺为设会出家。舆驾亲幸公卿必集。基既栖志法门厉行精苦。学兼昏晓解洞群经。后有西域法师僧伽跋摩。弘赞禅律来游宋境。义乃令基入室供事。年满二十度蔡州受戒。跋摩谓基曰。汝当道王江东不须久留京邑。于是四五年中游历讲肆备访众师。善小品法华思益维摩金刚波若胜鬘等经。皆思探玄颐鉴勜幽凝。提章比句丽溢终古。基师慧义既德居物宗道王荆土。士庶归依利养纷集。以基懿德可称。乃携共同活。及义之亡后。资生杂物近盈百万。基法应获半。悉舍以为福。唯取粗故衣钵协以东归。还止钱塘显明寺。顷之进适会稽。仍止山阴法华寺。尚学之徒追踪问道。于是遍历三吴讲宣经教。学徒至者千有馀人。宋太宗遣使迎请。称疾不行。元徽中复被徵诏。始行过浙水。复动疾而还。乃于会邑龟山立宝林精舍。手叠塼石躬自指麾。架悬乘险制极山状。初立三层匠人小拙。后天震毁坏更加修饰。遂穷其丽美。基尝梦见普贤因请为和上。及寺成之后。造普贤并六牙白象之形。即于宝林设三七斋忏。士庶鳞集献奉相仍。后周颙莅剡请基讲说。颙既素有学功特深佛理。及见基访覈日有新异。刘瓛张融并申以师礼崇其义训。司徒文宣王钦风慕德。致书慇勤。访以法华宗旨。基乃著法华义疏。凡有三卷。及制门训义序三十三科。并略申方便旨趣会通空有二言。及注遗教等。并行于世。基既德被三吴声驰海内。乃敕为僧主掌任十城。盖东土僧正之始也。于是从容讲道训厉禅慧。四远从风五众归伏。基性烈而能温。气清而且穆。故预在门人莫不兢战。以齐建武三年冬十一月卒于城傍寺。春秋八十有五。初基寝疾。弟子薨见梵僧数人皆踞砌坐。问所从来。答云。从大乘国来奉迎基和上。后数日而亡。因窆于法华山南。特进庐江何胤为造碑文于宝林寺。铭其遗德。基弟子德行慧旭道恢。并学业优深。次第敷讲。各领门徒继轨前辙。后有沙门慧谅接掌僧任。谅亡次沙门慧永。永风姿瑰雅德行清严。亦游刃众经。时当讲说。永后次沙门慧深。亦基之弟子。深与同学法洪。并以戒洁见重。深后次沙门昙与。亦沈审有器局。
释慧重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三 唱导
释慧重。姓闵。鲁国人。侨居金陵早怀信悟。有志从道愿言未遂。已长斋菜食每率众斋会。常自为唱导。如此累时。乃上闻于宋孝武。大明六年敕为新安寺出家。于是专当唱说。禀性清敏识悟深沈。言不经营应时若泻。凡预闻者皆留连信宿增其恳诣。后移止瓦官禅房。永明五年卒。年七十三。时瓦官复有释法觉。又敦慧重之业。亦擅名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