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郑国人。乐师,目盲。郑以马百六十匹及乐师师茷、师慧纳赂于宋,换回在宋之叛逃者。师慧过宋廷,欲溲,扶之者告知此乃朝廷。慧云宋廷必无人,若有人,岂有不为郑国贤相子产等,主动交出叛逃者,而必待赠以演唱淫乐之盲人。宋司城子罕闻之,固请归乐师于郑。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一
慧湛。本姓彭。任城人也。神貌超远精操殊特。渊情旷达济物为务。恶衣蔬食乐在其中。尝荷衣山行逢群劫。欲举刃向湛。手不能胜。因求湛所负衣。湛欢笑而与曰。君意望甚重所获殊轻。复解其衣内新裙与之。劫即辞谢并以还湛。湛舍之而去。建元二年渡江。司空何充大加崇敬请居建福寺住云。
除身心病,增长福慧门
【三藏法数】
圣六字陀罗尼等经云:行人持诵陀罗尼,能除种种身心病苦,及一切贪瞋痴心,自然消灭。凡所出言,人皆信受。一切经论并世间典籍,自然通晓。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增长一切福慧也。
具足智慧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常以妙观之智,观察一切诸法,悉皆明了,通达无碍。如经所说,观于如来常乐我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乃至观法二相,所谓空不空、常无常、乐无乐、我无我、净不净之类,是名具足智慧。(常乐我净者,谓不迁不变名常,离生死苦名乐,八大自在名我,离诸惑染名净,即佛之四德也。)
燄慧地断障證真
【三藏法数】
谓菩萨见诸众生,堕于烦恼,故发大慈,具修三十七品道法,发起慧燄,即断微细烦恼现行障,證无摄受真如,是名燄慧地断障證真。(三十七品道法者,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四念处;已生恶令永断,未生恶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长,未生善令得生,是四正勤;欲如意足、念如意足、精进如意足、思惟如意足,是四如意足;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为五根;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是为五力;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除觉分、定觉分、舍觉分,是七觉分;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八正道。以上诸法,总为三十七品也。微细烦恼现行者,谓无明微细之惑现起也。无摄受真如者,谓證此真如,无所系属也。)
善慧地断障證真
【三藏法数】
谓菩萨以无量智,观察众生境界,皆如实知,得无碍智慧,遍说诸法,普令获益,即断利他门中不欲行障,證智自在真如,是名善慧地断障證真。(不欲行者,谓第八地于无相中舍离功用也。智自在真如者,谓得此真如已,于四无碍智得自在也。)
焰慧地寄须陀洹乘
【三藏法数】
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谓四地菩萨初断俱生身见,观于道品,同于初果须陀洹,故云焰慧地寄须陀洹乘。(俱生身见者,谓见惑与形俱生,即初托胎之时也。道品即三十七道品也。)
善慧地寄显一乘
【三藏法数】
谓九地菩萨,以无量智,观察无边境界,说法教化众生,超于世、出世间,是一乘法,故云善慧地寄显一乘。
舍利弗,智慧第一
【三藏法数】
梵语舍利弗,华言鹙子。其母眼如鹙鹭,从母立字,故名舍利弗。善解诸法,故称智慧第一。
慧度三行
【三藏法数】
此慧度有三种:一、生空无分别慧,谓平等照了俗谛之法,无生灭相;二、法空无分别慧,谓平等照了真谛之法,悟性本空;三、俱空无分别慧,谓全照中道,超前二空,悉皆平等,是为慧度三行。(俗谛者,谓建立一切法也;真谛者,谓泯绝一切法也。)
智慧方便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者,远离愚痴烦恼,长养一切功德,欢喜爱乐,心无厌足,开发慧解,成就菩提,是为智慧方便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智慧减少
【三藏法数】
谓饮酒昏迷,狂騃(语骇切)愚痴,而智慧减少也。
一切身业随智慧行
【三藏法数】
谓佛现诸胜相,调伏众生,称智演说一切诸法,令其各得解悟證入,是名身业随智慧行。
一切口业随智慧行
【三藏法数】
谓佛以微妙清净之语,随智而转,化导利益一切众生,是名一切口业随智慧行。
一切意业随智慧行
【三藏法数】
谓佛以清净意业,随智而转,入众生心而为说法,除灭无明痴暗之膜,是名意业随智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