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慌乱(慌亂)  拼音:huāng luàn
慌张而忙乱。《三国演义》第一○三回:「魏兵在祁山攻打蜀寨,听知司马懿大败,失了渭南营寨,军心慌乱。」
《國語辭典》:胶胶(膠膠)  拼音:jiāo jiāo
1.拟声词。形容禽鸟的鸣声。《诗经。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后汉书。卷六○上。马融传》:「群鸣胶胶,鄙騃噪欢。」
2.纷扰的样子。《庄子。天道》:「尧曰:『胶胶扰扰乎!子,天之合也;我,人之合也。』」
《國語辭典》:扰乱(擾亂)  拼音:rǎo luàn
1.纷扰、纷乱。《汉书。卷二三。刑法志》:「从民之欲,而不扰乱。」《三国演义》第一一回:「今天下扰乱,王纲不振。」也作「扰动」。
2.破坏、骚扰。如:「扰乱治安」。
《漢語大詞典》:荒扰(荒擾)
(1).灾荒兵乱。宋书·沈庆之传:“荒扰之后,乡邑流散, 庆之 躬耕垄亩,勤苦自立。”
(2).慌乱。荒,通“ 慌 ”。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叔夜有道之士:“若彼中无所养,则赴市之时,神魄荒扰,呼天请命之不暇,岂能愉心和气,雍容奏技如在豫暇时耶?”
《漢語大詞典》:急乱(急亂)
慌乱。白雪遗音·马头调·寄柬之二:“悄立在窗外,慌的那狂生,哎哟急乱不消停。”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十章:“在急乱中,她张开喉咙高喊:‘救人呀,救人呀!’”
分類:慌乱
《漢語大詞典》:惶挠(惶撓)
(1).慌乱。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裴城客:“忽见猛虎负一物至,众皆惶挠,则共闞喝之,仍大击板屋并物。”
(2).惧怕不能坚持。 唐 萧仿 《与浙江郑商绰大夫雪门生薛扶状》:“某裁断自己,实无愧怀,敦朝廷厚风,去士林时态,此志惶挠,岂惮悔尤!”
《國語辭典》:炸窝(炸窩)  拼音:zhà wō
蜂或鸟群自巢中惊乱飞散。亦用于比喻人由于受惊吓而慌乱成一团。
《國語辭典》:怆慌(愴慌)  拼音:chuàng huāng
慌乱。《西游记》第一三回:「正怆慌之间,渐渐的东方发白,那二怪至天晓方散。」
分類:慌乱
《國語辭典》:镇定(鎮定)  拼音:zhèn dìng
1.使安定、平静。《国语。晋语七》:「柔惠小物,而镇定大事。」《文明小史》第四三回:「二来现在谣言虽定,人心不免狐疑,大帅去走一趟,也可以镇定镇定人心。」
2.沉著稳定,临事不乱。如:「出了这么多状况,他还是非常镇定,按部就班,照原定计画进行。」
《漢語大詞典》:兽骇(獸駭)
野兽惊窜。亦以形容慌乱状。孙子·行军:“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 杜牧 注:“凡敌欲覆我,必由他道险阻林木之中,故驱起伏兽骇逸也。”《三国志·蜀志·谯周传》:“当 秦 罢侯置守之后,民疲 秦 役,天下土崩,或岁改主,或月易公,鸟惊兽骇,莫知所从。”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花老虎:“ 苗 匪既知王持重不战,乃兽骇豕突。”
《国语辞典》:沉著  拼音:chén zhuó
1.沉稳著实而不轻浮。宋。范成大〈读白傅洛中老病后诗戏书〉诗:「陶写赖歌酒,意象颇沉著。」
2.镇静而不慌乱。如:「性情稳重的人,做事沉著,绝不急躁。」
《国语辞典》:乘乱(乘乱)  拼音:chéng luàn
趁著慌乱不安的时候。《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潞兵乘乱,大队赶来,多四散落荒而走。」
《國語辭典》:忙乱(忙亂)  拼音:máng luàn
忙碌烦乱。如:「他在忙乱时仍能保持镇定,令人钦佩。」《红楼梦》第五八回:「说著,宝玉便也坐下,看著众人忙乱了一回。」
《國語辭典》:恇扰(恇擾)  拼音:kuāng rǎo
恐慌失措。《宋书。卷八九。袁粲传》:「秉、侯伯等并赴石头,本期夜发,其日秉恇扰不知所为。」《北史。卷二。魏恭宗景穆帝本纪》:「此由贼恇扰,何有营上而有此尘?」
分類:恐惧慌乱
《漢語大詞典》:获铎(獲鐸)
喧闹,慌乱。 元 关汉卿 《普天乐·崔张随分好事》曲:“猛见了倾国倾城貌,将一箇发慈悲脸儿朦着,葫芦啼到晓,酩子里家去,只落得两下里获鐸。”
分類:喧闹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