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谗言三至
 
投杼疑
 
谤言三至
 
曾家机
 
三言移曾母
 
谗言三及
 
慈母疑
 
相关人物
曾参


《战国策》卷四〈秦策·秦武王谓甘茂〉~50~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踰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简释

投杼:指流言可畏。唐李白《系寻阳上崔相涣三首》之二:“虚言误公子,投杼惑慈亲。”

谗言三及:喻受谗言诬陷。唐李白《答三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例句

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毛遂不堕井,曾参宁杀人。虚言误公子,投杼惑慈亲。 李白 系寻阳上崔相涣三首之二

伯奇掇蜂贤父逐,曾参杀人慈母疑。 李端 杂歌

吾怜曾家子,昔有投杼疑。 沈佺期 枉系二首之一

曾家机上闻投杼,尹氏园中见掇蜂。 白居易 思子台有感二首之一

谤言三至后,直道叹何如。 钱起 送李明府去官


《毛诗正义》卷三之三〈国风·卫风·伯兮〉~39~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汉·毛亨传:「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
典故
名登雁塔
 
慈恩勒名


《唐摭言》卷三〈以其人不称才试而后惊〉
进士题名,自神龙之后,过关宴后,率皆期集于慈恩塔下题名。
《南部新书》卷乙
韦肇初及第,偶于慈恩塔下题名,后进慕效之,遂成故事。
《雍录》卷十〈寺观·慈恩寺〉~507~
钱希白南部新书则曰:「韦肇初及第,偶于慈恩塔下题名,后人慕效,遂为故事。」

《全唐诗》卷四百二十四〈慈乌夜啼〉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典故  
倚堂门
 
慈颜望久

相关人物
王孙贾


《战国策》卷十三《齐策六》
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女今事王,王出走,女不知其处,女尚何归?」

例句

且副倚门望,莫辞趋府劳。 刘长卿 客舍赠别韦九建赴任河南韦十七造赴任郑县就便觐省

遥知倚门处,江树正氛氲。 刘长卿 送孙莹京监擢第归蜀觐省

遥知骢马色,应待倚门看。 刘长卿 送度支留后若侍御之歙州便赴信州省觐

新年向国泪,今日倚门心。 刘长卿 酬郭夏人日长沙感怀见赠

慈亲倚门望,不见萱草花。 孟郊 游子

怀中江橘熟,倚处戟门秋。 岑参 送裴校书从大夫溜觐省

天从扇枕愿,人遂倚门情。 张说 岳州别姚司马绍之制许归侍

他日将何见,愁来独倚门。 张说 岳州别子均

闻道慈亲倚门待,到时兰叶正萋萋。 李嘉祐 送从弟永任饶州录事参军

使君怜小阮,应念倚门愁。 李嘉祐 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高堂倚门望伯鱼,鲁中正是趋庭处。 李白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停停倚门念,瑟瑟风雨夕。 李群玉 小弟艎南游近书来

猗欤白华秀,伤心倚门夕。 李群玉 送魏圭觐省

已结门庐望,无令霜雪残。 杜甫 别董颋

宁闻倚门夕,尽力洁飧晨。 杜甫 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

倚门固有望,敛衽就行役。 杜甫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

还申供帐别,言赴倚门期。 独孤及 送李宾客荆南迎亲

愧见高堂上,朝朝独倚门。 王冷然 淮南寄舍弟

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 王维 送友人南归

同怀扇枕恋,独念倚门愁。 王维 送崔三往密州觐省

怜君展骥去,能解倚门愁。 钱起 送外甥范勉赴任常州长史兼觐省

将趋倚门望,还念同人别。 高适 宋中别李八

典故
盘中钓
 
钓鱼座上
 
铜盘钓鱼

相关人物
左慈
 
曹操(魏武帝)


《后汉书》卷八十二下《方术传·左慈传》
左慈字元放,庐江人也。少有神道。尝在司空曹操坐,操从容顾众宾曰:「今日高会,珍羞略备,所少吴松江鲈鱼耳。」放于下坐应曰:「此可得也。」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于盘中,须臾引一鲈鱼出。操大拊掌笑,会者皆惊。操曰:「一鱼不周坐席,可更得乎?」放乃更饵钩沈之,须臾复引出,皆长三尺馀,生鲜可爱。操使目前鲙之,周浃会者。操又谓曰:「既已得鱼,恨无蜀中生姜耳。」

例句

玉管时来凤,铜盘即钓鱼。 王维 赠东岳焦炼师

卖鲊市中何许人,钓鱼坐上谁家子。 韩翃 赠别华阴道士

典故 
左慈掷杯

相关人物
左慈


晋·葛洪《神仙传》卷五《左慈》
公闻慈求分杯饮酒,谓当使公先饮以与慈尔。而拔道簪以画杯,酒中断,其间相去数吋。即饮半,半与公。公不善之,未即为饮。慈乞尽自饮之。饮毕以杯掷屋栋,杯悬摇动似飞鸟,俯仰之状,若欲落而不落,举坐莫不视杯,良久乃坠。既而已失慈矣。

例句

初平起石,左慈掷杯。 李瀚 蒙求

饮人聊割酒,送客乍分风。 王维 赠焦道士

典故
老汉滨

相关人物
荀爽(字慈明)


《后汉书》卷六十二《荀淑传》附《荀爽传》
后遭党锢,隐于海上,又南遁汉滨,积十馀年,以著述为事,遂称为硕儒。

例句

近更婴衰疾,空思老汉滨。 李端 送友入关(一本题上有代从兄衡四字)

典故
平反赖母慈
 
一度平反供一笑


《汉书》卷七十一〈隽疏于薛平彭列传·隽不疑〉~3035~
隽不疑字曼倩,勃海人也。治春秋,为郡文学,进退必以礼,名闻州郡。……久之,武帝崩,昭帝即位,而齐孝王孙刘泽交结郡国豪杰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不疑发觉,收捕,皆伏其辜。擢为京兆尹,赐钱百万。京师吏民敬其威信。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有所平反,活几何人?」即不疑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语言异于他时;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典故
入羊中

相关人物
左慈


《后汉书》卷八十二下〈方术列传·左慈〉~2747~
左慈字元放,庐江人也。少有神道。尝在司空曹操坐,操从容顾众宾曰:「今日高会,珍羞略备,所少吴松江鲈鱼耳。」放于下坐应曰:「此可得也。」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于盘中,须臾引一鲈鱼出。操大拊掌笑,会者皆惊。操曰:「一鱼不周坐席,可更得乎?」放乃更饵钩沈之,须臾复引出,皆长三尺馀,生鲜可爱。操使目前鲙之,周浃会者。操又谓曰:「既已得鱼,恨无蜀中生姜耳。」放曰:「亦可得也。」操恐其近即所取,因曰:「吾前遣人到蜀买锦,可过敕使者,增市二端。」语顷,即得姜还,并获操使报命。后操使蜀反,验问增锦之状及时日早晚,若符契焉。后操出近郊,士大夫从者百许人,慈乃为赍酒一升,脯一斤,手自斟酌,百官莫不醉饱。操怪之,使寻其故,行视诸炉,悉亡其酒脯矣。操怀不喜,因坐上收欲杀之,慈乃却入壁中,霍然不知所在。或见于市者,又捕之,而市人皆变形与慈同,莫知谁是。后人逢慈于阳城山头,因复逐之,遂入走羊群。操知不可得,乃令就羊中告之曰:「不复相杀,本试君术耳。」忽有一老羝屈前两膝,人立而言曰:「遽如许。」即竞往赴之,而群羊数百皆变为羝,并屈前膝人立,云「遽如许」,遂莫知所取焉。
《后汉书》卷八十二下《方术传·左慈传》
左慈字元放,庐江人也。少有神道。尝在司空曹操坐,操从容顾众宾曰:「今日高会,珍羞略备,所少吴松江鲈鱼耳。」放于下坐应曰:「此可得也。」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于盘中,须臾引一鲈鱼出。操大拊掌笑,会者皆惊。操曰:「一鱼不周坐席,可更得乎?」放乃更饵钩沈之,须臾复引出,皆长三尺馀,生鲜可爱。操使目前鲙之,周浃会者。操又谓曰:「既已得鱼,恨无蜀中生姜耳。」放曰:「亦可得也。」操恐其近即所取,因曰:「吾前遣人到蜀买锦,可过敕使者,增市二端。」语顷,即得姜还,并获操使报命。后操使蜀反,验问增锦之状及时日早晚,若符契焉。 后操出近郊,士大夫从者百许人,慈乃为赍酒一升,脯一斤,手自斟酌,百官莫不醉饱。操怪之,使寻其故,行视诸炉,悉亡其酒脯矣。操怀不喜,因坐上收欲杀之,慈乃却入壁中,霍然不知所在。或见于市者,又捕之,而市人皆变形与慈同,莫知谁是。后人逢慈于阳城山头,因复逐之,遂入走羊群。操知不可得,乃令就羊中告之曰:「不复相杀,本试君术耳。」忽有一老羝屈前两膝,人立而言曰:「遽如许。」即竞往赴之,而群羊数百皆变为羝,并屈前膝人立,云「遽如许」,遂莫知所取焉。

例句

出游居鹤上,避祸入羊中。 李端 雪夜寻太白道士

典故
无双誉

相关人物
荀爽(字慈明)


《后汉书》卷六十二〈荀淑列传·(子)荀爽〉~2050~
爽字慈明,一名谞。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太尉杜乔见而称之,曰:「可为人师。」爽遂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徵命不应。颍川为之语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典故
荀家头龙

相关人物
荀淑
 
荀爽(字慈明)

参考典故
八龙
 
荀爽


《后汉书》卷六十二〈荀韩钟陈列传·荀淑 〉~2049~
荀淑字季和,颍川颍阴人,荀卿十一世孙也。少有高行,博学而不好章句,多为俗儒所非,而州里称其知人。安帝时,徵拜郎中,后再迁当涂长。去职还乡里。当世名贤李固、李膺等皆师宗之。及梁太后临朝,有日食地震之变,诏公卿举贤良方正,光禄勋杜乔、少府房植举淑对策,讥刺贵倖,为大将军梁冀所忌,出补朗陵侯相。事明理,称为神君。顷之,官归,闲居养志。产业每增,辄以赡宗族知友。年六十七,建和三年卒。李膺时为尚书,自表师丧。二县皆为立祠。有子八人:俭,绲,靖,焘,汪,爽,肃,专,并有名称,时人谓「八龙。」
《后汉书》卷六十二〈荀韩钟陈列传·荀爽 〉~2050~
爽字慈明,一名谞。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注疏》。太尉杜乔见而称之,曰:「可为人师。」爽遂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徵命不应。颍川为之语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爽出仕后,累迁至司空。

例句

贾氏许频趋季虎,荀家因敢谒头龙。 黄滔 投翰长赵侍郎

典故
荀爽

相关人物
荀爽(字慈明)


《后汉书》卷六十二〈荀淑列传·(子)荀爽〉~2050~
爽字慈明,一名谞。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注疏》。太尉杜乔见而称之,曰:「可为人师。」爽遂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徵命不应。颍川为之语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爽出仕后,累迁至司空。

例句

韦玄方继相,荀爽复齐名。 张九龄 故徐州刺史赠吏部侍郎苏君挽歌词三首

典故
舆奉潘慈

相关人物
傅祗


《晋书》卷四十七〈傅玄列传·(咸从父弟)傅祗〉~332~
寻迁太子少傅,上章逊位还第。及成都王颖为太傅,复以祗为少傅,加侍中。怀帝即位,迁光禄大夫、侍中,未拜,加右仆射、中书监。时太傅东海王越辅政,祗既居端右,每宣君臣谦光之道,由此上下雍穆。祗明达国体,朝廷制度多所经综。历左光禄、开府,行太子太傅,侍中如故。疾笃逊位,不许。迁司徒,以足疾,诏版舆上殿,不拜。
《昭明文选》卷十六〈赋辛·志下·闲居赋〉~705~
于是凛秋暑退,熙春寒往。微雨新晴,六合清朗。太夫人乃御版舆,升轻轩,远览王畿,近周家园。唐·李善注:「版舆,车名。傅畅《晋诸公赞》曰:『傅祗以足疾,版舆上殿。』版舆,一名步舆。周迁《舆服杂事记》曰:『步舆方四尺,素木为之,以皮为襻,之,自天子至庶人通得乘之。』」
典故
元放掷杯

相关人物
左慈


《太平广记》卷十一〈神仙十一·左慈〉~76~
左慈字元放,庐江人也。明五经,兼通星气,见汉祚将衰,天下乱起,乃叹曰:「值此衰乱,官高者危,财多者死。当世荣华,不足贪也。」乃学道,尤明六甲,能役使鬼神,坐致行厨。精思于天柱山中,得石室中《九丹金液经》,能变化万端,不可胜记。魏曹公闻而召之,闭一石室中,使人守视,断谷期年,及出之,颜色如故。曹公自谓生民无不食道,而慈乃如是,必左道也,欲杀之。慈已知,求乞骸骨。曹公曰:「何以忽尔?」对曰:「欲见杀,故求去耳。」公曰:「无有此意,公却高其志,不苟相留也。」乃为设酒,曰:「今当远旷,乞分杯饮酒。」公曰:「善。」是时天寒,温酒尚热,慈拔道簪以挠酒,须臾,道簪都尽,如人磨墨。初,公闻慈求分杯饮酒,谓当使公先饮,以与慈耳,而拔道簪以画,杯酒中断,其间相去数寸。即饮半,半与公。公不善之,未即为饮,慈乞尽自饮之。饮毕,以杯掷屋栋,杯悬摇动,似飞鸟俯仰之状,若欲落而不落,举坐莫不视杯,良久乃坠,既而已失慈矣。寻问之,还其所居。曹公遂益欲杀慈,试其能免死否。乃敕收慈,慈走入群羊中,而追者不分,乃数本羊,果馀一口,乃知是慈化为羊也。追者语主人意,欲得见先生,暂还无怯也。俄而有大羊前跪而曰:「为审尔否?」吏相谓曰:「此跪羊,慈也。」欲收之。于是群羊咸向吏言曰:「为审尔否?」由是吏亦不复知慈所在,乃止。后有知慈处者,告公,公又遣吏收之,得慈。慈非不能隐,故示其神化耳。于是受执入狱。狱吏欲拷掠之,户中有一慈,户外亦有一慈,不知孰是。公闻而愈恶之,使引出市杀之。须臾,忽失慈所在,乃闭市门而索。或不识慈者,问其状,言眇一目,著青葛巾青单衣,见此人便收之。及尔,一市中人皆眇目,著葛巾青衣,卒不能分。公令普逐之,如见便杀。后有人见知,便斩以献公,公大喜,及至视之,乃一束茅,验其尸,亦亡处所。后有人从荆州来,见慈。刺史刘表,亦以慈为惑众,拟收害之。表出耀兵,慈意知欲见其术,乃徐徐去,因又诣表云:「有薄礼,愿以饷军。」表曰:「道人单侨,吾军人众,安能为济乎?」慈重道之,表使视之,有酒一斗,器盛,脯一束,而十人共举不胜。慈乃自出取之,以刀削脯投地,请百人奉酒及脯,以赐兵士,酒三杯,脯一片,食之如常脯味,凡万馀人,皆周足,而器中酒如故,脯亦不尽,坐上又有宾客千人,皆得大醉。表乃大惊,无复害慈之意。数日,乃委表去,入东吴。有徐堕者,有道术,居丹徒,慈过之。堕门下有宾客,车牛六七乘,欺慈云:「徐公不在。」慈知客欺之,便去。客即见牛在杨树杪行,适上树即不见,下即复见行树上。又车毂皆生荆棘,长一尺,斫之不断,推之不动。客大惧,即报徐公,有一老翁眇目,吾见其不急之人,因欺之云:「公不在,」去后须臾,牛皆如此,不知何等意。公曰:「咄咄,此是左公过我,汝曹那得欺之,急追可及。」诸客分布逐之,及慈,罗布叩头谢之。慈意解,即遣还去。及至,车牛等各复如故。慈见吴主孙讨逆,复欲杀之。后出游,请慈俱行,使慈行于马前,欲自后刺杀之。慈在马前,著木履,挂一竹杖,徐徐而行,讨逆著鞭策马,操兵逐之,终不能及。讨逆知其有术,乃止。后慈以意告葛仙公,言当入霍山,合九转丹,遂乃仙去。
《國語辭典》:投杼  拼音:tóu zhù
杼,织布机上用来牵引纬线的器具。投杼指曾参母亲受惑于谣言,终疑曾子杀人,投杼踰墙而逃的故事。见《战国策。秦策二》。后比喻谣言众多,就连最亲信的人也会动摇坚定的信念。《史记。卷七一。樗里子甘茂传》:「今臣之贤不若曾参,王之信臣又不如曾参之母信曾参也,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也作「投杼之惑」、「投杼之疑」。
《國語辭典》:投梭  拼音:tóu suō
1.晋朝谢鲲调戏邻家的女子,却被投掷织布机上的梭子打落了两颗牙齿。典出《晋书。卷四九。谢鲲传》。比喻拒绝淫荡之事。也作「投梭之拒」、「投梭折齿」。
2.比喻轻便快捷。宋。苏轼百步洪〉诗二首之一:「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國語辭典》:投梭折齿(投梭折齒)  拼音:tóu suō zhé chǐ
女子拒绝男子调戏。参见「投梭」条。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六。诗》:「惟静女篇则真难解其言。此女俟我于城隅,又贻我以物,我悦其美。若称誉贤女,岂容作此等语,必至投梭折齿矣。」
《國語辭典》:曾参杀人(曾參殺人)  拼音:zēng shēn shā rén
曾参在费地时,有一个与他姓名相同的人杀了人,误传为曾参杀人,曾母起先不信,但经人再三的传告,便信以为真,丢下手中正在织布的杼,吓得逃跑了。典出《战国策。秦策二》。后比喻流言可畏或诬枉的灾祸。唐。韩愈 释言:「市有虎,而曾参杀人,谗者之效也。」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二出:「这冤怎伸,硬叠成曾参杀人!」也作「曾母投杼」。
分類:流言可畏
《国语辞典》:曾母投杼  拼音:zēng mǔ tóu zhù
曾母,指曾参的母亲。杼,织布用的梭。曾母投杼指因曾母再三听说曾参杀人,终于心生恐惧,丢下手中梭具踰墙逃走。比喻流言可畏或诬枉的灾祸。《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朕以不明,虽有曾母投杼之疑,犹冀言者不信,以为国福。」南朝梁。简文帝〈六根忏文〉:「谗言三至,曾母投杼,端木一说,越霸吴亡。」也作「曾参杀人」。
《漢語大詞典》:北堂萱
(1).指萱草。语本诗·卫风·伯兮:“焉得諼草,言树之背。” 毛 传:“諼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谖草,即萱草,俗名忘忧草。 南朝 梁 吴均 《酬别江主簿屯骑》诗:“何用赠分首,自有北堂萱。” 唐 骆宾王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诗之二:“忘怀南涧藻,蠲思北堂萱。坐叹华滋歇,思君谁为言?”
(2).借指母亲。 宋 王楙 野客丛书·萱堂桑梓:“今人称母为北堂萱,盖祖毛诗·伯兮诗:‘焉得諼草,言树之背。’……其意谓君子为王前驱,过时不反,家人思念之切,安得諼草种於北堂,以忘其忧,盖北堂幽阴之地,可以种萱。初未尝言母也,不知何以遂相承为母事。” 清 周亮工 《题李武曾灌园养母图》诗:“荷鉏忘旦暮,得慰北堂萱。”
《國語辭典》:堂萱  拼音:táng xuān
母亲。参见「萱堂」条。宋。范成大 致政承奉卢君挽词:「眼看庭玉成名后,身及堂萱未老时。」
分類:母亲
《漢語大詞典》:慈萱
母亲。 清 虞名 《指南公·举义》:“长别慈萱,遥诀寒楸,则咱要寻起国恨,捐却家忧。”参见“ 萱堂 ”。
分類:母亲
《國語辭典》:萱堂  拼音:xuān táng
本指母亲的居室。见《诗经。卫风。伯兮》唐。孔颖达。正义。后借指母亲。宋。叶梦得 再任后遣模归按视石林诗四首之二:「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怀。」也作「堂萱」、「谖堂」。
分類:忘忧
《國語辭典》:萱堂  拼音:xuān táng
本指母亲的居室。见《诗经。卫风。伯兮》唐。孔颖达。正义。后借指母亲。宋。叶梦得 再任后遣模归按视石林诗四首之二:「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怀。」也作「堂萱」、「谖堂」。
分類:忘忧
《国语辞典》:慈乌反哺(慈乌反哺)  拼音:cí wū fǎn bǔ
乌鸦雏鸟长大后,知衔食哺养母鸟。比喻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孤本元明杂剧。薛苞认母。第二折》:「常言道马有垂缰,犬有那展草,踹踏街心,慈乌反哺。」也作「慈乌返哺」。
《國語辭典》:倚门(倚門)  拼音:yǐ mén
1.形容父母急切盼望子女回家。《战国策。齐策六》:「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唐。王维 送友人南归诗:「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
2.靠在门边。《红楼梦》第二三回:「刚至穿堂门前,只见袭人倚门立在那里,一见宝玉回来,堆下笑来。」
3.妓女靠在门边招揽顾客。
《國語辭典》:倚门卖笑(倚門賣笑)  拼音:yǐ mén mài xiào
靠在门上装出笑脸来招揽客人。语本《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指娼妓生涯。《老残游记二编》第二回:「儜看我们这样打扮,并不像那倚门卖笑的娼妓。」也作「倚门卖俏」。
分類:妓女卖淫
《漢語大詞典》:门闾望(門閭望)
见“ 门閭之望 ”。
《漢語大詞典》:门闾之望(門閭之望)
战国策·齐策六:“ 王孙贾 年十五,事 閔王 。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閭而望。’”后用“门閭之望”谓父母对子女的想望。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严君 老泉居士 ,家慈 程氏安人 ,春风庭畔,每叨诗礼之闻;夜雨灯前,时念门閭之望。”《花月痕》第四五回 栖霞居士 评:“高歌有鬼,徒为沟壑之填;食字无灵,莫慰门閭之望。”亦省作“ 门閭望 ”。 唐 杜甫 《别董颋》诗:“已结门閭望,无令霜雪残。”
《漢語大詞典》:割酒
晋 葛洪 神仙传·左慈:“公闻 慈 求分杯饮酒,谓当使公先饮,以餘与 慈 耳。而﹝ 慈 ﹞拔道簪以画盃酒,中断,其间相去数寸,即饮半,半与公。”后因以“割酒”为道家饮宴的典实。 唐 王维 《赠焦道士》诗:“饮人聊割酒,送客乍分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