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8,分1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释绍慈( 赵 )
释智深(号 湛堂 沈 慈行 )
释妙云(字 慈室 杨 )
钦慈皇后( 潞王妃 钦慈皇后 )
郑兴裔(字 光锡 名 兴宗 忠肃 )
释子元(号 万事休 慈照宗主 )
何慈
杨简(字 敬仲 世称 慈湖先生 文元 )
潘慈明
李皇后( 慈懿 )
赵惇(庙号 光宗 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帝、宋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帝 别称 宋光宗 恭王 )
郑应龙(字 少慈 )
释法慈
田慈龙
其它辞典(续上)
释真慈(号 元庵 李 )释绍慈( 赵 )
释智深(号 湛堂 沈 慈行 )
释妙云(字 慈室 杨 )
钦慈皇后( 潞王妃 钦慈皇后 )
郑兴裔(字 光锡 名 兴宗 忠肃 )
释子元(号 万事休 慈照宗主 )
何慈
杨简(字 敬仲 世称 慈湖先生 文元 )
潘慈明
李皇后( 慈懿 )
赵惇(庙号 光宗 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帝、宋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帝 别称 宋光宗 恭王 )
郑应龙(字 少慈 )
释法慈
田慈龙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真慈,号元庵,俗姓李,潼川(今四川三台)人。初依成都正法出家,后南游,依道颜禅师。住婺州智者寺。为南岳下十七世,东林道颜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二○、《补续高僧传》卷一一有传。今录诗三首。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真慈号元庵。潼川李氏子也。总角即慕空寂好游伽蓝。恳父母依成都之正法院圆顶受具足大小乘戒。洁肃冰雪解慧日隆。耽嗜贝文遍游讲肆。听圆觉修多罗。至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毕竟无体实同幻化。因而有省颂曰。一颗明珠。在我这里。拨著动著。放光动地。呈似诸座讲师。无能识者。归举受业师。师以狗子无佛性话诘之。慈曰。百千公案无出此颂也。师乃叱出。因而南游庐阜挂锡圆通。时卐庵为西堂为众入室。举僧问云门。拨尘见佛时如何。门曰。佛亦是尘。慈闻豁然。随声便喝。以手指胸曰。佛亦是尘。复呈颂曰。拨尘见佛佛亦是尘。问了答了直下翻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又颂尘尘三昧曰。钵里饭桶里水。别宝昆崙坐潭底。一尘尘上走须弥。明眼波斯笑弹指。笑弹指珊瑚枝上清风起。卐庵颔之。于是声扬四表道洽殊途。出主智者诲诱学者。大屠龙之手焉。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元庵。真慈者。潼州李氏子。初依成都正法出家。具戒。嗣游讲肆听圆觉。至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毕竟无体。实同幻化。因而有省。作颂曰。一颗明珠。在我这里。拨著动著。放光动地。归以呈其师。其师诘之。师曰。虽百千万亿公案。不出此颂也。其师以为不逊。乃叱去。因南游。至庐山圆通。时卐庵为西堂。为众入室。举僧问云门。拨尘见佛时如何。门云。佛亦是尘。师随声便喝。以手指胸曰。佛亦是尘。复颂曰。拨尘见佛。佛亦是尘。问了答了。直下翻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又颂尘尘三昧曰。钵里饭。桶里水。别宝昆崙坐潭底。一尘尘上走须弥。明眼波斯笑弹指。笑弹指。珊瑚枝上清风起。卐庵深肯之。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真慈,字元庵,潼州李氏子也。总角即慕空寂,好游伽蓝。恳父母,依成都之正法院圆顶,受具足,大小乘戒,洁肃冰雪,解慧日隆。耽嗜贝文,遍游讲肆,听《圆觉修多罗》,至“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毕竟无体,实同幻化。”因而有省,颂曰:“一颗明珠,在我这里。拨著动著,放光动地。”呈似诸座讲师,无能识者。归举受业师,师以狗子无佛性话诘之。慈曰:“百千公案,无出此颂也。”师乃叱出。因而南游庐阜,挂锡圆通。时卐庵为西堂,为众入室,举“僧问云门,拨尘见佛时如何?门曰:佛亦是尘。”慈闻豁然,随声便喝,以手指胸曰:“佛亦是尘。”复呈颂曰:“拨尘见佛,佛亦是尘。问了答了,直下翻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又颂尘尘三昧曰:“钵里饭,桶里水,别宝昆崙坐潭底。一尘尘上走须弥,明眼波斯笑弹指。笑弥指,珊瑚枝上清风起。”卐庵颔之。于是声扬四表,道洽殊途,出主智者,诲诱学者,大屠龙之手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二
释妙云,字慈室。姓杨氏,明州人。从学于清修久法师,通达教观。绍兴十九年,继主清修,历慈溪、南湖,寻退居溪口吴氏庵。一日往别吴君,归而沭浴趺坐,谓侍人曰:“吾有瓣香,藏之三十年,今吾将行,其可焚矣。”及香烟正炽起,而白佛求生安养,合掌就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睿宗后。睿宗元配,初封潞王妃,进号冀国王妃。海陵王天德间,进国号。世宗即位,睿宗升祔,追谥钦慈皇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6—1199 【介绍】: 宋开封人,字光锡,初名兴宗。徽宗郑后外家三世孙。以外戚恩授成忠郎。孝宗乾道初,徙福建路兵马钤辖。知庐、扬二州,皆有政绩。光宗绍熙中,迁保静军承宣使。宁宗即位,知明州。告老,授武泰军节度使。卒谥忠肃。有《奏议》。全宋文·卷四九九○
郑兴裔(一一二六——一一九九),初名兴宗,字光锡,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徽宗郑皇后侄孙。初以后恩授成忠郎,充干办祗候库,累至江东路钤辖。乾道间徙福建路。淳熙间,历差浙东、浙西、江东提刑,入知閤门事兼干办皇城司,又兼枢密副都承旨,出知庐州、扬州。绍熙元年,迁保静军承宣使,召领内祠。宁宗即位,除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告老,授武泰军节度使。庆元五年卒,年七十四,谥忠肃。见《武泰军节度使赠太尉郑公兴裔神道碑》(周必大《文忠集》卷七○)。《宋史》卷四六五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三九四
子元(?——一一六六),号万事休,平江昆山(今江苏昆山)茅氏子。父母早亡,投本州延祥寺,十九岁落发。慕慧远莲社遗风,撮集大藏要言,编成《白莲晨朝忏仪》。后住淀山湖,创立白莲忏堂,述《圆融四士三观选佛图》。乾道二年,高宗赐号慈照宗主,寻卒。有《西行集》、《风月集》行世。见《庐山莲宗宝鉴》卷四,《新续高僧传四集》卷四二。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二
释子元,昆山茅氏子。母氏柴,夜梦佛入门,诘旦生元,因小字“佛来”。蚤岁出家,投延祥寺习止观,定中闻鸦声,大悟。自后栖心安养,自号“万事休”,逆顺境中未尝动念。慕庐山远公莲社遗风,恒以归依三宝,受持五戒,诱人谓念弥陀五声,足證五戒,结普净缘。欲令世人,净五根,得五力,出五浊也。乃集大藏要言,编忏仪,为法界众生,礼佛求度。后于淀山湖创立白莲忏堂,同修净业,述圆融四土三观,选佛图,开示莲宗眼目。乾道二年,诏至德寿殿,演说净土法门,赐号“慈照宗主”。三月二十三日,于铎城倪普建宅,告诸徒曰:“吾化缘已尽,时当行矣。”合掌辞众,奄然而寂,荼毗舍利无数,集有《弥陀节要》一卷。
人物简介
简介
乾道二年(1166)任嘉州知州。乾道二年(1166)8月23日放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1—1226 【介绍】: 宋明州慈溪人,字敬仲,世称慈湖先生。杨庭显子。孝宗乾道五年进士。授富阳主簿。师事陆九渊,发展心学,主张“毋意”、“无念”,“无思无虑是谓道心”等。尝知乐平县,兴学校,教生徒,邑内夜无盗警,路不拾遗。光宗绍熙五年,召为国子博士。宁宗嘉定初出知温州,首倡废除妓籍,以廉俭为民所爱戴。官终宝谟阁学士。卒谥文元。有《慈湖诗传》、《杨氏易传》、《先圣大训》、《五诰解》及《慈湖遗书》等。全宋诗
杨简(一一四一~一二二六),字敬仲,学者称慈湖先生,慈溪(今浙江宁波西北)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授富阳主簿。会陆九渊道过富阳,遂师事陆。历绍兴府司理参军,知嵊县、乐平县。光宗绍熙五年(一一九四),召为国子博士。以上书辩宰相赵汝愚去国事,主管崇道观。宁宗嘉泰四年(一二○四),起权发遣全州,又以上言未及对,论罢。嘉定元年(一二○八)授秘书郎,累迁将作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出知温州。召为驾部员外郎,迁将作监。理宗即位,进宝谟阁直学士。宝庆二年卒,年八十六。著有《甲稿》、《乙稿》等,今存《慈湖先生遗书》二十卷,补编、新增附录各一卷。事见清冯可镛《慈湖先生年谱》、《宝庆四明志》卷九、《宋史》卷四○七有传。 杨简诗,以明刊嘉靖四年序本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六二一八
杨简(一一四一——一二二六),字敬仲,明州慈溪(今浙江慈溪)人。乾道五年举进士,授富阳主簿。师事陆九渊。为绍兴府司理,差浙西抚干。历知嵊县、乐平县。绍熙五年,召为国子博士。后知全州。嘉定初,为秘书省著作佐郎。历尚书郎官,迁著作郎、将作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兼实录院检讨官。求补外,知温州。入为驾部、工部郎官,迁军器监、将作监,仍兼国史院编修官兼实录院检讨官。以疾奉祠。理宗立,累迁至宝谟阁学士致仕。宝庆二年卒,年八十六。简为南宋著名理学家,学者称慈湖先生。有著作多种,今存《易传》、《诗传》、《春秋传》、《石鱼偶记》、《慈湖先生遗书》等。事迹见钱时《慈湖先生行状》(《慈湖先生遗书》卷一八)、《宋史》卷四○七本传。
人物简介
简介
乾道七年(1171)任秘书丞。淳熙元年(1174)任荆湖南路转运副使。淳熙元年(1174)任江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5—1200 【介绍】: 李凤娘。宋光宗后。相州安阳人,先为恭王妃,生嘉王,立为皇太子妃。光宗即位,册封为皇后。又以立皇太子事,挑拨光宗与其父太上皇孝宗关系。骄奢跋扈,妒悍酷虐,残害宫人及贵妃,代帝决政事,推恩亲属,不朝孝宗。宁宗立,尊为太上皇后。卒谥慈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7—1200 【介绍】: 即宋光宗。孝宗第三子。孝宗时,封恭王。乾道七年立为皇太子。淳熙十六年即位,次年改元绍熙。独任留正为相,与金通好,武备渐弛。皇后李氏请立嘉王赵扩为太子,孝宗不许。惑于李氏言,疑孝宗有废主之意,由是不朝孝宗。五年,孝宗死,称疾不出执丧。太皇太后吴氏用赵汝愚之请,奉嘉王扩即位,尊其为太上皇。在位六年。全宋文·卷六四一五
宋光宗赵惇(一一四七——一二○○),孝宗第三子,母成穆皇后郭氏。绍兴二十年,授右监门卫率府副率,转荣州刺史。三十二年,拜镇洮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恭王。乾道七年,立为太子。淳熙十六年二月,受内禅,即帝位。独任留正为相,与金通好,渐弛武备。绍熙元年,皇后李氏请立皇子嘉王赵扩为太子,孝宗不允,遂惑李后之言,与孝宗矛盾日深,渐成水火不容之势。自此政治日昏,孝养日怠,不朝孝宗。五年,孝宗崩,称疾不出执丧,朝中骚动。太皇太后吴氏用赵汝愚、韩侂胄、赵彦逾等所请,奉皇子嘉王即帝位,遂尊为太上皇,居寿康宫。在位六年,年号绍熙。庆元元年上尊号曰圣安寿仁太上皇帝。六年崩,年五十四,庙号光宗。见《宋史》卷三六《光宗纪》,《两朝纲目备要》卷一至卷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潭州长沙人,字少慈。宁宗庆元二年进士。后试律中首选,调潭州司理,执法公允。有兵士盗帅金下狱,株连数人,皆坐流,应龙以去就争,帅叹服。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法慈,上虞县长庆寺僧,平日深居简出,终朝宴坐。庭有花竹泉石,士大夫暇日多往游。法慈颇能棋,又善谈论,焚香煮茗,延纳无倦。宁宗嘉泰初卒。《宝庆会稽续志》卷六、《补续高僧传》卷二四有传。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法慈。上虞长庆寺大德也。平日深居简出。洒扫一室。宴坐其中。庭具花竹泉石有幽意。士大夫多往游焉。慈颇能棋。又善谭论名理。焚香瀹茗。延纳无倦。嘉泰初。忽谢客闭门。虽年高而神观精爽。略无他故。人初不以为异。会其童行辞往行在所。请给僧牒。慈语之曰。汝去宜速回。久之无耗日以为问。既还。慈喜曰。得汝归甚好。时方盛暑。即令左右具汤沐。澡毕易洁衣端坐。将瞑目就寂。其徒亟呼之云。和尚幸自得恁好。何不留一颂示后。曰。汝不早道。我今写不得也。汝代笔则可。乃云。无始劫来不曾生。今日当场又谁灭。又谁灭。万里炎天觅点雪。语仅脱口。而逝。
人物简介
简介
嘉定二年(1209)任秘书丞。嘉定九年(1216)任温州知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