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6,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35 36 下一页
汪喜孙(名 喜荀 字 孟慈 )
洪饴孙(字 孟慈、祐甫 )
吴慈鹤(字 韵皋 号 巢松 )
慈国璋
孔昭慈(字 文止 号 云鹤 刚介 )
贺寿慈(名 于逵 字 云黼 号 赘叟、楚天渔叟 )
金寿萱(字 慈华 )
释普德(字 慈云 傅 )
李祖光(字 慈东 )
刘庠(字 慈民 号 钝叟 )
李慈铭(字 㤅伯、爱伯、式侯 号 莼客、越缦、霞川花隐、越缦老人 模 )
边瀹慈(字 云航 )
慈禧太后(别称 清孝钦后、西太后、那拉太后 孝钦 )
慈安太后(别称 清孝贞后 世称 东太后 孝贞 )
其它辞典(续上)
钱世锡(字 慈伯、嗣伯 号 百泉 )汪喜孙(名 喜荀 字 孟慈 )
洪饴孙(字 孟慈、祐甫 )
吴慈鹤(字 韵皋 号 巢松 )
慈国璋
孔昭慈(字 文止 号 云鹤 刚介 )
贺寿慈(名 于逵 字 云黼 号 赘叟、楚天渔叟 )
金寿萱(字 慈华 )
释普德(字 慈云 傅 )
李祖光(字 慈东 )
刘庠(字 慈民 号 钝叟 )
李慈铭(字 㤅伯、爱伯、式侯 号 莼客、越缦、霞川花隐、越缦老人 模 )
边瀹慈(字 云航 )
慈禧太后(别称 清孝钦后、西太后、那拉太后 孝钦 )
慈安太后(别称 清孝贞后 世称 东太后 孝贞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33—1795 【介绍】: 清浙江秀水人,字慈伯,一字嗣伯,号百泉。钱载子。乾隆四十三年进士,官编修。诗瘦硬通神,不减其父。有《麂山老屋集》。晚晴簃诗汇·卷一○一
钱世锡,字慈伯,号百泉,秀水人。乾隆戊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有《麂山老屋诗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江都人,一名喜荀,字孟慈。汪中子。嘉庆十二年举人。由内阁中书升户部员外郎,出补河南怀庆府知府。卒于官。通文字、声音、训诂之学。有《大戴礼记补》、《且住庵诗文稿》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73—1816 【介绍】: 清江苏阳湖人,字孟慈,又字祐甫。洪亮吉子。嘉庆三年举人。官湖北东湖县知县。博览群籍,锐于思辨。有《补三国职官表》、《补续汉艺文志》、《毗陵艺文志》、《世本辑补》、《青埵山人诗》等。晚晴簃诗汇·卷一一三
洪饴孙,字孟慈,又字祐甫,阳湖人。嘉庆戊午举人,官东湖知县,有《青埵山人诗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78—1826 【介绍】: 清江苏吴县人,字韵皋,号巢松。嘉庆十四年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曾督河南、山东学政。长于诗及骈体文。有《凤巢山樵求是录》。晚晴簃诗汇·卷一二一
吴慈鹤,字韵皋,号巢松,吴县人。嘉庆己巳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侍讲。有《岑华居士兰鲸录》、《凤巢山樵求是录》。维基
吴慈鹤(1778年—1826年),字韵皋,号巢松,清朝江苏省苏州府吴县(今属苏州市)人。清朝学者。生于乾隆四十三年,少时随父吴俊在粤东为官,嘉庆十四年(1809年)己巳二甲第二名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督学河南、山东,捐修三苏墓。官至翰林院侍读。卒于道光六年。著有《兰鲸录》、《凤巢山樵求是外编》等。
人物简介
爱吟前草·附刻慈惺圃寄常理斋诗序
慈惺圃名国璋字奉峨惺圃其号也与常理斋居相近同学素契时相唱酬癸酉惺圃举于乡理斋犹未第也及理斋仕蜀惺圃尚家居邮筒往来遥为赓和不异曩时至戊戌腥【腥:惺】圃始捷南宫官农曹而理斋死于难已六年又七年惺圃亦卒于京邸矣惺圃之逝也一子方幼理斋之荫嗣衣轩已为唐县宰闻其丧来吊见书笥纷然狼籍家人舁敝簏于庭将焚废纸衣轩恐其有当存也止而捡之则爱吟草殉节录及惺圃自为诗俱杂于其中焉衣轩得之大惊且悲且喜因宝持以付余余既为之刻理斋诸诗而惺圃之诗分年编录观其庚寅草有寄和理斋诗然后知爱吟草之所以幸存者以理斋之寄之也观其癸巳草有哭理斋八首然后知殉节录之所以幸存者以惺圃访求而珍藏之也噫二人生前莫逆情见乎词而是诗同出于故纸中其不为灰烬者几希以理斋之清才峻节天固不忍没亦岂非惺圃在堂之魂魄有以护持之而然耶用是于惺圃之诗有关于理斋者节录而附刻之若其全诗则俟别为汇梓焉乾隆庚戌仲夏王尔烈叙并书
人物简介
维基
孔昭慈(1795年—1862年),字文止,号云鹤,山东曲阜人,孔子七十一代孙,属大宗户,同进士出身。道光十三年(1833年)登癸巳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改知县,授广东饶平县知县。因丁忧归家,守丧期满,发为福建莆田县令、后调沙县县令摄兴化府通判,又改授古田县。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调闽县,进为邵武府同知,移台湾鹿港。时反清武装林恭等陷凤山,知县王廷干、高鸿飞相继死,台湾府城岌岌可危。昭慈闻警讯,航海前往援助,协力守御。咸丰四年(1854年)擢台湾府知府,尽力搜捕馀党。咸丰八年(1858年)进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兼督学政。同治元年(1862年)戴万生举事,昭慈督兵驰抵彰化县,部署未定,兵败城破。昭慈在孔子庙前自鸩殉国。谥刚介。《清史稿》入《忠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0—1891 【介绍】: 清湖北蒲圻人,初名于逵,榜名霖若,字云黼,晚号赘叟,又号楚天渔叟。道光二十一年进士。授吏部主事。光绪间官至工部尚书。工书善诗。有诗文集。
人物简介
维基
金寿萱,字慈华,山东历城(今属济南市)人,祖籍浙江会稽。清朝进士。金寿萱少负隽才,能诗善文,弱冠之年即补之博士弟子员,与同乡李庆翱、李鸿畴为同学,互相切磋文义。道光二十年(1840年)庚子科乡试,寿萱考中举人,识者皆期许其跻身翰苑。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会试中式,廷试时,适逢肃顺监试,肃顺盛气凌人,欺慢士子,寿萱对其言语冲撞,结果尽管考中二甲第四十四名进士,却被诬陷夹带作弊,交刑部治罪,进士出身遭到剥夺,唯准许再次以原名应试。时人都以其冤屈。寿萱被放归后,其母仍然在世,于是不再求仕进,一心奉亲教子。地方有大事时,也能出力相助。咸丰十一年(1861年)、同治元年(1862年)捻军两次袭扰山东,济南戒严,寿萱尽力赞助团防,修筑防御工事。寿萱閒居数十年,博览群书,培育后辈,“人无不景其行而悲其遇焉”。民国《续修历城县志》有传。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一
释普德,字慈云。姓傅氏,大兴人也。母贾氏,慈心爱物,茹素奉佛。生子三,长次皆以痘殇,德最小尤钟爱,及痘发,复濒于危,乃虔心祷佛,愿度为僧,竟获安。九岁礼药王庙奇峰为师,未入寺而峰寂,因从同参长者学经典。寺有塾师,教授童蒙,日就正之,兼诵儒书,颇解文义。年十九,始祝发。道光二十五年冬,登潭柘山秉尸罗于西峰。由是亲近善友,栖息禅堂,精研毗尼,举止威仪,昕夕无懈,众以清才目之。后膺维那,充收掌,和辑僧伽,权衡出入,秋豪不爽。复擢引礼,至教授羯磨。二十年间,备𠪾辛勤,尤以谨慎小心,不昧因果为本,故一生廉介自持,不宝珍玩,不茍财利。尝曰:“珍奇异物,人之所欲,远之则无害。仁义道德,人之所尚,行之则致祥。吾辈身登戒品,当力除贪嗔,勉修梵德,庶报佛恩耳。”翊教寺海然,察其功行,知为法门砥柱,以所得敕封阐教禅师达天理祖衣卷付之,为贤首宗三十四世,达天第五传也。自得法后,益加策励。同治六年,为众推举,继席岫云,倡导清修,法侣云从,食指恒逾二千,法喜之盛,异于曩日。每念梵宇倾圯,风雨飘摇,游众往来,无所栖止,于是先立刹竿,以壮观瞻,次修斋堂以供僧饭,继而东西诸殿,南楼禅寮,左右廊庑,方丈、静室,上则舍利塔、大悲殿,外则龙潭、观音洞、少师室,阙者补之,旧者新之,金碧辉煌,参天耀日。其他则有黎园奉福寺,城内翊教寺,皆下院也,并严藻绘,蔚为大观,二者尤以奉福为香火出纳财产总汇之区。每当秋月春风,游客往来,檀越憩息,得信宿之安,免奔驰之劳,人多便之。普德幼性颖异绝伦,双眸炯炯如晓星,言笑不苟,素喜事佛,虽在尘俗,常默默端坐如僧伽,识者知为再来人。事母尤孝,所得䞋资,悉以供养,不使年老有所缺乏。既居丈室,更持平等,六时行道,一意念佛。法眼所照,职事得人,故能兴废起衰,所作皆办。
人物简介
维基
李祖光,字慈东,河南林县人。同治元年(1862年)壬戌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主事,官户部主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4—1901 【介绍】: 清江西南丰人,字慈民,号钝叟。咸丰元年举人,官内阁中书。历主徐州云龙、海州敦善、清江浦崇实各书院,先后三十余年。教人以勤学笃行为主。曾手写《十三经》,自号写十三经老人。有《俭德堂文集》、《紫芝丹荔房诗集》、《说文蒙求》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0—1894 【介绍】: 清浙江会稽人,字㤅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堂。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于人不轻许可,讥评所及,不免有信口雌黄之失。甲午战争起,败讯至,感愤郁郁,卒于官。学识渊博,为文沉博,诗尤工,自成一家,于史功力尤深。日记三十余年不断,朝廷政事、读书心得无不收录,为一生心力所萃。另有《白华绛跗阁诗词》、《越缦堂文集》等。文章多从日记抄出,余著尚多,均无刻本。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三
李慈铭,原名模,字㤅伯,一字莼客,晚号越缦,会稽人。光绪庚辰进士,历官山西道监察御史。有《白华绛柎阁诗集》。词学图录
李慈铭(1830-1894) 字爱伯,号莼客,又号霞川花隐,初名模,字式侯。会稽(今绍兴)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授户部江南司郎中。擢监察御史。不避权贵,数上疏言事。闻甲午之战报忧愤咯血,旋卒。通经史百家之言,学殖渊博。骈文雅秀可观。所作日记,以宏富著称。有《越缦堂文集》、《白华绛跗阁诗》、《杏花香雪斋诗》、《越缦堂日记》、《霞川花隐词》。白华绛跗阁诗甲集至己集初定本·自序
白华绛跗阁者,先王母建以奉佛者也。阁下植棠梨树一,高出阁甍,下承以紫薇二,皆与阁櫩齐。予四五岁时即从王母识字于阁中,比十岁,好读唐人诗,先君子督课经甚急,不得携诗塾中,皆私置此阁,暇即取读,且仿为之。此盖予学诗之始矣。呜呼!自此汔今,忽忽三十年,家之变凡几,国之变凡几,而予之诗亦凡几变其格。丙午、己酉、壬子、乙卯、己未,凡五次删定其集,而始得此六卷,诗仅四百首,不其难而可感与?平生所作之诗,不啻数千首也,所读之书与所为之业,自经史以及稗说、梵夹、词曲,亦无不涉猎而模仿之也。所学于史为稍通,见于作者,有古文,有骈俪文,有词,有乐府,有杂说杂考杂志,综之为笔记,而己所得意莫如诗。其为诗也,溯汉汔今,数千百家,源流正变,奇耦真伪,无不贯于匈中,亦无不最其长而学之,而所致力莫如杜。呜呼!来者之工,吾不得而穷之矣,往者则历历可指也,以吾絜之,不知其同与?异与?过与?不及与?后世谁为论定吾文者,而并世悠悠之口,又不足恃,则还以吾定吾文而已。夫贵远忽近,中智之士,多不能免,况予之孤特自晦,言貌禄位不足以动人,而又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今年三十有四矣,所得止此,而欲藉是以传,不亦悲乎? 诗自甲辰汔壬戌,分甲、乙、丙、丁、戊、己六卷,都为一集,写定于京师周相国邸中。时贼破乡里,焚阁已一载矣。 后二十五年,为光绪丁亥,颓然老矣。同人多劝手定诗文集,以为身后计。文尚未暇,先定诗集。乃属同邑年家子娄生同轨续写壬戌以后诗,至甲戌,复得四卷,编为《白华绛柎阁诗初集》,将以次年戊子属友人持往吴门,觅佳手刻之。未及时而余大病,病甫起而余妇疾作,淹历岁时,至戊子四月之末,遂有臼炊之梦。所积剞劂之资,悉耗于丧病,事复辍矣。去岁庚寅,吾友王子继香由庶常授官编修,乞假归,乃持是集以往,竭束修所得,缮写付刊,写官梓人,皆精其选,雠校之役,皆身任之。王子,余中表景瑗先生之中子也,家世雅故,契谊日竺。其学锐晋迨群,文藻葩流,照映一世,视余之朽驽钝废,不足一哂。而殷殷此覆瓿之文字,惟恐其不传,此非特性情之癖嗜,盖以余之一身葡人世之百艰,其所经者,由家及国,沧海之变故,固亦多矣,存其诗,亦足以徵闾里之见闻,乡邦之文献,而国是朝局之是非,亦或有可考焉。夫身后之名,本不足恃,况以余之谫劣,其不传于后无疑也,而王子之盛心,则不可以无述。刻既成,聊于前序之后缀而记之。其同时之力欲传余集者,则故尚书潘文勤公、前祭酒王君益吾、故福建知府何竟山(澄)、同年陶仲彝县令(在铭)、曾圣与比部(之撰)、王韬夫水部(彦威),及门樊云门庶常(增祥)、孙子宜孝廉(星华),皆黾勉相率,切于己事,或摘尤杀青,或写副未竟,其古谊乐善,皆后人所当知也,并记之。辛卯七月十三日,越缦老人慈铭再记于京邸轩翠舫。 自光绪乙亥以后,为《杏花香雪斋诗》二集,当次第写出之。又记。杏花香雪斋诗·樊增祥序
光绪癸巳,余宰渭南,初刻《樊山集》。以书抵李会稽师求序,先生诺之。二年未下笔,遽于甲午冬归道山矣。人情于所厚善,每思为垂世之文以传之,视之愈重,则出之亦愈艰。余生平师友若张文襄、鹿文端、李会稽、黄醴陵四公,皆欲列其行状以待后之史官,若廉生、伯熙两祭酒,又生前以志铭相属者,而至今犹负诺,责诚重之,诚难之也。 《越缦堂诗文集》凡一再刻,而《日记》数十册直至庚申岁甫经蔡鹤庼太史集资付印,起同治癸亥四月,讫光绪己丑七月,凡廿七年,得书五十一本,分为八函。劭学之士,几欲家置一编矣。先生诗集刊至甲戌冬而止,后此所作,皆在日记中。同门孙君师郑晚隶门墙,笃于风谊,举先生未刻稿手自编录,都七百六十一篇,釐为十卷,将以付诸剞劂,以余与先生积数十年性情文字之契,属为弁言。 夫先生之诗,自为之而自道之,已屡见于日记中矣。世以其言近誇大,不无后言,其实先生之学原本经术,而于三通、廿四史致力尤□且深,又天姿高亮,记诵精博,故其为诗也,无一语不鲜明,无一字不典覈。其朝庙诸作,如国有大事,王臣蹇蹇廷立而议;山林诸作,如吴越湖山,烟水云岚,鲜翠夺目;其忧愤诸作,如寒熊吼林,怒马突阵,而语无偏宕,少陵稷卨之心也;其閒适诸作,如幽谷鸣禽,烟畦采玉,又如老坡瓢笠,飘然与神仙游,华阳真逸之侣也。至于悼念弟妹,哀挽友朋,语挚情深,泪长心远,如玄鹤唳夜,青鹃挂枝,使读者如辞汉铜仙,汍澜无已。若夫寄耳琴笙,游目衫扇,题红笺于北里,貌翠饰于西园,莫不百琲成文,十香在抱,是又极閒情之致,拾香草之遗焉。盖先生于词,无所不有,而剔其纤者、琐者、妖者、亵者;于体无所不工,而去其僿者、僻者、晦者、犷者。盖不知几经简斥,几经烹煅,而始成此金昭玉粹、天高日晶之至文也。 犹忆癸未冬谒选入都,别三年矣。相见出别后日记示余曰:「此中有《包英姑歌》《题北齐校书图》二篇,乃晚年最经意之作。」余读竟叹曰:「《校书图》诗,金风亭长容能为之,然考据略同,赡丽必逊。至《英姑歌》,则竹垞不能为,西河或能为之,然有此古音,无此奇采。至《题校书图》,则西河又不能为。国朝二百年诗家坛席,先生专之矣。」先生莞尔曰:「吾门有赐,可与言诗。」又尝语增祥曰:「今作者虽多,皆仅有其一体。倘杂试十题,鲜不缩手噤口者。若夫精深华妙,八面受敌而为大家,则吾与子不敢多让。」言既,相视而笑。呜呼!「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邱」,古人且不欲过西州门,吾忍复读先生之诗哉?自光绪己丑后讫甲午六月,尚有日记八本存敝箧中,其中约有诗文百馀篇,会当检出付师郑续钞,以成全璧。 辛酉腊日受业樊增祥谨序。二家词钞·樊增祥序
会稽李先生尝曰:「今世词家,独吾与子珍、云门耳。」然见人佳作,辄称叹不置。尝曰:「周东鸥人品猥下,至其小词,《花间》不逮。」又从余扇头见张蘩父大令词,叹曰:「世未尝无作手也。」居常轻复堂先生,及见复翁评余《东溪草堂乐府》,则又曰:「非解人不为此语。」世皆疑先生褊心易怒,不知其爱才若渴,月旦极公也。 先生填词始道光庚戌,其少作曰《松下集》,仅存十三首。自己未入都,乙丑还浙,中间羁旅幽忧,兵戈危慄,感时伤逝,永叹长言,所为乐府,探原《小雅》,把臂三闾,温、韦以下不中作仆。迨辛未计偕再官农部,自是遂无归山之日。贺湖烟水,禹庙莺花,一篇之中,三致意焉。时或结兴兰荃,寓情巾舄,要归无邪之义,无愆正始之音。洎乎晚年,弥入化境。余少先生十六岁。辛未春为登龙之始,一见若平生欢。及丙子报罢,居先生宅,过夏遂与汝翼、韬夫、仲彝、子珍同受业焉。先生尤重余。是冬居保阳书局,先生寓书曰:「文章骨肉之契,微吾子无可语者。」每有所作,必录以见诒。余所得先生诗词书牍,积一巨簏,燬于庚子之变,为可惜也。 先生诗及骈体文,先有刻本,散文则甲申岁属余寿平钞得四十许篇,今已散轶。词则辛未以前手钞成帙,自后所作,散见《日记》中。韬夫京卿录为一册,先生并手稿授之曰:「吾词尽于是矣。」先生殁四年,余再入都,韬夫以词钞授余,俾付手民,迟至今日始果。此缘因先生视余为黄梅之慧能,苏门之淮海,遂附拙词于后,题曰《二家词钞》。恨秦越间阻,求子珍词不可得。吾曩欲刻四家馆课,近欲刻三家词,皆仅得二家而止。若伯熙、廉生、子珍者,并人海虬鸾,神仙官府,遗鳞坠羽,俱足千秋。终当蒐求付梓,以竟吾志,不使幽冥之中负此良友也。 光绪壬寅五月樊增祥叙。越缦堂诗续集·由云龙序
会稽李莼客先生词章考据之学为清季冠,读书馀暇,尤工为诗词,自髫龀迄于老不辍。而其手定刊行者仅《白华绛跗阁初、次集》十卷,自甲辰至甲戌,八百五十首。自乙亥以后所为《杏花香雪斋诗》二集,迄未付梓。岁壬戌,得北京浙江公会景印先生《越缦堂日记》五十一册,公馀浏览,则先生未梓之作悉散见于《日记》中。因顺次编录自乙亥至甲申之诗,都为十卷,以继《白华绛跗集》之后。于是先生平生所作殆十得八九矣。先生一生备历艰屯,家国变故一寓之于诗,自谓:「存之足以徵闾里之见闻,乡邦之文献,而国是朝局之是非亦或有可考焉。」至其沉酣典籍,摛词渊雅,气息醇粹,功候湛深,读者当自得之,固无俟卮语之导扬也。 共和十一年冬,姚安由云龙识于涵翠楼。杏花香雪斋诗·跋
右《杏花香雪斋诗》八集,合古今体得八百二十八首,莼老后《白华绛柎阁集》而作也。甲寅冬,湘于袁梦白词丈欧钵罗室获睹钞本,宝之,亟借钞甲乙丙丁戊五集,寄莼老之哲嗣承侯世丈,丐其雠校,馀以它故不竟。乙卯秋,湘在沪辑《大夏丛刊》,录载不数十章,《丛刊》以忤项城帝政而殇,深惜不获以全豹示世。今年春,吾友陈子瘦厓于《越铎报》有《国学选粹》之辑,索稿于湘,乃出向所钞者实之。时梦丈已参军皖省,复驰柬索己庚辛三集。历时数月,始克成书,匆促会椠,鲁鱼亥豕,间不能免。至壬癸二集,搜访几遍,卒不可得。殆莼老未曾检订?或已散佚与?湘懵昧末学,景企先型,欲附微辞,深虞玷污,然频挹墨香,益證缘定,不敢自閟,勉缀数言。莼老有灵,或所笑恕。质诸袁、陈,毋诮唐突则幸矣。丁巳七月,后学张钟湘天汉谨跋,李徐生翁为之书。杏花香雪斋诗·识
先族曾祖莼客公博览强记,经史大家。馀事韵语,冠绝当代。昔公之门人王子献太史为梓《白华绛柎阁诗初集》十卷,为甲辰至甲戌三十年间之作,皆公手自编定。其乙亥以迄癸巳,曰《杏花香雪斋诗二集》,亦十卷,民初时里人张君天汉谋于公之嗣子承侯公,刊于《越铎日报》之《国学选粹》栏,逐日刊布,别成单行本一种,但仅甲至辛八卷耳,其壬、癸二卷则久湮无闻矣。(由君云龙就日记中乙亥年以降所存诗,著为《越缦堂诗续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以继《白华绛柎阁》之后。校以张君之刊,则遗落甚多。盖张君仅印数部,由君与商务主者俱未曾见,又不知别有诗草存焉。)春初,族祖璧臣公殁,发遗笥,得此本以归公家。而承侯族祖早卒,后人昧昧不复知文,辄流落坊肆。夏归里,以重金访得之。观其书迹修整,非寻常钞胥所能。求鉴于嘘尘族祖,识为承侯公手笔,而以民国四年随日记携以之平,由樊云门先生校定者。予既幸后卷之出,又获观承侯公之楷法与樊先生之校字,发石渠之秘笈不是过矣。所缺憾者,则公之原草竟佚亡不可得见,而前八卷之钞本又于前年转辗入杭人王君之手,乃不胜其怅怅耳。但即以此赓续张君之刊,俾成完璧,亦无憾矣。虽然,典我敝裘,易此遗迹,再欲谋梓,何可希冀?嗟乎!以白屋为名山,固公之幸而不幸;荒斋有遗编,亦寒而不寒也。已抱残守缺,以待梓者。 二十四年九月,李济锵谨识。越缦堂诗话·序
清季诗家以吾越李莼客先生为冠。《白华绛柎阁集》,近百年来无与辈者。去冬,北京浙江公会景印《越缦堂日记》手稿成,都五十一册。余因举记中论诗之语,编录为三卷,不特先生宗旨即此可见,诚细籀之,其于诗学岂曰小补?亦艺苑之宝书矣。惜同治癸亥以前十四册,光绪己丑以后八册,(蔡元培氏撰《印行日记缘起》同治癸亥,「同治」误「咸丰」;光绪己丑,「己丑」误「戊子」。癸亥为同治二年,先生三十五岁。己丑为光绪十五年,先生六十一岁。)缘事未付印,诗话之编仍未得全耳。考节刊先生日记者,以《绍兴公报》社为最蚤,清宣统庚戌冬也。次《古学汇刊》,次《文艺杂志》,次《文艺丛书》,卷帙皆无多,或才数叶,然有为景印本所无者。盖皆自未印稿本中出。今检录之,得如干条,别为「卷下之下」云。 共和十年四月望,晨起啜茗已,谨识。后学诸暨蒋瑞藻。(录入:顾青翎)维基
李慈铭(1830年—1895年),初名模,字式侯,字伯「㤅」为「爱」之古字。,号客,因读书于越缦堂,称越缦先生,又自号越缦老人,清末诗人。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人,五十二岁始中进士,因性情清高狂放,官止于御史。自幼好学,“为文沉博绝丽,诗尤工,自成一家”,嗜书成癖,“于书无所不窥”,承乾嘉汉学之馀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光绪六年(1881年)进士。同年五月,授户部郎中,光绪十六年,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文廷式指责李慈铭当御史时,多明哲保身,对李鸿章这等大人物“不敢置一词”,“观其日记,是非亦多颠倒”。周祖培曾说他“能读书而不能做官”。李慈铭曾与表妹珠婴私订终身。但十四岁时祖母病重,为了冲喜延寿,家人强迫他娶大他五岁的表姐马淑人为妻,不料祖母仍在大婚当日过世,至此对表姊耿耿于怀,夫妻感情不睦。婚后无子,为传宗接代,先后纳了三名小妾,但都未能有后,因此常流连于风月场所,据说因为常到妓院可看尽天下美女,与当时名伶朱霞芬、梅蕙仙、傅芷秋、时琴香等都交往甚密,还记在日记里。《孽海花》中的李纯客,便是以李慈铭为原型的。李慈铭过惯官场糜烂的生活,又“戌削善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战败,闻讯忧惧,咯血而死。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六五
边瀹慈,字云航,任丘人。同治辛未进士,官宝丰知县。有《霁虹楼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5—1908 【介绍】: 清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惠徵女。咸丰二年入宫为兰贵人。以生子载淳,进懿妃,又进懿贵妃。咸丰帝死,载淳年幼嗣位。与皇后钮祜禄氏(即慈安太后)并被尊为皇太后,徽号慈禧。以当时居热河行宫烟波致爽殿西暖阁,有西太后之称。慈禧与恭亲王奕䜣合作,回京发动辛酉政变,杀辅政肃顺等,与慈安太后垂帘听政,而实独操政柄。重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推行“自强”之洋务运动;旋又利用顽固派以牵制洋务派,削弱恭亲王势力,达到大权独揽目的。同治十二年,称归政穆宗。次年,穆宗死,定策立年仅五岁之光绪帝,恢复听政。光绪十五年,又撤帘归政,实际仍操纵一切。对外不惜丧权辱国,以谋妥协。甲午战争后,仇视维新运动。光绪二十四年,发动戊戌政变,废除光绪帝与康有为等所行新政,幽禁光绪帝,阴谋废立。又利用义和团对外宣战,及八国联军入京,逃亡西安,下诏镇压义和团,对外求和。辛丑订约后回京,以施行新政和预备立宪为名,企图苟延清廷之残局。慈禧前后掌晚清政权近半世纪。卒谥孝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7—1881 【介绍】: 清满洲镶黄旗人,钮祜禄氏。穆扬阿女。嫁奕詝(文宗),咸丰二年立为皇后。无子。文宗卒,与穆宗生母那拉氏并尊为皇太后,徽号慈安,世称东太后。辛酉政变后,两太后垂帘听政。慈安仁柔,事权尽归慈禧。同治十二年归政穆宗。德宗即位,复听政。卒谥孝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