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8,分1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陈烈(字 季慈、季甫 号 季甫先生 )
张某(号 慈林居士 )
释文政( 令狐 号 慈应大师 )
慈梵
释绍慈
阿娇(别称 陈皇后 钦慈 )
释守遂(号 净慈 章 )
孟皇后( 昭慈献烈、昭慈圣献 号 华阳教主、元祐皇后 冲真 )
吴慈
释怀深(号 慈受 夏 )
慈观长老
赵佶(庙号 徽宗、徽祖 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慈宪显孝皇帝、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慈宪显孝帝、宋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慈宪显孝帝 别称 宋徽宗 端王、遂宁郡王 )
汪慈明
释慈永(号 净慧大师 )
其它辞典(续上)
释慈辩( 毛 )陈烈(字 季慈、季甫 号 季甫先生 )
张某(号 慈林居士 )
释文政( 令狐 号 慈应大师 )
慈梵
释绍慈
阿娇(别称 陈皇后 钦慈 )
释守遂(号 净慈 章 )
孟皇后( 昭慈献烈、昭慈圣献 号 华阳教主、元祐皇后 冲真 )
吴慈
释怀深(号 慈受 夏 )
慈观长老
赵佶(庙号 徽宗、徽祖 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慈宪显孝皇帝、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慈宪显孝帝、宋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慈宪显孝帝 别称 宋徽宗 端王、遂宁郡王 )
汪慈明
释慈永(号 净慧大师 )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文政(一○四五~一一一三),须城(今山东东平)人。俗姓令狐。逾冠度为僧,持戒律以谨密称。为须城大谷山昭善崇报禅院住持,凡二十七年。赐紫,号慈应大师。徽宗政和三年卒,年六十九。有《南岳寻胜录》一卷,已佚。事见《学易集》卷六《慈应大师政公之碑》。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六三三
慈梵,神宗间湖州(今浙江湖州)僧人。见同治《湖州府志》卷五○。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三五六
绍慈,元祐元年为巩县青龙山净惠罗汉院住持。见民国《巩县志》卷一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神宗妃。开封人。幼颖悟庄重,选入掖庭,为御侍。生徽宗,进美人。神宗死,守陵殿,不食粥药。未几亦卒,年三十二。建中靖国元年,追册为皇太后,谥钦慈,陪葬永裕陵。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守遂(一○七二~一一四七),号净慈,俗姓章,遂宁蓬溪(今属四川)人。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住随州大洪山净岩寺。为青原下十二世,大洪恩禅师法嗣。绍兴十七年卒,年七十六。事见《湖北金石志》卷一一冯楫撰塔铭,《嘉泰普灯录》卷六、《五灯会元》卷一四、《补续高僧传》卷九有传。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守遂。遂宁蓬溪章氏子。幼不茹荤酒。不好弄。事南麓院自庆上人为童子。二十七得度。南游初抵玉泉。见勤禅师。勤深器之。命副院事。岁馀走大洪。谒恩禅师。上方丈才展坐具。忽一小虫。飞堕于地。遽引手拂之。豁然大悟。恩肯之。俾总院事。说法一本于恩。政和戊戌。赐号净慈。随州袁公灼。奏师道德堪表率丛林也。俄迁水南。靖康丁未。退止德安𡾇山之延福院。时海内大乱。江淮盗起。所在戒严。安守李公济。虑师所居荒。远命移锡入城。建化城庵居之。贼围城久。每攻辄不利。乃曰。城中有异人。遂引去。镇抚陈规。闻而叹曰。异人谁欤。必吾净严师也。绍兴乙卯。宣抚司命居大洪。学子望山而归。极一时之盛。师亦诲人无倦。至丁卯三月。示疾而化。师天质温靖。与物无忤。且奉戒谨。终身不服缣纩。不执财宝。不近玩好。士大夫以为贶。随得随施。慈至蚤虱。不忍弃地。纳之衣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3—1131 【介绍】: 宋哲宗后。洺州人。孟元孙女。元祐七年册为皇后,后废,出居瑶华宫。靖康之变,以废得免北迁。张邦昌僭位,尊为元祐皇后。高宗建炎元年尊为隆祐太后。苗、刘之变时,垂帘听政,事平,正皇太后尊号。卒谥昭慈献烈,改谥昭慈圣献。全宋文·卷三一二○
孟皇后(一○七三——一一三一),洺州(治今河北永年)人。哲宗后。元祐七年册为皇后。绍圣三年因道家事废,出居瑶华宫,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元符末,向皇后主政,诏还内,号元祐皇后。崇宁元年再废。靖康之变,后以废得免北迁。二年,张邦昌复尊为元祐皇后,垂帘听政。寻降告天下书,奉迎康王。建炎元年尊称隆祐太后。三年,因苗、刘之变,再垂帘。事平撤帘。绍兴元年四月卒,年五十九。谥昭慈献烈,三年,改谥昭慈圣献。见《宋史》卷二四三《后妃传》下。
人物简介
简介
大观元年(1107)任淮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全宋文·卷三二六三
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字慈受,俗姓夏氏,寿州六安(今安徽六安)人。少出家,后从杨岐宗大师慧勤得悟。历主名刹,末住金陵蒋山寺。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见《嘉泰传灯录》卷九,《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一一。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又怀深,字慈受,姓夏氏,寿春人。生之夕,祥光满舍,文殊坚遥见之,疑火也。诘旦知邻里生儿,心异之,往访焉,且告之故曰:“如此瑞徵,宜善护之。”自后,抱儿见坚辄笑,因许出家。及长,遍游方外,请益鉴公,乃大豁,呈偈曰:“祗是旧时行履处,等閒举著便淆讹。夜来一阵狂风起,吹落桃花知几多。”鉴抚掌曰:“者里岂不是活祖师意。”后终于蒋山。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2—1135 【介绍】: 即宋徽宗。神宗子,哲宗弟。绍圣三年封端王。元符三年即位。以蔡京主国事,定司马光、苏轼等百余人为奸党,皆予贬谪。崇奉道教,大兴道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又穷极土木,采寻民间奇花异石,称“花石纲”。遣使浮海,约金攻辽,以夺回燕云之地。宣和七年,金兵灭辽后南下。惧而传位钦宗,自称“太上皇”。钦宗靖康二年,为金人俘虏北去,后死于五国城。在位二十六年。工书,称“瘦金体”,有《千字文卷》传世。擅画,有《芙蓉锦鸡》等存世。又能诗词,有《宣和宫词》等。全宋文·卷三五四三
宋徽宗赵佶(一○八二——一一三五),神宗第十一子。哲宗即位,封遂宁郡王。绍圣三年封端王。五年,加司空,改昭德、彰信军节度。元符三年正月哲宗崩,无嗣,遂即位。初欲调和新旧党争,旋以绍述神宗为国策。穷极土木,崇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是以群小竞进。约金攻辽,致金师深入,遂传位太子,尊为道君太上皇帝。靖康末为金人俘虏北去,后崩于五国城。在位二十五年,年号六: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徽宗博通百艺,书画尤工,自成一家,书称瘦金体。有《千字文卷》、《芙蓉锦鸡》、《池塘秋晚》等传世。能诗词,善著述,有集百卷,今存《御注西升经》等及近人所辑《宋徽宗诗》、《宋徽宗词》。见《宋史》卷一九至二二《徽宗纪》,《玉海》卷二八。
人物简介
简介
政和五年(1115)任靖州知州。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五○五
慈永,宣和间僧人,赐紫,号净慧大师。见乾隆《巩县志》卷一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