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6,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31 32 33 34 下一页
李皇后( 慈懿 )
赵惇(庙号 光宗 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帝、宋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帝 别称 宋光宗 恭王 )
郑应龙(字 少慈 )
释法慈
田慈龙
乃马真后( 昭慈皇后 )
宋慈(字 惠父 号 自牧 )
阮子郁( 慈应大师 )
慈云寺僧
释大观(字 物初 号 慈云 陆 )
张山(号 万人敌、慈悟居士 )
慈感(字 感芝 )
王幼学(字 行卿 世称 慈湖先生 )
僧清珙(别称 石屋珙 清珙 字 石屋 温 佛慈慧照禅师、佛慈慧照 号 天湖 )
其它辞典(续上)
杨简(字 敬仲 世称 慈湖先生 文元 )李皇后( 慈懿 )
赵惇(庙号 光宗 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帝、宋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帝 别称 宋光宗 恭王 )
郑应龙(字 少慈 )
释法慈
田慈龙
乃马真后( 昭慈皇后 )
宋慈(字 惠父 号 自牧 )
阮子郁( 慈应大师 )
慈云寺僧
释大观(字 物初 号 慈云 陆 )
张山(号 万人敌、慈悟居士 )
慈感(字 感芝 )
王幼学(字 行卿 世称 慈湖先生 )
僧清珙(别称 石屋珙 清珙 字 石屋 温 佛慈慧照禅师、佛慈慧照 号 天湖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1—1226 【介绍】: 宋明州慈溪人,字敬仲,世称慈湖先生。杨庭显子。孝宗乾道五年进士。授富阳主簿。师事陆九渊,发展心学,主张“毋意”、“无念”,“无思无虑是谓道心”等。尝知乐平县,兴学校,教生徒,邑内夜无盗警,路不拾遗。光宗绍熙五年,召为国子博士。宁宗嘉定初出知温州,首倡废除妓籍,以廉俭为民所爱戴。官终宝谟阁学士。卒谥文元。有《慈湖诗传》、《杨氏易传》、《先圣大训》、《五诰解》及《慈湖遗书》等。全宋诗
杨简(一一四一~一二二六),字敬仲,学者称慈湖先生,慈溪(今浙江宁波西北)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授富阳主簿。会陆九渊道过富阳,遂师事陆。历绍兴府司理参军,知嵊县、乐平县。光宗绍熙五年(一一九四),召为国子博士。以上书辩宰相赵汝愚去国事,主管崇道观。宁宗嘉泰四年(一二○四),起权发遣全州,又以上言未及对,论罢。嘉定元年(一二○八)授秘书郎,累迁将作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出知温州。召为驾部员外郎,迁将作监。理宗即位,进宝谟阁直学士。宝庆二年卒,年八十六。著有《甲稿》、《乙稿》等,今存《慈湖先生遗书》二十卷,补编、新增附录各一卷。事见清冯可镛《慈湖先生年谱》、《宝庆四明志》卷九、《宋史》卷四○七有传。 杨简诗,以明刊嘉靖四年序本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六二一八
杨简(一一四一——一二二六),字敬仲,明州慈溪(今浙江慈溪)人。乾道五年举进士,授富阳主簿。师事陆九渊。为绍兴府司理,差浙西抚干。历知嵊县、乐平县。绍熙五年,召为国子博士。后知全州。嘉定初,为秘书省著作佐郎。历尚书郎官,迁著作郎、将作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兼实录院检讨官。求补外,知温州。入为驾部、工部郎官,迁军器监、将作监,仍兼国史院编修官兼实录院检讨官。以疾奉祠。理宗立,累迁至宝谟阁学士致仕。宝庆二年卒,年八十六。简为南宋著名理学家,学者称慈湖先生。有著作多种,今存《易传》、《诗传》、《春秋传》、《石鱼偶记》、《慈湖先生遗书》等。事迹见钱时《慈湖先生行状》(《慈湖先生遗书》卷一八)、《宋史》卷四○七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5—1200 【介绍】: 李凤娘。宋光宗后。相州安阳人,先为恭王妃,生嘉王,立为皇太子妃。光宗即位,册封为皇后。又以立皇太子事,挑拨光宗与其父太上皇孝宗关系。骄奢跋扈,妒悍酷虐,残害宫人及贵妃,代帝决政事,推恩亲属,不朝孝宗。宁宗立,尊为太上皇后。卒谥慈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7—1200 【介绍】: 即宋光宗。孝宗第三子。孝宗时,封恭王。乾道七年立为皇太子。淳熙十六年即位,次年改元绍熙。独任留正为相,与金通好,武备渐弛。皇后李氏请立嘉王赵扩为太子,孝宗不许。惑于李氏言,疑孝宗有废主之意,由是不朝孝宗。五年,孝宗死,称疾不出执丧。太皇太后吴氏用赵汝愚之请,奉嘉王扩即位,尊其为太上皇。在位六年。全宋文·卷六四一五
宋光宗赵惇(一一四七——一二○○),孝宗第三子,母成穆皇后郭氏。绍兴二十年,授右监门卫率府副率,转荣州刺史。三十二年,拜镇洮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恭王。乾道七年,立为太子。淳熙十六年二月,受内禅,即帝位。独任留正为相,与金通好,渐弛武备。绍熙元年,皇后李氏请立皇子嘉王赵扩为太子,孝宗不允,遂惑李后之言,与孝宗矛盾日深,渐成水火不容之势。自此政治日昏,孝养日怠,不朝孝宗。五年,孝宗崩,称疾不出执丧,朝中骚动。太皇太后吴氏用赵汝愚、韩侂胄、赵彦逾等所请,奉皇子嘉王即帝位,遂尊为太上皇,居寿康宫。在位六年,年号绍熙。庆元元年上尊号曰圣安寿仁太上皇帝。六年崩,年五十四,庙号光宗。见《宋史》卷三六《光宗纪》,《两朝纲目备要》卷一至卷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潭州长沙人,字少慈。宁宗庆元二年进士。后试律中首选,调潭州司理,执法公允。有兵士盗帅金下狱,株连数人,皆坐流,应龙以去就争,帅叹服。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法慈,上虞县长庆寺僧,平日深居简出,终朝宴坐。庭有花竹泉石,士大夫暇日多往游。法慈颇能棋,又善谈论,焚香煮茗,延纳无倦。宁宗嘉泰初卒。《宝庆会稽续志》卷六、《补续高僧传》卷二四有传。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法慈。上虞长庆寺大德也。平日深居简出。洒扫一室。宴坐其中。庭具花竹泉石有幽意。士大夫多往游焉。慈颇能棋。又善谭论名理。焚香瀹茗。延纳无倦。嘉泰初。忽谢客闭门。虽年高而神观精爽。略无他故。人初不以为异。会其童行辞往行在所。请给僧牒。慈语之曰。汝去宜速回。久之无耗日以为问。既还。慈喜曰。得汝归甚好。时方盛暑。即令左右具汤沐。澡毕易洁衣端坐。将瞑目就寂。其徒亟呼之云。和尚幸自得恁好。何不留一颂示后。曰。汝不早道。我今写不得也。汝代笔则可。乃云。无始劫来不曾生。今日当场又谁灭。又谁灭。万里炎天觅点雪。语仅脱口。而逝。
人物简介
简介
嘉定二年(1209)任秘书丞。嘉定九年(1216)任温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6 【介绍】: 元太宗后,名脱列哥那。本蔑里乞部长带儿兀孙妻。成吉思汗灭蔑里乞部,以乃马真为子窝阔台妻。太宗卒,后称制,用奥都剌合蛮执政。乃马真后五年,召开“忽里勒台”,推长子贵由为大汗。旋卒。谥昭慈皇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6—1249 【介绍】: 宋建宁建阳人,字惠父。宁宗嘉定十年进士。为信丰县主簿。参与镇压南安峒民及福建农民起义,平定汀州兵变。历任广东、江西、湖南提刑,多有能政。先后入参魏了翁、陈韡幕,颇多建树。理宗淳祐八年,为广东经略安抚使、知广州,卒于任。曾总结宋及前代法医经验,著成《洗冤集录》。全宋文·卷七四七○
宋慈(一一八六——一二四九),字惠父,号自牧,建宁府建阳(今福建建阳)人。师事朱熹弟子吴雉及真德秀。嘉定十年中进士,补赣州信丰主簿。辟江西制司准备差遣,知长汀,通判邵武军,知常州、赣州,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淳祐八年进直焕章阁、知广州、广东经略安抚使。次年卒于任,年六十四,赠朝议大夫。有《洗冤集录》(存)。见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九《宋经略墓志铭》,《宋史翼》卷二二,李曾伯《可斋杂稿》卷一六《辞免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奏》,《南宋制抚年表》卷下,道光《广东通志》卷一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肇庆四会人。少学佛,不茹荤不妄言,能持戒定,时称“阮道者”。一日作偈端坐卒。理宗绍定时敕封慈应大师。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大观,字物初,号慈云,俗姓陆,鄞县横溪(今浙江宁波)人。参北涧居简于净慈寺,悟旨,典文翰,声称籍甚。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住临安府法相禅院,历住安吉州显慈禅寺、绍兴府象田兴教禅院、庆元府智门禅寺、大慈名山教忠报国禅寺。景定四年(一二六三)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禅寺,卒葬寺西庵。有元德溥等编《物初大观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净慈寺志》卷一○《法嗣》。 释大观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其中单编的诗编为一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七九三五
大观,字物初,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陆氏子。师事北涧居简。淳祐间历住临安府法相禅院、安吉州显慈禅寺、绍兴府象田兴教禅院、庆元府智门禅寺、大慈名山教忠报国禅寺。景定中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禅寺。门弟子辑有《物初大观禅师语录》一卷。见《物初大观禅师语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0—1276 【介绍】: 元涿州范阳人,号万人敌,又号慈悟居士。尝从攻南宋,有战功。一日单骑入山谷,忽悔平生所为,归即焚其弓矢,忏悔事佛。
人物简介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感芝,苕城人。见铁网珊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安庆望江人,字行卿。生于宋季,笃志力学。幼被掠至河南,为陈氏养子,年六十始归,躬耕慈湖,与学者讲道。尝撰《通鉴纲目集览》,乡人称慈湖先生。卒年九十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2—1352 【介绍】: 元僧。常熟人,字石屋。俗姓温。住当湖之福源。尝作偈云:“拾得断麻穿破衲,不知身在寂寥中。”后退居霅溪西之天湖,吟讽自适。有《石屋诗集》。元诗选
清珙,字石屋,常熟温氏子。首参高峰,后嗣法于及庵信禅师,住当湖之福源。尝作偈曰:「拾得断麻穿破衲,不知身在寂寥中。」退居霅溪之西曰天湖,吟讽其间以自适。至正间,朝廷闻其名,降香币旌异,赐金襕衣。壬辰秋示寂。所著有《石屋诗》,其自叙曰:余山林多暇,瞌睡之馀,偶成偈语,纸墨少便,不复记录。云衲禅人请书之,盖欲知我山中趣向耳。于是随意走笔,不觉盈帙,掩而归之,慎勿以此为歌咏之助,当须参究其意,则有激焉。其诗有云:「天湖水湛琉璃碧,霞雾山围锦障红。触目本来成现事,何须叉手问禅翁。」及庵尝语众曰:此子乃法海中透网金鳞也。槜李诗系·卷三十
清珙,字石屋,常熟温氏子,出家海盐崇福寺。遍游天目淮阳,遇二高僧,参悟禅旨。元统间,住当湖镇福源禅寺,归隐太湖。至正间,诏降香币,赐金襕衣。后示寂于湖州霞雾山,建塔焉。又因高丽国王表达诏,谥佛慈慧照禅师。明隆庆间,一士人发塔视之,骨皆金色。士人若有击之者,立死。其法语山居诗,来复序之,谓有寒山子遗风。及庵尝语众曰:“此子乃法海中透网金鳞也。”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清珙。字石屋。苏州常熟人。俗姓温。母刘氏。生之夕有异光。及长依崇福永惟出家。二十祝发。越三年受具。走天目见高峰和尚。峰问。汝为何来师曰。欲求大法。峰曰。大法岂易求邪。须然指香可也。师曰。某今日亲见和尚。峰嘿器之。授以万法归一之语。三年罔所得。辞他行。峰曰。温有瞎驴。淮有及庵。宜往见之。乃见及庵。庵问何来。曰。天目。曰。有何指示。师曰。万法归一。庵曰。汝作么生会。师无语。庵曰。此是死句。什么害热病底教。汝与么。师拜求指示。庵曰。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意旨如何。师答不契。庵曰。这个亦是死句。师不觉汗下。后入室。庵。再理前语诘之。师答。上马见路。庵呵曰。在此六年。犹作这个见解。师发愤去。途中忽举首见风亭。豁然有省。回语庵曰。有佛处不得住也。是死句。无佛处急走过也。是死句。某今日会得活句了也。庵曰。汝作么生会。师曰。清明时节雨初晴。黄莺枝上分明语。庵颔之。久乃辞去。庵送之门。嘱曰。已后与汝同龛。俄而庵迁湖之道场。师再参。命典藏钥。庵常与众言曰。此子。乃法海中透网金鳞也。一众刮目。后入霞雾山卓庵。名曰天湖。躬自薪蔬。吟咏自得。有终焉之志。既而当湖福源虚席致恳。师坚卧不起。或让之曰。夫沙门者。当以弘法为重任。閒居独善。何足言哉。遂幡然而行。龙象归之。云涌涛奔。唯恐或后。未几。复还天湖。至正间。朝廷闻师名。降香币以旌。耆德皇后。锡金磨衲衣。人以为荣。师澹如也。至正壬辰秋七月二十有一日。示微疾。中夜与众诀。其徒请问后事。索笔书曰。青山不着臭尸骸。死了何须掘土埋。顾我也无三昧火。光前绝后一堆柴。掷笔而逝。阇维舍利五色。璨然无数。其徒收灵骨。合及庵舍利。塔于天湖之原。示不忘同龛之语。世寿八十有一。僧腊五十有四。弟子愚太古者。高丽国人。师说偈印可。有金鳞上直钩之句。后归。王尊之。以为国师。数道师德。王甚渴仰。及师化。表达朝廷。诏谥佛慈慧照禅师。移文江浙。请净慈平山林公。入天湖。取师舍利之半。馆伴归国。建塔供养。师有上堂法语。山居偈颂。缉本盛行于世。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
石屋禅师者。讳清珙。虞山人也。宋咸淳壬申。生于温姓。生之夜。光贯北垣。其室异香。经旬不散。珙幼断酒胾。素质清癯。而精神宥密。六经杂史一览即不顾。于佛经如获故物。乃尽弃其所有。为大僧。翩然逸举。择人而见。首参高峰妙禅师。妙公曰。新戒来须何事。珙曰。生死事大。乞施大法。公曰。我本无法。说甚小大。珙乃服勤三年。不契。妙公曰。温有瞎驴。淮有及庵。宜往见之。珙直走见及庵。路闻及庵多慢侮。罢废参仪。不以禅流为事。大有名者。辄遭删削。珙疑之。然心信妙公之指。如不相当。则走温未迟也。乃至建阳西峰。通谒及庵。及庵袒襟危坐。受珙展拜。遂问珙曰。区区逐日。何所用心。珙对曰。以万法归一为本参。及庵诃曰。甚么害热病底。教你参者死句。珙悚然罔措。及庵曰。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作么生会。珙拟对之。及庵蓦起厉声曰。者个亦是死句。便入寝室。珙罔措。乃坚依座下。久之及庵复理前话诘珙。珙对曰。上马见路。及庵又诃曰。在此多年。犹作恁么见解。珙愤以为及庵卖己。因背弃去。及庵笑曰。珙即回也。珙于途中。忽见风亭。乃急趋回。举似及庵曰。有佛处不得住。亦是死句。无佛处急走过。亦是死句。清珙今日会得活句了也。及庵曰。作么生会。珙曰。清明时节雨初晴。黄鹂枝上分明语。及庵肯之。于是出入吴越。激扬禅社。广结般若缘。偶登霞雾山喜之。遂搆草庵。号曰天湖。趋风者日众。珙频作山居偈颂示之。爱之者以为章句精丽。如岩泉夜响。玉磬晨鸣云。嘉禾当湖新创福源禅刹。尽礼致珙。珙不起。平山林禅师。作契聪排闼图柬珙。珙慨曰。林兄不容吾高卧也。于是自携竹笠。飘然而来。福源乃勇于临众。不期纲宗大振。围绕座下。多诸有道。六七年间。衲子为法忘躯。而丛林丰盛。如西天那烂陀寺。有贵人入寺饭僧。见珙布衲萧萧。疑为矫饰。窃视方丈。棕拂道具外。空徒四壁而已。贵人大异。乃私问寺主曰。和尚人天知识。何枯淡若此耶。殆非吾辈之所堪矣。寺主曰。然吾师原俭于自奉。施者虽多。有即散之。常诫吾党。莫贪甘煖。免偿宿债。贵人感悟。归散家财而隐。有诏徵珙。珙坚以疾辞。乃降金襕法衣赐之。人以为荣。珙叹曰。吾少壮时。犹不如人。况今形之不逮矣。忍将名字。劳倦人间世乎。乃上堂曰。卸却顶上铁枷。飏下手中木杓。合眼跳过黄河。腾身冲开碧落。狮子踢倒玉栏干。象王摆坏黄金索。白云兮处处相逢。青山兮步步踏著。喝一喝云。举头天外看。谁是个般人。便弃福源。归天湖。嘉禾公牍互至。珙作偈答之。有老拙背时酬应懒不能从命出烟霞之句。珙年八十有一。行不倚杖。坐不施褥。灯下书字如粟。尝与客夜话。将达旦。客谢息。珙笑曰。后生辈精神乃尔。安足谋道耶。俄告寂。门人请命后事。珙引声曰。青山不著臭尸骸。死了何须堀土埋。顾我也无三昧火。光前绝后一堆柴。已而吉祥化去。火后舍利。五色莫计。塔于天湖。时至正壬辰孟秋也。谥曰佛慈慧照禅师。高丽王仰珙德化。且感异梦。请旨移文江浙。分舍利。归国祀之。 赞曰。瘦棱棱却。如碧海波心。涌起一座玉岩。硬剥剥好。似白云堆里。突出千寻石屋。乃珙公自状其微也。至于道倾彤室。德感异邦。置弗论矣。但历来三百馀年。人诵其诗偈。读其语录。恨不尊公。至夜摩睹史之天上。盖公不以虚言而欺世也。明矣。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清珙,字石屋,受具后,与净慈平山林同得法于道场及庵。遂隐居吴兴霞雾山,以清苦自守,不干檀越,偶至绝食,饮水而已。为人慈祥恤物,作为祇陀,多警法语。元至正初,道问流闻,洽于朝野,敕降香币以旌异之。皇后亦赐金襕法衣,珙殊不为意。至正壬辰秋,与众诀,书偈而逝,偈曰:“青山不着臭尸骸,死后何须掘土埋。顾我也无三昧火,光前绝后一堆柴。”阇维,舍利五色,高丽王仰其道行,表达于朝,诏谥“佛慈慧照”。更命有司移文江浙,命净慈林取珙舍利予馆伴归国。所著有《石屋语录》,诗不多见,《瘦松集》载其山居诗云:“僧因产业致差科,官吏句追耻辱多。我有山田三亩半,尽行发付与檀那。”其高致可概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