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1,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30 31 32 33 下一页
尼文照(号 慈鉴 董 )
释了朴(号 慈航 )
释净慈东叟
释慈感
释慈济
释慈贤
释慧绰( 慈辩 )
释成觉( 慈懿大师 )
释真慈(号 元庵 李 )
释绍慈( 赵 )
释智深(号 湛堂 沈 慈行 )
释妙云(字 慈室 杨 )
钦慈皇后( 潞王妃 钦慈皇后 )
郑兴裔(字 光锡 名 兴宗 忠肃 )
其它辞典(续上)
尼妙云(字 慈室 )尼文照(号 慈鉴 董 )
释了朴(号 慈航 )
释净慈东叟
释慈感
释慈济
释慈贤
释慧绰( 慈辩 )
释成觉( 慈懿大师 )
释真慈(号 元庵 李 )
释绍慈( 赵 )
释智深(号 湛堂 沈 慈行 )
释妙云(字 慈室 杨 )
钦慈皇后( 潞王妃 钦慈皇后 )
郑兴裔(字 光锡 名 兴宗 忠肃 )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尼妙云,字慈室,明州(今浙江宁波)人。依清修久法师,高宗绍兴十九年(一一四九)继主清修。历慈溪南湖,退居溪口吴氏庵而卒。事见《新续高僧传四集》卷四二。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慈感。潼川杜氏子。面目严冷。孤硬秀出。丛林时谓。感铁面。首众僧于江州承天。时佛印元禅师。将迁居蕲州。斗方誉于郡守。欲使嗣续之。召语其事。感日。某念不及此。和尚终欲推出。为众粥饭主人。共成丛席。不敢忘德。然若使嗣法。则某自有师矣。佛印心服。业已言之。因成就不敢复易。遂开法。为黄龙子。名重一时。居常悬包。倚杖于方丈。不为宿夕计。郡将以下皆信敬。有太守。新下车。以事临之。感笑作偈。投郡庭不揖而去。偈曰。院是大宋国里院。州是大宋国里州。州中有院不容住。何妨一钵五湖游。太守使人追之。已渡江矣。后住南岳福严。终于所居。而塔焉。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遗身篇
滇有僧。曰慈济。尝在洱海东北青颠山险石上。礼迦叶佛。日课百拜。人名其石。名礼拜石。下临不测之渊。后即于石立化。今无能蹑其石者。示现难思。皆化僧之流亚也。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一
又慈贤,中印度僧,持梵书来宋,诏入译经院,所翻《妙吉祥平等瑜伽秘密观身成佛仪轨》一卷,《妙吉祥平等观门大教王经》略出,《护摩仪》七纸,《佛说如意轮莲花心如来修行观门仪》九纸弱,亦只是根本、心、心中心三咒,后更有数珠身及解界等五真言,《金刚拥碎陀罗尼》。慈贤善于密部,所翻四部,皆密部也。又译《妙吉祥平等秘密最上观门大教王经》五卷,经言“世尊在舍卫国,弥勒菩萨等请问三乘妙法门外更有法否?佛言有摩诃三昧耶秘密内法,修者速得成佛。”文意朗鬯,因赐“三藏大法师”之号,并锡紫衣。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有慧绰者。山阴陆氏子。当以荫得官辞之。从师(别峰印禅师传)祝发。得记莂。遁迹岩岫。终身不出。师既示寂。上为敕有司。定谥曰慈辩。塔曰智光。庵曰别峰。极方外之宠。师说法数十年。所至门人。集为语录。晚际遇寿皇。被宸翰咨询法要。皆对使者具奏。别具行世。此不悉著。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成觉。代州张氏子。方学语。能诵金刚般若。父母异之。𢹂送善住院。希公为童子。希公道望赫然。赐号慈懿大师。移住清凉寺。慈懿以师亲侍。日久心知为法器。一日谓之曰。古人谓出家为大丈夫。所以为大丈夫有四事。近知识。问正法。思义理。如说修行。是也。后生可畏。无以吾老滞守一隅。尔其行乎。由是遍访师匠。依明教大师最久。故于惟识一宗。洞明底蕴。后大弘其道。时人谓。慈懿以知人有子。明教以传法得人。师尝示学者曰。学道人。持心有三要。曰大。曰专。曰远。大。则佛祖得处。我必得之。不为人天小利所牵。专。则惟究一事。不为名相所引。远。则以證为期。死而后已。具此之心。必能至道。务实去华。其言大率如此。年八十而终。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真慈,号元庵,俗姓李,潼川(今四川三台)人。初依成都正法出家,后南游,依道颜禅师。住婺州智者寺。为南岳下十七世,东林道颜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二○、《补续高僧传》卷一一有传。今录诗三首。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真慈号元庵。潼川李氏子也。总角即慕空寂好游伽蓝。恳父母依成都之正法院圆顶受具足大小乘戒。洁肃冰雪解慧日隆。耽嗜贝文遍游讲肆。听圆觉修多罗。至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毕竟无体实同幻化。因而有省颂曰。一颗明珠。在我这里。拨著动著。放光动地。呈似诸座讲师。无能识者。归举受业师。师以狗子无佛性话诘之。慈曰。百千公案无出此颂也。师乃叱出。因而南游庐阜挂锡圆通。时卐庵为西堂为众入室。举僧问云门。拨尘见佛时如何。门曰。佛亦是尘。慈闻豁然。随声便喝。以手指胸曰。佛亦是尘。复呈颂曰。拨尘见佛佛亦是尘。问了答了直下翻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又颂尘尘三昧曰。钵里饭桶里水。别宝昆崙坐潭底。一尘尘上走须弥。明眼波斯笑弹指。笑弹指珊瑚枝上清风起。卐庵颔之。于是声扬四表道洽殊途。出主智者诲诱学者。大屠龙之手焉。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元庵。真慈者。潼州李氏子。初依成都正法出家。具戒。嗣游讲肆听圆觉。至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毕竟无体。实同幻化。因而有省。作颂曰。一颗明珠。在我这里。拨著动著。放光动地。归以呈其师。其师诘之。师曰。虽百千万亿公案。不出此颂也。其师以为不逊。乃叱去。因南游。至庐山圆通。时卐庵为西堂。为众入室。举僧问云门。拨尘见佛时如何。门云。佛亦是尘。师随声便喝。以手指胸曰。佛亦是尘。复颂曰。拨尘见佛。佛亦是尘。问了答了。直下翻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又颂尘尘三昧曰。钵里饭。桶里水。别宝昆崙坐潭底。一尘尘上走须弥。明眼波斯笑弹指。笑弹指。珊瑚枝上清风起。卐庵深肯之。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真慈,字元庵,潼州李氏子也。总角即慕空寂,好游伽蓝。恳父母,依成都之正法院圆顶,受具足,大小乘戒,洁肃冰雪,解慧日隆。耽嗜贝文,遍游讲肆,听《圆觉修多罗》,至“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毕竟无体,实同幻化。”因而有省,颂曰:“一颗明珠,在我这里。拨著动著,放光动地。”呈似诸座讲师,无能识者。归举受业师,师以狗子无佛性话诘之。慈曰:“百千公案,无出此颂也。”师乃叱出。因而南游庐阜,挂锡圆通。时卐庵为西堂,为众入室,举“僧问云门,拨尘见佛时如何?门曰:佛亦是尘。”慈闻豁然,随声便喝,以手指胸曰:“佛亦是尘。”复呈颂曰:“拨尘见佛,佛亦是尘。问了答了,直下翻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又颂尘尘三昧曰:“钵里饭,桶里水,别宝昆崙坐潭底。一尘尘上走须弥,明眼波斯笑弹指。笑弥指,珊瑚枝上清风起。”卐庵颔之。于是声扬四表,道洽殊途,出主智者,诲诱学者,大屠龙之手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二
释妙云,字慈室。姓杨氏,明州人。从学于清修久法师,通达教观。绍兴十九年,继主清修,历慈溪、南湖,寻退居溪口吴氏庵。一日往别吴君,归而沭浴趺坐,谓侍人曰:“吾有瓣香,藏之三十年,今吾将行,其可焚矣。”及香烟正炽起,而白佛求生安养,合掌就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睿宗后。睿宗元配,初封潞王妃,进号冀国王妃。海陵王天德间,进国号。世宗即位,睿宗升祔,追谥钦慈皇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6—1199 【介绍】: 宋开封人,字光锡,初名兴宗。徽宗郑后外家三世孙。以外戚恩授成忠郎。孝宗乾道初,徙福建路兵马钤辖。知庐、扬二州,皆有政绩。光宗绍熙中,迁保静军承宣使。宁宗即位,知明州。告老,授武泰军节度使。卒谥忠肃。有《奏议》。全宋文·卷四九九○
郑兴裔(一一二六——一一九九),初名兴宗,字光锡,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徽宗郑皇后侄孙。初以后恩授成忠郎,充干办祗候库,累至江东路钤辖。乾道间徙福建路。淳熙间,历差浙东、浙西、江东提刑,入知閤门事兼干办皇城司,又兼枢密副都承旨,出知庐州、扬州。绍熙元年,迁保静军承宣使,召领内祠。宁宗即位,除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告老,授武泰军节度使。庆元五年卒,年七十四,谥忠肃。见《武泰军节度使赠太尉郑公兴裔神道碑》(周必大《文忠集》卷七○)。《宋史》卷四六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