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愧惜
羞惭,悲哀。《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公私篇》:“遂乃以顺民之资格,实行公天下之主义,簞食壶浆以迎来者,以靳为奴为隶于异姓异种之箝制之下而不自愧惜。”
分類:羞惭悲哀
《漢語大詞典》:诈愧(詐愧)
假装羞愧。红楼梦第五七回:“幸他是个知书达礼的,虽有女儿身份,还不是那种佯羞诈愧一味轻薄造作之辈。”
分類:假装羞愧
《國語辭典》:问心无愧(問心無愧)  拼音:wèn xīn wú kuì
凭著良心自我反省,无丝毫惭愧不安。《官场现形记》第二二回:「横竖只做一次,也累不到老爷的清名,就是将来外头有风声,好在这钱不是老爷自己得的,自可以问心无愧。」
《國語辭典》:讨愧(討愧)  拼音:tǎo kuì
羞愧。《红楼梦》第三○回:「宝钗再要说话,见宝玉十分惭愧,形景改变,也就不好再说,只得一笑收住。」
分類:抱愧
《漢語大詞典》:恬不知愧
见“ 恬不知耻 ”。
《國語辭典》:恬不知耻(恬不知恥)  拼音:tián bù zhī chǐ
犯了过错却安然不以为羞耻。《明史。卷二二○。曾同亨传》:「此中多闇修,非可概斥。即使阳假名义,视呈身进取、恬不知耻者,孰愈哉?」也作「恬然不耻」。
分類:安然
《國語辭典》:仰不愧天  拼音:yǎng bù kuì tiān
抬头不会愧对上天。比喻问心无愧。《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唐。韩愈〈与孟尚书书〉:「仰不愧天,俯不愧人。」
《漢語大詞典》:逊愧(遜愧)
自责而惭愧。宋书·武帝纪中:“ 文思 事源,远近所知,去秋遣 康之 送还 司马君 者,推至公之极也,而了不逊愧,又无表疏。”
分類:自责惭愧
《国语辞典》:林惭涧愧(林惭涧愧)  拼音:lín cán jiàn kuì
无节操的假隐士,变节出仕、追求名利后,原先住过的山林溪涧都觉得可耻。语本南朝齐。孔稚圭〈北山移文〉:「故其林惭无尽,涧愧不歇。」也作「林惭谷愧」。
《国语辞典》:扪心无愧(扪心无愧)  拼音:mén xīn wú kuì
行为光明,心中坦然,无所愧疚。唐。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扪心无愧畏,腾口有谤讟。」
《国语辞典》:满面羞愧(满面羞愧)  拼音:mǎn miàn xiū kuì
脸上充满羞惭和愧意。《儒林外史》第五一回:「众人看著那妇人穿了衣服,起来又磕了两个头,同乌龟满面羞愧,下船去了。」
《国语辞典》:受之有愧  拼音:shòu zhī yǒu kuì
接受别人的馈赠,而感到承受不起。《文明小史》第五九回:「不怕输,只管来。但是我却之不恭,受之有愧。」
《国语辞典》:感愧并交(感愧并交)  拼音:gǎn kuì bìng jiāo
既感激又羞愧。如:「对于大家不计前嫌的帮助,他内心感愧并交。」
分类:感激羞愧
《国语辞典》:感愧交集  拼音:gǎn kuì jiāo jí
既感激又羞愧。如:「在恶行被揭露后,依然有人愿意拉他一把,令他内心感愧交集。」
分类:感激羞愧
《国语辞典》:居心无愧(居心无愧)  拼音:jū xīn wú kuì
心中没有什么好惭愧的事。如:「做任何事情,必须居心无愧才行。」
《国语辞典》:愧不敢当(愧不敢当)  拼音:kuì bù gǎn dāng
感到惭愧,承当不起。为承受不起的谦辞。如:「这次获选为好人好事的代表,真叫人愧不敢当。」